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炽文著
  • 出 版 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571153643
  • 页数:4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旨在从批判理论阐述教育行政哲学与实践的议题。全书分:绪论、理论、实践与展望等四篇。
《教育行政研究 批判取向》目录

第一篇 绪论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批判教育行政研究的重要性 4

第二节 本书的内容与范围 13

第二篇 理论篇 25

第二章 批判理论的发展与方法论 25

第一节 前言 26

第二节 批判理论之发展 27

第三节 批判理论之方法论 29

第四节 结语 34

第三章 批判理论的议题 37

第一节 前言 38

第二节 文化工业 39

第三节 文化霸权 40

第四节 工具理性 42

第五节 宰制 44

第六节 认知兴趣与沟通语言模式 47

第七节 女性主义 49

第八节 结语 52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 55

第一节 前言 56

第二节 现代与后现代的意义 57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论点 60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行政的影响 64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行政应用上的省思 66

第六节 结语 68

第五章 批判教育学 69

第一节 前言 70

第二节 批判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70

第三节 批判教育学的理论要旨 74

第四节 结语 81

第三篇 实践篇 85

第六章 学校组织转化:从科层到学习 85

第一节 前言 86

第二节 学校组织转化的必要性 87

第三节 学校组织官僚化的检讨 89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92

第五节 建立学习型学校的策略 97

第六节 结语 100

第七章女性主义与教育行政领导 101

第一节 前言 102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批判方法 103

第三节 教育行政理论的科学化与实证主义 105

第四节 从女性主义观点评析领导理论 108

第五节 女性领导的特质分析 112

第六节 结语 114

第八章 校长伦理领导的意涵与实施原则 117

第一节 前言 118

第二节 伦理领导的发展背景与意涵 119

第三节 伦理领导相关论点 125

第四节 影响伦理领导的因素及评估标准 129

第五节 伦理领导的实施原则 132

第六节 结语 136

第九章Lindblom的决策理论及其启示 137

第一节 前言 138

第二节 生平事迹与主要著作 139

第三节 决策理论的发展 141

第四节Lindblom决策理论的要旨 146

第五节 国中基本学力测验之个案分析 148

第六节 结论与启示 152

第十章 转型知识份子理念及其对教师教学专业之启示 157

第一节 前言 158

第二节 教师工作的疏离与异化 159

第三节 教师角色转化与专业涵义 162

第四节 转型知识份子的内涵 165

第五节 对教师教学专业之启示 171

第六节 结语 179

第十一章 批判性的教育实验:以欧陆学校教育为例 181

第一节 前言 182

第二节 耶拿实验教育 182

第三节Freinet的实验教育 189

第四节 华德福实验教育 195

第五节 结语及启示 203

第十二章 知识经济与教师专业发展 211

第一节 前言 212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意义与特征 213

第三节 知识经济对学校教育影响 216

第四节 教师应有的专业能力 218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21

第六节 结语 226

第十三章 中小学校长的培育、遴选与评鉴制度 227

第一节 前言 228

第二节 校长的理想角色 229

第三节 校长的专业能力 232

第四节 校长的培育制度 236

第五节 校长的遴选制度 242

第六节 校长的评鉴制度 248

第七节 结语 256

第十四章 迈向公共性的教育行政决策 257

第一节 前言 258

第二节 公共领域的意义与历史考察 259

第三节 教育组织作为公共领域之意涵 265

第四节 结语及启示 267

第十五章 网际网路与公民道德素养 273

第一节 前言 274

第二节 网际网路的互动特性 274

第三节 网际网路社会下青少年价值观念的省思 278

第四节 建构理想的公民道德素养 280

第五节 结语 285

第十六章 学校组织科层化、专业化的冲突与调适 287

第一节 前言 288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性质 289

第三节 专业化意涵与教师专业化分析 294

第四节 学校组织科层化的分析 298

第五节 学校科层化与专业化的冲突 300

第六节 调适策略 302

第七节 结语 308

第十七章 存在哲学、超个人心理学与生命教育 309

第一节 前言 310

第二节 存在哲学的发展与学者观点 311

第三节 超个人心理学的影响 314

第四节 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省思 317

第五节 人与自然关系 318

第六节 对生命教育的启发 320

第六节 结语 324

第十八章Habermas批判理论及其在教育改革上的启示 325

第一节 前言 326

第二节 对现代科技与实证主义的反省批判 327

第三节 沟通行动理论之内涵 331

第四节 我国教育改革的反思 336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339

第四篇 展望篇 347

第十九章 批判教育行政研究的省思与展望 347

第一节 教育行政研究的省思 348

第二节 批判性教育行政研究的展望 356

参考文献 373

一、中文文献 373

二、英文文献 392

附录 4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