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

中国近代史讲稿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戈,王建学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11090206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讲稿》目录

第一讲 第一次鸦片战争 1

一、战前的中国社会 1

清王朝由盛转衷 1

经济落后 1

政治腐败 3

二、战前的世界形势 5

三、中外贸易与鸦片走私 7

闭关政策 7

中外贸易概况 12

鸦片走私猖獗 14

四、正义的禁烟运动 19

清政府对禁烟问题的分岐 19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 21

五、鸦片战争及其失败 23

战争的爆发 23

战争的经过 24

六、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8

七、中外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30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约 30

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浦条约》 32

八、中国社会开始半殖民地化 34

第二讲 太平天国革命(上) 38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38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38

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活动 39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胜利进军 44

金田起义 44

永安建制 45

建都天京 47

三、太平天国的北伐、西征和湘军的崛起 51

北伐 51

西征 53

湘军 54

四、集中反映农民平均思想的《天朝田亩制度》 56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56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59

五、木平天国的其他制度与改革 60

政权建设 60

工商业政策 60

妇女政策 60

教育制度 61

对外政策 61

第三讲 第二次鸦片战争 64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64

战争的起因 64

战争初起与《天津条约》 67

二、英法扩大侵略战争 69

战争的再起 69

火烧圆明园 73

北京沦陷与《北京条约》 75

三、沙俄对我国领土的鲸吞 75

四、辛酉政变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77

侵略者对清政府的拉拢 77

辛酉政变及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78

第四讲 太平天国革命(下) 82

一、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与天京内讧 82

农民政权的封建化 82

天京内讧 85

天京内讧的危害 88

二、太平军力挽危局与《资政新篇》 90

重建领导核心 90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91

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转机 93

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失败 95

太平军战事失利 95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98

太平军各战场的瓦解 100

天京失陷 102

太平军余部的失败 104

四、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 106

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功绩 106

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108

第五讲 洋务运动 111

一、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指导思想 111

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 111

洋务派与顽固派对办洋务的分岐 112

二、军事工业的兴起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114

军事工业的兴起 114

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116

三、民用企业的创立 118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 118

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性质 120

四、近代科学技术的引进及其作用 122

五、洋务运动的评述及历史借鉴 124

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产业工人 127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27

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 130

第六讲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134

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134

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134

英、俄对西南、西北边疆的侵略 136

左宗堂收复新疆 138

二、黑旗军的援越抗法斗争 143

三、中法战争 144

战争的发生 144

马尾海战 146

镇南关大捷 148

四、中国不败而败 149

清政府屈辱求和 149

中国不败而败 150

第七讲 甲午中日战争 152

一、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152

日本的侵略阴谋活动 152

东学党起义与日本借口出兵朝鲜 153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与清政府的失败 156

日本不宣而战 156

平壤战役 156

黄海海战 157

辽东之战 158

威海之战 159

清政府兵败乞降 160

三、中日《马关条约》与台湾、辽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61

《马关条约》的签订 161

《马关条约》的影响 161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62

辽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63

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加深 165

三国干涉还辽 165

爪分中国的狂潮 166

“门户开放”政策 168

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 169

第八讲 戊戌维新运动 174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背景 17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74

维新思想的酝酿与成熟 175

民主危机的加深 178

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178

康有为及其维新理论 178

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的维新主张 182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86

维新派的宣传组织活动 186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187

四、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191

百日维新 191

维新失败 194

五、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197

失败原因 197

历史意义 198

经验教训 199

第九讲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01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01

反洋教斗争高涨 201

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 201

义和团的组织与战斗口号 203

义和团在直隶的发展 204

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英勇斗争 205

廊坊大捷 205

义和团保卫天津的战斗 206

北京义和团的斗争 208

义和团在东北的反侵略斗争 209

义和团余部的斗争 212

三、中外反运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 212

清政府的所谓“宣战”与对义和团的欺骗 212

“东南互保” 214

清政府的乞降 215

《辛丑条约》的签订 216

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18

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 218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角逐 219

帝国主义垄断中国经济命脉 220

人民苦难的加深 221

五、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它历史意义 223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223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23

第十讲 辛亥革命(上) 226

一、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 226

残破的农村经济 226

近代民族资本工业发展艰难 227

二、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231

青少年时代的孙中山 231

从改良走向革命 233

兴中会的成立 234

广州起义 235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与革命小团体的建立 235

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留学生运动 235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 236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38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240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240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40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42

同盟会政治纲领的评价 246

第十一讲 辛亥革命(下) 250

一、同盟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 250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250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252

二、资产级级立宪派活动的失败与革命时机的成熟 256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256

立宪派的活动与“预备立宪”的破产 257

保路风潮 259

三、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61

武昌起义 261

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263

各省对武昌起义的响应 264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及评述 265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268

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 268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7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273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76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275

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76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277

第十二讲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281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281

北洋军阀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 281

二次革命 282

护国战争 285

护法运动 290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 293

阶级力量的新变化 293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294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296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历史经验总结 298

中国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298

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双重任务 299

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