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服务德育论
服务德育论

服务德育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玉海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2635839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个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成果。以问题编排方式,每个论题都十分系统,既从理论上予以了深层的研究与阐述,又考虑到应用的需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书适合于所有关心教育和研究教育、实施教育的人,特别是广大教师、教育研究者。
《服务德育论》目录
标签:德育 服务

绪论 1

第一节服务德育提出的背景 1

一、“全球化”对教育的新挑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 1

二、我国德育的现状与困惑,需要重新理解德育 4

三、服务德育的问题之域 14

第二节服务德育研究的意义 20

一、服务德育研究的理论意义 21

二、服务德育研究的实践意义 23

第三节服务德育研究的方法 27

一、服务德育研究的思路 27

二、服务德育研究的方法 29

第1章服务德育之本质内涵 32

第一节服务德育:本真的学校教育观 32

一、德育的本质及其地位 32

二、服务德育的概念与内涵 43

三、服务德育的基本要素构成 48

四、服务德育与现行德育的区别 52

第二节服务德育:“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 55

一、服务德育根植于教育服务理论 56

二、服务德育基于西方的“学生中心论” 65

三、服务德育源于我国的“人本”教育思想 73

第三节服务德育:学校教育范式的转变 79

一、“以教师为中心”范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范式的转变 80

二、“面向结果”范式向“面向过程”范式的转变 82

三、“讲授教育”范式向“服务教育”范式的转变 85

第2章服务德育之教育理念 88

第一节服务德育对学校教育角色的定位 88

一、学校角色:由事业单位到“服务组织” 88

二、学校产品:由“学生”到“教育服务” 93

三、教师角色:由“讲授者”到“服务者” 97

四、学生角色:由“产品”到“顾客” 106

第二节服务德育对学校教育关系的理解 113

一、校生关系:由主与从到双方契约合作 113

二、师生关系:由支配与被支配到二者平等 115

三、教学关系:由主与辅到辅与主的归位 123

四、教育与教学关系:由相互分离到二者回归一体 130

第三节服务德育对学校教育中责任的认识 133

一、学校责任: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 134

二、教师职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136

三、学生责任:自主创新性学习 139

四、家长责任:抚助学生健康均衡成长 145

五、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47

第3章服务德育之运行原理 150

第一节服务德育的运行过程与环节 150

一、教育工作者提供德育服务的过程模型 150

二、学生接受德育服务过程模型 152

三、服务德育实施过程的基本环节 153

第二节服务德育实施的基本要求 155

一、教育工作者提供德育服务过程的要求 155

二、学生接受德育服务过程要求 158

三、服务德育过程运行注意事项 160

第三节服务德育的课堂模式:案例的视域 161

一、《交往讲艺术》一课的教学过程与环节 162

二、《交往讲艺术》一课的教学理念与特征 165

三、《交往讲艺术》一课给课堂教学的启示 168

第4章服务德育之基本目的 172

第一节德育目的及其形态 172

一、社会本位的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的德育目的 173

二、内在的德育目的与外在的德育目的 175

三、理想的德育目的与现实的德育目的 177

第二节服务德育目的及其内涵 179

一、服务德育目的及其构成 179

二、服务德育目的的内涵 181

三、服务德育直接目的与间接目的的关系 183

第三节服务德育目的的特征 184

一、服务德育的目的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统一 184

二、服务德育的目的是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的统一 186

三、服务德育目的是可实现的德育目的 187

第四节服务德育目的与传统德育目的的区别 188

一、服务德育与传统德育关注德育目的的视域 189

二、服务德育目的与传统德育目的的不同点 190

第5章服务德育之本质目标 192

第一节学校教育目标与德育目标 192

一、学校教育目标及其特征 192

二、我国现行学校德育目标 195

三、我国现行学校德育目标的特征 198

第二节服务德育目标及其内涵 200

一、服务德育目标的概念与含义 200

二、服务德育目标与目的的关系 202

三、服务德育目标与传统德育目标的区别 203

第三节服务德育的目标体系 205

一、服务德育目标体系构成 206

二、教育工作者服务德育目标 210

三、学生综合道德素质发展目标 212

第四节服务德育目标制定的原则 213

一、一致性原则 214

二、系统性原则 214

三、教育服务原则 214

四、过程方法原则 215

五、持续改进原则 215

第6章服务德育之基本原则 216

第一节服务德育原则的本质与特征 216

一、服务德育原则的内涵与特点 216

二、服务德育原则的作用 218

三、服务德育原则与传统德育原则的区别 220

第二节教育工作者遵循的德育原则 223

一、服务性原则与平等性原则 223

二、系统性原则与灵活性原则 224

三、一致性的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 225

四、生活性原则与情感性原则 226

五、过程方法原则与持续改进原则 228

第三节学生自育应遵循的德育原则 229

一、自主创新原则 230

二、自我体验原则 231

三、自我激励原则 231

四、生活实践原则 232

第7章服务德育之基本途径 234

第一节服务德育途径的概念与内涵 234

一、服务德育途径的概念 234

二、服务德育途径的内涵 236

第二节服务德育途径的组成 237

一、“三大”横向服务德育途径系统 237

二、“四大”纵向服务德育途径系统 238

三、服务德育途径系统的整体构成 238

第三节服务德育途径的特征 242

一、学校服务德育途径及其特征 243

二、家庭服务德育途径及其特征 247

三、社会服务德育途径及其特征 250

第四节服务德育途径有效利用的原则 253

一、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客观性原则 253

二、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一致性原则 253

三、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系统性原则 255

四、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衔接性原则 255

五、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整体性原则 257

六、坚持服务德育途径的灵活性原则 258

第8章服务德育之基本方法 260

第一节服务德育方法的概念与内涵 260

一、我国德育方法概念的反思 260

二、服务德育方法的概念与内涵 265

第二节服务德育方法体系的组成 268

一、服务德育方法确定的指导思想 268

二、服务德育方法体系的构成 270

三、服务德育方法的特征 272

第三节服务德育方法的阐释与运用 279

一、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方法与运用 280

二、学习者自我教育的德育方法与运用 291

第四节服务德育方法运用的原则 297

一、目的性的原则 297

二、灵活性的原则 298

三、综合性的原则 299

四、适宜性的原则 300

五、科学性的原则 301

六、实践性的原则 302

第9章服务德育之基本内容 304

第一节服务德育内容的本质内涵 304

一、德育内容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304

二、服务德育内容的概念与内涵 306

三、服务德育内容与传统德育内容的异同 307

第二节服务德育内容的整体结构 309

一、道德教育内容模块 310

二、思想教育内容模块 317

三、政治教育内容模块 320

四、民主与法纪教育内容模块 323

五、心理教育内容模块 326

六、其他教育内容模块 328

第三节服务德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330

一、整体性原则与一致性原则 330

二、广泛性原则与针对性原则 332

三、继承性原则与时代性原则 333

四、衔接性原则与动态性原则 334

第四节服务德育内容的呈现形态 335

一、课程:德育内容的载体 335

二、教材:德育课程内容的呈现形式 342

三、服务德育内容、课程、教材的关系处理 344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