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上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上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上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太春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750608256X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和探讨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及其发展轨迹的新闻学专著,对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前到“五四”时期新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作了比较细致深入的剖析,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和线索。本书在论述时,把这一时期的新闻思想和西方殖民扩张、西学东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考察;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和各个历史阶段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考察。这种研究方法颇具特色,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整理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次尝试。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 增订本 上》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孕育期——新教传教士来华与近代中国的“新报”出现 7

第一节 清帝国在近代国际世界中 9

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扩张 9

二、清王朝“一口通商”对外贸易体制坍塌 12

三、中西文化由欣赏互读,逆转到西方对东方“假死人”的欺凌宰割 15

四、清帝国的出版与传媒 19

第二节 马礼逊和他的传教士伙伴办起了最早的“新报”期刊 27

一、马礼逊和他的传教士伙伴 27

二、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办刊宗旨 31

三、《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办刊特点与社会影响 36

四、英文季刊《印中搜闻》和英文月刊《中国丛报》 42

第三节 郭实腊和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52

一、郭实腊其人 52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刊宗旨 54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 61

第四节 麦都思和香港刊行的中文月刊《遐迩贯珍》 71

一、麦都思在中国 71

二、香港中文月刊《遐迩贯珍》的办刊宗旨 74

三、《遐迩贯珍》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 81

第五节 伟烈亚力在上海刊行中文月刊《六合丛谈》 97

一、伟烈亚力在中国 97

二、上海中文月刊《六合丛谈》的办刊宗旨 99

三、《六合丛谈》的办刊特点和社会影响 106

第二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孕育期——鸦片战争至洋务新政“新报”各种形态和国人对其功能的思索 119

第一节 从“医瞑眩”到洋务新政 121

第二节 林则徐《澳门新闻纸》与魏源《海国图志》 127

一、林则徐和《澳门新闻纸》 127

二、魏源“医瞑眩”的“夷情备采”主张 132

第三节 洪仁玕对太平天国新闻业的设想 139

一、洪仁玕和《资政新篇》 139

二、洪仁玕的“新闻篇”主张 141

第四节 王韬的新闻思想 146

一、王韬和《循环日报》 146

二、王韬的办报主张 152

第五节 洋务新政中的《中西闻见录》 158

一、京师同文馆和丁韪良 158

二、《中西闻见录》的办报思想和社会影响 162

第六节 洋务新政中江南制造局翻译馆 172

一、徐寿、傅兰雅 173

二、翻译馆的译书活动 177

第七节 洋务新政中的《西国近事》 180

一、《西国近事》创办宗旨 181

二、《西国近事》办刊特色与社会影响 186

第八节 上海格致书院和科技月刊《格致汇编》 197

一、《格致汇编》创刊思想 198

二、《格致汇编》办刊特色与社会影响 202

第九节 洋务新政中的《万国公报》 210

一、《万国公报》和中西报人群体 210

二、早期《万国公报》(1874—1883) 219

三、广学会时期的《万国公报》(1889—1907) 235

四、《万国公报》宣传特点与影响 240

第十节 洋务派的开“民知”思想和殖民者的双重历史使命 251

一、洋务派开“民知”思想 251

二、殖民者的双重历史使命 256

第三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萌发期——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关于报刊是耳目喉舌思想的提出 261

第一节 近代国人办报第一次高潮 263

第二节 第一次办报高潮前夜的郑观应 268

一、郑观应和《盛世危言·日报》 269

二、郑观应对日报的认识 273

第三节 康有为“托古改制”维新变法的办报思想 279

一、孔教“路德”: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 280

二、破壅塞,开风气,为变法开路:发挥“会”“报”“学校”的组织宣传作用 289

三、崇国体、广一律:规划理想政治王国中的官报和报律 296

第四节 新发现1895年北京强学会筹办者仿办的《万国公报》 302

一、 1895年朝野两股维新思变力量交集:北京强学会筹办者仿办《万国公报》 302

二、刊登在仿办的《万国公报》十八号上的《报馆考略》 308

三、《报馆考略》在维新派新闻思想发展链条中的地位 313

第五节 严复“通中外之故”的办报思想 317

一、严复和《国闻报》 317

二、进化论改变了一代报人的哲学观念 319

三、“通中外之故”的办报主张 322

四、复杂矛盾的文风观 326

第六节 谭嗣同“通上下之情”的办报思想 330

一、谭嗣同和《湘报》《湘学报》 330

二、“通上下之情”的办报主张 332

三、谭嗣同办报思想的特色 336

四、《报章文体说》是近代新闻文体第一次变革的理论呼喊 340

第七节 梁启超“去塞求通”的办报思想 346

一、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办报主张产生的背景 347

二、“去塞求通”的办报主张 352

三、“时务文体”是近代新闻文体第一次变革的具体实践 355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发展期——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关于报刊是社会舆论机关思想的形成 361

第一节 近代国人办报第二次高潮 363

第二节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梁启超办报理论 370

一、1899至1903年梁启超办报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372

二、梁启超的报纸性质职能说与宣传方法论 377

三、1899至1903年梁启超办报思想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 383

四、“时务文体”臻于成熟的阶段 385

五、1903至1911年梁启超对报刊业务进行的革新 390

六、梁启超的舆论观 395

七、1899至1911年梁启超办报理论的特色 401

第三节 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孙中山等人的新闻理论 406

一、1903年以前孙中山的办报思想 408

二、孙中山革命理论的成熟使他的办报思想走向深刻 412

三、1903年以后孙中山的办报理论 416

四、1903年以后孙中山办报理论的特色 426

五、辛亥革命前革命派其他报刊和报人的办报思想 429

第四节 章太炎的办报思想 436

一、1903年以前章太炎办报思想尚未突破维新派的藩篱 438

二、1903至1912年章太炎办报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440

三、1903至1912章 太炎的办报思想是革命派中的一朵奇葩 442

四、1903至1912年章太炎办报思想的特色 448

五、进步与保守参半的文风观 452

第五节 《申报》回归国人前后的办报思想 458

一、美查和申报馆里的中国人 458

二、早期《申报》宣扬在中国创办“新报”的好处 461

三、《申报》重视新闻报道的办报主张 464

四、《申报》重视广告业务的办报主张 470

五、革命高潮对《申报》办报思想的冲击 472

六、《申报》回归国人之后的办报主张 474

第六节 辛亥革命之前英敛之的办报思想 479

一、英敛之与《大公报》 479

二、《大公报》的办报思想 484

第七节 日人《新闻学》中译本1903年在沪出版 502

一、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国图藏本 502

二、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在沪出版背景 508

三、日本松本君平《新闻学》中译本对中国新闻界的影响 510

第八节 汪康年的民间办报思想 515

一、和康有为同一时期主张开会、办报 515

二、创新日报“版面体裁”,参与组织中国早期国际新闻通讯社 518

三、旧式《京报》的革新者 527

第五章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总结期——“五四”运动前“言论独立”思想提出和新闻学专著出现 537

第一节 近代中国工人报刊产生的前夜 539

第二节 近代中国新闻立法 545

一、清末新闻出版立法 545

二、民国报律之争和孙中山、章太炎的新闻立法思想 551

第三节 梁启超的“言论独立”思想 555

一、梁启超“言论独立”思想的提出 556

二、梁启超“言论独立”思想的困惑 561

第四节 英敛之晚年的办报思想 566

一、“言论独立”的捍卫者 566

二、宣传宗教信仰自由,主张思想自由 573

三、爱国自主的宗教观和唯心与唯物的二元论 577

第五节 黄远生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 584

一、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特色 584

二、“近世文体”的提倡者 592

第六节 史量才主持《申报》时的办报思想 601

一、史量才与《申报》结缘 601

二、史量才的“史家精神”办报思想 603

三、史量才办报思想的实践 610

四、史量才办报思想的遭遇 616

第七节 徐宝璜和《新闻学》 619

一、徐宝璜的《新闻学》 619

二、《新闻学》的主要内容 621

第八节 邵飘萍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627

一、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627

二、《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主要内容 630

三、邵飘萍的《新闻学总论》 635

第九节 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639

一、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 639

二、《中国报学史》的历史地位 642

三、戈公振的《新闻学》 647

结语 653

附:关于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史前期的三个问题 661

一、古代民主思想对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影响 663

1.书与士人 664

2.史家精神 673

3.行人采风 682

4.舆人之诵 690

二、邸报:封建皇权社会官办传媒的演变 696

1.邸报产生与唐朝邸报制度 696

2.统一“朝报”与宋代文官队伍建设 700

3.邸报:士大夫议政平台与“直言”“敢言” 705

4.明朝邸报汇编本《万历邸钞》 709

5.南明《弘光实录钞》 713

三、民间报房:专制政权下变形了的民办传媒 720

1.“小报”的出现与流行 720

2.“新闻”概念的提出 725

3.明朝民间报房合法化——朝报与民间报房坊刻并行 729

4.市场需要:《急选报》的刊行 736

5.政治诉求:《诏狱惨言》和《天变邸抄》的传抄坊刻 744

6.新发现的清咸丰年间民间报房出版物 759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初版后记 773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再版后记 775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增订本)后记 778

大事年表 7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