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3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3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3卷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松青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22007462X
  • 页数:4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追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提出后7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及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3卷》目录

第二十三章 东方社会理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 1

第一节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1

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东方社会的动因及过程 2

二、东方社会理论对唯物史观的完善 13

三、东方社会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21

四、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 26

第二节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与实践 31

一、列宁东方社会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32

二、列宁东方社会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关系 42

三、列宁东方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45

第三节 东方社会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49

一、东方社会理论给中国革命带来新的思想与希望 50

二、东方社会理论定格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方位 53

三、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 61

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职责 67

第二十四章 科学信仰: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 71

第一节 坚定信仰,树立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 72

一、在各种思潮的激流中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的认识 72

二、在同托陈取消派的斗争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79

三、在同悲观失望思想的斗争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86

四、在同王明投降主义路线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89

第二节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95

一、在苏共二十大后积极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95

二、在“大跃进”遭受挫折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01

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7

第三节 在社会主义低潮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旗帜 112

一、20世纪末社会主义陷入低潮 112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116

三、高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 119

四、从世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未来 123

第二十五章 科学国情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石 127

第一节 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128

一、认清中国国情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 128

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主要矛盾 130

三、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131

四、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36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新民主主义理论 139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前途 139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14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 144

四、独具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1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47

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147

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创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50

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155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 159

二、立足基本国情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6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163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的行动纲领 166

第二十六章 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母体文化 172

第一节 文化与传统文化 173

一、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般含义 173

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76

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的先进文化 178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相融 180

一、“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文化历史交融 180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 183

三、中国民族风格和气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形式 200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7

一、超越中国传统文化的原有价值观 208

二、中国传统文化新价值观的构建 214

第二十七章 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生长点 2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前提 219

一、实事求是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前提 220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践和实践创新的基础 221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 224

四、实践创新需要新的实践来检验 226

第二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 228

一、有的放矢才能准确找到实践创新的切入点 228

二、实事求是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230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233

四、与时俱进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7

五、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更加丰硕成果 242

第三节 实践创新承载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运 246

一、实践创新是事关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 246

二、实践创新提高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251

三、实践创新重在执政能力的提高 253

第二十八章 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258

第一节 没有创新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58

一、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诞生 259

二、马克思主义在战胜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中不断发展 263

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使理论创新有广阔的舞台 267

四、理论创新催生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度的发展 271

第二节 创新推进理论量的发展与质的飞跃 272

一、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应用是对马克思主义量与质的发展 273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脉相承 274

三、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 277

四、理论的整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280

五、中国的三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阶段成果 282

第三节 以理论创新为核心创新国家体系 283

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83

二、创新的前提是思想解放 285

三、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88

第四节 理论创新的态度与方法 292

一、理论创新应有科学精神 293

二、根据实践需要进行理论创新 294

三、在应用中创新理论与在创新理论指导下的应用 296

四、检验理论创新的标志是理论的实现 297

第二十九章 反“左”防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向前之路 299

第一节 正确开展反“左”反右的两条战线斗争 300

一、关于“左”倾与右倾、两条战线和两条路线的区别与联系 301

二、正确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 304

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反对“左”、右倾错误中纯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11

第二节 开展两条战线斗争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319

一、反右反“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系统化 319

二、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的基本经验佐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329

第三节 新时期两条战线斗争产生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37

一、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337

二、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40

三、坚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 345

第四节 发生重大错误倾向的规律性探究 351

一、国际因素的影响是产生错误倾向的重要原因 351

二、科学理论是防止错误倾向的锐利武器 358

三、历史转折关头易于发生错误倾向 361

四、反对主要错误倾向时防止其他错误倾向 365

五、坚持正常的政治生活防止错误倾向 368

第三十章 正确处理“社”“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之路 372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的解读 373

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认识 373

二、列宁关于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376

三、斯大林对世界两个阵营和两个市场的认识 378

第二节 吸取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特点 380

一、中国共产党提出处理“社”、“资”关系的针对性 380

二、中共建立初期至新中国建立前后对民主革命与资产阶级的态度 381

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主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388

四、改革开放时大力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成果 395

五、新时期处理姓社与姓资的关系的新思路新观点 398

第三节 坚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 403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姓社与姓资的关系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应有之义 403

二、坚持与时俱进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406

三、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408

第三十一章 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4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和领袖的思想 412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412

二、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观 419

第二节 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 427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是一批具有经验、领导才能和极高威望的人 428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成员应该具备的条件 431

三、遵义会议是中共形成成熟的稳定的领导集体的标志 435

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在各个历史时期造就了一批伟大人物 440

第三节 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建者组织者承担者 443

一、成熟的领导集体有一种特别的地位和能力 444

二、成熟的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演绎为路线方针政策并变为广大群众的行动指南 452

三、成熟的领导集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建者实践者承担者 454

结束语 457

后记 46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