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晓燕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098463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以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卓越的文学成就而享誉国内外,以“市民文学大家”和“人民艺术家”的荣誉而屹立于现代文坛。老舍一生最关注和痴迷的是文化,而他多重文化影响下的生命背景铸就的创作特质,是读者和研究者走进老舍的文学世界和心灵世界的关键所在。老舍对本民族文化、文学的发展抱有强烈的责任感,又在与外民族文化、文学的近距离接触中,虚怀若谷、大胆吸纳,从而建立起具有多重文化、文学参照系的,以本源文化、文学为基准而又博采众长的崭新的民族文化、文学价值观,并把这种文化、文学价值观念注入了创作实践,使其作品既含有本民族文化、文学的独特价值,又建有与外民族读者欣赏需求相沟通的渠道,展现了在人类文化、文学进入多元并存、交流互动时代强有力的外向冲击力。他善于根据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审美爱好,广采博纳,去芜存精,择善而用,消化吸收,并使之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学的沃土之中,既达到与世界优秀文学的交融和“接轨”,又始终葆有着、散发着本民族浓郁的审美气息,使现代与传统、现代化与民族化,得到较完美的结合。从新的角度系统地进行老舍创作研究,无疑具有丰富的学术意义。
上一篇:文学鉴赏下一篇:我的满族族歌 上
《多维视野中的老舍创作研究》目录

序言&季桂起 1

上编 文化视野:老舍创作民族性与现代性的融合 2

第一章 老舍的创作特质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2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3

二、北京文化的滋养 8

三、满族文化的浸润 11

四、五四文化的启迪 14

五、西方文化的吸收 17

第二章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民族化问题 20

一、面对“全球化”的两种偏向 21

二、“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的应对策略 22

三、文学民族化的三个维度 26

第三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意识 31

一、民族意识向着“文化”问题的聚焦 31

二、从底层人物塑造看老舍民族意识的嬗变 33

第四章 老舍创作的民族形式 44

一、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 44

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 48

三、出神入化的描写方法 52

第五章 老舍创作的现代性递嬗与转换 58

一、老舍创作思想观念的现代性 58

二、老舍创作民族形式的现代化 61

中编 文本视野:老舍创作文本细读与阐释 66

第一章 从《二马》看老舍民族情的书写 66

一、京味与满味——浓郁民族情的流露与反思 67

二、李子荣——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 71

三、对西方社会民族歧视的揭露和批判 72

四、主张取法西方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74

第二章 《骆驼祥子》:丰富多元的思想价值 77

一、对黑暗社会和个人奋斗道路的批判 78

二、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文明病”的反思 82

三、虎妞:一个集可恶可爱可怜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86

第三章 《四世同堂》: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90

第四章 《离婚》:对庸人哲学的批判 95

第五章 《猫城记》:忧国忧民的寓言童话 103

第六章 梦与诗的建构与消解——《微神》的情感世界 108

一、永远珍藏心中的梦与诗 109

二、残酷现实对梦与诗的消解 113

第七章 一曲凄婉的悲歌——《月牙儿》的艺术世界 116

第八章 从《老张的哲学》到《正红旗下》: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120

一、早期探索阶段——老舍幽默艺术的初步形成 121

二、悲喜交融的艺术追求——老舍幽默艺术的发展 124

三、从容节制的艺术风格——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 125

第九章 老舍散文中的真、善、美 129

一、风景怡人之美 129

二、生活情趣之善 132

三、心灵感悟之真 135

下编 比较视野:老舍与同时代作家的比较 140

第一章 在眷恋、反思与批判之间:老舍与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140

一、改造国民性:先驱者与继承者 140

二、老舍之“痛”与鲁迅之“恨” 148

三、鲁迅的“庸众”与老舍的“平民” 153

第二章 在时代规范与艺术诉求之间:老舍与曹禺的殊途同归 166

一、自由心灵的不同呈现 167

二、战争时代共同的艺术转型 177

三、转型的意义与局限 182

第三章 诚与真:老舍与巴金的艺术人格 189

一、真诚:文学的定尺 189

二、巴金的激情与老舍含泪的笑 191

三、两种史诗:壮阔的与温婉的 196

第四章 城与人:老舍与张爱玲的城市表述 213

一、北京与上海:视角与对象 213

二、老舍与张爱玲笔下的“城”与“人” 218

三、不同的“城”与同样的“人” 225

第五章 城与乡:老舍与沈从文的文化视阈 235

一、文化批判与人性解剖:现实主义的不同表达 236

二、都市经验与生存记忆:城市的守望者与他者 242

三、文化象征与文学的乌托邦 250

主要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