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
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

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屈健著;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5986145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13中国文联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内容是一部关于“长安画派”的综合性研究。“长安画派”是在反映新时代、新生活、促使中国画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的背景下形成的一个具有超地缘特色的绘画流派,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但由于多种原因,对“长安画派”的研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它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局限性,而真正对“长安画派”系统的综合性研究还是一个空白,这与“长安画派”在绘画史上真正所起到的作用是不相称的。本书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采取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长安画派”研究的现状;“长安画派”的产生与发展;“长安画派”主要代表画家与艺术作品;“长安画派”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长安画派”的贡献与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以图对“长安画派”研究进一步的拓宽和深化有所补益。
《20世纪“长安画派”及其影响研究》目录

前言 1

引言 3

第一节 “长安画派” 3

一、“长安画派”的得名及其源流 3

二、关于画派的性质 4

第二节 “长安画派”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6

第三节 “长安画派”的研究现状 7

一、研究现状 7

二、“长安画派”研究中的问题 11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1

(二)研究的难点 11

第四节 研究的方法 11

一、运用辩证的唯物史观和实证的方法对史料进行发掘与对史料的重新识读 11

二、运用图像分析、符号分析与风格分析的研究方法 11

三、比较研究的方法 12

第五节 小结 12

第一章 “长安画派”的产生与发展 18

第一节 20世纪早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18

第二节 “长安画派”的孕育 21

一、美术大众化思潮及其影响 21

二、延安革命文艺与社会主义新文艺思潮的影响 24

三、西北自然、地理、人文精神与长安文化遗产的影响 26

第三节 “长安画派”的酝酿与准备 28

第四节 多角度探索与集群风格的形成期 31

第五节 合力效应的发挥与发展、完善和创立“新中国画” 38

第六节 “长安画派”画家创作的多向发散与本性回归期 43

第二章 “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与作品专题研究 53

第一节 “长安画派”的实践先行者与奠基人——赵望云 53

一、“走向十字街头”的艺术 54

(一)“走出象牙之塔” 54

(二)农村写生 56

(三)“画界一士卒” 60

二、西北拓荒 62

(一)西北画坛的拓荒者 62

(二)“西北文物事业的奠基人” 69

(三)“长安画派”的实践先行者与奠基人 71

三、精神家园的回归 79

第二节 “长安画派”的理论旗手与集群风格的确立者——石鲁 83

一、从封建家庭的叛逆者到解放区的革命文艺战士 86

二、“长安画派”的理论旗手与革命现实主义的力行者 88

三、逆境中的抗争与艺术的升华 100

第三节 “长安画派”中集传统山水画之大成者——何海霞 115

一、从“悦古斋”到“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摹古之路 118

(一)“悦古斋”的学徒 118

(二)“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员 119

二、张大千对何海霞艺术风格的影响 122

(一)跃出同辈 比肩名家 123

(二)探幽览胜 博闻强识 125

(三)饱赏真迹 手摹心追 127

(四)真善为人 情怀爱国 129

三、何海霞“与自然为伍,用我家法”创新之道 131

(一)革命艺术理论的注入 132

(二)现代绘画语言的探索 133

(三)画派的崛起与中断 138

四、创作上的“蛰居”与“茧居”化蝶的衰年变法 141

(一)“蛰居”心理 141

(二)“茧居”化蝶 144

第三章 “长安画派”的绘画思想与艺术主张 151

第一节 从“不画不劳动的人”到“美术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有前途”——“长安画派”的艺术价值观的形成 151

第二节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长安画派”的艺术方法论 153

第三节 从“以形写神”到“以神写形”——“长安画派”的艺术形神观的演变 158

第四节 “思想是笔墨之灵魂”;“画有笔墨则思想活,无笔墨则思想死”——“长安画派”的笔墨论 161

第四章 “长安画派”的贡献与历史地位 170

第一节 “长安画派”对当代美术史的贡献 170

一、社会主义革命内容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的有机交融和“新中国画”的创造 170

二、西北画风的创立与黄土高原绘画题材的发掘与开拓 175

三、对传统画论的创新与对现代笔墨形式的探索 177

第二节 “长安画派”在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179

第三节 “长安画派”的局限性及其他 181

结论 183

参考文献 189

附录:“长安画派”主要画家年表 194

后记 2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