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肥乡县志
肥乡县志

肥乡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福建主编;河北省肥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1226186
  • 页数:843 页
图书介绍:
《肥乡县志》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编 建置区划 3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7

第二节 隶属沿革 37

第三节 境域变迁 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元明清 48

第二节 中华民国 4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49

第三章 城镇乡村 52

第一节 县城 52

第二节 乡镇 54

第三节 村庄 57

附:肥乡县“县名”的由来 73

第二编 自然环境 83

第一章 地质地貌 83

第一节 地质 83

第二节 地貌 84

第二章 水文 85

第一节 地表水 85

第二节 地下水 85

第三节 水质 85

附:漳河故道 86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86

第一节 四季特点 86

第二节 日照 气压 87

第三节 气温 地温 88

第四节 降水 90

第五节 风 霜 雾 93

第六节 湿度 蒸发 95

第七节 物候 96

第四章 土壤 96

第一节 土壤种类 96

第二节 土壤质地 97

第五章 水土 生矿物资源 99

第一节 水资源 99

第二节 土地资源 99

第三节 生物资源 99

第四节 矿物资源 100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00

第一节 旱灾 100

第二节 洪涝 102

第三节 雹灾 104

第四节 风灾 105

第五节 震灾 106

第六节 其他灾害 106

第三编 人口 110

第一章 数量 分布 变动 110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1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13

第三节 人口变动 113

附一:明初期迁民概略 114

附二:知识青年下乡简况 114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15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1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15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18

附:百岁老人刘宗山 118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18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19

第六节 家庭构成 122

第三章 姓氏 123

第一节 姓氏录 123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 123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25

第一节 机构 125

第二节 宣传 125

第三节 措施 125

第四节 管理 126

第四编 城乡建设 129

第一章 县城建设 1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9

第二节 县城规划 130

第三节 街道 排水 130

第四节 供水 132

第五节 公共设施 133

第六节 县城建筑 134

第二章 村镇建设 134

第一节 乡镇建设 134

第二节 村庄建设 135

附:重点村庄介绍 135

第三章 房产管理 136

第一节 民房 136

第二节 公房 136

第三节 商品房 136

第四章 建筑施工 137

第一节 建筑队伍 137

第二节 设计施工 138

第三节 建筑管理 138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38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38

第二节 环境治理 139

第三节 绿化 140

第五编 政党 141

第一章 中共肥乡县地方组织 141

第一节 创建发展 141

第二节 组织机构 143

第三节 中共肥乡中心县委 149

附一:历史档案资料 150

附二:历史档案资料 151

附三:历史档案资料 151

第四节 代表会议 152

第五节 党务工作 157

第六节 其他工作 162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肥乡县地方组织 165

第一节 创建与发展 16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66

第三节 县党部逃亡 166

第六编 人大 政协 16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6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的选举 169

第二节 历届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17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171

第一节 历界人民代表大会 171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75

第三章 参议会 1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75

第二节 主要工作 179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79

第一节 历界政协委员会会议 179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 181

第三节 主要工作 182

附:政协肥乡县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 183

第七编 政权 187

第一章 旧政权 187

第一节 县衙 187

第二节 县署 191

附:日伪政府 192

第二章 人民政府 192

第一节 县政府 192

第二节 基层政权 193

第三节 政府机构 194

第四节 邯永肥边区、永肥县及磁肥县 201

第八编 社会团体 203

第一章 工人组织 203

第一节 店员工会 203

第二节 工人抗日救国会 204

第三节 总工会 204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 205

第一节 少年组织 205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05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208

第三章 妇女组织 208

第一节 妇女协会 208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209

第四章 农民组织 209

第一节 农民自卫团 209

第二节 农民协会 210

第三节 老人会 穷人会 农民合作社 210

第四节 农民抗日救国会 211

第五节 贫雇农委员会 211

第六节 农会 211

第七节 贫下中农协会 211

第五章 工商组织 211

第一节 工商业联合会 211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212

第三节 消费者协会 212

第六章 其他社会团体 213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213

第二节 中苏友好协会 215

第三节 经纪人协会 215

第四节 学术团体 215

第五节 公益团体 216

第六节 其他团体 217

第九编 党政要务 219

第一章 整党 219

第二章 土地改革 220

第三章 抗美援朝 222

第四章 镇反三反五反 223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镇反) 223

第二节 三反 五反 22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改造 225

第六章 审干 肃反 整风 反右 226

第一节 审干 肃反 226

第三节 整风 反右 227

第七章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228

第八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30

第九章 学大寨 学大庆 231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 233

第十一章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 237

第一节 平反冤假错案 237

第二节 改革开放 238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 241

第十三章 肥乡政治事件 242

附:《邓小平文选》摘录 243

第十编 民政 劳动 人事 246

第一章 民政 246

第一节 拥军优抚 246

第二节 社会救济 249

第三节 社会福利 251

第四节 复员军人安置 253

第五节 其他事务 253

第二章 劳动 257

第一节 用工形式 257

第二节 就业安置 257

第三节 职工培训 258

第四节 劳动管理 259

第五节 职工工资 劳保福利 259

第六节 退休退职 261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61

第三章 人事 261

第一节 人员编制 261

第二节 干部来源 262

第三节 干部培训 263

第四节 干部管理 264

第五节 工资 福利 265

第六节 离休 退休 退职 266

第十一编 公安 司法 271

第一章 公安 271

第一节 公安机构 271

附:抗日战争时期日伪警察机构 272

第二节 刑事侦察 272

第三节 治安保卫 273

第四节 户籍管理 275

第五节 预审看守 275

第六节 交通管理 276

第七节 安全消防 276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277

第九节 武警中队 278

第十节 典型案例 278

第二章 检察 279

第一节 检察机构 279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80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80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80

第五节 控告 申诉检察 281

第六节 监所检察 281

第三章 审判 281

第一节 审判机构 281

第二节 审判制度 282

第三节 刑事审判 283

第四节 民事审判 284

第五节 经济审判 284

第六节 告诉 申诉 28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85

第一节 法制宣传 285

第二节 人民调解 285

第三节 律师事务 286

第四节 公证业务 286

第十二编 军事 287

第一章 军事机构 287

第一节 明清时期 287

第二节 民国时期 288

第三节 建国后 288

第二章 兵役制度 291

第一节 招募 291

第二节 志愿兵 291

第三节 义务兵 291

第四节 预备役 292

第三章 地方武装与驻军 292

第一节 地方武装 292

第二节 驻军 294

附:日伪武装 294

第四章 民兵 29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295

第二节 政治教育 296

第三节 军事训练 296

第四节 重要活动 297

第五章 重大兵事 297

第一节 古代兵事 297

第二节 近代兵事 298

第三节 现代兵事 299

第四节 专题兵事选 300

第十三编 抗日斗争 307

第一章 抗日救亡 307

第一节 救亡组织 307

第二节 救亡活动 308

第二章 肥乡沦陷 309

第一节 县城失守 309

第二节 殖民统治 309

第三节 日军暴行 312

附一:劳工的控诉 314

附二:辛庙村被抓劳工情况 314

附三:辛庙村被抓劳工名单 316

第三章 创建巩固抗日根据地 316

第一节 建立抗日政权 316

第二节 发展壮大党组织 317

第三节 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全民抗战 317

第四节 解决群众生活问题 318

第五节 文化教育 320

第六节 军民团结 320

第七节 统一战线 323

第八节 锄奸镇叛 323

第四章 武装斗争 324

第一节 反顽讨石斗争 324

第二节 反合围“扫荡” 324

第三节 粉碎侵略者的进攻 327

第四节 敌工工作 329

第五节 战斗选介 330

附一:高厚良司令员战地日记摘录 335

附二:重大事件专记 351

第十四编 经济综览 35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3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355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56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357

第四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58

第五节 人民公社 359

第六节 经济体制改革 360

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363

第一节 发展速度 363

第二节 经济结构 364

第三节 经济效益 365

第三章 居民生活 366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366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367

第十五编 农业 369

第一章 综合农业区划 369

第一节 西部高上粮棉区 369

第二节 东部低洼粮棉林果区 370

第二章 种植业 371

第一节 粮食作物 371

第二节 油料作物 375

第三节 瓜果蔬菜 376

第四节 其他农作物 376

第五节 农技农艺 378

第三章 棉花 383

第一节 植棉历史 383

第二节 棉花品种 384

第三节 面积与产量 384

第四节 植棉技术 386

第五节 棉花产销政策 388

第六节 植棉典型 389

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肥乡杜汤堡 391

第四章 农机具 392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概况 392

第二节 农机具种类 393

第三节 农机管理机构 396

第五章 林业 396

第一节 树木品种 39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398

第三节 果树 399

第四节 林业科技 400

第五节 林业管理 401

第六章 养殖业 402

第一节 畜禽种类 402

第二节 畜禽饲养 40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406

第四节 水产 407

第五节 管理机构 408

第十六编 工业乡镇企业 409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类型 409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409

第二节 集体工业 410

第三节 全民工业 410

第二章 工业门类 411

第一节 冶金铸造 411

第二节 机械电器 411

第三节 化工 燃料 413

第四节 纺织 414

第五节 酿酒 造纸 印刷 415

第六节 二轻 415

第七节 建材 417

第八节 重点企业简介 418

第三章 工业管理 420

第一节 机构 420

第二节 管理 420

第四章 乡镇企业 425

第一节 体制类型 425

第二节 发展与分布 426

第三节 企业门类 427

第四节 管理 429

第十七编 水利电力 431

第一章 抗旱 防汛 431

第一节 抗旱 431

第二节 防汛 433

附:1963年抗洪抢险专记 433

第二章 灌溉工程 434

第一节 灌渠 434

第二节 水井 437

第三节 节水节能 438

附:天台山漏斗区概况 439

第三章 防洪除涝工程 439

第一节 古代防洪堤 439

第二节 现代排水渠 439

第四章 县外施工 443

第一节 施工管理 443

第二节 施工纪要 444

第五章 水利机构及管理 446

第一节 行政机构 446

第二节 水政管理 446

第三节 投资及效益 448

第六章 电力建设 449

第一节 网电发展 449

第二节 重大施工 454

第七章 电力供应 45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用电状况 454

第二节 建国后供电状况 455

第八章 电力机构及管理 457

第一节 机构 457

第二节 管理 457

第十八编 交通 邮电 460

第一章 道路 460

第一节 古道 460

附:邑侯曹老父母修路碑记 460

第二节 公路 461

附:日伪时期修筑的公路 462

第三节 铁路 464

第四节 桥涵 465

第二章 运输 467

第一节 运输工具 467

第二节 货运 468

第三节 客运 469

第四节 搬运 469

第三章 车站 471

第一节 汽车站 471

第二节 窄轨铁路火车站 471

第四章 管理 472

第一节 公路养护 472

第二节 运输管理 474

第三节 交通监理 474

第四节 路政管理 474

第五节 司机培训 475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75

第五章 邮政 475

第一节 古代驿站 475

第二节 地下交通 476

第三节 邮政网点 477

第四节 邮政业务 477

第六章 电信 478

第一节 电话 478

第二节 电报传真 479

第三节 管理机构 479

第十九编 商业 481

第一章 商业体制 48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481

第二节 合作商业 482

附:日伪合作社 483

第三节 国营商业 484

第二章 商品经营 484

第一节 生活资料购销 484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 486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 490

第三章 服务业 493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 493

第二节 旅店及其他服务业 495

第四章 物资购销 495

第一节 物资管理 495

第二节 经营与发展 496

第五章 粮油购销 497

第一节 机构 497

第二节 粮食购销 499

第三节 油料购销 501

第四节 粮油加工 503

第五节 粮食储运 504

第六章 贸易 505

第一节 国内贸易 505

第二节 对外贸易 509

第二十编 财政 税务 511

第一章 财政 511

第一节 财政机构 511

第二节 财政体制 512

第三节 财政收入 514

第四节 财政支出 520

第五节 财政监督 525

第六节 财务管理 525

第二章 税务 527

第一节 税制 527

第二节 税收稽征 528

第三节 税务管理 531

第二十一编 金融 保险 535

第一章 金融机构 535

第一节 银行 535

第二节 信用社 536

第三节 保险公司 537

第二章 货币 537

第一节 货币种类 537

附:伪币 539

第二节 货币流通 539

第三章 存款 541

第一节 开户存款 541

第二节 储蓄 543

第四章 信贷 545

第一节 民间借贷 545

第二节 农业信贷 546

第三节 工商信贷 546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547

第五章 金融管理 548

第一节 现金管理 548

第二节 结算管理 550

第六章 保险 551

第一节 险种 551

第二节 业务收入 551

第三节 理赔 552

第二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 55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555

第一节 机构 555

第二节 计划编制 556

第三节 计划管理与实施 556

第二章 统计管理 558

第一节 机构 558

第二节 统计项目 559

第三节 统计方法 559

第四节 服务与监督 560

第三章 物价管理 560

第一节 机构 560

第二节 物价控制与调整 561

第三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 563

第四章 审计管理 564

第一节 机构 564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 564

第三节 企业审计 564

第三节 财政金融审计 565

第五节 专项审计 566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566

第一节 机构 566

第二节 计量制度 566

第三节 计量器具 567

第四节 计量监督 567

第五节 标准质量管理 568

第六章 土地管理 568

第一节 机构 568

第二节 地籍管理 568

第三节 土地征用 569

第四节 乡镇村土地管理 569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 571

第一节 机构 571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7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57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573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573

第六节 消费管理 574

第二十三编 教育 576

第一章 普通教育 576

第一节 科举教育 576

第二节 幼儿教育 577

第三节 小学教育 578

附:实验小学简介 579

第四节 中学教育 580

附:中学选介 580

第五节 学制 招生 考试 581

第二章 专业技术教育 582

第一节 师范学校 582

第二节 农业技术学校 580

第三节 职业技术学校 583

第四节 其他专业技术学校 583

第三章 业余教育 584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584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585

第三节 其他业余教育 586

第四章 教师 586

第一节 教师来源 586

第二节 教师素质 58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88

第六章 教学 590

第一节 幼儿教学 590

第二节 小学教学 590

第三节 中学教学 591

第四节 专业技术学校教学 592

第五节 教学研究 592

附:霍庆荣和他的四个大学生子女 592

第七章 社会力量办学 593

第一节 民办私立学校 593

第二节 教学与管理 594

附:重点私立学校选介 594

第八章 教育经费勤工俭学 595

第一节 教育经费 595

第二节 勤工俭学 595

第九章 管理机构 597

第一节 县级管理机构 597

第二节 基层管理机构 597

第二十四编 科技 599

第一章 科技机构 5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9

第二节 科普组织 600

第三节 研究机构 600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01

第一节 人员分布 601

第二节 职称评定 602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05

第三章 科技服务 606

第一节 情报与咨询 606

第二节 科普宣传 607

第三节 技术培训 609

第四节 科技“双放”活动 609

第五节 地震观测气象测报 610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11

第一节 工业成果 611

第二节 农业成果 614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 616

第五章 科技管理 62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621

第二节 成果管理 621

第三节 召开科技表彰大会 622

第二十五编 文化艺术 623

第一章 文化机构 623

第一节 文化行政 623

第二节 文化事业 624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2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25

附:《怪梦》 626

第二节 绘画 书法 摄影 627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628

第四节 民间艺术 629

第三章 民间文学 631

第一节 传说故事 631

第二节 民歌民谣 632

第三节 谜语 633

第四节 楹联 634

第四章 文物古迹 634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634

附:肥乡县烈士陵园简介 635

第二节 文物普查概况 638

第五章 编史修志 640

第一节 中共党史资料编修 640

第二节 建国前修志概况 641

第三节 建国后县志纂修 642

第四节 专业史志编写 642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642

第一节 图书 642

第二节 档案 643

第七章 新闻 报刊 著述 644

第一节 新闻 644

第二节 报刊 644

第三节 著述 645

第八章 广播 电视 646

第一节 广播 646

第二节 电视 646

第九章 电影 戏剧 曲艺 647

第一节 电影 647

第二节 戏剧 648

第三节 曲艺 650

第二十六编 卫生 体育 652

第一章 卫生 65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652

第二节 医疗机构 652

第三节 医疗队伍 654

第四节 医疗 656

附:名医世家一 657

名医世家二 657

名医世家三 658

第五节 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 658

第六节 卫生防疫 659

第七节 爱国卫生 662

第八节 妇幼保健 663

第九节 医药药政 666

第十节 医学教育 666

第二章 体育 66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66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69

第三节 比赛 669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73

第五节 人才培养 674

第六节 体育机构 674

附: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675

第二十七编 民情风俗 677

第一章 习俗 67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677

第二节 生产习俗 679

第三节 婚丧习俗 680

第四节 其他习俗 682

第五节 陋习禁忌 683

第六节 良风美德 684

第二章 节日 686

第一节 传统节日 686

第二节 法定节日 687

第三章 宗教 会道门 民间信仰 688

第一节 宗教 688

第二节 会道门 690

第三节 民间信仰 691

第二十八编 方言 694

第一章 语音 694

第一节 声母 694

第二节 韵母 695

第三节 声调 696

第四节 音变 700

第二章 词汇 701

第一节 称谓 名称 701

第二节 一般词汇(按音序排列) 704

第三节 谚语 710

第四节 歇后语 714

第三章 语法 716

第一节 构词 716

第二节 句法特点 717

第三节 助词的使用 718

第二十九编 人物 719

第一章 人物传 719

第二章 人物选介 742

第三章 人物表 744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744

第二节 南下北上部分干部名录 784

第三节 地、师级以上部分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787

第四节 肥乡籍在外地工作部分专家学者名录 792

第五节 肥乡籍在外地工作部分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 794

第六节 肥乡籍部分港澳台胞、侨胞名录 796

限下辑要 797

重要会议 797

党的代表大会 797

人民代表大会 797

政治协商会议 798

党政工作 798

基层组织建设 798

人民信访 799

基础设施建设 800

农业 801

工业 803

综合治理 803

市场建设 805

科技 教育 文化 805

社会福利 807

党政事业机构及负责人统计表 807

附录 807

一、旧志序、跋略 813

二、资料辑存 819

三、轶事奇闻 827

四、肥乡之最 828

五、编修《肥乡县志》编委及编修人员 837

编后 839

祝贺《巴乡县志》出版发行单位 841

出版后记 84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