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斌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3028251
  • 页数:2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阐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党的思想路线 1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1

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5

三、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发展和内在逻辑 6

四、求真务实是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 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性透视 10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容和内在关系 1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启示 15

第三节 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6

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逻辑框架 16

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意义 17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方法 18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2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1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1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27

一、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27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30

一、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0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33

三、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35

第三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创新 38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3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40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4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 4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 46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48

一、深化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 48

二、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51

三、深化了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的认识 5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 56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56

一、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理性反思 56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规定 58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61

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61

二、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64

三、社会主义本质及优越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意义 68

一、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政治意义 6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理论意义 69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大实践意义 70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73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3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7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7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78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1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 81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82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基本经验 83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6

一、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 8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87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89

一、新的实践是总结基本经验的重要基础 89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的主要内容 90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93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93

一、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主题 93

二、现代化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96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98

一、小康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98

二、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目标 99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0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04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106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06

二、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108

三、坚持“五个统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1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11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过程 11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11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18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18

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20

三、坚持两个“必须毫不动摇”,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24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124

二、努力做到效率与公平相统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26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2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13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133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3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34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36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又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36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37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 137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39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41

第三节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42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142

二、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143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5

第四节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制度建设上的重大创新 148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容 148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 150

三、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52

第九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55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155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55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156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157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57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 159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9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61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66

第三节 掌握规律,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67

一、正确处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多样化的关系 167

二、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文化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关系 168

三、正确处理发展自然科学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170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17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74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174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76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9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原则 179

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新世纪外交工作的新思路 182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83

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83

二、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185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8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89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189

二、依靠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193

三、依靠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19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95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195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196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97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97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实际成效 199

第十二章 21世纪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4

第一节 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204

一、民族精神对民族复兴的意义 204

二、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当代形态的创造者 205

三、弘扬和培育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206

第二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9

一、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石 209

二、发展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找到精神指归 210

三、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力量之源 212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使命 213

一、努力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213

二、积极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214

三、走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成才之路 215

后记 2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