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李升勇:大课堂、大教育
李升勇:大课堂、大教育

李升勇:大课堂、大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升勇著
  • 出 版 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604799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李升勇校长的大课堂教育观,是他长期追求课程改革的理论成果。
《李升勇:大课堂、大教育》目录
标签:课堂 教育

第一部分 我的成长之路 3

一、做一名杏坛圣徒 3

二、选择当教师 3

三、父亲的身教 6

四、走马上任 8

五、荒芜的土地 9

六、路队驱走地摊 11

七、以“信”治校 13

八、向我看齐 17

九、占领思想高地 19

十、育人铸魂 20

十一、大课堂走向大教育 22

第二部分 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 27

一、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追问与思考 27

(一)是教育应试问题,还是教育本性的迷失 27

(二)是整体教育都应试,还是教育有应试现象 27

(三)教育存在应试倾向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7

(四)社会发展的偏差,是教育应试的根本原因 28

(五)技术崇拜严重干扰社会发展观的确立 28

二、关于现代学校教育的理性思考 30

(一)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根本改变 30

(二)现代教师功能的流失 30

(三)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32

三、大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 33

(一)我们的大教育观:学校教育要回归原点 33

(二)我们的大教学观:教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学 必须服从服务于教育 39

(三)我们的大目标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 学生生命成长的需求和民族社会发展的需要 42

(四)我们的大课程观: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活 化、细化和软化 43

(五)我们的大教材观:教材等于文本与生活的总和 48

(六)我们的大课堂观: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 49

(七)我们的大学生观:学生是有待于发展的生命 个体 54

(八)我们的大评价观:评价是促进生命成长的推 助器 59

(九)我们的大成才观:把自身潜能最大化就是成才 63

(十)我们的大教师观:世间万物都是吾师 65

(十一)我们的知能观: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67

第三部分 大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73

一、教育思想基础 73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73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73

(三)王阳明的教育思想 74

二、现代教育理论 75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75

(二)多元智能理论 76

(三)杜威的儿童潜能性理论 77

(四)皮亚杰的建构主义 79

(五)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80

第四部分 大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85

一、大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85

(一)周目标导航——让学习变得更简单 85

(二)前置性学习——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93

(三)学习型组织——搭建面向全体的平台 98

(四)展示的课堂——寻求学习的恒动力 105

二、大课教学的改革策略 111

(一)回归原点,把目标锁定于改革 111

(二)批判继承,让改革富有理性 112

(三)组建队伍,让一部分人先改起来 114

(四)理念先行,让学习成为常态 118

(五)学用结合,让课标落地生根 124

(六)异径对接,让目标不再流失 129

(七)百流归海,让知识成为有源之水 130

(八)目标上移,教学依据锁定于需求 131

(九)立足实际,国家课程校本化 133

(十)制造模具,让课堂相对高效 136

(十一)训练思维,让创新有法可依 140

(十二)减负增效,变乐学为学乐 141

(十三)经营家长,化“对手”为助手 144

(十四)化蛹成蝉,推动教师发展 146

(十五)铺路搭桥,创设发展势能场 149

第五部分 大课堂教学案例 153

一、语文阅读课课堂实录——《秋天的怀念》 153

(一)第一课时 153

(二)第二课时 158

二、课堂教学实录——《项链》 161

(一)导入新课 162

(二)组内交流 162

(三)班内展示 162

(四)攻防打擂,全班互动 163

(五)梳理话题,总结升华 167

(六)布置延伸性作业 167

三、文学课课堂教学实录——《三国人物论坛》 168

四、影视课课堂教学实录——《草房子》 179

五、历史课课堂教学实录 184

六、名曲课课堂教学实录——《回家》 192

(一)教学目的 192

(二)教学导入 193

(三)教学过程 193

七、观察课设计说明及课堂教学实录 196

(一)目的意义 196

(二)具体做法 197

(三)规范指导——制定可行性操作流程 197

(四)观察课课堂教学实录 200

八、时政课教学实录 205

九、地理课课堂教学实录 210

十、“数对确定位置”课堂教学实录 216

十一、数学家政课课型说明及教学实录 223

(一)目的意义 223

(二)具体操作 224

(三)课堂实录 224

十二、数学图形阅读课设计说明及教学实录 229

(一)目的意义 229

(二)重点难点 230

(三)课堂流程 230

(四)评价方式 230

(五)教学效果 230

(六)数学图形阅读课堂实录 230

十三、数字阅读课课型说明及教学实录 235

(一)目的意义 235

(二)课堂流程 235

(三)课堂实录 235

十四、数学数理课课堂教学实录 237

(一)教学内容 237

(二)教材简析 237

(三)学情简析 238

(四)教学目标 238

(五)教学重难点 238

(六)教学过程 238

十五、科普课课堂教学实录 243

十六、经典课设计说明 247

(一)目的意义 247

(二)具体操作 248

十七、汉字课设计说明 250

(一)目的意义 250

(二)教学流程 251

(三)教学效果 253

第六部分 大课堂教学的影响与推广 257

一、学生的成长变化 257

二、教师的成长 262

三、家长的变化 268

四、专家的评价 273

五、同仁的反馈 27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