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现代育林学
现代育林学

现代育林学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3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子定著;国立编译馆主编
  • 出 版 社:国立编译馆
  • 出版年份:1988
  • ISBN:9576381347
  • 页数:1236 页
图书介绍:
《现代育林学》目录

目录 1

自序 1

目录 1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现代育林知识之重要性 1

第二节 现代育林学之目的 2

第一目 经济收益 3

第二目 保安效应 5

第三目 其他目的 7

第三节 育林作业与森林资源保育之关系 8

第四节 森林性质及育林作业与森林演替之关系 9

第五节 育林作业对于森林性质之改进 12

第六节 育林作业对于林分构造及蓄积之调节 16

第一目 育林作业对于林分构造之调节 16

第二目 育林作业对于蓄积之调节 19

第七节 育林学之应用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节 林木之构造 25

第二章 林木之构造及性状 25

第一篇 林木 25

第一目 冠形 26

第二目 叶之构造 29

第三目 茎之构造 33

第四目 根之构造 46

第二节 林木之性状 47

第一目 冠形之育成 47

第二目 叶之性状 50

第三目 茎之性状 52

第四目 根之性状 61

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林木之变异性及多样性 87

第一节 前言 87

第二节 林木之变异性 89

第一目 变异性之来源 90

第二目 表型变异性之形成 94

第三目 表型之可塑性 96

第四目 演化过程中之变异性 98

第一目 遗传生态多样性之观念 101

第三节 林木之多样性 101

第二目 遗传生态分化之式样 103

第三目 生态型之观念 105

第四目 遗传生态分化之实例 107

第五目 影响分化之因子:基因流动及选择 114

第四节 种级之生态因素 117

第一目 杂交之生态因素 121

第二目 多倍性之生态因素 124

第五节 适合度与弹勒性协调 126

参考文献 129

第一节 前言 145

第四章 林木生长之生态生理作用 145

第二节 光合作用 146

第一目 光合作用之程序 146

第二目 林木之光合作用 149

第三目 影响林木光合作用之因子 154

第四目 林木光合作用之式样 180

第三节 呼吸作用 181

第一目 环境因子之效应 182

第四节 输导作用 184

第二目 呼吸作用之日式样及季节式样 184

第一目 输导之径路 185

第二目 输导作用之速度 185

第三目 输导作用之机制 186

第四目 环境因子对输导作用之效应 186

第五节 水分关系 187

第一目 水分之重要性 187

第二目 水分移动之径路 187

第一目 蒸散作用之机制 189

第六节 蒸散作用 189

第三目 水分移动之阻力 189

第二目 蒸散作用之速度及量 190

第三目 环境因子对蒸散作用之影响 191

第七节 林木生育环境与生理性状之配合 192

参考文献 194

第五章 芽之种类、发育及生长 221

第一节 前言 221

第二节 芽之种类及排列 222

第三节 芽之发生 224

第一目 顶芽之发生 227

第二目 单节芽与多节芽之发生 227

第三目 休眠芽之发生 228

第四目 不定芽之发生 229

第四节 芽之发育及生长 230

第五节 芽之休眠 233

第一目 休眠芽之形成 233

第二目 休眠芽之环境控制 236

第三目 芽休眠之内在控制 239

参考文献 243

第六章 叶之形状、发育及生长 253

第一节 前言 253

第二节 叶之形状 254

第三节 叶之来源及分化 257

第一目 针叶树叶部之来源及分化 259

第二目 阔叶树叶部之来源及分化 260

第一目 叶之季节生长式样 262

第四节 叶之生长及发育 262

第二目 叶之生长率 264

第三目 异型叶种之叶部生长 265

第四目 频发萌发种之叶部生长 266

第五目 长枝及短枝之叶部生长 267

第六目 叶部衰老 269

第七目 叶部滞留 273

第八目 叶部脱落 275

参考文献 279

第一节 前言 289

第七章 枝条之种类、生长及发育 289

第二节 枝条之种类 290

第一目 有限枝与无限枝 290

第二目 先生枝与异型叶枝 294

第三目 频发萌发枝 295

第四目 长枝与短枝 297

第五目 干芽枝 299

第六目 不正常晚季枝 300

第七目 根蘖 306

第一目 枝条生长量 307

第三节 枝条之生长及发育 307

第二目 枝条生长之地理变异 317

第三目 枝条生长之画夜变化 328

第四目 枝条生长之株内变异 330

第四节 影响枝条生育之因子 337

第一目 环境因子对枝条生育之影响 338

第二目 内在因子对枝条生长之影响 354

参考文献 380

第一节 前言 427

第八章 形成层之活动、发育及生长 427

第二节 形成层之活动 428

第一目 始生形成层之活动 429

第二目 形成层之分裂阶段 429

第三节 形成层之生长及发育 431

第一目 木质部之生长及发育 431

第二目 韧皮部之生长及发育 434

第四节 早材与晚材之生成 435

第一目 激素控制对早材与晚材生成之作用 437

第二目 水分不足对早材与晚材生成之作用 438

第一目 针叶树年轮之形成 439

第五节 年轮之形成 439

第二目 阔叶树年轮之形成 440

第三目 特种年轮之形成 440

第六节 影响形成层生育之因子 443

第一目 树冠发育 443

第二目 树冠级 444

第三目 叶部发育 444

第四目 疏伐 446

第五目 修枝 447

第六目 落叶 448

第七目 环境因子 450

第八目 内在控制 462

参考文献 475

第九章 根之特种根系、生长及发育 505

第一节 前言 505

第二节 特种及变异根 507

第一目 气根 507

第二目 合生根 509

第三目 根张 519

第四目 膝根与呼吸根 521

第五目 根瘤根 524

第六目 菌根 525

第三节 根之生长及发育 526

第一目 根之深度与伸展 526

第二目 树种与根发育 527

第三目 根之寿命 529

第四目 根之再生 532

第五目 根毛 535

第六目 根之初生生长 536

第七目 根之次生生长 541

第八目 根之生长控制 544

参考文献 549

第二篇 森林 569

第十章 森林种类、森林社会及林分区分 569

第一节 森林之定义及种类 569

第一目 森林及其有关名词之定义 569

第二目 森林之种类 574

第二节 森林社会 579

第一目 社会之概念 580

第二目 社会之组成 584

第三目 社会之分类 585

第三节 单纯林及混合林 595

第四节 同龄林及异龄林 599

参考文献 601

第十一章 森林适应 607

第一节 前言 607

第二节 森林之营养周期性适应 608

第一目 营养周期性对气候之适应 608

第二目 营养周期性对土壤之适应 613

第三目 营养周期性对竞争之适应 618

第四目 营养周期性对疾病及为害动物之适应 622

第五目 特种适应 625

第三节 森林之生殖周期性适应 629

第一目 生殖周期性对气候之适应 629

第二目 交配系统 635

第三目 授粉作用 636

参考文献 644

第一目 生态系之概念 663

第十二章 生态系与森林生态系 663

第一节 生态系之概念与定义 663

第二目 生态系之定义 670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之概念与定义 671

第一目 森林生态系之概念 671

第二目 森林生态系之定义 673

参考文献 674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之组成 679

第一目 森林植群 679

第十三章 森林生态系之组成与种类 679

第二目 森林物理环境 705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之种类 721

第一目 寒带林生态系 721

第二目 其他针叶林生态系 724

第三目 混合林生态系 727

第四目 落叶林生态系 728

第五目 温带阔叶常绿林生态系 730

第六目 灌木与小林科群生态系 730

第七目 温带雨林生态系 734

第八目 热带雨林生态系 735

第九目 热带季风林生态系 737

第十目 其他热带林生态系 738

参考文献 739

第十四章 森林生物量 753

第一节 森林生物量之意义 753

第二节 森林生物量之测定 755

第一目 样本之选取方法 756

第二目 林分总生物量之推定 769

第三节 影响森林生物量生产之因子 772

第一目 林龄 774

第二目 林分密度 778

第三目 栽植距离 780

第四目 林分建造 780

第五目 施肥 781

第六目 疏伐 782

第七目 海拔 783

第八目 树株大小 783

第四节 森林生物量之利用——由全材利用至全林利用 784

第五节 森林生物量之利用对森林生产力之影响 792

第一目 森林生物量之利用对养分循环之影响 793

第二目 影响养分累积量之因子 802

第三目 养分移除对森林生产力之影响 808

第四目 森林生物量之利用与森林生产力之维持 818

参考文献 822

第十五章 森林生育地生产力 857

第一节 前言 857

第二节 森林生育地生产力之评估 859

第一目 生育地指数 859

第二目 平均年生长量 875

第三目 其他林分变数 876

第三节 影响森林生育地生产力之因子 876

第一目 生物生育地因子 877

第二目 物理生育地因子 884

参考文献 888

第三篇 生育地因子 913

第十六章 生育地因子之性质与效应 913

第一节 生育地因子之复合性 913

第二节 生育地因子之异匀性 916

第一目 交感作用 917

第三节 生育地因子之作用 917

第二目 补偿作用 919

第三目 适宜供应与限制作用 920

第四节 林木之行为与生育地之关系 922

参考文献 922

第十七章 气候因子 925

第一节 阳光 925

第一目 阳光之重要性 925

第二目 阳光之性质 930

第三目 阳光之变化 932

第四目 阳光之生物效应 936

参考文献 944

第二节 气温 956

第一目 气温之重要性 956

第二目 气温之分布 959

第三目 气温之变化 961

第四目 气温之生物效应 963

参考文献 982

第一目 水分之重要性 1005

第三节 水分 1005

第二目 水分之来源 1008

第三目 森林之耗水量及其影响因子 1011

第四目 水分之生物效应 1021

参考文献 1041

第四节 风 1068

第一目 风之生态作用 1068

第二目 风之影响 1068

第三目 风煤授粉 1078

第四目 风力散布 1079

第五目 防风林 1080

参考文献 1082

第十八章 土壤因子 1085

第一节 土壤之重要性 1085

第二节 母质:地质及土壤 1086

第一目 土壤来源之方式 1087

第二目 土壤质地 1092

第三目 土壤构造 1097

第三节 土壤有机物 1098

第一目 土壤有机物之生成 1099

第二目 有机质土之分类 1100

第三目 有机物之来源及效应 1101

第四节 土壤生物 1104

第一目 土壤生物之种类、数量及分布 1104

第二目 土壤生物之重要性 1107

第五节 土壤水及土壤空气 1110

第一目 土壤水 1110

第二目 土壤空气 1115

第六节 土壤溶质 1117

第一目 离子之吸附与置换 1118

第二目 养分缺乏 1120

第三目 土壤反应 1122

第七节 土壤发育 1133

第一目 土壤之动态观念 1133

第二目 土壤剖面 1133

第三目 影响土壤发育之因子 1135

参考文献 1144

第十九章 生物因子 11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