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仲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0136813
  • 页数:5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重大问题,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讲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理论本身的一些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作简要勾勒。第二部分为历史进程,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然,把中国共产党近90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阶段,怎样艰辛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讲清楚;第三部分为基本经验,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所以然问题,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作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2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及其民族性和时代性 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哲学基础 6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化和时代化”的认识 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时代化”在中国 14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 17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7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21—1949年)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6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新启蒙 3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9

第三节 关于“主义”问题的几次论争 44

第四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工人群众的结合 47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49

第四章 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 53

第一节 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53

第二节 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对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新认识 56

第三节 大革命的兴起和国民革命思想的提出 61

第四节 中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问题 65

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70

第一节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端 70

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立 72

第三节 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76

第六章 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理论 81

第一节 党的武装斗争思想的演进 81

第二节 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发展 85

第三节 把握中国革命战争特点 90

第四节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92

第七章 统一战线理论 97

第一节 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97

第二节 中国革命“三阶段”论对党的影响 99

第三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确立 102

第四节 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体系 106

第八章 党的建设理论 112

第一节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思想的提出和确立 112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116

第三节 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120

第四节 党的民主制度和作风建设 122

第九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 127

第一节 党关于国情认识的深化 127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131

第十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138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和党的“历史决议” 138

第二节 党的七大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42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148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1949—1978年)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丰富 164

第一节 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共同纲领》 16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6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的实践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影响 177

第十二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思路 182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1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 189

第三节 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苏联模式的影响 193

第十三章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和理论成果 1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尝试 197

第二节 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 200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的若干新构想 20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创新 213

第十四章 探索的初度迷误与初步反思 220

第一节 反右派斗争和对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认识的改变 220

第二节 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大跃进”运动 223

第三节 超越历史阶段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226

第四节 初步纠“左”的积极成果 230

第五节 反右倾斗争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234

第十五章 大调整与探索中的两种发展趋向 241

第一节 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和端正思想路线 241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全面调整中深化 243

第三节 “七千人大会”与深入调整 248

第四节 指导思想的不同发展趋向与政治经济的矛盾格局 253

第十六章 执政党建设的不懈努力 260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执政党建设 260

第二节 党的八大对党建理论的贡献 265

第三节 1957年整风运动的初衷与后果 269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党的建设的曲折 272

第十七章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迷误 27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形势认识和理论追求的错位 278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的背离 28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若干重要方针和举措 285

第四节 坚持回归正确趋向的不懈抗争 290

第十八章 在徘徊中前进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酝酿 298

第一节 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两个凡是”方针与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理念的提出 299

第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302

第三节 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酝酿 307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1978年至今)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开启 316

第一节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历史转折 316

第二节 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与重申四项基本原则 323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启动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冲击 326

第二十章 拨乱反正的完成与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36

第一节 拨乱反正工作的全面展开 336

第二节 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38

第三节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342

第二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4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首次提出和以实现小康为目标的发展战略初步形成 346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纲领的制定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34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的新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357

第四节 明确时代主题、提出军事国防思想和“一国两制”构想 362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367

第二节 经受国内外复杂局势的考验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371

第三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验的深刻总结 374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指导地位的初步确立 377

第二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382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和行动纲领的制定 3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38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391

第四节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发展 39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提出 398

第二十四章 改革开放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0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 401

第二节 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和农村改革的深化 405

第三节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412

第四节 建立面向新世纪的全方位对外关系格局 417

第五节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421

第六节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427

第二十五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431

第一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431

第二节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针 435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理论意义 439

第四节 推动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444

第五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46

第六节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建立和谐世界 449

第二十六章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5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454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与“四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 456

第三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改革的新部署 462

第四节 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67

第五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470

第五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478

第二十七章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478

第一节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478

第二节 弄清两种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观 482

第三节 一定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487

第二十八章 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国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495

第一节 全面地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是党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基本根据 495

第二节 深入实际的科学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根本路径 498

第三节 不断分析中国国情,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504

第二十九章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 50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形态,要求汲取中国优秀历史文化 50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光荣传统 51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历史文化的基本原则 518

第三十章 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523

第一节 坚持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52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造 527

第三节 坚持世界眼光,辨析人类文明成果,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533

第三十一章 总结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掌握群众来改造中国 538

第一节 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源 538

第二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理论掌握群众,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 542

第三十二章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48

第一节 党的伟大奋斗目标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辩证科学理解 548

第二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55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