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小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71301
  • 页数:24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围绕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展开的形式文化研究,特别注重结合具体例证,将网络文学放到一定的历史场域中去理解。书稿从语言分节的角度辨清“网络文学”的能指与所指及其具有的东方色彩,其基本元素和类型情况,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的情况和可能路径,并厘清了网络文学与媒介的关系,网络文学场的规则、当下文学场内的对立冲突与符号资本的争夺。具体涉及到网络文学的媒介修辞、文学场的规则调整、网络小说的文本性别身份、写作生产范式、读者接受形态以及小说文本、链文本中的符号身份认同问题。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目录

导论 分节与归类:网络文学的外延与内涵 1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能指与所指 1

一 语言分节的文化差异:“网络文学”的东方性 1

二 文学网站与文学论坛的分类 5

三 组合与类型:网络小说的主题元素搭配 8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符号学研究情形 14

一 网络文学研究状况 14

二 网络文学的符号学研究状况 16

三 网络文学符号学研究的可能路径 20

第一章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文学与当代文学场 25

第一节 网络文学的媒介修辞偏向 27

一 文学的媒介层次及其修辞介入 27

二 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媒介层次与修辞影响 30

三 网络文学媒介修辞的娱乐倾向 35

第二节 网络文学冲击下当代文学场的规则调整 39

一 中国当代文学场的演变规律探寻 40

二 网络文学对当下文学场游戏规则的改写 45

三 当下文学场内的对立冲突与符号资本的争夺 49

第二章 网络小说的文本性别身份与主体扩张特征 53

第一节 网络小说的文本性别身份 53

一 女性文本非女性写作 55

二 男性文本与男性气质研究 57

三 性别身份不明的互动文本 58

第二节 女性文本中的个体主义与限制性女性话语 58

一 早期“私语式”女性文本话语与安妮宝贝 62

二 近期长篇文本中的女性主体呈现 71

三 女性主体叙事:理性化需求与个性化情感的满足 78

第三节 男性文本中男性主体的多维度自我实现 82

一 依权力关系而变的男性主体气质 85

二 男性主体的占有欲实现与自我张扬 91

第四节 互动文本中的延异游戏 94

一 网络文学中的互动小说类型 94

二 接龙小说:复调文本中的角色扮演 99

三 超文本小说:“牢笼”中的多向选择 108

第三章 间性编码姿态与文本叙事的认同功能 113

第一节 网络小说编码的间性特征 115

一 发现式写作习惯的电脑养成 116

二 基于读者考虑的“间性”调控 119

第二节 长篇小说的网络叙述特性 124

一 长篇小说的叙述机制:制造可读性 124

二 网络空间的排版美学:类诗模式 133

第三节 网络小说叙事与符号身份认同 135

一 身份认同危机与网络小说 135

二 以“主人公”为核心的网络小说叙事认同 138

三 叙事认同的文本外“代入”延展 143

第四章 网络文学链文本的交际价值 147

第一节 网络小说的链文本特征 148

一 链文本辨析:接收者解释时一同接收的文本 148

二 网络小说链文本呈现的页面空间 150

第二节 书评区:以非在场阅读的方式建构意义社群 152

一 广告中的认同渴望与焦虑 152

二 评论中的交流协商与认同 154

第三节 互动信息:结构设置“询唤”消费主体 157

一 互动信息区内的消费族群 157

二 消费意识形态的培养机制 160

第五章 网络文学的平台生产范式 165

第一节 网站生产范式:工厂式的标准化生产销售 166

一 文学网站的工厂化形态 166

二 专业的文学营销系统与促销策略 171

第二节 论坛生产范式:作坊式的随性化写作发布 174

一 松散管理与社区自治 174

二 文学论坛:较为独立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 175

第三节 网站生产范式对网络小说的商业“规训” 176

一 主导身份转移:文学以商品身份为第一身份 178

二 产品的标准化:网络文学的类型化 178

三 消费主导型的生产:网络文学的信息“冗余” 179

第六章 “反弹单轴化”后网络文学接受者的释义 181

第一节 网络上读者的符号接受 182

一 网络读者的角色:训示型、咨询型、对话型与注册型受众 184

二 网络屏幕阅读:浅阅读、互动性与情绪化 185

第二节 网络文学的多种后文本与其经典化 192

一 语言媒介后文本:有声小说与实体书 192

二 综合媒介后文本:影视、动漫与游戏 196

三 多种后文本助推网络文学的经典化 205

第七章 历时中的网络文学与官方文学评奖活动 210

第一节 网络文学场中权力主体的转移与行动者的多元化 210

一 网络文学场与网络媒介场同步变迁 211

二 技术障碍降低后网络文学场内的权力分配 214

三 人气资本、经济资本与符号资本的转换模式 215

第二节 评论文本何以引导文本:鲁迅文学奖与网络文学 217

一 鲁迅文学奖之于文学的评论文本价值 219

二 阶梯式把关与“人气原则”的相悖 221

三 主流精英审美原则与一般审美趣味的偏差 224

四 官方文学奖引导网络文学失效之反思 226

参考文献 230

后记 2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