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格局、过程、机制与防治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格局、过程、机制与防治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格局、过程、机制与防治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月臣,刘春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30303813
  • 页数:11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水土流失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借助遥感与GIS技术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重建了研究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分析了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揭示了研究区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制定了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规划,对该区的水土流失从空间格局、演变过程、驱动机制到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问题研究 格局、过程、机制与防治》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概念 1

1.2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 2

1.3 水土流失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 2

1.3.1 水土流失机理 2

1.3.2 水土流失过程模拟与预测 3

1.3.3 水土流失格局与尺度特征 5

1.3.4 水土流失研究的新技术与方法 5

1.4 本书的背景与意义 6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 7

1.6 本章小结 8

参考文献 8

第2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评价 12

2.1 自然条件评价 12

2.1.1 地理位置 12

2.1.2 地质概况 13

2.1.3 地形地貌 14

2.1.4 气候 16

2.1.5 水文特征 17

2.1.6 植被 18

2.1.7 土壤 18

2.2 自然资源评价 20

2.2.1 土地资源 20

2.2.2 水资源 20

2.2.3 生物资源 21

2.2.4 光热资源 21

2.2.5 矿产资源 21

2.3 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22

2.3.1 人口与劳动力 22

2.3.2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22

2.3.3 土地利用结构 24

2.3.4 基础设施建设 25

2.3.5 库区移民 25

2.3.6 农村能源结构 26

2.3.7 科技、教育及群众生活水平 26

2.4 本章小结 27

参考文献 27

第3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 28

3.1 水土流失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研究方法 29

3.1.1 水土流失数量动态变化分析方法 29

3.1.2 水土流失空间动态变化分析方法 32

3.1.3 水土流失地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方法 34

3.2 研究数据 35

3.3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38

3.3.1 水土流失的时序变化特征 38

3.3.2 水土流失空间演变特征 40

3.3.3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 40

3.3.4 水土流失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特征分析 41

3.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46

第4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48

4.1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方法 48

4.1.1 降雨侵蚀力敏感性评价方法 49

4.1.2 土壤可蚀性敏感性评价方法 50

4.1.3 地形因子敏感性评价方法 51

4.1.4 覆盖因子敏感性评价方法 52

4.1.5 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方法 52

4.2 数据获取与处理 53

4.3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54

4.3.1 降雨敏感性特征 54

4.3.2 土壤可蚀性敏感性特征 54

4.3.3 地形敏感性特征 54

4.3.4 覆盖因子敏感性特征 55

4.3.5 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 55

4.3.6 水土流失现状与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关系 56

4.4 本章小结 57

参考文献 57

第5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研究 59

5.1 水土流失驱动机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60

5.1.1 主成分分析方法 60

5.1.2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 60

5.1.3 系统动力学方法 61

5.1.4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61

5.1.5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61

5.2 水土流失驱动因子的选取 62

5.3 三峡库区(重庆段)社会经济因子的驱动机制分析 63

5.3.1 水土流失与人口因子的关系 63

5.3.2 水土流失与经济发展因子的关系 64

5.3.3 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因子的关系 64

5.3.4 水土流失与农业发展因子的关系 64

5.4 本章小结 65

参考文献 65

第6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类型分区与防治规划 67

6.1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67

6.1.1 划分原则 67

6.1.2 划分标准 68

6.1.3 “三区”范围 68

6.2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 69

6.2.1 划分原则 69

6.2.2 划分方法 70

6.2.3 水土流失类型区命名方法 70

6.2.4 水土流失类型区分区特征 70

6.3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规划 76

6.3.1 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 76

6.3.2 治理措施规划 77

6.4 本章小结 83

参考文献 84

第7章 三峡库区(重庆段)石漠化研究 85

7.1 石漠化成因分析 85

7.1.1 自然成因 86

7.1.2 人为成因 86

7.2 石漠化特征分析 87

7.2.1 石漠化的数量特征 87

7.2.2 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 88

7.2.3 石漠化的发育特征 89

7.3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89

7.3.1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方法 89

7.3.2 石漠化敏感性特征评价 92

7.4 石漠化防治分区 100

7.4.1 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地石漠化重点治理区 101

7.4.2 中南部石漠化重点治理区 102

7.4.3 石漠化一般治理区 103

7.5 石漠化治理措施 103

7.5.1 实施植被恢复工程 103

7.5.2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立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103

7.5.3 有效开发利用喀斯特水资源 104

7.5.4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104

7.5.5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 104

7.6 本章小结 104

参考文献 105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107

8.1 主要结论 107

8.1.1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的时空格局与过程 107

8.1.2 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 108

8.1.3 研究区水土流失的驱动机制 108

8.1.4 研究区水土流失防治规划 108

8.1.5 水土流失的极端表现形式——石漠化 109

8.2 本书特色 110

8.3 不足及展望 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