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体育学导论
体育学导论

体育学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元民著
  • 出 版 社: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3
  • ISBN:9578248490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体育学导论》目录
标签:导论 体育

第一部分 本质篇 4

第一章 运动的对象:是谁在运动 4

一、运动的行为 4

一、人类的运动现象 5

二、人类的心智现象 6

二、生物的观点分类 6

一、从年龄来分 7

二、从性别来分 8

三、从体质来分 9

三、社群的观点分类 10

一、从社会族群来分 10

二、从社会阶层来分 11

第二章 运动的起源:为何有运动 16

一、休闲理论的观点 16

一、争取自由的时间 17

二、休闲心情的运动 17

三、休闲概念的形成 18

二、游戏理论的观点 20

一、小孩、大人都爱玩 21

二、游戏概念的形成 21

三、运动文化来自游戏 23

三、运动的成立要件 24

一、温饱无虞的安定生活 24

二、拥有充分的闲暇时间 25

三、操控身体的运动能力 26

四、存有一颗纯本的玩心 27

五、一套认同的游戏规则 27

第三章 运动的类型:做什么运动 33

一、依运动赛会分类 33

一、国际的运动赛会 33

二、全国的运动赛会 35

二、依运动型态分类 37

一、球类的运动项目 37

二、搏击的运动项目 38

三、养功的运动项目 38

四、山野的运动项目 38

五、水域的运动项目 39

六、空域的运动项目 39

七、机械的运动项目 39

八、舞蹈的运动项目 39

九、体操的运动项目 40

十、残障的运动项目 40

十一、动物的运动项目 40

三、依运动内涵分类 40

一、生理的观点 40

二、心理的观点 42

三、社会的观点 44

四、文化的观点 46

第四章 运动的目的:为何做运动 54

一、养生保健的目的 54

一、身体的发育 55

二、身体的适能 55

三、体质的矫治 56

二、运动技能的目的 56

一、动作的发展 57

二、运动的技术 57

三、生活的技能 58

四、自卫的技能 58

三、追求酬偿的目的 59

一、精神的酬偿 59

二、物质的酬偿 60

四、行为规范的目的 60

一、修心养性 61

二、运动习惯 61

五、道德涵养的目的 62

一、公平竞争 63

二、团队合作 63

六、丰实内在的目的 64

一、实现自我 64

二、心灵游戏 65

三、休闲人生 66

第二部分 概念篇 73

第五章 体育的用语 73

一、我国体育用语的演变 73

一、清末民初时期 73

二、五四运动之后 76

三、多元文化时代 79

二、我国体育用语的意涵 82

一、体育:概括性用语 82

二、体育教学:体育是教育的一环 84

三、运动:本体性用语 85

四、竞技运动:竞赛导向的运动 87

五、体适能:健康导向的身体活动 89

第六章 体育教育的概念 96

一、体育教育的演变 96

一、体操科时期 97

二、体育科时期 99

三、健康与体育领域时期 100

二、体育教育的范畴 100

一、体育教育范畴转型之因 102

二、体育教育范畴重新定位 105

三、体育教育的目标 106

一、养生保健的目标 107

二、运动技能的目标 108

三、规范行为的目标 109

四、实现自我的目标 110

四、体育教育的实施 111

一、教材内容 111

二、教学方法 112

三、教学评量 114

四、专业师资 114

五、场地设备 115

第七章 竞技运动的概念 120

一、竞技运动的演变 120

一、竞技运动组织化 122

二、竞技运动国家化 123

三、竞技运动职业化 123

二、竞技运动的范畴 124

一、竞技运动员 125

二、竞技运动团体 127

三、竞技运动团队 129

四、竞技运动观众迷 131

三、竞技运动的目标 132

一、内在性目标:追求自我实现 133

二、外在性目标:追求附加价值 133

四、竞技运动的实施 134

一、选训制度 134

二、竞赛制度 137

三、奖励措施 139

第八章 体适能的概念 144

一、体适能的演变 144

一、体适能的教育化 147

二、体适能的产业化 147

三、体适能的医疗化 148

二、体适能的范畴 149

一、健康体适能 149

二、专业体适能 151

三、竞技体适能 153

四、国防体适能 155

五、特殊体适能 157

六、塑身体适能 157

三、体适能的目标 158

一、个人的工具价值 158

二、社会的工具价值 159

三、体适能的附加价值 160

四、体适能的实施 161

一、专业制度 162

二、教育宣导 162

三、运动处方 163

四、检测成果 163

五、善用科技 164

第三部分 专业篇 170

第九章 体育的专业人员 170

一、体育专业人员的形成 170

一、专业人员的基本条件 170

二、体育专业人员的演进 171

三、体育专业人员的种类 172

二、体育专业人员的养成 178

一、培育机构 178

二、证照制度 179

三、专业课程 181

四、专业分级 182

三、体育专业人员的服务 182

一、献身的服务态度 182

二、自主的专业决定 183

三、维系专业的伦理 184

四、自我的专业成长 185

第十章 体育的专业组织 190

一、体育专业组织的类型 190

一、正式与非正式组织 190

二、政府与民间组织 191

三、公益与营利组织 191

四、体育的专业组织举隅 191

二、体育专业组织的发展 200

一、体育组织的专业化 201

二、体育组织的官僚化 201

三、体育组织的全球化 202

四、体育组织的商业化 203

五、体育组织的单一化 203

六、体育组织的多元化 204

三、体育专业组织的行为 204

一、领导风格 204

二、政策决定 205

三、组织文化 205

四、激励策略 206

五、自筹财源 207

六、公益优先 207

第十一章 体育的专业设施 212

一、体育专业设施的类型 212

一、从体育与运动区分 212

二、从场地、设备与器材区分 213

三、从室外与室内区分 214

四、从观赏与实用区分 215

五、从自然与制式区分 216

六、从地面的材质区分 217

二、体育专业设施的筹建 219

一、确立筹建的功能 219

二、规划设计的重点 222

三、体育专业设施的营运 224

一、内部的管理 225

二、经营的模式 226

三、行销的策略 228

第十二章 体育的专业学术 236

一、体育专业学术的类型 236

一、人文学科 237

二、社会科学 241

三、自然科学 248

二、体育专业学术的建构 255

一、母学科与次学科 255

二、学门与学科 256

三、课程与科目 258

四、体育学刍议 258

三、体育专业学术的探讨 259

一、科学与哲学的对话 259

二、理论与技术的融合 261

三、整合与分化的取舍 262

四、质性与量化的互补 2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