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学贵主编;魏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921143
- 页数:1231 页
序 1
凡例 1
概述 3
大事记 11
第一卷 建置区划 53
第一章 建置 5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3
第二节 隶属沿革 53
第三节 境域变迁 56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8
第一节 明清区划 58
第二节 民国区划 5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63
第三章 城镇乡村 73
第一节 县城 73
第二节 镇 74
第三节 乡 78
第四节 村 83
第二卷 自然环境 119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19
第一节 地质 119
第二节 地貌 119
第二章 土壤 120
第一节 土壤种类、面积分布 120
第二节 土壤性质 121
第三章 河流 123
第一节 漳河 123
第二节 卫河 130
第三节 古河道 133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133
第一章 气候 133
第二节 物候 138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39
第一节 水资源 139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49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 15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51
第一节 旱灾 151
第二节 水灾 152
第三节 风灾 155
第四节 雹灾 155
第五节 震灾 156
第六节 虫灾 156
第三卷 人口 161
第一章 人口状况 161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61
第二节 人口密度 164
第三节 乡镇人口 165
第四节 人口变动 166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67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67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67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68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69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69
第三章 人口控制 170
第一节 政策 170
第二节 措施 171
第三节 节育技术 17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173
第四章 人口管理 174
第一节 户籍管理 174
第二节 人口普查 174
第五章 家庭 175
第一节 婚姻 175
第二节 家庭结构 176
第三节 家庭管理 177
第四节 家庭称谓 177
第五节 遗产继承 178
第六章 姓氏 179
第一节 姓氏录 179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 179
第四卷 经济综述 183
第一章 经济制度 183
第一节 农业经济制度 183
第二节 工商业经济制度 186
第三节 经济制度改革 187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188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期 188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188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 189
第三章 农村结构调整 190
第四章 居民生活 191
第一节 农民生活 191
第二节 职工生活 191
第三节 公职人员生活 194
第五卷 农业 199
第一章 农业体制 199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99
第二节 农村生产合作社 200
第三节 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 200
第四节 土地承包联产计酬 201
第二章 结构与布局 203
第一节 耕地结构 203
第二节 农业区划 204
第三章 农作物 205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05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06
第三节 蔬菜种植 207
第四章 农技农艺 207
第一节 土壤改良 207
第二节 耕作制度 208
第三节 农作物栽培 209
第四节 良种培育 211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211
第六节 农技培训 212
第五章 农业机具 213
第一节 机具沿变 213
第二节 动力机具 214
第三节 耕作机具 214
第四节 播种机具 214
第五节 收获机具 215
第六节 植保机具 215
第七节 排灌机具 216
第八节 农产品加工机具 216
第九节 运输机具 216
第六章 农业管理 217
第一节 机构沿革 217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18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18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18
第六卷 林业 222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22
第一节 林木种类 222
第二节 林地面积 226
第三节 林木蓄积量 226
第四节 林业产品 228
第二章 植树造林 228
第一节 育苗 228
第二节 四旁植树 229
第三节 营造片林 230
第四节 营造速生丰产林 231
第三章 林木病虫害防治 232
第一节 种类 232
第二节 措施 232
第四章 林业科技 233
第一节 科技队伍 233
第二节 科技运用与推广 233
第五章 林木管理 234
第一节 经营管理 234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35
第七卷 鸭梨 239
第一章 鸭梨发展 239
第二章 栽培与管理 241
第一节 规划 241
第二节 栽植 242
第三节 育苗 243
第四节 嫁接 244
第五节 修剪 244
第六节 授粉 246
第七节 疏花疏果 247
第八节 病虫害防治 247
第九节 土壤管理 250
第十节 经营管理 251
第十一节 经济效益 251
第三章 销售 贮存 加工 252
第一节 销售 252
第二节 贮存 253
第三节 加工 254
第四章 鸭梨科技 254
第一节 科技队伍 254
第二节 科技服务 255
第三节 科技承包 255
第四节 梨树科研 256
第八卷 水利 264
第一章 防洪工程 264
第一节 堤防 264
第二节 河道治理 266
第二章 除涝工程 268
第一节 老沙河系统 268
第二节 魏大馆系统 269
第三节 小引河系统 270
第四节 冀豫边界系统 271
第三章 渠灌工程 274
第一节 民有渠灌区 274
第二节 军留灌区 276
第三节 东风渠 278
第四节 其它渠系 279
第五节 扬水站 280
第六节 蓄水闸 280
第四章 水井工程 281
第一节 砖井 281
第二节 机井 282
第三节 机井分布 285
第四节 机井配套 285
第五节 钻井机具 286
第六节 机井修理与防渗 287
第五章 防汛抗旱 287
第一节 防汛 287
第二节 抗洪 289
第三节 抗旱 291
第六章 经营管理 294
第一节 灌区管理 294
第二节 机井管理 295
第三节 堤防管理 295
第四节 水政管理 297
第五节 综合管理 297
第六节 投资与效益 298
第七章 机构 301
第一节 县级机构 301
第二节 区乡(镇)机构 301
第三节 临时机构 302
第九卷 畜牧水产 305
第一章 畜牧业 305
第一节 畜禽种类 305
第二节 饲料饲草 308
第三节 畜禽饲养 309
第四节 疫病防治 312
第五节 技术推广 314
第二章 水产业 316
第一节 水产种类 316
第二节 水产养殖 317
第三章 机构 318
第一节 局属机构 319
第二节 基层机构 319
第十卷 工业 323
第一章 所有制 323
第一节 私营企业 323
第二节 县办集体企业 324
第三节 国营企业 324
第二章 产业门类 325
第一节 建筑材料业 326
第二节 修造业 328
第三节 纺织服装业 329
第四节 造纸印刷业 331
第五节 加工制造业 332
第六节 药业 336
第七节 其他行业 337
第三章 重点企业 338
第一节 化肥厂 338
第二节 冀南化工有限公司 339
第四章 工业管理 34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1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42
第三节 生产管理 342
第四节 质量管理 343
第五节 名优产品 344
第十一卷 乡镇企业 347
第一章 企业发展 347
第二章 行业种类 348
第一节 制造业 348
第二节 运输业 350
第三节 建筑业 350
第四节 商业 351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351
第三章 管理 352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53
第三节 产供销 353
第四节 基础管理 353
第四章 企业简介 355
第一节 合资企业 355
第二节 重点民营企业简介 355
第十二卷 交通运输 361
第一章 公路交通 36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1
第二节 公路线路 364
第三节 公路养护 372
第四节 公路桥梁 376
第五节 路政管理 382
第六节 养路费征收 384
第二章 公路运输 388
第一节 运输沿革 388
第二节 客运 389
第三节 货运 391
第四节 运输管理 394
第五节 装卸搬运 396
第六节 运输车辆 397
第三章 地方铁路 400
第一节 设施 400
第二节 客运 403
第三节 货运 404
第四章 卫河水运 405
第一节 卫河航道 405
第二节 渡口 407
第三节 水运工具 407
第四节 运价 408
第十三卷 邮电 41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11
第二章 邮政业务 412
第一节 邮递线路 412
第二节 邮政项目 413
第三章 电信业务 414
第一节 电话 414
第二节 电信线路 415
第三节 电报 416
第四章 管理 417
第一节 编制定员 417
第二节 奖励制度 417
第十四卷 电力 421
第一章 电源 421
第一节 发电 421
第二节 客电 421
第二章 电力设施 422
第一节 变电站 422
第二节 输配电线路 423
第三节 路灯 423
第三章 用电 424
第一节 农业用电 424
第二节 工业用电 424
第三节 市政生活用电 424
第四节 其它用电 425
第五节 电价 426
第六节 电能计量 426
第七节 三电工作 427
第八节 电力修造 427
第四章 电业管理 42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27
第二节 安全管理 428
第三节 运行调度 428
第四节 计划用电 429
第五节 电力设施维修 429
第六节 技术培训 429
第十五卷 城乡建设 43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33
第一节 古县城 434
第二节 县城规划 440
第三节 市政建设 442
第四节 公共建筑 448
第二章 镇村建设 453
第一节 集镇建设 454
第二节 村庄建设 459
第三章 建筑管理 460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60
第二节 建筑设计 461
第三节 建筑质量监督 461
第四节 建筑市场管理 462
第五节 工程造价管理 464
第四章 房产管理 464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65
第二节 私房管理 466
第三节 房费管理 468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46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70
第一节 环境污染 470
第二节 环境治理 471
第六章 管理机构 472
第一节 局级机构 472
第二节 直属机构 472
第十六卷 商业 476
第一章 私营商业 476
第一节 商业发展 476
第二节 经营管理 47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477
第二章 集体商业 478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478
第二节 商业网点 479
第三节 基层供销社 480
第三章 国营商业 481
第一节 商业购销 481
第二节 烟草购销 485
第三节 物资购销 488
第四节 石油购销 489
第四章 经营 490
第一节 家庭副业 490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494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496
第十七卷 粮油 499
第一章 粮油购销 499
第一节 自由购销 499
第二节 统购统销 501
第三节 议购议销 503
第二章 仓储 调运 504
第一节 仓储 504
第二节 调运 510
第三章 油料饲料 511
第一节 油料 511
第二节 饲料 512
第四章 管理 513
第一节 机构 513
第二节 粮油管理 514
第十八卷 进出口贸易 517
第一章 出口 517
第一节 果品出口 517
第二节 粮油饲料出口 520
第三节 畜禽产品出口 521
第四节 土特产品出口 522
第五节 工业产品出口 523
第六节 农业产品出口 524
第二章 货源培植 525
第一节 奖励政策 525
第二节 出口基地建设 526
第三章 进口 527
第一节 进口渠道 527
第二节 品种 527
第三节 销售 528
第四章 经营管理 5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28
第二节 购销管理 529
第十九卷 财政 533
第一章 财政收入 533
第一节 农业“四税” 534
第二节 企业收入 535
第三节 工商各税收入 536
第四节 其它收入 536
第二章 财政支出 540
第一节 建设支出 540
第二节 事业支出 540
第三节 行政支出 541
第三章 财政管理 545
第一节 预算管理 545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 546
第三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547
第四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547
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 548
第六节 管理机构 550
第四章 财政监察 551
第五章 乡(镇)财政 553
第六章 公债国库券 554
第一节 边区公债 555
第二节 胜利折实公债 555
第三节 经济建设公债 555
第四节 国库券 保值公债 特种公债 555
第二十卷 税务 559
第一章 机构 559
第一节 县级机构 559
第二节 局属机构 560
第三节 基层机构 560
第二章 税收种类 56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赋税 561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赋税 564
第三章 税收制度 566
第一节 解款制度 566
第二节 专款制度 567
第三节 国地两税制度 567
第四节 冀南解放区税制 567
第五节 新税制 568
第四章 税收管理 57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管理 57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税收管理 570
第五章 税率税额 573
第一节 税率 573
第二节 税额 578
第六章 税收减免 578
第二十一卷 金融 585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85
第一节 当铺钱庄 585
第二节 信用社 586
第三节 银行 586
第二章 货币 587
第一节 货币种类 587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89
第三章 储蓄 590
第一节 储蓄种类 590
第二节 储蓄网点 591
第三节 储蓄数额 591
第四章 信贷 592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92
第二节 国有信贷 592
第五章 金融管理 595
第一节 现金管理 595
第二节 结算管理 596
第三节 金融监督 597
第六章 保险 597
第一节 保险种类 597
第二节 防灾理赔 598
第二十二卷 经济综合管理 601
第一章 计划管理 601
第一节 机构 601
第二节 计划编制 601
第三节 计划实施 604
第二章 工商管理 60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6
第二节 市场管理 60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612
第三章 物价管理 617
第一节 机构 617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17
第三节 价格调整 618
第四节 管理实施 620
第四章 国民经济统计 622
第一节 统计机构 622
第二节 统计内容 622
第三节 统计方法 624
第五章 审计管理 624
第一节 审计机构 624
第二节 审计工作 624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625
第一节 计量机构 625
第二节 计量制度演变 626
第三节 计量器具检定 626
第四节 计量管理 627
第二十三卷 土地 631
第一章 土地状况 631
第一节 土地面积 631
第二节 土地开发 632
第三节 土地复垦 633
第四节 土地利用 633
第二章 建设用地 635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 635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用地 635
第三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637
第三章 土地管理 639
第一节 占地清查 639
第二节 计划指标管理 641
第三节 征地与造地管理 641
第四节 宅基地管理 643
第四章 管理机构 645
第一节 局级机构 645
第二节 基层机构 645
第二十四卷 中国共产党魏县地方组织 649
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 649
第一节 创建 649
第二节 发展 649
第二章 组织机构 655
第一节 县委 655
第二节 基层党委 656
第三节 党总支委员会 656
第四节 党支部 656
第三章 党务工作 657
第一节 文秘工作 657
第二节 组织工作 657
第三节 宣传工作 659
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659
第五节 统战工作 661
第六节 政法工作 662
第七节 农村工作 662
第八节 政策研究 662
第九节 党史研究 663
第十节 信访工作 664
第十一节 县直党务工作 666
第十二节 老干部工作 667
第十三节 党员教育工作 667
第四章 党员代表大会 668
第一节 代表产生 668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 668
第二十五卷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673
第一节 组织沿革 673
第三节 党务活动 674
第一节 发展组织 674
第二节 破除迷信 674
第三节 党员培训 675
第四节 反共清党 675
第二十六卷 革命根据地 679
第一章 根据地开辟 679
第一节 开创根据地的基础 679
第二节 发展党的组织 680
第三节 建立抗日政权 682
第四节 组织救亡团体 684
第二章 坚持武装斗争 686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暴行 686
第二节 组建抗日武装 689
第三节 抗日斗争 693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98
第五节 打入敌营建立内线 698
第六节 瓦解敌军 699
第七节 战事摘要 700
第三章 根据地建设 704
第一节 经济建设 704
第二节 文化建设 707
第四章 根据地人民贡献 708
第一节 支援平汉战役 708
第二节 全民参战 708
第三节 大参军 709
第四节 输送干部 709
第五节 革命保垒户 710
第二十七卷 人民代表大会 715
第一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715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19
第三章 议案处理 721
第四章 代表联系制度 722
第二十八卷 政府 725
第一章 封建政权 725
第二章 人民政府 730
第一节 抗日政府 730
第二节 县政府 730
第三节 魏县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 731
第四节 职能部门 737
第五节 基层政府 739
第二十九卷 人民政协 743
第一章 机构 743
第二章 历届委员会 744
第三章 政协活动 747
第一节 参政议政 747
第二节 服务“三胞” 748
第三节 发挥人才优势 748
第四节 文史资料工作 749
第三十卷 党政要事 537
第一章 民主革命时期要事 537
第一节 减租减息 753
第二节 雇佃运动 754
第三节 翻身运动 755
第四节 土地改革 759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要事 760
第一节 抗美援朝 760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761
第三节 三反运动 763
第四节 合作化运动 764
第五节 肃清反革命 765
第六节 整风反右 766
第七节 “大跃进” 768
第八节 人民公社 770
第九节 反右倾 771
第十节 学习毛主席著作 774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 778
第十二节 “文化大革命” 781
第三章 改革开放要事 787
第一节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787
第二节 工业承包经营 788
第三节 发展商品生产 788
第四章 历次整党 791
第一节 1942年整党整风 791
第二节 1952年至1953年农村整党 79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整党建党 792
第四节 1985年至1988年整党 792
第五节 1989年至1990年评处党员 793
第三十一卷 群众团体 797
第一章 工会 797
第二章 妇女联合会 798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799
第一节 共青团 799
第二节 少先队 800
第四章 群众团体与协(学)会 801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801
第二节 工商联合会 801
第三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802
第四节 消费者协会 802
第五节 鸭梨协会 802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803
第七节 计划生育协会 803
第八节 各项体育学会 803
第九节 水利学会 804
第十节 其他社团组织 804
第三十二卷 政法 807
第一章 公安 807
第一节 机构 807
第二节 专项斗争 808
第三节 消防 810
第四节 治安管理 811
第二章 检察 814
第一节 机构 81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814
第三节 法纪检察 81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815
第五节 监所检察 81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816
第三章 审判 816
第一节 机构 816
第二节 审判制度 817
第三节 案件审判 818
第四节 申诉复查 818
第四章 司法 819
第一节 机构 819
第二节 公证 819
第三节 律师 819
第四节 法制宣传 820
第五节 民事调解 820
第三十三卷 民政 823
第一章 优抚 823
第一节 拥军 823
第二节 支前 824
第三节 抚恤 826
第四节 农村群众优待 827
第五节 烈士褒扬 828
第六节 光荣院 829
第二章 安置 830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 830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831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831
第三章 救灾 救济 832
第一节 救灾 832
第二节 救济 834
第四章 社会福利 836
第一节 供养 836
第二节 收容遣送 839
第三节 扶贫 840
第五章 管理 840
第一节 婚姻管理 840
第二节 殡葬管理 842
第三节 民间组织管理 842
第六章 机构 843
第一节 县级机构 843
第二节 局属机构 843
第三十四卷 军事 847
第一章 驻军 847
第一节 明清驻军 847
第二节 民国驻军 84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军 850
第二章 兵役制度 853
第一节 募兵制 85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853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853
第四节 其他兵役制 854
第三章 民兵 854
第一节 民兵组织 854
第二节 民兵训练 855
第三节 民兵教育 856
第四节 国防教育 857
第五节 民兵作用 858
第四章 战事 860
第一节 清前战事 860
第二节 民国战事 862
第五章 兵祸匪患 863
第一节 兵祸 863
第二节 匪患 864
第三十五卷 劳动人事 869
第一章 机构 869
第一节 人事局 869
第二节 劳动局 870
第二章 人事 870
第一节 干部队伍 870
第二节 干部来源 87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873
第四节 编制管理 874
第三章 劳动 881
第一节 职工队伍 881
第二节 用工形式 883
第三节 定员定额 883
第四章 工资 884
第五章 劳保福利 886
第一节 劳动安全 886
第二节 劳动卫生 887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887
第四节 社会保险 887
第五节 福利 888
第六章 劳动就业 890
第一节 知识青年安置 890
第二节 待业青年安置 890
第三节 劳动服务公司 891
第四节 劳务输出 891
第五节 职业培训 职称评聘 891
第六节 劳务市场 892
第三十六卷 教育 895
第一章 科举教育 895
第一节 儒学书院 895
第二节 社学 私塾 896
第二章 初等教育 897
第一节 民国学堂 897
第二节 抗日小学 898
第三章 普通教育 900
第一节 幼儿教育 900
第二节 小学教育 901
第三节 中学教育 903
第四节 私人办学 906
第四章 职业教育 907
第一节 师范学校 907
第二节 农业中学 907
第三节 医学教育 907
第五章 成人教育 908
第一节 农民业余学校 908
第二节 干部职业业余学校 909
第三节 函授 910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 910
第五节 自学考试 911
第六章 教师 91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912
第二节 教师待遇 912
第三节 教师进修 914
第四节 教学教研 916
第七章 教育经费 916
第一节 经费来源 916
第二节 经费使用 917
第三节 勤工俭学 922
第八章 教育管理 923
第一节 县级教育机构 923
第二节 基层教育管理 930
第三十七卷 体育 935
第一章 体育项目 935
第一节 民间体育 935
第二节 武术 937
第三节 舞蹈 939
第四节 棋类 940
第五节 游戏 940
第六节 田径 941
第七节 球类 942
第八节 摔跤 柔道 944
第九节 气功 944
第十节 体操 945
第十一节 军事体育 945
第十二节 职工体育 946
第十三节 学校体育 946
第十四节 残疾人体育 946
第十五节 信鸽 旱冰 轮滑 947
第二章 体育等级 教师 学术 948
第一节 体育等级 948
第二节 体育教师 948
第三节 体育学术 949
第三章 经费 市场 949
第一节 体育经费 949
第二节 体育市场 951
第三节 体育商城 951
第四章 体育交往与养生 952
第一节 体育交往 952
第二节 体育养生 952
第五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 9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53
第二节 体育设施 954
第六章 体育竞赛 955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 955
第二节 地(市)级运动会 959
第三节 省级运动会 964
第四节 国家运动会 967
第五节 国际运动会 967
第三十八卷 卫生 972
第一章 机构 972
第一节 局级机构 972
第二节 卫生管理站 972
第二章 医疗单位 973
第一节 县属医院 973
第二节 县分院 975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 977
第四节 村卫生所 981
第五节 企事业单位医务室 982
第六节 个体行医 982
第三章 医疗队伍 983
第一节 中医 983
第二节 西医 98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984
第四节 护理 985
第四章 爱国卫生及卫生保健 985
第一节 爱国卫生 985
第二节 防疫 986
第三节 妇幼保健 989
第四节 公共卫生 992
第五章 药品生产及经营管理 994
第一节 药品生产 994
第二节 药品经营 995
第三节 药政 996
第六章 卫生经费 998
第一节 卫生事业经费 998
第二节 基本建设经费 999
第三节 建设投资 999
第四节 卫生经济管理 999
第三十九卷 科技 1003
第一章 机构设置 10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03
第二节 技术服务机构 1004
第三节 科技团体 1004
第二章 科技队伍 1004
第一节 发展 1004
第二节 结构 1005
第三章 科技成果 1005
第一节 农业成果 1005
第二节 林业成果 1006
第三节 水利成果 1006
第四节 医药成果 1007
第五节 其他成果 1009
第四章 科技普及 1009
第一节 科普宣传 1009
第二节 技术培训 1010
第五章 开发新能源 1011
第一节 沼气 1011
第二节 太阳能 1011
第四十卷 文化 1015
第一章 文化机构 1015
第一节 文化局 1015
第二节 文化馆 1015
第三节 文化站 1016
第四节 俱乐部 1016
第二章 图书 1017
第一节 图书藏阅 1017
第二节 图书发行 1018
第三章 广播影视 1019
第一节 广播 1019
第二节 电视 1020
第三节 电影 1021
第四节 音像 1021
第四章 文学艺术 1022
第一节 文学创作 1022
第二节 美术 1026
第三节 书法 1027
第四节 摄影 1027
第五节 民间艺术 1028
第六节 艺术培训 1030
第五章 戏剧曲艺 1031
第一节 戏剧 1031
第二节 曲艺 1035
第三节 戏楼剧院 1036
第六章 报刊 1037
第一节 报纸 1037
第二节 刊物 1035
第七章 文物古迹 1038
第一节 文物 1038
第二节 古迹 1040
第三节 文物保护单位 1045
第八章 民间文学 1046
第一节 民间故事 1046
第二节 歌谣 1047
第三节 谚语 1049
第四节 歇后语 1051
第四十一卷 方志 档案 地名 1055
第一章 地方志编纂 1055
第一节 旧志概况 1055
第二节 新县志编纂 1061
第三节 专业志乡村志编纂 1062
第四节 旧志整理 1063
第二章 档案管理 1063
第一节 档案机构 1063
第二节 档案管理 1064
第三节 档案馆藏 1065
第四节 档案利用 1065
第三章 地名工作 1066
第一节 地名普查 1066
第二节 地名命名 1066
第三节 村名分类 1067
第四十二卷 风俗 1071
第一章 生活习俗 1071
第一节 服饰 1071
第二节 饮食 1072
第三节 住房家具 1073
第四节 行路 1073
第二章 礼仪习俗 1074
第一节 婚嫁 1074
第二节 生育 1077
第三节 庆寿 1078
第四节 丧葬 1078
第五节 建房 1080
第六节 礼仪 1080
第七节 庙会 1081
第三章 节日 1081
第一节 传统节日 1081
第二节 新节日 1084
第四章 良风美德 1085
第五章 劣俗 1086
第一节 迷信劣俗 1086
第二节 社会劣俗 1088
第六章 宗教 1088
第一节 佛教 1088
第二节 天主教 1089
第三节 基督教 1089
第四节 伊斯兰教 1089
第四十三卷 方言 1093
第一章 方言概况 1093
第二章 语音分析 1095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1095
第二节 声韵配合关系 1097
第三节 音变规律 1098
第四节 分音词与合音词 1101
第三章 词汇 1103
第四章 魏县方言语法特点 1109
第四十四卷 人物 1115
第一章 人物传 1115
第二章 名人轶事 1145
第三章 名人选介 1154
第四章 人物表 1159
第一节 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名录 1159
第二级 省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名录 1162
第三节 海外游子录 1167
第五章 烈士英名录 1169
第四十五卷 杂记 1185
第一章 历史钩沉 1185
第二章 名门世家 1189
第一节 科第之家 1189
第二节 仕宦之家 1190
第三节 风雅之家 1190
第四节 教育之家 1191
第五节 革命之家 1191
第三章 魏县传统名土特产简介 1193
第四章 魏县之最 1194
附录 1199
一、文献辑存 1199
二、旧志诗词摘录 1204
三、历史考证 1210
四、奇闻 1222
五、历届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参与修志人员 1225
(一)历届编委会 1225
(二)魏县地方志办公室(县志编办室)工作过人员 1226
(三)魏县地方志办公室特约编辑 1227
(四)各单位主要提供修志资料人员 1227
(五)参加《魏县志》稿评审会的专家学者 1227
(六)河北省方志办对《魏县志》出版审核意见 1227
(七)河北省方志办审核《魏县志》人员 1227
编后记 122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3》《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1》《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最美的季节去最美的地方》霍晨昕,王四新 2019
- 《山东地方戏曲音乐研究》崔晗珺责任编辑;(中国)赵正 2019
- 《新时代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经验研究》曾莉主编 2020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2》《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模式与经济增长》(中国)徐艳飞 2019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北东北卷 第1辑 6》《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8
- 《中国地方艺文荟萃 华东卷 第7辑 10》《中国地方艺文荟萃》编委会编 2017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