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目录 1
第一 说戒品 6
一、什么是戒 6
二、什么是戒的语义 7
三、什么是戒的相(特相)、味(作用)、现起(现状)、足处(近因) 7
(四)四法(六种) 8
四、什么是戒的功德 8
(一)一法(一种) 10
(二)二法(七种) 10
五、戒有几种 10
(三)三法(五种) 12
(四)四法(四种) 13
第四种四法的说明 14
(Ⅰ)别解脱律仪戒 14
(Ⅱ)根律仪戒 17
(Ⅲ)活命遍净戒 19
(Ⅳ)资具依止戒 25
(五)五法(二种) 37
六、什么是戒的杂染 41
七、什么是戒的净化 41
第二 说头陀支品 53
十三头陀支的语义 53
头陀支的受持、规定、区别、破坏、功德 55
一、粪扫衣支 55
头陀支的相、味、现起、足处 55
二、三衣支 58
三、常乞食支 59
四、次第乞食支 60
五、一座食支 61
六、一钵食支 62
七、时后不食支 63
八、阿练若住支 64
九、树下住支 66
十、露地住支 67
十一、冢间住支 68
十三、常坐不卧支 70
十二、随处住支 70
头陀等的善三法 71
头陀等的分别 72
头陀支的总与别 73
第三 说取业处品 78
一、什么是定 78
(一)一法(一种) 79
二、什么是定的语义 79
三、什么是定的相、味、现起、足处 79
四、定有几种 79
(二)二法(四种) 79
(三)三法(四种) 80
(一)破除十种障碍——住所、家、利养、众、业、旅行、亲戚、病、读书、神变 83
七、怎样修习 83
(五)五法(一种) 83
五、什么是定的杂染 83
六、什么是净化 83
(二)亲近教授业处的善友 90
(1)性行的区别 93
(三)顺适自己的性行 93
(2)性行的原因 94
(3)性行的辨知法 96
(4)性行者的适不适 98
(1)依名称的解释 100
(四)四十业处——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梵住、四无色、一想、一差别 100
(5)依增不增 101
(4)依超越 101
(2)依近行与安止的导入 101
(3)依禅的区别 101
(6)依所缘 102
(10)依性行的顺适 103
(9)依缘 103
(7)依地 103
(8)依执取 103
(1)不适于修定的精舍 109
(五)为修习于定,舍弃不适合的精舍而住于适合的精舍 109
第四 说地遍品 109
(2)住于适当的精舍 112
(Ⅰ)四遍过失 113
(1)地遍修习法 113
(六)破除细障 113
(七)修习法 113
(Ⅲ)修习法 114
(Ⅱ)遍的作法 114
(Ⅴ)二种定 115
(Ⅳ)二种相 115
(Ⅵ)七种适不适 116
(Ⅶ)十种安止善巧 117
(Ⅷ)精进平等 123
(Ⅸ)安止定的规定 125
1.初禅 126
四种禅的修习法 126
初禅的舍断支 127
初禅的相应支 128
舍离五支、具备五支 131
三种善与十相成就 132
初禅的进展(1)行相的把握 134
初禅的进展(2)障碍法的净化 135
初禅的进展(3)似相的增大 136
初禅的进展(4)五自在 137
2.第二禅 138
3.第三禅 140
4.第四禅 145
五种禅 148
(2)水遍 154
第五 说余遍品 154
(4)风遍 155
(3)火遍 155
(6)黄遍 156
(5)青遍 156
(9)光明遍 157
(8)白遍 157
(7)赤遍 157
杂论十遍 158
(10)限定虚空遍 158
十不净的语义 161
第六 说不净业处品 161
(1)为取不净相而前行的处所 162
(一)膨胀相的修习法 162
修习法 162
(2)四方诸相的考察 164
(3)以十一种法取相 165
(4)观察往来的路 167
(5)安止的规定 168
(二)青瘀相 169
(八)血涂相 170
(七)斩斫离散相 170
(三)脓烂相 170
(四)断坏相 170
(五)食残相 170
(六)散乱相 170
(十)骸骨相 171
(九)虫聚相 171
杂论十不净 172
(一)佛随念 177
十随念的语义 177
第七 说六随念品 177
(二)法随念 192
(三)僧随念 196
(四)戒随念 199
(五)舍随念 200
(六)天随念 202
杂论 203
念死的修法之一 209
(七)念死 209
第八 说随念业处品 209
念死的修法之二——另有八种修法 210
念死的功德 218
(八)身至念 219
(1)七种把持善巧 220
身至念的修法 220
释身至念的圣典文句 220
(2)十种作意善巧 222
(3)取三十二分身之相与厌恶性 226
(九)安般念 240
身至念的功德 240
释安般念的圣典文句 241
安般念的十六事 245
第一四法的修习 249
(1)数 250
(2)随逐 251
(3)触 252
(4)安住 253
(5)观察(6)还灭(7)遍净 257
第二种四法 258
第三种四法 259
第四种四法 260
安般念定的功德 261
圣典的文句 262
(十)寂止随念 262
寂止随念的功德 263
寂止随念的修法 263
初学者当避免的慈的所缘 268
观察瞋恚之过及忍辱之德 268
第九 说梵住品 268
(一)慈的修习 268
(1)对自己修慈 269
不可对他修慈的人 269
(4)对怨敌修慈 270
(3)对一切人修慈 270
(2)对可爱者修慈 270
释慈定的圣典文句 279
(5)修平等慈 279
种种的慈心解脱 280
修慈的功德 283
(二)悲的修习 285
(四)舍的修习 287
(三)喜的修习 287
慈悲喜舍的相、味、现起、足处、成就、失败 288
慈悲喜舍的语义 288
杂论四梵住 288
四梵住之敌 289
修四梵住的目的 289
四梵住的等流关系 290
增长四梵住的所缘 290
四梵住的初中后 290
关于四梵住的四个问题 291
四梵住与色界诸禅的关系 292
四梵住所达的最高处 294
四梵住为十波罗蜜等一切善法的圆满者 295
空无边处业处的修法 299
(一)空无边处业处 299
第十 说无色品 299
释空无边处业处的圣典文句 301
识无边处业处的修法 303
(二)识无边处业处 303
释识无边处业处的圣典文句 304
释无所有处业处的圣典文句 305
无所有处业处的修法 305
(三)无所有处业处 305
非想非非想处业处的修法 306
(四)非想非非想处业处 306
释非想非非想处业处的圣典文句 307
杂论 309
后后更胜妙于前前 310
超越所缘 310
非想非非想处以无所有处为所缘的理由 311
食厌想的修法 314
食厌想的语义 314
第十一 说定品 314
(一)食厌想的修习 314
(1)大念处经说 319
四界差别的经典 319
食厌想的功德 319
(二)四界差别的修习 319
四界差别的语义 319
(2)大象迹喻经说 320
利慧者的修法之一 322
四界差别的修法 322
2.以分别其机构而修习 323
1.以简略其机构而修习 323
利慧者的修法之二 323
不很利慧者的修法 323
(1)地界二十部分的作意 324
(Ⅱ)水界十二部分的作意 328
3.以简略其相而修习 331
(Ⅳ)风界六部分的作意 331
(Ⅲ)火界四部分的作意 331
十三行相的修法 332
4.以分别其相而修习 332
论修定的结语 338
四界差别的功德 338
(从第三品至第十品,这九品都是说修定的。在第三品中提出第七怎样修习的问题,至此解释完毕)八、修定有什么功德 339
以十四行相调心 343
(第十二和十三两品,是解释上面提到修定有什么功德的问题中说“修定而有神通的功德”这一句的)一、神变论 343
(这是在第三品提出的第八个问题,说明修定有能得(一)现法乐住(二)毗钵舍那(三)神通(四)胜有(五)灭尽定等的功德)第十二 说神变品 343
神变修行的方法及引经的解释 346
十种神变(决意神变、变化神变、意所成神变、智遍满神变、定 遍满神变、圣神变、业报生神变、具福神变、咒术所成神变、彼彼处正加行缘成神变) 347
(1)一身成多身神变 352
(一)决意神变 352
(3)显现神变 357
(2)多身成一身神变 357
(4)隐匿神变 359
(5)不障碍神变 360
(6)地中出没神变 361
(8)飞行神变 362
(7)水上不沉神变 362
(9)手触日月神变 363
(10)身自在神变 366
(二)变化神变 369
(三)意所成神变 370
二、天耳界论 374
第十三 说神通品 374
三、他心智论 375
四、宿住随念智论 377
六种人的宿住随念 378
(一)为火所坏 381
世间的破坏 381
(二)为水所坏 385
(三)为风所坏 386
世间毁灭的原由 387
五、死生智论 388
(一)神变智的所缘 394
杂论五神通 394
(三)他心智的所缘 395
(二)天耳界智的所缘 395
(四)宿住随念智的所缘 397
(六)未来分智的所缘 398
(五)天眼智的所缘 398
(七)随业趣智的所缘 399
一、什么是慧 402
慧的总说 402
(上二品是说修定有五神通的功德)(在戒定慧三学中,至此说完定学)第十四 说蕴品 402
(下面十品是说慧学的) 402
二、什么是慧的语义 403
(二)二法(五种) 404
(一)一法(一种) 404
三、什么是慧的相、味、现起、足处 404
四、慧有几种 404
(三)三法(四种) 405
(四)四法(二种) 406
五、当如何修习 408
(1)释二十四所造色 409
(一)色蕴 409
慧地之一——五蕴的解释 409
(2)色的一法乃至五法 415
(1)八十九心 417
(二)识蕴 417
(2)八十九心的十四作用 423
(三)受蕴 426
(1)与诸善心相应的行 427
(五)行蕴 427
(四)想蕴 427
(2)与诸不善心相应的行 432
(3)与异熟无记心相应的行 435
(1)五蕴的经文解释 436
(六)关于五蕴的杂论 436
(4)与唯作无记心相应的行 436
(2)关于五蕴的决择说 440
(Ⅱ)以差别 441
(Ⅰ)以次第 441
(Ⅳ)以譬喻 442
(Ⅲ)以不增减 442
(Ⅵ)以如是见者的利益成就 443
(Ⅴ)以二种所见 443
(一)以义 449
慧地之二——释十二处 449
第十五 说处界品 449
(四)以次第 450
(三)以限量 450
(二)以相 450
(六)以所见 451
(五)以简略与详细 451
(一)以义 452
慧地之三——释十八界 452
(四)以限量 453
(三)以次第 453
(二)以相等 453
(六)以缘 455
(五)以数 455
(七)以所见 456
(一)以义 458
慧地之四——释二十二根 458
第十六 说根谛品 458
(三)以次第 459
(二)以相等 459
(六)以地 460
(五)以作用 460
(四)以别无别 460
(二)以分解 461
(一)以分别 461
慧地之五——释四谛 461
(三)以相等的区别 462
(五)以义的要略 463
(四)以义 463
(七)以次第 464
(六)以不增减 464
1.释苦 465
(八)以生等的决定 465
3.释苦之灭 472
2.释集 472
4.释导至苦灭之道 474
(九)以智作用 475
(十)以内含的区别 476
(十三)以空 477
(十二)以四法(四句分别) 477
(十一)以譬喻 477
(十四)以一种等 478
(十五)以同分、异分 480
(一)缘起的语义之 483
慧地之六——释缘起 483
第十七 说慧地品 483
(二)缘起的语义之二 486
(1)无明缘行 488
(三)各缘起支的解释 488
(Ⅰ)以说法的差别 489
(Ⅱ)以义 491
(Ⅳ)以一种等 493
(Ⅲ)以相等 493
(Ⅴ)以缘起支的差别 494
1.释二十四缘 496
2.无明与行的缘的关系 504
(Ⅰ)行与识的关系 508
(2)行缘识 508
(Ⅱ)异熟识的转起及结生的活动 509
(Ⅲ)三界诸趣的业与结生 510
(Ⅳ)结生识与诸色法的关系 514
(Ⅴ)行与识的缘的关系 519
(3)识缘名色 520
(Ⅱ)以于有等的转起 521
(Ⅰ)以名色的分别 521
(Ⅳ)以缘的方法 523
(Ⅲ)以摄 523
(4)名色缘六处 524
(Ⅰ)名缘 525
(Ⅱ)色缘 526
(5)六处缘触 527
(Ⅲ)名色缘 527
(7)受缘爱 529
(6)触缘受 529
(Ⅱ)以法的广略 531
(Ⅰ)以义分别 531
(8)爱缘取 531
(Ⅲ)依次序 532
(Ⅱ)以法 533
(Ⅰ)以义 533
(9)取缘有 533
(Ⅴ)以摄 534
(Ⅳ)以区分 534
(Ⅲ)以有用 534
(Ⅵ)以什么为什么的缘 535
(10)有缘生、生缘老死等 536
(Ⅰ)无明由愁等而成就 537
(1)十二缘起的特质 537
(四)十二缘起的杂论 537
(Ⅲ)没有作者和受者 538
(Ⅱ)有轮而不知其始 538
(Ⅱ)三连结及四摄类 539
(Ⅰ)二种有轮的三时 539
(Ⅳ)十二种的性空故为空 539
(2)三世两重因果 539
(Ⅲ)二十行相的辐 540
(Ⅰ)以谛的发生 541
(3)缘起的决定说 541
(Ⅳ)三轮转 541
(Ⅳ)以譬喻 542
(Ⅲ)以遮止 542
(Ⅱ)以作用 542
(Ⅴ)以甚深的差别 543
(Ⅵ)以理法的差别 544
(1)简略的方法 552
(一)名色的观察 552
(以上十四至十七品,是说慧的地。以下五品,是说慧的体)第十八 说见清净品 552
慧体之一——见清净 552
(2)四界的差别法 553
(5)五蕴的观察法 554
(4)十二处的观察法 554
(3)十八界的观察法 554
(二)现起非色法的方法 555
(6)简单的观察法 555
(3)由识现起非色法 556
(2)由受现起非色法 556
(1)由触现起非色法 556
(三)依经典及譬喻而确定名色 557
(1)把握色身之缘 562
(一)把握名色之缘一 562
第十九 说度疑清净品 562
慧体之二——度疑清净 562
(二)把握名色之缘二 563
(2)把握名身之缘 563
(五)把握名色之缘五 564
(四)把握名色之缘四 564
(三)把握名色之缘三 564
(六)遍知智——法住智 567
(业轮转——包含十二种业) 567
三遍知 570
慧体之三——道非道智见清净 570
第二十 说道非道智见清净品 570
(一)关于聚的思惟的圣典 571
(1)各各思惟的十一种 572
(二)以五蕴无常等的思惟 572
(2)以四十行相思惟五蕴 573
(1)以九行相而使诸根锐利 575
(三)色与非色的思惟法 575
(Ⅰ)业等起色 576
(2)色的思惟法 576
(Ⅱ)心等起色 577
(Ⅳ)时节等起色 578
(Ⅲ)食等起色 578
(3)非色的思惟法 579
(Ⅰ)以取舍 580
(1)以色的七法 580
(四)提起三相 580
(Ⅱ)以年龄的增长而消灭 581
(Ⅴ)以业生 585
(Ⅳ)以时节所成 585
(Ⅲ)以食所成 585
(Ⅶ)以法性色 586
(Ⅵ)以心等起 586
(Ⅱ)以双 587
(Ⅰ)以聚 587
(2)以非色七法 587
(Ⅶ)以破欲 588
(Ⅵ)以去慢 588
(Ⅲ)以刹那 588
(Ⅳ)以次第 588
(Ⅴ)以除见 588
(五)十八大观 589
(六)生灭随观智 590
(Ⅰ)四谛之理 591
(2)以缘及刹那的生灭观 591
(1)五蕴的生灭观——五十相 591
(Ⅱ)缘起等的种种理与相 592
(1)光明 593
(七)十种观的染 593
(2)智 594
(10)欲 595
(9)舍 595
(3)喜 595
(4)轻安 595
(5)乐 595
(6)胜解 595
(7)策励 595
(8)现起 595
确定三谛 597
(一)生灭随观智 599
慧体之四——行道智见清净 599
第二十一 说行道智见清净品 599
(二)坏随观智 600
(三)怖畏现起智 603
(四)过患随观智 605
(五)厌离随观智 608
(七)审察随观智 609
(六)欲解脱智 609
六行相空 611
四行相空 611
(八)行舍智 611
(1)观空 611
一行相空与二行相空 611
四十二相空 612
十二相空 612
八行相空 612
十行相空 612
(2)行舍智的结果 613
(Ⅰ)三解脱门 614
(Ⅱ)为七圣者的各别之缘 615
(3)行舍智的三名 616
(4)至出起观 617
(5)至出起观的譬喻 618
(Ⅰ)决定觉支、道支、禅支的差别 621
(6)行舍智的决定 621
(Ⅱ)决定行道的差别 622
(Ⅲ)决定解脱的差别 623
(九)随顺智 624
(1)须陀洹道智 629
(一)四道智 629
第二十二 说智见清净品 629
慧体之五——智见清净 629
须陀洹果 631
(2)斯陀含道智 632
十九种观察 632
阿罗汉果 633
(4)阿罗汉道智 633
斯陀含果 633
(3)阿那含道智 633
阿那含果 633
(1)圆满三十七菩提分 634
(二)智见清净的威力 634
(2)出起与力的结合 636
(3)断那应断的诸法 637
(4)作用 644
(Ⅰ)遍知 646
(Ⅱ)断 647
(Ⅲ)证 649
(Ⅳ)修习 650
(二)尝受圣果之味 654
(一)摧破种种烦恼 654
(说慧体毕) 654
第二十三 说修慧的功德品 654
六、修慧有什么功德 654
(三)可能入于灭定 657
(四)成就应供养者等等 663
结论 665
汉巴名词索引 669
- 《流行装》于萍编;俞均译 1991
- 《自应力钢筋混凝土》(苏)米哈依洛夫(В.В.Михайлов)编著;方均译 1957
- 《城市风貌设计》(日)池泽宽原著;郝慎均译 1989
- 《坦克及车辆》(英) Tytler,I.F.B.等著;蒋昌群,朱丽均译 1990
-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法)缪塞(A.de Musset)著;梁均译 1980
- 《苏联铣工手册》A.H.奥格劳布林著;吴宗岱 孙振均译 1954
- 《处世的艺术全集 第2版》(希)爱比克泰等等著;刘津,沈小均译 2006
- 《幽默故事大观》(英)L·A希尔著;许晓华 唐义均译 1991
-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法)缪 塞(Musset,A.)著;梁 均译 1994
- 《休闲游憩概论》Chris Bull,Jayne Hoose,Mike Weed著;曾慈慧,陈俞均译 200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