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农田杂草防除手册
农田杂草防除手册

农田杂草防除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朝贤,张跃进,倪汉文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109064778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七大内容:一是概述了我国农田杂草治理的历史、现状、面临的挑战及任务;二是介绍了62种农田杂草的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域及危害状况,并附有各种杂草的形态图;三是介绍了农田杂草调查研究方法;四是介绍了66种常用除草剂的性能、作用特点、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及科学、合理、安全用药的原则;五是介绍了主要作物杂草化学防除技术;最后介绍了杂草的抗药性及其治理和农田杂草的综合治理技术。
《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

目录 1

出版说明 1

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章概述 1

一、农田杂草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1

二、农田杂草治理面临的挑战 4

三、当前的主要任务 11

第二章农田杂草及其危害 14

一、禾本科(Gramineae) 14

(一)稗 14

(二)野燕麦 15

(三)看麦娘 17

(四)日本看麦娘 18

(五)双穗雀稗 19

(六)马唐 21

(七)毒麦 22

(八)棒头草 23

(九)千金子 24

(十)牛筋草 25

(十一)菵草 26

(十二)狗牙根 27

(十三)白茅 28

(十四)芦苇 29

二、莎草科(Cyperaceae) 30

(一)扁秆藨草 30

(二)牛毛毡 32

(三)水莎草 32

(四)日照飘拂草 33

(五)碎米莎草 34

(六)异型莎草 35

(七)香附子 36

三、泽泻科(Alismataceae) 38

(一)泽泻 38

(二)矮慈姑 39

四、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 40

鸭舌草 40

五、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41

眼子菜 41

六、浮萍科(Lemnaceae) 43

(一)浮萍 43

(二)紫萍 43

鸭跖草 44

七、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44

八、茜草科(Rubiaceae) 45

猪殃殃 45

九、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46

(一)通泉草 46

(二)婆婆纳 47

十、茄科(Solanaceae) 48

(一)龙葵 48

(二)香薷 49

(三)鼬瓣花 50

十一、旋花科(Convolvulaceae) 51

(一)田旋花 51

(二)打碗花 52

(三)菟丝子 53

十二、锦葵科(Malvaceae) 54

苘麻 54

(四)欧洲菟丝子 54

十三、大戟科(Euphorbiaceae) 55

铁苋菜 55

十四、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56

(一)牛繁缕 56

(二)繁缕 57

十五、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59

马齿苋 59

十六、桑科(Moraceae) 59

葎草 59

十七、木贼科(Equisetaceae) 60

问荆 60

十八、苋科(Amaranthaceae) 61

(一)空心莲子草 61

(二)反枝苋 63

大巢菜 64

十九、豆科(Leguminosae) 64

二十、十字花科(Cruciferae) 65

(一)荠 65

(二)播娘蒿 66

(三)遏蓝菜 67

二十一、藜科(Chenopodiaceae) 68

(一)藜 68

(二)灰绿藜 69

二十二、蓼科(Polygonaceae) 69

(一)篇蓄 69

(二)卷茎蓼 70

二十三、菊科(Compositae) 71

(一)豚草 71

(二)三裂叶豚草 72

(四)刺儿菜 73

(三)苍耳 73

(五)苣荬菜 74

(六)苦荬菜 75

(七)鳢肠 76

第三章农田杂草调查研究方法 78

一、农田杂草调查方法 78

(一)调查方法 78

(二)几个量化指标的计算方法 80

(三)调查结果比较分析 82

二、杂草密度与作物产量损失预测方法 89

(一)模型构建 90

(二)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91

(三)模型比较 92

(四)模型检验 93

(五)模型的应用 95

(六)结论 96

第四章常用化学除草剂及使用技术 98

一、常用化学除草剂及使用技术 98

(一)苯氧羧酸类 98

1.2,4-D丁酯(98) 2.2甲4氯钠(101) 3.吡氟禾草灵(103) 4.精吡氟禾草灵(105) 5.精噁唑禾草灵(106)6.高效吡氟氯草灵(110)7.喹禾灵 111

8.精喹禾灵(113)9.吡氟乙草灵 115

(二)苯甲酸类 118

麦草畏 118

(三)磺酰脲类 120

1.金秋(120)2.苄嘧磺隆(121) 3.氯嘧磺隆 123

4.甲磺隆(125)5.氯磺隆(127) 6.胺苯磺隆 130

7.醚磺隆(131) 8.烟嘧磺隆(133) 9.阔叶散 135

10.苯磺隆 136

(四)三氮苯类 137

1.扑草净(137)2.莠去津(139)3.氰草津 141

4.莠灭净(143)5.氟草净(144)6.嗪草酮 145

异丙隆 147

(五)取代脲类 147

(六)醚类 149

1.乙氧氟草醚(149)2.氟磺胺草醚 151

(七)苯胺类 153

1.二甲戊乐灵(153)2.地乐胺(155)3.氟乐灵 156

(八)酰胺类 159

1.乙草胺(159)2.丁草胺(161)3.甲草胺 164

4.异丙草胺(166) 5.异丙甲草胺(167) 6.丙草胺(169)7.敌稗(170)8.萘丙酰草胺 172

(九)氨基甲酸酯类 174

1.禾草丹(174)2.甜菜宁 176

(十)有机磷类 177

1.草甘膦(177)2.莎稗磷 179

百草枯 181

(十一)联吡啶类 181

(十二)咪唑啉酮类 183

普杀特 183

(十三)杂环类 184

1.广灭灵(184)2.草除灵(185) 3.二氯喹啉酸 187

4.灭草松(189)5.氟草定(190)6.噁草酮 192

7.燕麦枯 193

(十四)其他类 195

1.稀禾定(195)2.溴苯腈(197)3.利收(198)4.速收(199)5.烯草酮(201)6.阔草清 202

(十五)混剂 204

1.乙·苄(204)2.丁·扑(206)3.丁·西·灭 207

4.丁·滴(208)5.丁·苄(209)6.丁·噁(210)7.乙·莠(211)8.百·甲(212)9.旱草清 213

二、科学合理安全用药 215

第五章主要作物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219

(一)稻田杂草发生概况 220

一、稻田化学除草技术 220

(二)稻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 221

二、麦田化学除草技术 227

(一)麦田杂草发生、分布与危害 227

(二)麦田杂草防除策略 228

(三)麦田主要除草剂品种的使用技术 230

三、棉田化学除草技术 236

(一)棉区分布类型及杂草发生特点 237

(二)除草技术达到的目标要求 238

(三)综合防除技术 239

四、春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241

(一)主要杂草种类 242

(二)春玉米田化学除草配套技术 242

(一)夏玉米田主要杂草种类及分布危害 246

五、夏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246

(二)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特点及防除时机 247

(三)夏玉米田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 247

(四)农业管理与化学防除的协调 251

六、春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251

(一)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除草技术 252

(二)苗后茎叶处理除草技术 253

(三)搞好新药剂的示范 254

七、夏大豆田化学除草技术 255

(一)单作田杂草防除 255

(二)大豆、玉米套作田杂草防除 256

八、花生田化学除草技术 257

(一)茎叶处理除草剂 257

(二)土壤处理除草剂 257

九、油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258

(一)油菜生产概况 258

(二)油菜田杂草分布和主要杂草发生规律 259

(三)冬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260

(四)“九五”试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 261

十、蔬菜田化学除草技术 262

(一)我国蔬菜的栽培特点 262

(二)蔬菜田杂草的种类、分布及其发生特点 263

(三)蔬菜田化学除草的特点 267

(四)蔬菜田化学除草策略 269

(五)蔬菜田化学除草技术方案 271

十一、南方果园化学除草技术 286

(一)南方主要果树的分布 286

(二)果园管理与田间杂草发生情况 287

(三)果园化学除草技术 288

一、引言 291

第六章抗药性杂草及其治理 291

二、杂草抗药性的概念 293

三、杂草抗药性的形成及抗性风险因子 295

(一)杂草抗性的形成 295

(二)抗性风险评估 298

(三)杂草抗药性机制 301

四、抗药性杂草田间观察 303

五、抗药性杂草检测方法 305

(一)整株植物检测法 305

(二)培养皿测定方法 306

(三)叶绿素荧光测定法 306

(四)圆叶漂浮检测技术 307

(五)新技术 307

(六)常规技术的改进 308

六、抗药性杂草治理 309

(二)避免和治理抗药性杂草的策略 310

(一)降低选择强度是预防抗药性的关键 310

第七章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 313

一、农田杂草综合治理 313

(一)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概念 313

(二)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现状 313

(三)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314

(四)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措施 316

(五)杂草综合治理中的防治指标 317

二、农田杂草农业防治 318

(一)农业防治 318

(二)机械防除 320

三、农田杂草物理防治 323

(一)火焰除草 323

(二)电力除草 323

(一)生物防治的概念 324

四、农田杂草生物防治 324

(二)农田杂草生物防治的过去和现在 325

五、农田杂草化学防除 327

六、农田杂草生态调控 328

(一)稻田杂草生态调控 328

(二)麦田杂草生态调控 329

(三)棉田杂草生态调控 330

(四)合理轮作 330

(五)耕作控草 332

七、植物检疫 334

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应用 335

(一)投入产出比高 335

(二)解决恶性难治杂草问题 335

(三)提高除草效果、减少药害 335

(四)促进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的改变 336

主要参考文献 33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