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396423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分别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恶意“圈钱”、上市公司违规短线交易、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犯罪、上市公司泄漏内幕信息罪、上市公司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企业、公司债券罪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解析》目录

第一章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惩治考察 1

第一节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违规犯罪惩治应对 1

一、正当性权利及程序设计三位缺陷 1

二、全流通后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因素 11

第二节 上市公司证券违规犯罪设置与法律责任 16

一、上市公司常见证券违规行为 16

二、上市公司证券犯罪罪名设置 20

三、上市公司证券犯罪构成分析 23

四、证券违法犯罪特征与法律责任 24

五、上市公司违规犯罪认定处罚法律依据 29

第三节 证券投资者权利保护 34

一、证券投资者权利保护途径 34

二、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机构 38

第四节 惩治上市公司违规犯罪关系调整 40

一、市场稳定与打击违规犯罪平衡关系 40

二、立法的稳定性和超前性协调关系 40

三、证券违规犯罪与处罚对应关系 41

第二章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行为 42

第一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原因及案例评析 42

一、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案例剖析 42

二、上市公司恶意“圈钱”原因透视 44

第二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特征、手法 48

一、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形态特征 48

二、上市公司恶意“圈钱”手段揭示 50

第三节 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法律责任 52

一、治理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手段 52

二、处罚恶意“圈钱”的法律依据 53

三、对“恶意”的解释 54

四、恶意“圈钱”行为与欺诈发行罪的异同 55

第三章 上市公司违规短线交易行为 57

第一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57

一、违规短线交易的概念 57

二、违规短线交易的主体构成 58

三、违规短线交易的主观方面 65

四、违规短线交易的行为方式 67

第二节 世界各国及地区短线交易立法比较 69

一、美国短线交易立法例 71

二、日本短线交易立法例 73

三、我国台湾地区短线交易“立法”例 74

四、我国对短线交易新规定 75

第三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认定 76

一、违规短线交易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选择 76

二、违规短线交易股息归属 79

三、违规短线交易时间段界定 80

四、违规短线交易侵害对象确定 81

五、违规短线交易例外规定 82

第四节 违规短线交易行为处罚 83

一、违规短线交易行为处罚规定 83

二、惩治幅度与种类 83

第四章 上市公司违规证券信用交易行为 84

第一节 海外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立法及案例评析 84

一、美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 84

二、日本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 87

三、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立法” 89

第二节 我国信用交易机制合法性考察 90

一、信用交易的市场价格调控作用 90

二、信用交易不是产生证券犯罪的唯一因素 91

三、弥补证券犯罪立法的疏漏 92

第三节 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概念和构成分析 94

一、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概念 94

二、证券信用交易的主体 95

三、证券信用交易行为要件 97

四、证券信用交易的主观方面 98

第四节 违规证券信用交易的认定 98

一、“情节严重”或者“后果严重”的标准 98

二、违规证券信用交易与相邻行为关系界定 99

三、强制平仓的法律保护问题 100

第五章 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罪 102

第一节 世界各国及地区内幕交易犯罪及案例评析 102

一、美国内幕交易犯罪情况 102

二、日本内幕交易犯罪情况 115

三、欧洲内幕交易犯罪情况 118

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幕交易犯罪情况 122

五、我国台湾地区内幕交易犯罪情况 125

六、世界各国及地区内幕交易主体资格比较 126

第二节 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罪的概念和构成分析 135

一、内幕交易罪的概念 135

二、内幕交易主体资格归类 136

三、内幕信息解析 142

四、内幕交易主观形态判断 145

五、内幕交易行为特征 149

第三节 内幕交易罪的认定与处罚 155

一、内幕交易一罪与数罪的认定 155

二、内幕交易行为的法律责任 157

第六章 上市公司泄露内幕信息罪 163

第一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163

一、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概念 163

二、泄露内幕信息的主观方面 165

三、泄露内幕信息中“泄露”行为解析 166

四、“重要而非公开”信息解析 169

第二节 泄露内幕信息罪的认定 176

一、泄露内幕信息罪“情节严重”的表现 176

二、本罪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界限 177

三、本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界限 178

四、泄露内幕信息罪的法条竞合 178

第七章 上市公司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180

第一节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180

一、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概念 180

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主体 183

三、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样态 189

第二节 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的认定 209

一、对“情节严重”的认定 209

二、对“连续交易”的认定 210

三、对违法犯罪所得的认定 212

四、操纵证券市场价格一罪与数罪问题 213

五、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的共同犯罪 214

六、本罪与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界限 217

第三节 对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的处罚 218

一、行政责任处罚 218

二、民事责任处罚 219

三、刑事责任处罚 219

第八章 上市公司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 220

第一节 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220

一、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概念 220

二、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行为解析 224

三、主体资格构成分析 228

四、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的心理特征 228

第二节 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的认定 230

一、预测或者推定行为的认定 230

二、“能够产生影响的虚假信息”的界定 231

三、“严重后果”的认定 233

四、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发行信息的认定 234

五、提供虚假或者隐瞒重要财务信息行为的认定 234

六、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一罪与数罪问题 235

第九章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236

第一节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236

一、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 236

二、擅自发行的前提条件 237

三、擅自发行的主体构成 238

四、“擅自发行的证券”行为特征 240

第二节 上市公司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 243

一、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与非罪的把握 243

二、擅自发行证券数额的计算 244

三、“后果严重”和“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246

四、“私募”发行与擅自发行的界限 247

五、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252

六、本罪与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的界限 254

七、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界限 254

八、未经批准间接境外上市行为的认定 255

第十章 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 260

第一节 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260

一、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概念 260

二、欺诈发行的市场原因及常见手段 260

三、欺诈发行行为构成 271

四、欺诈发行常见手法 274

五、欺诈发行主体特征 274

六、欺诈行为主观特征 276

第二节 欺诈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认定 277

一、误报或谎报公司重大情况的认定 277

二、“后果严重”及“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278

三、“数额巨大”的认定 280

四、有关“软信息”的认定 281

五、欺诈发行与擅自发行的界限 282

六、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 283

七、有关漏登“重大担保”的认定 284

八、欺诈发行罪的法律责任 286

第十一章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296

第一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296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 296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主观特征 299

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主体特征 300

四、大股东“承诺”行为与隐瞒披露辨析 301

第二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类型和手法 304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类型 304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手法 312

第三节 上市公司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认定 316

一、“严重损害股东和其他人利益”行为界定 316

二、本罪与错误制作财务会计报告行为的界限 319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319

四、本罪与欺诈发行证券罪的界限 321

五、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共同犯罪 321

第十二章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 323

第一节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323

一、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的概念 323

二、“虚假破产”与“破产欺诈”的关系辨析 325

三、破产欺诈罪行为人的主观特征 326

第二节 实施破产欺诈十大惯常行为辨析 326

一、“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的欺诈行为 326

二、“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欺诈行为 328

第三节 上市公司破产欺诈罪的认定 330

一、有关“破产财产”的范围 330

二、“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的利益”的认定 330

三、本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331

四、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 332

五、本罪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区别 333

六、破产欺诈罪的法律责任与处罚 333

第十三章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 336

第一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概念、构成及案例评析 336

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概念 336

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体 339

三、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主观方面 342

第二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五大惯常行为辨析 343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行为 343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行为 344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提供资金、商品、服务”行为 345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行为 346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行为 346

第三节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认定 346

一、“老鼠仓”认定问题 346

二、本罪与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的区别 347

三、本罪与破产欺诈罪的区别 349

中文参考文献 351

外文参考文献 354

中外网站及域名 355

后记 3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