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
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

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少麟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30326997
  • 页数:2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实地调查和历史资料相结合,全面系统的对丹霞山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全书共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丹霞山自然概况、丹霞山地质地貌及土壤特征、丹霞山植被类型及其特征、丹霞山植物区系的性质与特征、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及珍稀濒危种、丹霞山植被景观与古树名木、丹霞山资源植物及其保护、丹霞山昆虫物种多样性、丹霞山鱼类物种多样性、丹霞山两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山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鸟类物种多样性、丹霞山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丹霞山珍稀濒危动物及其保育、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丹霞地貌区的特征生态过程、丹霞山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编目、丹霞山动物生物多样性编目。本书对评价丹霞山地区生物资源的科学价值、遗产价值,对探讨和预测丹霞山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政府部门开展生态旅游规划以及自然保护管理等方面也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目录

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简介第1章 丹霞山自然概况 1

1.1 地理位置 1

1.2 气候特征 1

1.3 水系特征 1

1.4 丹霞山生物多样性 2

1.4.1 植物 2

1.4.2 动物 2

1.5 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演替特征 2

1.5.1 生态系统多样性 2

1.5.2 演替特征 2

1.5.3 地貌生态特征 3

参考文献 3

第2章 丹霞山地质地貌及土壤特征 4

2.1 地质地貌特征 4

2.2 土壤特征 5

2.2.1 土壤调查与采样及分析 5

2.2.2 土壤理化性质与肥力特征 5

2.2.3 小结与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第3章 丹霞山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14

3.1 植被调查与分析方法 14

3.1.1 调查方法 14

3.1.2 数据分析 14

3.2 植被格局和物种组成 14

3.2.1 植被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序列特征 14

3.2.2 植被群落的组成特点 15

3.3 植被类型系统 16

3.4 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 19

3.5 植被类型的构成 38

3.6 植被垂直序列 38

参考文献 39

第4章 丹霞山植物区系的性质与特征 40

4.1 苔藓植物区系 40

4.2 蕨类植物区系 41

4.2.1 蕨类植物科的组成 41

4.2.2 蕨类植物属的组成 42

4.3 种子植物区系 42

4.3.1 区系的优势科与表征科 42

4.3.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44

4.3.3 丹霞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与特征 46

4.3.4 种子植物区系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 50

4.4 总结 52

参考文献 52

第5章 丹霞山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及珍稀濒危种 54

5.1 区域特有科 54

5.2 中国特有属 55

5.3 中国特有种 55

5.3.1 丹霞山特有化程度较高的科 55

5.3.2 丹霞山中国特有种与邻近地区的共有性 57

5.4 丹霞山中国特有种分化形成的模式 58

5.5 原始或重要的种子植物特有种 59

5.6 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60

5.6.1 珍稀濒危植物收集的依据和标准 60

5.6.2 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构成 60

5.6.3 重要的珍稀濒危种及其保护价值 61

5.6.4 丹霞山与邻近地区保存的珍稀濒危种比较 63

5.6.5 丹霞山亟待保护的珍稀濒危种 64

5.6.6 丹霞山珍稀濒危种的致濒原因及其保育 65

参考文献 66

第6章 丹霞山植被景观与古树名木 68

6.1 风景植被 68

6.1.1 风景植被的划分原则与系统 68

6.1.2 风景植被的景观特征 70

6.2 古树名木与风景树 71

参考文献 73

第7章 丹霞山资源植物及其保护 74

7.1 资源植物各论 74

7.1.1 用材植物 74

7.1.2 药用植物 74

7.1.3 食用植物 77

7.1.4 淀粉植物 78

7.1.5 油脂植物 78

7.1.6 芳香植物 79

7.1.7 鞣料植物 79

7.1.8 纤维植物 79

7.1.9 观赏植物 80

7.1.10 饲料植物 81

7.2 丹霞山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82

7.2.1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 82

7.2.2 种质资源有序开发 82

7.2.3 开展针对性科学研究 82

7.2.4 加大宣传力度并提高保护意识 82

参考文献 82

第8章 丹霞山昆虫 83

8.1 野外考察 83

8.1.1 考察时间 83

8.1.2 考察方法 83

8.2 丹霞山昆虫多样性概况 83

8.3 丹霞山昆虫区系及特点 85

8.3.1 丹霞山昆虫区系 85

8.3.2 丹霞山昆虫特点 87

8.3.3 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及“三有”保护昆虫 87

参考文献 88

第9章 丹霞山鱼类 89

9.1 鱼类种类组成 89

9.2 鱼类区系特点 93

9.3 鱼类资源 94

参考文献 94

第10章 丹霞山两栖纲动物物种多样性 95

10.1 环境特点 95

10.2 调查方法与路线 95

10.3 调查结果 95

10.3.1 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 95

10.3.2 区系分析 97

参考文献 98

第11章 丹霞山爬行纲动物 100

11.1 爬行纲物种组成及分布特点 100

11.1.1 物种组成 100

11.1.2 中国特有种 100

11.1.3 分布特点 102

11.2 区系特点 102

参考文献 103

第12章 丹霞山鸟类 104

12.1 物种组成 104

12.1.1 中国特有种 104

12.1.2 珍稀濒危物种 104

12.2 分布特点 104

12.3 区系特点 105

参考文献 110

第13章 丹霞山哺乳动物 111

13.1 物种组成 111

13.2 区系特征 116

13.3 丹霞山哺乳动物分布型 117

参考文献 117

第14章 丹霞山珍稀濒危动物及其保育 119

14.1 珍稀濒危动物统计的主要标准 119

14.2 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类组成 120

14.2.1 IUCN物种红色名录 120

14.2.2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120

14.2.3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122

14.2.4 重要的珍稀濒危种及其保护价值 123

14.2.5 霞山应尽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的其他类群 123

14.3 丹霞山珍稀濒危物种的致濒原因及其保育 124

14.3.1 自然因素 124

14.3.2 人为因素 124

14.3.3 珍稀濒危动物的保育 125

参考文献 125

第15章 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 126

15.1 生态系统的划分 126

15.2 丹霞山生态系统类型 127

15.3 丹霞山特殊生态系统 129

15.4 丹霞山生态系统复合性 129

参考文献 129

第16章 丹霞地貌区的特征生态过程 130

16.1 丹霞地貌区的生态演替特征 130

16.1.1 丹霞地貌区的原生演替 130

16.1.2 丹霞地貌区的次生演替 132

16.1.3 丹霞地貌独特的演替过程的科学意义 132

16.2 丹霞地貌特殊的沟谷生态效应 134

16.2.1 丹霞地貌沟谷植物群落组成与特征 134

16.2.2 丹霞地貌沟谷群落具有较多热带成分的形成机制 136

16.2.3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的科学意义 139

16.3 丹霞地貌特殊的山顶生态效应 139

16.3.1 丹霞地貌的山顶生态特征 139

16.3.2 丹霞地貌的山顶生物特征 141

16.3.3 丹霞地貌的山顶生态效应及其机制 144

16.3.4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的科学研究价值 146

参考文献 146

第17章 丹霞山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编目 149

17.1 丹霞山维管植物编目 149

17.1.1 蕨类植物Pteridiophyta 149

17.1.2 裸子植物Gymnospennae 153

17.1.3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 153

17.2 丹霞山新记录属和新种及新记录种 194

第18章 丹霞山动物生物多样性编目 196

18.1 昆虫编目 196

18.2 鱼类多样性编目 222

18.3 两栖类动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225

18.4 爬行纲动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226

18.5 鸟类物种多样性编目 227

18.6 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232

编后说明 236

主要图件编制人员 2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