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守信主编;蒲宇飞,许长旺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4104905
- 页数:478 页
主报告 3
以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3
1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 3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 3
1.2 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成效 4
1.3 当前我国技术引进碰到的主要瓶颈和问题 5
1.4 自主创新:我国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7
2 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 9
2.1 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关联 9
2.2 自主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11
2.3 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12
2.4 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框架 13
3 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4
3.1 中国省域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14
3.2 国际产业转移、自主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 16
4 自主创新典型区域研究 19
4.1 京津冀自主创新区域 19
4.2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1
4.3 西部地区 22
4.4 东北地区 23
5 实现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思路 24
5.1 以自主创新实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 24
5.2 实现以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26
5.3 自主创新的支撑体系构建 34
6 以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 38
6.1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经济科技战略制高点 38
6.2 提高创新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1
6.3 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43
6.4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和支持科技人员的创新和创业 44
6.5 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47
7 以自主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50
7.1 营建一体化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 50
7.2 建设创新集群 51
7.3 优化科技投入政策 51
7.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税收政策 52
7.5 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投融资制度 52
参考文献 54
分报告一 59
(一)东北地区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59
摘要 59
1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约束条件与驱动模式 59
1.1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约束条件分析 59
1.2 “国家战略导向—地方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创新驱动模式:大连软件产业创新 64
1.3 “资源禀赋—技术研发”双重推动创新模式:吉林中南部特色产业创新 66
1.4 “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双重拉动创新模式:大连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 68
2 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组织运行模式 69
2.1 区域创新体系组织职能理论 70
2.2 东北地区典型企业自主创新模式分析 71
2.3 东北地区产学研合作运行模式分析 74
2.4 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模式分析 79
3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 85
3.1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指标体系 85
3.2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总量分析 85
3.3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结构分析 93
3.4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空间分布分析 100
3.5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配置与创新能力关联分析 101
4 提升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105
4.1 完善东北地区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政策建议 105
4.2 完善东北地区自主创新组织机制的政策建议 106
4.3 优化东北地区创新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107
参考文献 109
附录 辽宁省产学研合作情况调查问卷 110
(二)东北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研究 115
摘要 115
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五年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及其创新支撑分析 115
1.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五年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演变 115
1.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五年振兴的创新支撑分析 124
1.3 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振兴的创新需求分析 129
2 地方政府在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30
2.1 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 130
2.2 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 132
2.3 营造宽松的自主创新政策环境 134
3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政策环境调查分析——以辽宁为例 136
3.1 区域自主创新政策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136
3.2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的经济和创新发展 137
3.3 辽宁区域自主创新综合政策效果评价 138
3.4 辽宁区域自主创新专项政策效果评价 140
3.5 辽宁区域自主创新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42
3.6 辽宁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的政策取向 143
4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综合分析 145
4.1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现状评价 145
4.2 东北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54
5 优化东北区域自主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 156
5.1 转变观念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 156
5.2 加快东北地区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建设 157
5.3 完善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体系 160
5.4 逐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161
5.5 加快人才强区(省)战略实施步伐 163
参考文献 165
附录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与创新环境建设专家调查问卷 166
分报告二 173
(一)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173
摘要 173
1 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73
1.1 知识创新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74
1.2 技术创新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78
1.3 服务创新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81
1.4 制度创新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82
2 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案例 183
2.1 创新极建设全面展开 183
2.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85
2.3 京津塘科技新干线加速区域合作 187
2.4 搭建环渤海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187
2.5 依托环渤海优势,发展技术转移联盟 188
3 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188
3.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189
3.2 加强统筹规划,促进跨区域合作 189
3.3 构筑京津冀公共服务平台 189
3.4 完善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的保障措施 190
参考文献 191
(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研究 195
摘要 195
第一部分 研究主报告 196
1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196
1.1 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地区收入差距显著 196
1.2 产业分工日趋合理,空间格局不断优化 196
1.3 科技资源配置低效,产业科技支撑薄弱 197
1.4 区域合作进展缓慢,统筹协调能力不足 198
1.5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199
2 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现状 200
2.1 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状况 200
2.2 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状况 200
2.3 京津冀地区创新制度、政策环境现状 203
2.4 京津冀地区创新市场环境状况 203
2.5 京津冀地区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状况 204
3 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综合评价与发展思路 204
3.1 创新环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204
3.2 区域创新环境建设要素分析 205
3.3 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综合评价与地区差异分析 207
3.4 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2
3.5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的思路 214
4 京津冀地区创新环境建设政策建议 215
4.1 一体化创新环境建设政策体系 215
4.2 创新集群建设 215
4.3 制度政策环境建设 216
4.4 市场环境建设 217
4.5 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217
4.6 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18
第二部分 重点案例分析 219
1 中关村自主创新环境分析 219
1.1 中关村的发展历程 219
1.2 中关村的现状及其发展模式 220
1.3 中关村产业集聚、集群创新与创新网络的构建 221
1.4 中关村营造创新环境的启示和经验 222
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环境分析 223
2.1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24
2.2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226
2.3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营造创新环境的启示和经验 226
2.4 创新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微观作用机制——以798艺术区为例 228
3 天津滨海新区创新环境分析 229
3.1 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 229
3.2 基于集群创新的治理模式 230
3.3 政府在营造创新环境方面的经验和启示 232
参考文献 234
分报告三 239
(一)中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39
摘要 239
1 合芜蚌试验区自主创新体系的现状 239
1.1 政府 239
1.2 企业 240
1.3 高校及科研机构 241
1.4 中介服务机构 242
1.5 总结 243
2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243
2.1 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的创新模式 243
2.2 典型企业创新运行模式 246
3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 249
3.1 政府方面 249
3.2 企业 251
3.3 高校及科研院所 252
3.4 中介机构 252
3.5 创新的新探索 252
4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方向和对策建议 253
4.1 政府方面 253
4.2 企业方面 254
4.3 高校及科研院所 254
4.4 中介机构 255
参考文献 256
(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研究 261
摘要 261
1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 262
1.1 中部六省总体情况 262
1.2 中部六省创新资源总体情况 264
1.3 创新要素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266
1.4 中部地区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分析 268
1.5 中部地区创新典型案例 270
2 合芜蚌试验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建设 272
2.1 合芜蚌试验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272
2.2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环境建设现状 276
2.3 创新成效状况 281
2.4 合芜蚌试验区政府在区域自主创新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84
2.5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 286
2.6 合芜蚌试验区创新环境建设政策建议 290
参考文献 293
分报告四 297
(一)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97
摘要 297
1 序言 297
1.1 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特征 297
1.2 本报告的总体研究思路 299
1.3 调研方案 299
2 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现状评价及典型模式 299
2.1 西部地区创新体系现状评价 299
2.2 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的典型模式 303
3 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305
3.1 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305
3.2 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制约因素分析 306
4 成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与经验总结 309
4.1 制度创新为主导,以差异化战略引导创新体系建设 309
4.2 技术创新为导向,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310
4.3 加大科研教育机构投入,提升知识创造能力 311
4.4 多途径强化中介服务平台建设 311
5 加强西部地区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2
5.1 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自主创新战略,缓解创新供需矛盾 312
5.2 转变政府职能,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313
5.3 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西部地区创新资源吸附能力 313
5.4 培育区域创新共同体,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提高西部创新体系开放度 314
参考文献 316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研究 321
摘要 321
1 序言 322
1.1 区域创新环境的概念及构成 322
1.2 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 323
1.3 本报告总体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323
2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及创新环境建设的有利条件 323
2.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 323
2.2 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的有利条件 326
3 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创新环境评价 327
3.1 指标体系构建 328
3.2 定量评价 328
3.3 评价结论 331
3.4 西部区域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分析 334
4 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的创新环境建设实践 336
4.1 成都实践:以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创新环境建设 336
4.2 重庆实践:以完善创新促进制度和优化创新政策环境为着力点推进创新环境建设 338
5 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340
5.1 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 340
5.2 西部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340
参考文献 343
分报告五 347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347
摘要 347
1 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347
1.1 区域创新体系的定义 347
1.2 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 347
1.3 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 349
1.4 区域创新体系的特征 349
1.5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 349
2 长三角地区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 350
2.1 围绕中心资源集成提升型创新模式 351
2.2 产业水平集聚(横向一体化型)创新模式 355
2.3 产业纵向集群(纵向一体化型/供应链集聚型)创新模式 359
2.4 虚拟引进、研发主导的创新模式 363
2.5 区位优势吸引外资的创新模式 367
2.6 利用梯次转移、配套上游、项目引入的创新模式——南通、泰州等周边城市案例 369
3 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371
3.1 长三角差异化城市创新模式及地区适用性 371
3.2 长三角城市创新模式的共性 372
4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374
4.1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方向 374
4.2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374
参考文献 378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环境研究报告 381
1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381
1.1 长三角地区经济绝对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 381
1.2 长三角地区经济相对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 382
2 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环境建设现状 384
2.1 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状况 384
2.2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状况 385
2.3 长三角地区创新体系政策、制度等支撑系统状况 385
2.4 长三角地区创新社会文化环境状况 387
3 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能力评价 389
3.1 长三角城市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及评价的必要性 389
3.2 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地域差异的比较 389
3.3 长三角城市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94
4 长三角地区创新环境建设重点案例分析——嘉兴案例 395
4.1 嘉兴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认识与判断 395
4.2 嘉兴政府推动创新集群的机制 400
5 改善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环境的政策建议 408
5.1 建立协调机构,完善相关机制 408
5.2 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及政策体系 409
5.3 建设科学、规范、有效的区域人才共享体制 409
5.4 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圈” 410
6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展望 412
参考文献 413
区域创新能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报告引言 417
1 创新与创新能力概述 417
1.1 创新的内涵 417
1.2 创新的类型 418
1.3 创新的过程和模式 419
1.4 自主创新的内涵和特征 421
1.5 区域创新和区域自主创新 422
2 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综述与评价 423
2.1 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423
2.2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鉴 424
2.3 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427
2.4 对相关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 435
3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 435
3.1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估模型架构 435
3.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原则 436
3.3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437
3.4 各指标值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步骤说明 449
4 中国各省(市)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值计算结果与分析 450
4.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创新能力综合指标体系权数结果 450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区发展方式指标体系权数结果 456
4.3 各省区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式指数的加权平均得分结果 457
4.4 区域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式关系的计量分析 474
5 结论与展望 475
参考文献 477
后记 478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2版》刘万伦主编;王文秀,甘卫群,刘万伦编写人员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高校转型发展系列教材 素描基础与设计》施猛责任编辑;(中国)魏伏一,徐红 2019
-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刘尚希著 201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革命根据地军事经济史》龚泽琪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