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1984年中国文学论文摘要汇编
1984年中国文学论文摘要汇编

1984年中国文学论文摘要汇编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允豹,李正平,冯辉,刘倩,何大明编
  • 出 版 社: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
  • 出版年份:1985
  • ISBN: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
《1984年中国文学论文摘要汇编》目录

目录 14

文艺理论部分 14

怎样看待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体系(与刘梦溪同志商榷) 14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问题(答董学文同志)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学批评中运用比较方法的特征 16

马克思恩格斯论完美的文学 17

试谈列宁论文学本质及特征 18

列宁关于两种文化的思想 19

列宁的“两种文化”理论再探讨 20

列宁的文艺批评思想和文艺批评方法 21

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 22

试论邓小平的文艺思想 23

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探讨 24

对新时期文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几个问题的理解 25

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鲜明的革命性民族性群众性 26

文学创作的特征原则 27

释文艺规律 28

从分析“艺术细胞”入手探讨文艺的规律 29

艺术家对生活真实的把握 30

破译生活的密码 31

艺术构思的重要作用 32

艺术思维活动中的定向性 33

形象思维是人类两种思维方式之一 34

论艺术典型的美学实质 35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质疑 36

性格的复杂性与质的规定性 37

人物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 38

论人物性格复杂性的三个制约因素 39

论性格的多重色彩与质的一元化 40

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 41

试论模糊语言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42

论人物形象理论的发展 42

从控制论观点看美的客观性 43

艺术分析中多重关系的考察 44

艺术活动的系统分析 45

文学批评的有机整体意识 46

文学批评中的系统方法与结构原则 47

审美意识的保守性 48

试论形式美 49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形式美 50

如何创造艺术形式美 51

现实主义精神为主导的开放体系 52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53

论当前文艺理论中的现代主义思潮 54

现代主义创作原则中的几个问题 55

对待西方现代派问题的原则分歧 56

新时期文学中的人性与人道主义问题 57

评现代派的“自我表现” 58

病态的创作个性不值得肯定 59

“把全世界集中在自己身上” 60

“朦胧”——阴晦:诗的歧路 61

诗贵含蓄、切忌朦胧 62

朦胧非含蓄 62

风格内部结构中的五要素 63

作家风格的“多样与统一” 64

风格有好坏之分 65

论当代文学流派 66

文艺心理学的任务 67

反映论与创作心理 67

美感心理的民族特性 68

鉴赏与创作中的审美心理学 70

艺术欣赏中的忘我境界 71

审美——审丑 72

美人必有一陋,心灵美更有永久魅力 73

移情说的局限性 74

作家的“人物积累” 75

生活积累与艺术开掘 76

小说中时间跨度愈大愈好吗? 77

关于小说创作的时空问题 78

创作的“境界” 78

题材的扩展型与固定型 79

文艺作品中否定性因素的艺术美感 80

反面形象也要丰富多彩 81

空白·想象·魅力 82

“细节”新论 83

文学中的“梦” 84

新技术革命将给文艺带来的变化 86

文艺要和改革同一步调 86

文学批评的对象、视角和方法 88

要更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 88

研究方法上的三个境界 89

论文学研究的当代性 91

怎样认识文学的“当代性” 92

郭沫若论诗的灵感 93

一股方兴未艾的文学潮流 93

中国古典小说理论批评的特色 94

文学批评应继承我国优秀传统 96

要探讨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内部结构 97

两种文艺表现说 98

中西古典悲剧的特征比较 99

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意象派文学 100

中西方灵感观的差异 101

古典主义艺术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典型比较 102

古代的小说理论与古代小说的理论 103

提倡古代小说的比较研究 103

“情”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地位 104

古代文论中的“气” 105

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 106

意境新探 107

古诗的体裁发展变化 108

《毛诗序》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109

“郑卫之音”的进步意义 110

先秦散文的启示 111

《乐记》的美学思想及其地位 112

《文赋》的最大成就 113

刘勰的物我交融说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114

“风骨”的渊源和“含义” 115

风骨不是“一个艺术表现”问题 116

“心哉美矣” 117

《文心雕龙》有关“写真实”的论述 118

《文选》的选录标准 119

从文论看南朝人心目中的文学正宗 120

“直言极?”与唐诗繁荣 121

宋代古文运动中的两条路线 122

“理趣”与“禅趣” 123

明代浪漫主义美学思潮的特征 124

王夫之的诗歌创作论 124

不要片面理解“神韵说” 126

从类型化到性格化 127

古代、近代文学部分 128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128

神话内容的二重性 128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29

《生民》诸诗是中国古代的史诗 130

“《诗经》经过删改”实无根据 131

《战国策》的论辩技巧 132

《孙子》的成书时间及文学价值 133

谈庄子的浪漫主义兼及庄、孟比较 134

论屈原“发愤以抒情”的美学思想 134

屈原悲剧结局的时代特征 135

从南方各民族民歌中去发现和探讨楚辞 136

《九歌》为何有十一篇? 137

《九歌》人神关系浅论 138

屈原骚赋与楚族巫舞的关系 139

《离骚》不是刘安的作品 140

评三泽玲尔先生否定屈原作《离骚》的五点理由 141

论司马迁之“爱奇” 142

司马迁传记文学的艺术成就 143

汉赋“拓于楚辞”质疑 144

汉赋对现实的批判不可低估 145

建安文学在当时传播的三条途径 146

建安诗歌与《古诗十九首》 147

曹操提倡通脱影响了几代文风 148

《文赋》和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关系 149

魏晋玄学与山水文学 150

洛阳纸贵未必佳作 151

陶诗“枯槁”说辨疑 152

“桃花源”理想的社会根源 153

《玉台新咏》(我国古代第一部爱情诗总集) 154

《木兰诗》结构质疑 155

论南北朝诗中的边塞题材 155

论宫体诗 156

唐宋时期 157

论初唐边塞诗的郁愤特色 157

谈张九龄的《感遇诗》 158

论玉维的边塞诗 159

李白诗歌创作的悲剧性 160

李白诗歌与庄子美学 161

李白与莎士比亚 162

李白出生于碎叶吗? 163

杜甫对战争的态度 163

《饮中八仙歌》(杜甫诗作中清醒的现实主义的起点) 164

杜甫的美学思想 165

柳文风格的演变及其原因 166

论韩愈政论散文的艺术成就 167

从时代色彩看《长恨歌》的主题 168

白居易文学在日本中古韵文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169

说李贺《秦王饮酒》中的“狞” 170

《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 171

杜牧及其诗评漫议 172

唐代寓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73

唐诗的动态美 174

唐诗的任侠精神 175

略论唐人近体诗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176

给唐代诗僧以一定的文学地位 176

关于唐代科举与文学的研究 177

必须全面评价唐诗 178

要正确评价“花间词” 179

如何评价宋初婉约词 180

宋词的刚柔与正变 181

苏轼的理趣诗 182

陈亮词对传统写法的打破 183

西昆体与江西派 184

李清照与李煜词的异同 184

对李清照词的评论要实事求是 185

《满江红》的作者非岳飞莫属 186

词调名之由来 188

辛弃疾《菩萨蛮》词析疑 188

论宋杂剧 190

文学史上遗民的时代归属问题 191

元明清时期 192

元剧与唐传奇中爱情作品特征比较 192

关汉卿的思想倾向、道德观念支配着历史剧的艺术构思 193

贾仁与阿巴公喜剧性格的比较 193

燕赵和元曲的源流 195

论白朴的散曲 196

《倩女离魂》是《西厢记》的反动吗? 196

元代水浒戏的思想价值及其地位 197

略谈明代文学 198

谈《三分事略》 199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200

《三国演义》的悲剧特色 201

喜见《水浒》研究的新成果 201

漫说《水浒》里妇女形象的塑造 202

《水浒传》仅七十一回,为罗贯中所著 203

郭勋与《水浒传》 204

《西游记》是神话和童话的交融吗?(也谈《西游记》的构成原料) 205

重新认识和评价《西游记》 206

夏启是孙悟空形象的最古老渊源 207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208

《金瓶梅》对小说美学的贡献 209

《金瓶梅》成书新探 210

康海文学思想初探 211

汤显祖与《西厢记》 212

陈圆圆及其艺术形象 213

明末清初时期的市民剧 214

《聊斋》反映的清初民俗 215

蒲松龄与民俗学 216

论《小忽雷》传奇 217

《长生殿》新识 218

《桃花扇》发微 219

清人杂剧管窥 220

近年《儒林外史》研究综述 221

就《儒林外史》创作方法问题答驳难 222

“以公心讽世之书”(《就〈儒林外史〉创作方法问题答驳难》读后) 223

关于红学研究的争论 225

试论《红楼梦》对“传统写法”的打破 226

贾宝玉的原形是曹雪芹吗? 227

相亲相拒的辩证机趣 228

《歧路灯》的文献史料价值高于文学价值 229

《歧路灯》在创作上有严重的缺陷 229

《官场现形记》是早期资产阶级文学 230

试论梁启超的美学思想 231

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 232

苏曼殊诗的艺术风格 233

晚清的“排荀”批孔”与五四思想革命 233

现代、当代文学部分 235

五四文学革命没有无产阶级思想指导吗? 235

五四新诗与古典诗歌 236

《劳动狱》是我国最早反映工人悲惨生活的小说 237

略论“五四”小说的叙述方法 238

五四时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38

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 239

抗战期间香港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 240

我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 241

略论鲁迅的文学创新 242

鲁迅的小说与同时期的某些小说比较 244

《故事新编》是鲁迅创造的新文体 246

《野草》研究分歧大、误解多的原因何在 248

论鲁迅的悲剧艺术 249

苏联鲁迅研究概况 250

郭沫若同屈原不定论的三次论战 251

郭沫若悲剧创作的历史地位 252

关于郭沫若早期对艺术创作的目的性与功利主义的看法问题 255

茅盾笔下的破产者典型 256

论茅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257

茅盾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 258

茅盾早期介绍外国文学的特点 259

茅盾怎样看待现代派 261

老舍,写人的巨匠 262

论《月牙儿》及其在老舍创作史上的地位 263

市民社会灰色人物的灰色悲剧创作 264

论巴金的短篇小说 265

巴金《寒夜》中的汪文宣形象 266

论巴金在抗战期间的思想与创作 267

论郁达夫早期文艺观 268

郁达夫与文学研究会 270

论闻一多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271

朱自清散文的美学特征 272

佛学思想之于许地山 273

鲁彦的乡土小说探析 274

王统照前期短篇小说风格 275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276

刘大白诗歌创作中的两种倾向 277

冯至诗作的外来影响和民族影响 277

《围城》与《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278

丁玲早期创作的艺术倾向 279

冰心早期散文的民族特色 280

论庐隐的后期创作 281

阿英与《文献》月刊 282

张恨水与新文学 283

对蒋光慈《丽莎的哀怨》的再考察 284

潘汉年与“左联” 285

沙汀短篇小说结构初探 286

沙汀小说中的反面形象 287

艾芜前期创作艺术风格浅探 288

艾青与形象思维 289

张天翼初期小说的现实主义 290

萧乾的创作道路 291

“复活”的作家群的三大特点 292

中篇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展望 293

中篇小说结构的创新与开拓 294

文艺的创作技法 295

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感情的独特性 296

农村的变革与文学的发展 297

青年农民形象塑造问题 298

文学创作与历史之异同 299

阎纲谈如何写当代文学评论 300

新时期文学中的“软化”现象 301

孙犁的作品为何充满诗情画意 302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 303

韦君宜的小说与散文 304

刘绍棠“乡土文学”的局限性 305

康濯的短篇小说创作 306

从宗璞看中国当代年轻的女作家 307

“绿化树”与张贤亮的新探索 308

蒋子龙的“燕赵悲歌” 309

独特的建筑群落 310

宏观着眼,微观落笔 311

邓友梅的小说创作 312

汪曾祺谈风俗画小说 313

汪曾祺小说风格管窥 314

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色 315

张承志小说的美学风格 316

邓刚的豪气、力度与薄弱点 317

叶文玲创作的艺术特色 318

艺术探索中的稚嫩痕迹 319

评《人生》的社会效果 319

叶蔚林论 320

王小鹰的爱情小说特色 321

黄蓓佳小说试析 322

略论铁凝的小说创作 323

达理的小说创作 324

程乃珊小说独特的生活画卷 325

王安忆作品反映的世界 326

王安忆笔下的人物形象 327

陈世旭创作个性的发展 328

徐迟的报告文学创作 329

深情的呼吁 330

爱光明更爱真实的诗人艾青 331

雷抒雁诗歌管窥 332

碧野散文的艺术风格 333

贾平凹的“商州初录” 33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