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亮宜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215073937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强大生命力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是科学理论 2

一、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理论 2

二、来自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6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指导 9

一、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国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9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具有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12

第三节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15

一、通过全面发掘使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完整如初 16

二、防止曲解经典作家某些观点的原意 18

三、重视经典著作的编译和文本研究 20

第二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 2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 23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国家演变理论中的“缺环” 24

二、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 27

三、现阶段的国家呈现出复杂的状况 3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40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40

二、在新时期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42

三、努力解决当前条件下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44

第三节 在实践基础上提高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科学含量 49

一、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重新审视人民民主专政问题 50

二、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状况要同现阶段的国情相适应 53

三、着眼于对人民民主专政问题的系统考察和整体把握 56

四、以建设者的眼光看待人民民主专政问题 62

五、把有关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置于时代潮流中加以观察 65

第四节 和谐社会建设与国家理论创新 68

一、国家只有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才能实现人民共同利益 68

二、国家要为社会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70

三、国家主要是通过营造遵循一定规则的环境保障社会和谐有序 75

四、国家应重视开发社会管理资源 77

五、国家公职人员要以其先进性引领社会培育和谐精神 77

第三章 国家的作用对象及其在现阶段的变化 80

第一节 国家发生作用的两种对象 81

一、国家作用于统治阶级以实现该阶级的共同利益 81

二、国家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 82

三、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彼此消长的规律 85

第二节 国家的作用对象在当代中国的重新定位 86

一、国家的两种作用对象相互接近乃至重叠 86

二、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作用的强化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转移 88

三、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对国家作用对象的影响 90

四、“一国两制”格局中统治阶级构成的新情况 92

第三节 通过行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95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成因 95

二、坚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99

三、国家行使社会职能过程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 101

第四节 强化国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102

一、实现社会和谐是国家进行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 102

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协调利益关系 104

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107

第五节 现阶段国家的作用对象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13

一、工人阶级队伍的变化并未削弱该阶级的先进性 113

二、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仍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为基础 116

第四章 国家的存在状态和民主政治建设 119

第一节 国家在同社会的关系上呈现出特定的存在状态 119

一、社会分工导致国家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力量 119

二、国家独立于社会的若干类型 122

三、国家与社会相统一的主要体现 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是与社会日益统一的新型国家 125

一、社会主义国家能够真正代表社会 126

二、社会公仆是国家与社会相统一的产物 127

三、国家与社会的相互交融不断深化 12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的独立性具有独特内涵 131

一、国家代表广大社会成员对极少数人的特殊强制 131

二、国家对人民内部各个个人的普遍约束 132

三、人民群众对国家权力的间接行使 133

四、国家的独立性受到社会的有效控制 135

第四节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统一 136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国家回归社会的基本途径 136

二、坚持和完善代表制民主 138

三、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40

四、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42

第五节 防止国家公职人员成为居高临下、脱离群众的特殊阶层 144

一、警惕社会主义国家的公职人员成为居于社会之上的主人 144

二、坚持和完善国家机关内部对公职人员的监督 145

三、用社会权利制约国家权力以强化主人对公仆的监督 149

第六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制 153

一、西方民主制国家在本质上仍是同人民群众分离的公共权力 153

二、西方民主问题上的若干观点评析 155

第五章 国家运行机制的认定和政府职能的优化 160

第一节 从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国家对社会的集中作用 160

一、国家的集中作用是指从社会中概括出共同规则并维持遵循这些规则的秩序 161

二、国家通过其辐射作用而把对社会的集中表现扩散到社会 163

三、形成新的国家运行机制要求构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 165

第二节 依据新的国家运行机制理论优化政府职能 169

一、以能否创造某种良好环境考量政府职能边界 169

二、注重运用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和先进技术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172

三、政府职能的转移与社会组织的培育 176

第三节 政府要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秩序 179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创造遵循市场规则的有序环境 179

二、维护市场秩序需要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 181

三、保护私人产权和保证各类企业平等竞争 183

第四节 借助有效的执行活动实现国家的意向 186

一、坚持中央政府是唯一的国家权力辐射中心 186

二、在国家执行活动中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88

三、以国家执行活动的民主性强化其有效性 191

第六章 国家与社会的经济交换关系 193

第一节 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两种经济上的交换关系 193

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纵向交换结构 193

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横向交换结构 196

三、社会主义国家同社会的交换关系具有新内涵 198

第二节 保持国家财力和实现行政占有适度 202

一、确定适度的财政资金规模 203

二、以实现社会公平为取向深化税收制度改革 205

三、控制国家对社会的行政占有以减轻社会负担 206

第三节 依据等价补偿规则完善国家和社会的交换秩序 209

一、理顺国家和社会的交换关系必须打破行政性垄断 209

二、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和保值增值 212

三、国家公职人员应以平等地位参与分配 214

第四节 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 217

一、推进财政资金使用决策的科学化 217

二、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20

三、降低行政成本和建设资源节约型政府 223

第七章 国家政权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29

第一节 加强国家政权建设要求实现政治文明 229

一、现阶段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背景 230

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 231

第二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32

一、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显著特征 233

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 233

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34

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36

第三节 在政权建设中实现政治理念文明 237

一、坚持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 238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 240

三、坚持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41

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43

第四节 在政权建设中实现政治制度文明 244

一、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44

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 245

三、健全法制和完善司法体制 246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48

第五节 在政权建设中实现政治行为文明 249

一、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250

二、严格依法办事和反对人治 251

三、努力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252

四、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运行失控 254

第八章 国家素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56

第一节 国家发挥作用的主体条件取决于国家自身素质 256

一、作为社会正式代表的国家具有高于社会的自觉性 256

二、国家在某种情况下是危害社会的自发领域 259

三、国家素质对社会发展状况的复杂影响 26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性取向和自觉活动 262

一、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之上的国家理性 263

二、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地为社会服务 265

第三节 国家对社会的理性指引和素质培育 268

一、政企分开与市场主体的培育 268

二、在国家引导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70

三、加强对国民的素质教育是重要的国家行为 272

第四节 现阶段国家的素质仍有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 274

一、历史起点、现实国情和国家地位的特殊性对国家素质的影响 275

二、认识上的局限性导致国家行为的盲目性、自发性 277

第五节 在实践中改进和提高国家素质 279

一、重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自律意识 280

二、通过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自我完善 281

三、在管理国家过程中依靠群众提高认识水平 282

第九章 国家的有形组织和无形支配力量 284

第一节 国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284

一、国家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组织中的集中表现 284

二、国家是一种无形的支配众人的意识形态力量 287

三、国家两种表现形态的相互联结和彼此分离 289

第二节 通过完善国家组织强化政权建设的“显性效果” 291

一、以求实避虚为原则确定权力载体 291

二、根据行使职能的实际需要整合政府机构 293

三、减少行政层级和完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 295

四、以注重实绩为导向建设国家公职人员队伍 300

第三节 通过实现人心所向强化政权建设的“隐性效果” 304

一、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305

二、强化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权的归属感 306

三、塑造对公众有吸引力、凝聚力的政府形象 308

四、提升政府信用以保障政府权威 312

第十章 执政党对国家的领导及其能力建设 316

第一节 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16

一、政党取得执政地位后所发生的变化 317

二、西方国家执政党对国家活动的介入 321

三、中国政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323

四、中国共产党实施领导的基本方式 324

五、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和对社会的影响 326

第二节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329

一、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30

二、现阶段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的因素 331

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 334

第三节 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39

一、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及其相互联系和区别 339

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要性 341

三、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46

第十一章 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 350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 350

一、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国家社会性的延伸 351

二、维护国家主权和坚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354

第二节 通过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各国共同安全 357

一、反对世界格局中的单边主义和坚持多边主义 357

二、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362

三、增强在维护共同安全过程中中国外交的开放性、主动性 363

四、确保中国的国防安全 365

第三节 在促进共同发展中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367

一、发展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 367

二、经济全球化应使广大国家普遍受益 369

三、中国和平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实现共同繁荣 372

第四节 构建和谐世界与维护各国国家主权 375

一、“和谐世界”是推动国际事务的“中国话语” 375

二、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保障世界和谐与维护各国主权 378

三、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义务 379

主要参考书目 38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