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师范春秋
师范春秋

师范春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兴文,孟献忠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33310896
  • 页数:517 页
图书介绍:
《师范春秋》目录
标签:主编 师范

序 袁贵仁 1

序 邵桂芳 1

前言 徐兴文 孟献忠 1

目录 1

第一节 山东师范教育的历史传统 1

一、山东师范教育思想历史溯源 2

第二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12—1928. 4

二、孔子“为师”思想及其影响 5

第三章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28.5—1937. 6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46—1949. 9

第二节 清朝末年社会状况与师范教育 9

一、兴办新学对山东师范教育创立的影响 10

二、清政府创办师范教育与山东师范教育萌发 14

第三节 山东师范教育的正式创立 17

一、师范教育的创办及教育教学体制 17

二、女子师范的创立及体制 25

三、同盟会对山东早期师范教育的影响 28

四、“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与早期师范教学 31

五、清朝末年山东师范创办的历史意义 37

第一节 民国初年山东师范教育 40

一、辛亥革命后教育政策变化 40

二、国体变更及山东师范教育规划设置 43

三、“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与教学改革 47

四、民国教育政策变化与学校管理进步 5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与山东师范早期学运斗争 59

一、辛亥革命与山东师范早期反封建斗争 60

二、五四运动与山东师范学生反帝爱国斗争 64

三、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70

四、王尽美在革命斗争中成长 74

五、山东师范党支部的建立及学运斗争 78

第三节 民初山东四大教育家对师范教育的历史贡献 83

一、范明枢的师范教育思想 83

二、鞠思敏、王祝晨、于明信与山东师范建设 89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与山东师范设置变化 98

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与师范教育规划设置 98

二、《师范学校规程》与省立师范教育教学 103

三、特殊的训育教育及军事训练 109

第二节 民众教育及乡村师范教育 114

一、乡村师范学校设置 114

二、乡村师范教育教学特点 120

第三节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与山东乡村建设师范 126

第四节 全省各类师范学校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及学运斗争 131

一、全省师范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131

二、《子见南子》案与反帝反封建斗争 135

三、“南京请愿”事件与学生抗日爱国斗争 140

四、一二·九运动中的山东师范学运 145

第五节 万里、谷牧等革命家在学运斗争中成长 149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师范教育 157

一、山东师范学校南迁及易地办学 158

二、山东境内的师范教育 162

第二节 沦陷区的师范教育 164

一、学校管理及学制、课程设置与教材 165

二、实施奴化教育 167

三、师范师生的反奴化教育斗争 172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的师范教育 175

一、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初创 176

二、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发展 178

三、抗日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基本特点 186

第一节 解放区的师范教育 190

一、全省第二次教育会议的召开及《关于当前教育工作纲要》的颁发 190

二、创办新师范与游击流动办学 195

三、半工半读师范教育 197

四、全省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与师范教育的恢复发展 200

五、《初级师范工作要点草案》的颁发 202

六、全省师范干部会议的召开 203

七、师范学校接管及复校工作 209

八、学生、学制、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与教育实践活动 211

九、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历史贡献及意义 215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师范教育 218

第一节 建立新的师范教育体系 224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师范教育 224

二、师范教育的整顿与发展 227

一、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 230

第二节 学习苏联师范教育经验 230

二、学习苏联师范教育建设的经验 232

三、学习苏联师范教育经验的反思 234

第三节 师范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 235

一、行政管理 235

二、教学与教学管理 236

三、思想政治教育 237

四、体育卫生工作 241

第四节 教师队伍的思想改造 244

一、建国初期的师范教师队伍构成 244

二、思想改造工作 245

三、贯彻“双百”方针和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246

一、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25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和初步贯彻 250

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初步贯彻 252

第二节 “大跃进”时期的师范教育 264

一、师范学校的膨胀 265

二、大搞生产劳动 266

三、教育教学改革 269

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师范教育 274

一、师范教育的两次调整 275

二、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77

第四节 实践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283

一、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283

二、工读师范学校 284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师范教育 289

一、“文化大革命”动乱 290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批判运动 29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动乱对师范教育的摧残 296

一、培养目标受到严重干扰 297

二、领导管理体制混乱 298

三、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被打乱 301

四、对招生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冲击 306

五、对教师和干部的迫害 30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中师范教育的两次整顿 312

一、恢复招生制度 313

二、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 314

三、恢复教育教学秩序 315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治理整顿 320

一、初步治理整顿 320

二、规范办学秩序 325

第二节 扩大教育功能 330

一、增加专业设置,举办专业班 331

二、培养培训结合,拓宽办学路子 332

三、建立昌乐特殊师范学校,培养培训特教师资 336

四、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实行开放办学 338

第三节 教师队伍建设 341

一、学历补偿教育 342

二、教学基本功训练 343

三、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344

四、提高教师地位 345

第四节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347

一、新教学方案的颁布与实施 347

二、教育质量评估与全国区域性联合检查 354

第一节 突出德育的首要位置 359

一、强化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 359

二、十面红旗与莱阳师范管理经验 364

三、德育科研与淄博师范“双主体”合作德育理论 369

四、全国中师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 371

第二节 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 372

一、各级教研组织的建立与教研工作的开展 372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及影响 374

三、中师教学研究的特点 376

四、中师的教育科研 378

第三节 “三步走”战略与师范教育的新发展 383

一、中师标准化建设 383

二、中师规范化建设的实施 390

三、推动中师教育现代化 403

四、迎接新世纪的师范教育改革 411

附:山东师范教育大事记(1902—2002) 423

后记 516

第一章 清朝末年的山东师范教育(1902— 1911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37.7— 1945

第六章 建国初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49.10— 1956

第七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57— 1966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1966— 1976

第九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一)(1976— 1991

第十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山东师范教育(二)(1992— 20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