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全史  军事卷
中国全史  军事卷

中国全史 军事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仲文,胡晓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6823678
  • 页数:1095 页
图书介绍:本卷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军事事件、军事人物和军事活动,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思想和军事实践,表现了军事活动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乃至文学、艺术、科技的深刻影响,并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军事制度、战略战术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中国全史 军事卷》目录
标签:主编 军事

远古暨三代分卷 3

一、远古暨三代军事概述 3

二、中国远古社会的演进 6

(一)中国人种的起源 6

(二)旧石器时代 6

(三)中石器时代 7

(四)新石器时代 8

(五)原始社会的解体 8

三、远古军事 10

(一)中国古代战争的起源与发展 10

(二)古史传说中的部落战争 12

(三)兵器的滥觞 17

四、夏代的军事 18

(一)夏代军事概说 18

(二)夏代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 18

(三)夏代的战争 20

(四)夏代的兵器 21

五、商代的军事 23

(一)商代军事概说 23

(二)商代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展 24

(三)商代的战争 28

(四)商代的兵器 32

(五)商代的城防设施 35

(六)商代的兵法与兵家 36

六、西周的军事 42

(一)西周军事概说 42

(二)西周的兵制——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完备 43

(三)周代军事指挥号令系统 51

(四)西周的战争 55

(五)西周的武器装备与军事防御体系 62

(六)西周的军事思想 66

(七)西周著名军事谋略家——吕尚 69

七、结语 78

春秋战国分卷 83

一、春秋战国军事概述 83

(一)春秋时期的军事形势 83

(二)战国时期的军事形势 91

二、春秋时期的战争 97

(一)周桓王为维护王权而进行的战争 97

(二)齐桓公“尊王攘夷”的争霸战争 99

(三)晋、楚间近百年的争霸战争 101

(四)晋秦、晋齐的争霸战争 112

(五)吴、楚之战 116

(六)吴、越之战 119

三、春秋时期的军事制度 123

(一)“兵农合一”的民兵制度 123

(二)赋、役合一的兵役制度 125

(三)车、步兵相结合的军队编制和作战方式 127

(四)都(县)邑兵和卿大夫采邑家兵 131

(五)具有常备性质的禁卫军 134

(六)吴、楚、越三国的水军 136

四、春秋时期的军事著作和军事思想 138

(一)周代早期的军事著作 138

(二)春秋时代的军事思想 138

(三)孙武和《孙子兵法》 141

(四)司马穰苴和《司马法》 147

五、战国时期的战争 153

(一)魏国的争霸战争 153

(二)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154

(三)秦的崛起与秦魏战争 156

(四)秦、楚之战 158

(五)秦、赵之战 160

(六)齐、燕之战 162

(七)秦北灭义渠、南并巴蜀之战 164

(八)秦灭六国 165

六、战国时期的军事制度 168

(一)常备军的出现 168

(二)将、相分离——职业军官的出现 170

(三)春秋战国间军事训练制度的变化 171

(四)城邑和关塞要津的设防 173

(五)军功爵制的确立 174

(六)军事刑罚制度的发展 176

(七)募兵和骑兵的出现 181

(八)军事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的进步 183

七、战国时期的军事思想的军事著作 186

(一)吴起和《吴子兵法》 186

(二)孙膑和《孙膑兵法》 189

(三)尉缭和《尉缭子》 192

(四)《六韬》 194

八、结语 200

秦汉分卷 205

一、秦汉军事概述 205

二、秦代的军事制度 207

(一)以皇帝为核心的军事领导体制的建立 207

(二)沿自战国的郡县征兵制 207

(三)秦军的军种与兵种 208

(四)军事通讯体系的初步完善 209

(五)军马的牧养与征集 210

三、秦代的战争 212

(一)秦王朝统一边疆、巩固边防的战争 212

(二)秦末农民起义战争 213

四、楚汉战争 219

(一)项羽分封与刘邦东还 219

(二)彭城大战及成皋相峙 221

(三)韩信平定北方之战 223

(四)垓下决战 224

(五)项羽、刘邦在战争中的得失 225

五、西汉初期巩固政权的战争 227

(一)刘邦削平异姓诸侯王的战争 227

(二)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的战争 231

六、西汉的军事制度 235

(一)封建军事统御体系的初步完备 235

(二)军种与兵种的变化 237

(三)郡县征兵制的完备和募兵制的出现 240

(四)屯田制的实行与西北防务 241

(五)武器装备的制造与管理 243

(六)军马牧养制度的完善 244

七、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246

(一)冒顿单于与匈奴的强大 246

(二)汉文帝抗击匈奴入侵的战争 247

(三)汉武帝中期反击匈奴的战争 248

(四)汉武帝后期对匈奴战争的失利 256

(五)西汉后期对匈奴的战争 260

八、西汉通西域的战争 264

(一)征服楼兰之战 265

(二)与匈奴争夺车师(姑师)之战 266

(三)远征大宛之战 267

(四)降伏龟兹之战 268

(五)击破莎车之战 269

九、西汉末农民起义战争 270

(一)绿林军推翻新莽政权的战争 270

(二)赤眉军反对新莽统治的战争 275

(三)赤眉军攻灭更始政权(绿林军)的战争 276

(四)刘秀统一河北的战争 277

十、西汉的军事思想 279

(一)《黄石公三略》——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 279

(二)《淮南子·兵略》的主要思想 283

十一、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的战争 288

(一)攻灭赤眉军的战争 288

(二)统一关东地区的战争 290

(三)统一陇蜀的战争 295

(四)刘秀的战略思想 301

十二、东汉军制的变化 303

(一)地方军制的变化 303

(二)中央军制的变化 304

(三)军事领导体制的变化 306

(四)募兵制的盛行与私家武装的发展 308

(五)对少数民族地区军事控制的加强 310

十三、东汉攻灭北匈奴的战争 311

(一)天山之战 311

(二)稽洛山之战 312

(三)金微山之战 312

十四、东汉统一西域的战争 314

(一)窦固、耿秉攻降车师之战 314

(二)耿恭抵御北匈奴之战 314

(三)班超降伏莎车之战 315

(四)班超逼退月氏之战 316

(五)班超平定焉耆之战 316

(六)班勇再通西域之战 316

十五、东汉与西羌的战争 318

(一)东汉镇压羌人第一次大起义之战 318

(二)东汉镇压羌人第二次大起义之战 319

(三)东汉镇压羌人第三次大起义之战 320

十六、东汉末黄巾农民起义及失败 322

(一)黄巾起义的准备及爆发 322

(二)颍川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323

(三)南阳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323

(四)河北黄巾军主力的失败 324

(五)黄巾起义失败的原因 324

十七、东汉的军事思想 325

十八、结语 326

魏晋南北朝分卷 329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 329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333

(一)曹魏的军事制度 333

(二)蜀汉的军事制度 335

(三)孙吴的军事制度 337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339

(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 339

(二)奠定三分的赤壁之战 344

(三)吴蜀争夺荆州的战争 347

(四)诸葛亮平定南中和北伐之战 352

(五)曹魏灭蜀之战 356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360

(一)曹魏军事家曹操 360

(二)蜀汉军事家诸葛亮 361

(三)孙吴名将 362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 363

(一)两晋的军事制度 363

(二)十六国的军事制度 366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370

(一)西晋灭吴之战 370

(二)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反晋战争 373

(三)东晋前期的北伐战争 376

(四)东晋后期的北伐战争 380

(五)东晋末年的农民战争 383

(六)石勒统一北方的战争 387

(七)苻坚统一北方的战争 390

(八)秦晋淝水之战 393

(九)北魏崛起的参合陂之战 397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400

(一)两晋名将 400

(二)十六国名将 402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 403

(一)军事领导机构 403

(二)军队的编制及军兵种 405

(三)兵役制度 408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410

(一)刘宋元嘉末年的宋魏战争 410

(二)萧梁的北伐战争 413

(三)侯景乱梁之战 417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 422

(一)军事领导机构 422

(二)军队体制 425

(三)军兵种与兵役制度 427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430

(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 430

(二)北魏末年各族人民的起义战争 433

(三)高欢开创基业的广阿、韩陵之战 436

(四)东西魏之间的兼并战争 438

(五)周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 442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445

(一)南朝名将 445

(二)北朝著名军事人物 446

十三、结语 450

隋唐五代分卷 453

一、隋唐五代军事概述 453

二、隋初的战争 454

(一)文帝时期的军事形势 454

(二)统一战争 456

三、隋末农民战争 461

(一)炀帝时期的军事形势 461

(二)民众的反隋战争 462

四、隋朝府兵制的变化 469

(一)恢复旧姓与整顿乡兵 469

(二)卫府制度的形成 470

(三)隋后期的府兵制 471

五、唐前期的战争 472

(一)唐建国的军事形势 472

(二)统一战争 473

六、朝廷与藩镇的战争 488

(一)平定安史之乱 488

(二)代宗平藩 495

(三)德宗平藩 497

(四)宪宗平藩 503

(五)武宗平定泽潞 508

七、唐中期的西陲战事 511

(一)唐蕃之战 511

(二)唐诏之战 515

八、唐末农民战争 518

(一)唐末形势 518

(二)黄巢领导的全国性民众暴动 520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 525

(一)唐初府兵的恢复及组织 525

(二)折冲府的建立与全盛 526

(三)府兵制的破坏 528

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 530

(一)将帅用兵的特点及其军事思想 530

(二)唐朝的军事著作 533

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 536

(一)梁唐争夺北方的战争 536

(二)周世宗的统一战争 540

十二、结语 544

宋辽金夏分卷 547

一、宋辽金夏军事概述 547

二、宋辽金夏时期的军事制度 548

(一)北宋兵制 548

(二)南宋兵制 556

(三)辽金西夏兵制 565

三、宋辽金夏时期的战争 571

(一)北宋统一战争 571

(二)辽宋战争 577

(三)宋夏战争 582

(四)辽金战争 585

(五)宋金战争 590

(六)夏辽与夏金战争 612

(七)宋金农民战争 613

四、宋辽金夏时期的武器装备和国防设施 618

(一)宋代的武器装备 618

(二)宋代的国防设施 624

(三)辽金西夏的武器装备 628

(四)辽金西夏的城邑和国防设施 630

五、宋辽金西夏兵学 634

(一)兵学发展概况 634

(二)重要兵书简介 640

(三)对战争问题的看法 642

(四)建军治军思想 644

(五)战略思想 646

(六)战术思想 648

六、结语 653

元代分卷 657

一、元代军事与国防大势概述 657

(一)元代军事史的源流与分期 657

(二)蒙古军事力量的崛起和壮大 659

(三)连绵百年的征服战争 662

(四)元代的国防建设 664

二、蒙古建国前的部族兼并之战 667

(一)铁木真称汗 667

(二)十三翼之战 668

(三)击败塔塔儿、主儿勤、泰赤乌诸部 668

(四)消灭克烈部王罕 670

(五)决战乃蛮太阳汗 672

三、蒙古国时期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 674

(一)蒙古国的军事制度 674

(二)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 680

四、建元前蒙古国的南伐西征 689

(一)蒙古征西夏的战争 689

(二)蒙古灭金战争 692

(三)横跨欧亚两洲的西征作战 697

(四)蒙古灭宋战争 709

五、元代军事制度及兵器 716

(一)元朝建立以后的军事制度 716

(二)元代兵器 728

六、元朝时期的内外战争 736

(一)元初夺位靖乱中的军事对抗 736

(二)元朝的对外战争 739

(三)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 744

七、结语 750

明代分卷 753

一、明代军事概述 753

二、南征北讨——洪武永乐全盛时期 757

(一)建国与统一的战争 757

(二)朱元璋的军事思想 763

(三)开国功臣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邓愈 765

(四)鸟尽弓藏说蓝玉 770

(五)靖难之役 771

(六)五出漠北 774

(七)平定安南 777

(八)朱棣的军事思想 779

三、以卫所制为基础的军事制度 782

(一)五府与都司卫所 782

(二)京营与班军 784

(三)五城兵马司与巡检司 787

(四)驿递 787

四、从土木之变到庚戌之变——艰苦维持时期 789

(一)麓川之役 789

(二)土木之变 790

(三)北京保卫战 791

(四)项忠与荆襄之役 794

(五)庚戌之变 795

(六)九边与长城 798

(七)王江泾大捷 801

(八)戚继光 802

(九)万历三大征 805

(十)平定“奢安之乱” 811

五、卫所制的嬗变 814

(一)卫所制的式微 814

(二)募兵 816

(三)营兵 818

(四)家丁 821

(五)新式武器 822

六、从万历到崇祯——衰败时期 825

(一)萨尔浒之战 825

(二)熊廷弼经略辽东 827

(三)袁崇焕与宁远保卫战 828

(四)松锦决战 830

(五)杨嗣昌与十面张网 832

(六)李自成 834

(七)张献忠 839

七、余波 842

(一)南明抗清 842

(二)史可法 844

(三)李定国 845

(四)郑成功 848

八、结语 851

清代分卷 855

一、清代军事概述 855

二、清前期的战争和军事思想 856

(一)清军入关战争 856

(二)平定“三藩”和巩固边疆的战争 860

(三)收复台湾和统一台湾的战争 871

(四)清前期统一战争的战略、策略思想 875

(五)清前期的名将和重要军事著作 875

三、乾、嘉时期的战争 880

(一)统一天山南北的战争 880

(二)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的战争 883

(三)击退廓尔喀入侵之役 884

(四)川、楚、陕农民起义战争 884

四、晚清时期的战争和军事思想 888

(一)鸦片战争 888

(二)太平天国、捻军农民革命战争,其他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反清战争 893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904

(四)收复新疆的战争 907

(五)中法战争 910

(六)甲午中日战争 913

(七)八国联军入侵与义和团反侵略战争 918

(八)辛亥革命战争 921

(九)“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思想 925

(十)湘、淮军代表人物的军事思想 925

(十一)太平天国的军事思想 926

(十二)晚清海防战略思想 927

(十三)新军创建的指导思想 928

(十四)晚清的名将和重要军事著作 929

五、清代的兵制 940

(一)兵制概况与沿革 940

(二)军事领导机构 941

(三)八旗兵制 943

(四)绿营兵制 945

(五)以湘、淮军为主体的勇营兵制 946

(六)太平天国兵制 947

(七)水师与海军兵制 949

(八)新军兵制 951

六、清代的军事经济 953

(一)军事经济制度 953

(二)军事经济政策 956

(三)军费与军需供给 958

(四)兵器制造与引进 960

七、清代的军事教育 963

(一)清前期的军事教育 963

(二)近代军事学堂的创办 966

(三)聘用洋教习和派遣留学生 969

八、结语 975

民国分卷 979

一、民国军事概述 979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战争 980

(一)反对袁世凯的战争 980

(二)军阀之间的混战与护法战争 984

(三)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992

三、北伐战争 996

(一)北伐前期的战事 996

(二)北伐后期的战事 1003

四、民国前期的军事制度 1007

(一)北洋军阀军队的军事制度 1007

(二)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制度 1009

五、民国早期的军事思想 1011

(一)孙中山的军事思想 1011

(二)袁世凯的军事思想 1013

六、十年国内战争 1014

(一)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及发展 1014

(二)新军阀的混战 1017

(三)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的围剿 1021

(四)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 1028

(五)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化 1031

七、十年内战时期的军事制度 1034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 1034

(二)工农红军的军事制度 1035

八、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1037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及全面展开 1037

(二)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 1044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054

九、抗日民族战争时期的军事制度 1059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 1059

(二)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制度 1060

(三)侵华日军概况 1062

十、国共和谈和全面内战 1065

(一)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1065

(二)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1072

(三)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 1076

(四)国民党军队在大陆的溃败 1081

十一、全面内战时期的军事制度 1085

(一)国民党军的军事制度 1085

(二)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制度 1086

十二、军事思想 1088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 1088

(二)周恩来军事思想 1090

(三)朱德军事思想 1092

(四)刘伯承军事思想 1093

十三、结语 10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