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翻译学入门
翻译学入门

翻译学入门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刚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8088084
  • 页数:6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新世纪翻译学R&D系列教材”之一,本书以轻松的语调,深入浅出的表述,夹叙夹议的手法等,来探讨翻译这个既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课题。
《翻译学入门》目录

绪论:敲开翻译学之门 1

上编 培养正确的翻译观 3

Chapter1 翻译观(基础篇) 3

1.1何为翻译观 4

1.2翻译观简评 6

1.3全球化翻译观 16

1.3.1全球化翻译简释 16

1.3.2“翻译与全球化”简释 17

1.3.3全球化翻译观初步定义 18

1.3.4全球化与翻译简述 19

1.3.5全球化定义 24

1.3.6当代全球化的特点与特色 26

1.3.7全球化翻译观之主题思考 27

1.3.7.1全球化的价值观 与翻译学科及相关部门的发展 29

1.3.7.2中国翻译的挑战与机遇 53

1.3.8全球化进程中翻译的30个悖论 64

1.3.9全球化翻译之其他思考 95

思考题 125

Chapter 2 翻译观(务实篇) 126

2.1实践为本 127

2.1.1译家看翻译 131

2.1.2笔者看翻译 134

2.1.3“理论家”的问题出在哪里 137

2.2翻译的首要问题 143

2.2.1语言与文化 144

2.2.2翻译类型 155

2.2.3解码与再编码 160

2.2.4对等/等值问题 172

2.2.5失与得 173

2.2.6不可译性 174

2.2.7翻译是科学还是非原创活动 177

2.2.8杂学、博学及译外功 180

2.3口译实践观 185

2.3.1口译中国现状简述 185

2.3.2口译特点 188

2.3.3口译实践 190

2.3.3.1实践为本 190

2.3.3.2杂学为辅 203

2.3.3.3功夫在外 206

思考题 207

Chapter 3翻译观(专业篇) 209

3.1文学翻译 210

3.1.1翻译概念 210

3.1.2翻译标准 212

3.1.3翻译理论 218

3.1.3.1本体论 218

3.1.3.2认识论 220

3.1.3.3方法论 220

3.1.3.4目的论 220

3.1.4基本问题 221

3.2应用翻译 225

3.2.1翻译概念 225

3.2.2翻译标准 227

3.2.3翻译理论 233

3.2.3.1文本类型论 233

3.2.3.2目的论 235

3.2.4基本问题 240

3.3应用研究 248

3.3.1应用研究的优先性 248

3.3.2应用研究缺失典型现象 249

3.3.3应用研究专业化/学术化缺失的典型案例 251

3.3.3.1典型案例详释 251

3.3.3.2典型案例详释后的小结与思考 263

思考题 285

Chapter 4 翻译观(拓展篇) 286

4.1中国古今译学 290

4.1.1支谦的翻译观 290

4.1.2道安的“五失本”、“三不易” 291

4.1.3彦琮的“八备”说 293

4.1.4玄奘的“五不翻” 294

4.1.5严复的“信达雅” 295

4.1.6贺麟的哲学翻译观 298

4.1.7傅雷的“神似”论 301

4.1.8钱锺书的“化境”说 304

4.1.9中国当今译学发展简述 308

4.2西方古代译学 310

4.2.1西塞罗 310

4.2.2贺拉斯 311

4.2.3哲罗姆 311

4.2.4奥古斯丁 312

4.2.5波伊提乌 313

4.2.6但丁 313

4.2.7马丁·路德 314

4.2.8查普曼 315

4.2.9多雷 316

4.2.10德莱顿 316

4.2.11泰特勒 317

4.2.12歌德等 318

4.2.13施莱尔马赫 319

4.2.14洪堡特 319

4.2.15俄国译学人物 320

4.3西方现代译学 323

4.3.1文艺学派翻译理论 323

4.3.2语言学派翻译理论 326

4.3.3功能学派翻译理论 331

4.3.4描写学派翻译理论 332

4.3.5文化学派翻译理论 334

4.3.6阐释学派翻译理论 335

4.3.7解构学派翻译理论 338

思考题 339

下编 培养实践研究的能力 343

Chapter5 实践深化 343

5.1功能主义 344

5.1.1翻译的概念 344

5.1.2功能主义翻译类型理论 346

5.1.2.1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 346

5.1.2.2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 348

5.1.2.3目的论 349

5.1.2.4功能加忠诚理论 351

5.1.3功能主义批判:仅谈文学翻译 352

5.1.3.1翻译(行为)不都具目的性 353

5.1.3.2功能理论的目的导向限制了翻译目的 356

5.2动态对等 358

5.2.1动态对等定义 358

5.2.2动态对等原则 360

5.2.3动态对等与归化 361

5.2.4动态对等的局限性 363

5.2.4.1奈达谈诗歌翻译:动态对等不适合文学 翻译吗? 363

5.2.4.2动态对等不适用于科技、哲社翻译吗? 365

5.2.4.3译者可以超越作者吗? 368

5.3译语优势 369

5.3.1译语优势与传统译学 369

5.3.2许渊冲的“优势竞赛论” 372

5.3.2.1“优势论”和“竞赛论” 372

5.3.2.2如何发挥译语优势 373

5.3.3许渊冲的再创作和忠实 378

5.3.4“逾矩”的翻译 380

思考题 382

Chapter 6 教学深化 384

6.1跨文化研究 385

6.1.1什么是文化 385

6.1.2跨文化交际 386

6.1.3跨文化翻译 395

6.1.3.1文化词的翻译 396

6.1.3.2文化图式与文化缺省 398

6.1.3.3文化过滤与文化渗透 401

6.2语篇分析 404

6.2.1语篇内因素与连贯 406

6.2.1.1衔接 406

6.2.1.2英汉衔接方式比较 407

6.2.1.3连贯 418

6.2.2语篇外因素与连贯 421

6.2.2.1情景语境 422

6.2.2.2文化语境 423

6.2.3语篇与翻译 424

6.2.3.1衔接与翻译 424

6.2.3.2情景语境与翻译 431

6.2.3.3语篇类型与翻译 432

6.3文体分析 443

6.3.1文体概念的流转 443

6.3.1.1汉语“文体”概念的流转 443

6.3.1.2“文体”与相关英文术语的比较 445

6.3.2文体分析 451

6.3.2.1文体分析的对象 451

6.3.2.2文体分析的方法 453

6.3.3文体与翻译 458

6.3.3.1风格的可知性 458

6.3.3.2风格的翻译 459

6.3.3.3风格翻译的方法 461

思考题 464

Chapter 7 跨学科深化 466

7.1俄国形式主义 467

7.1.1起源 467

7.1.2核心理论 467

7.1.3对翻译的启发 470

7.1.4存在的缺陷 478

7.2多元系统论 479

7.2.1简介 479

7.2.2对翻译的新认识 480

7.2.3与文学翻译的关系 481

7.2.4价值与缺陷 482

7.2.5新的发展 484

7.3接受美学理论 485

7.3.1简介 485

7.3.2与传统读者关注的区别 486

7.3.3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联系 487

7.3.4局限性 489

7.3.5对译学的启发 490

7.4读者反映论 492

7.4.1简介 492

7.4.2对译学的启发 492

7.4.3奈达的“读者反映论” 493

7.4.4奈达“读者反映论”与接受美学理论 495

7.5心理语言学 496

7.5.1学科简介 497

7.5.2信息处理模式对译学的贡献 497

7.5.3图式理论在翻译学中的作用 500

7.5.4实验翻译学研究 502

思考题 505

Chapter 8 综合研究深化 506

8.1学科的诞生 507

8.1.1伟大的先驱 508

8.1.2研究铺路人 513

8.1.3语用转向 518

8.1.4奠基人霍姆斯 522

8.2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 525

8.2.1描述翻译学/操纵学派 525

8.2.2目的论及功能翻译学派 527

8.2.3翻译行为模式 530

8.2.4解构主义/食人主义 531

8.2.5 20世纪80年代回顾 533

8.3 20世纪90年代的“跨学科” 534

8.3.1语言之外 537

8.3.1.1规范、模因、道德 538

8.3.1.2翻译与非语言交际 547

8.3.1.3多模态文本翻译 557

8.3.2帝国之眼 562

8.3.2.1后殖民翻译 564

8.3.2.2性别翻译研究 567

8.3.3读者的地位 569

8.3.3.1翻译批评的功能模式 571

8.4 20世纪90年代的多重转向 572

8.4.1实证转向 573

8.4.1.1口译研究的新领域 573

8.4.1.2翻译的实证研究 583

8.4.2全球化转向 586

8.4.2.1科技与译者 588

8.4.2.2广告与翻译 590

8.4.2.3英语帝国 592

8.4.3韦努蒂的异化新范式 596

8.5世纪交替与学科现状 598

8.5.1 U字形转向回到起点? 599

8.5.2新范式还是视角转换 603

8.5.3“翻译转向”要对话不要对抗 604

8.6翻译研究的未来视角/转向 607

思考题 609

参考文献 610

后记 622

表目录 185

表2-1口译分类 185

表2-2笔译口译异同点 189

表3-1翻译文本功能及对应翻译方法分类 234

表3-2 251

表3-3 252

表3-4 255

表3-5 257

表3-6 260

表4-1中国翻译史简表 288

表4-2西方翻译史简表 289

图目录 448

图6-1语体分类 448

图7-1俄国形式主义传承路线之一 487

图7-2俄国形式主义传承路线之二 488

图7-3信息处理模型 498

图7-4记忆流程图 500

图7-5厦门大学口译训练模式 504

图8-1霍氏译学图 523

图8-1应用翻译学图 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