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锋主编;袁锋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22291
- 页数:261 页
前言 1
Preface 1
第一章 小麦吸浆虫的种类、形态及危害 1
1 麦田瘿蚊科昆虫的种类与鉴别 1
目录 1
2 小麦吸浆虫的学名与形态特征 9
2.1 麦红吸浆虫 9
2.1.1 学名 9
2.1.2.1 成虫 10
2.1.2 形态特征 10
2.1.2.2 卵 12
2.1.2.3 幼虫 12
2.1.2.4 蛹 17
2.2 麦黄吸浆虫 18
2.2.1 学名 18
3 吸浆虫的危害与损失估计 19
3.1 危害与损失 19
2.2.2.4 蛹 19
3.1.1.1 害状 19
3.1.1 麦红吸浆虫 19
2.2.2.2 卵 19
2.2.2.1 成虫 19
2.2.2 形态特征 19
2.2.2.3 幼虫 19
3.1.1.2 致害机理 20
3.1.1.3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21
3.1.2 麦黄吸浆虫 21
3.2 损失估计方法 22
主要参考文献 24
第二章 小麦吸浆虫的地理分布与遗传分化 26
1 地理分布与影响因素 26
1.1 地理分布 26
2 种群遗传学研究 28
2.1 标本采集 28
1.2 暴发成灾的局部团块分布 28
1.3 影响小麦吸浆虫地理分布的因素 28
2.2 可溶性蛋白质和等位酶电泳 29
2.2.1 可溶性蛋白质和酶提取及电泳 29
2.2.2 种群遗传学研究的蛋白标记筛选 29
2.3 酯酶变异与中国中、西部冬、春麦区麦红吸浆虫种群遗传结构 34
2.3.1 不同地理种群的酯酶酶谱 34
2.3.2 酶谱的遗传学解释 35
2.3.3 不同地理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 36
2.3.4 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一致度及聚类分析 36
2.4.1.2 第二次RAPD测定的地理种群及方法 38
2.4.1.1 第一次RAPD测定的地理种群及方法 38
2.3.5 酯酶同工酶多态性与麦红吸浆虫的种群进化 38
2.4.1 RAPD测定方法 38
2.4 麦红吸浆虫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分析 38
2.4.2 RAPD结果与分析 39
2.4.2.1 引物筛选 39
2.4.2.2 第一次RAPD测定结果与分析 40
2.4.2.3 第二次RAPD测定结果与分析 43
2.5 麦红吸浆虫的基因流与扩散模型 46
2.5.1 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46
2.5.2 基因流的方向 48
2.5.3 麦红吸浆虫的基因流模型 49
2.5.4 麦红吸浆虫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防治策略 51
主要参考文献 52
第三章 小麦吸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54
1 寄主植物 54
2 小麦吸浆虫生活史及与小麦生长发育的物候关系 54
2.1 世代 54
2.2 生活史 56
2.3 小麦吸浆虫生活史与小麦物候期的关系 57
3.1.1 成虫交尾 58
3.1.2 产卵 58
3.1 交尾与产卵 58
3 成虫的生活习性 58
3.1.3 生活习性 59
3.2 活动节律 61
4 幼虫的生活习性 62
4.1 幼虫在麦穗上的行为 62
4.2 幼虫离颖落地入土 63
4.3 幼虫的背光性和向水性 65
5 蛹的生活习性 65
主要参考文献 66
1.1 滞育时间长 67
1 小麦吸浆虫的滞育特点 67
第四章 小麦吸浆虫的滞育 67
1.2 多年滞育现象 70
1.2.1 延长滞育年限 70
1.2.2 延长滞育类型 70
1.2.3 结茧次数及结茧率 71
1.2.4 终止结茧率及结茧死亡率 71
1.2.5 破茧率、滞茧率及破茧死亡率 72
1.2.6 延滞个体特征和生殖潜能 72
1.2.6.1 个体大小 72
1.2.6.2 滞育幼虫的羽化率和羽化速度 73
1.3.3 两种小麦吸浆虫均有多年滞育的地区 74
1.3.2 麦红吸浆虫多年滞育的地区 74
2 滞育诱导 74
1.4 多年滞育率 74
1.3 滞育类型 74
1.2.6.3 性比与卵胚数 74
1.3.1 两种小麦吸浆虫均无明显多年滞育的地区 74
3 滞育解除 75
3.1 温度 75
3.2 土壤含水量 76
4 滞育幼虫的形态特征 76
4.1 圆茧和裸露幼虫的比例变化 76
4.2 唾腺变化 78
5.1.1 虫体含水量变化 80
5 滞育幼虫的生理特征 80
5.1 滞育幼虫对土壤水分的反应 80
5.1.2 结茧和破茧对水分的要求 81
5.2 呼吸代谢变化 82
5.2.1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呼吸代谢的变化 82
5.2.2 结茧幼虫耗氧量的变化 82
5.2.3 裸露幼虫耗氧量的变化 83
5.2.4 结茧幼虫和裸露幼虫呼吸熵的变化 83
6.1.1.1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总糖含量比较 84
6.1.1 总糖 84
6.1.1.2 不同时期滞育幼虫总糖含量比较 84
6 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 84
6.1 糖类 84
6.1.1.3 不同滞育状态幼虫总糖含量比较 87
6.1.2 海藻糖 87
6.1.3 糖原 88
6.2 甘油 88
6.2.1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甘油含量比较 89
6.2.2 不同时期幼虫甘油含量比较 90
6.2.3 不同滞育状态幼虫甘油含量比较 91
6.3.1 脂肪酸组分分析 92
6.3.2 C14~C20脂肪酸组分比较 92
6.3 脂肪酸 92
6.4 游离氨基酸 95
6.4.1 游离氨基酸组分分析 95
6.4.2 游离氨基酸总量变化分析 95
6.4.3 不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分析 96
6.4.4 聚类分析 97
6.5 蛋白质 97
6.5.1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蛋白质含量比较 97
6.5.2 不同时期幼虫蛋白质含量变化分析 99
6.5.3 同一时期裸露幼虫与圆茧蛋白质含量比较 99
6.6 核酸 100
6.6.1 不同滞育年限幼虫核酸含量分析 100
6.7.1 全蛋白电泳 103
6.7 全蛋白及同工酶电泳 103
6.7.2 同工酶电泳 103
6.6.2 不同时期幼虫核酸含量变化分析 103
6.6.3 不同状态幼虫核酸含量变化分析 103
7 结论 106
7.1 小麦吸浆虫的滞育特点及解除机制 106
7.2 小麦吸浆虫滞育的形态特征 107
7.3 小麦吸浆虫滞育幼虫的生理特征 107
7.4 小麦吸浆虫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 107
主要参考文献 108
第五章 麦红吸浆虫灾害与成灾规律 110
1 研究成灾的地区——陕西关中 110
3.1 关中自然地理 111
3.2 关中小麦种植概况 111
3 关中麦区概况 111
2 研究方法 111
3.3 关中行政区划 112
4 关中麦红吸浆虫灾害与成灾规律 112
4.1 关中麦红吸浆虫成灾历史与记述 112
4.2 灾害出现的空间格局特征 118
4.3 灾害分级标准及在关中麦区的灾害阶比 119
4.3.1 灾害分级标准 119
4.3.2 关中麦区不同年份灾害阶比 119
4.4 成灾的概念和范畴 119
4.5 成灾的周期性 121
4.6 不同灾次发生的地区格局 121
4.7 影响成灾的因子分析 122
4.7.1 致害因子——麦红吸浆虫 123
4.7.1.1 生活隐藏 123
4.7.1.2 滞育与多态性 123
4.7.1.3 种群数量增长迅速 123
4.7.1.4 具r与k型害虫生态对策的优势 123
4.7.2 承灾体——小麦 123
4.7.2.1 避虫作用 123
4.7.2.2 机械抗性 123
4.7.2.3 生化抗性 123
4.7.3 自然因子的作用 123
4.7.3.1 降雨 123
4.7.3.4 光 124
4.7.3.3 风 124
4.7.3.2 温度 124
4.7.3.5 土壤 125
4.7.3.6 天敌 125
4.7.3.7 地形地势 125
4.7.4 农业生产措施的作用 125
4.7.4.1 小麦品种的更换 125
4.7.4.2 水利条件的变化 125
4.7.4.3 种植制度的变化 126
4.7.4.4 施用农药的变化 126
4.7.4.5 麦田管理与产量水平的变化 126
4.8.1.6 衰减期 127
4.8.1.7 平息期 127
4.8.1.5 持续期 127
4.8.2 控制灾害的策略 127
4.8.3 系统防治与控制灾害的措施 127
4.8.1.2 潜伏期 127
4.8.1.3 预兆期 127
4.8.1.1 孕育期 127
4.8.1 灾害的发生过程 127
4.8 灾害发生的过程与控制 127
4.8.1.4 暴发期 127
5 总结与讨论 128
主要参考文献 129
1.1 降水和湿度的影响 131
1.1.1 卵的孵化与降水和湿度的关系 131
1 气候因素对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31
第六章 气候和土壤因素对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31
1.1.2 穗中幼虫与降水和湿度的关系 132
1.1.3 土中幼虫与降水和湿度的关系 132
1.1.3.1 干旱对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32
1.1.3.2 雨(雪)和水质对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34
1.1.4 麦红吸浆虫的田间分布与降水和湿度的关系 134
1.1.4.1 湿度与分布 134
1.1.4.2 化蛹羽化与降水和湿度的关系 135
1.1.5 降水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135
1.2 温度的影响 135
1.2.1 发育起点温度 135
1.2.2 温度条件的影响 136
1.3.1 温、湿度影响小麦吸浆虫活动和上升 137
1.3 温、湿度综合作用的影响 137
1.3.1.1 土壤温度对幼虫年度变动的影响 140
1.3.1.2 活动幼虫年度变动规律 141
1.3.1.3 幼虫在耕层中的垂直变动 141
1.3.2 温、湿度对麦红吸浆虫化蛹及蛹发育的影响 141
1.3.2.1 不同温、湿度处理组合对化蛹与羽化的影响 141
1.3.2.2 不同温、湿度对蛹发育的影响 143
1.3.3 温、湿度变化与小麦吸浆虫的预测预报 145
2 土壤因素对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47
2.1 土质的影响 147
2.2.2 土壤含水量对麦红吸浆虫死亡率的影响 148
2.2.1 土壤含水量对麦红吸浆虫干物质消耗的影响 148
2.2 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148
2.3 地势和土质 149
3 风的影响 150
主要参考文献 151
第七章 天敌对小麦红吸浆虫的影响 153
1 天敌种类 153
1.1 动物性天敌 153
1.1.1 捕食性天敌 153
1.1.2 寄生性天敌 154
1.1.2.1 种类 154
1.1.2.2 稀毛大眼金小蜂的形态与生物学 155
1.1.2.4 宽腹姬小蜂生物学 156
1.1.2.3 瘿蚊长索广腹细蜂生物学 156
1.2 微生物天敌 157
2 天敌对小麦吸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158
3 天敌的保护与利用 160
3.1 选用选择性杀虫剂保护天敌 160
3.2 保护天敌的其他措施 160
3.3 人工饲养和释放寄生蜂 160
主要参考文献 161
1 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农药种类及应用技术 162
1.1 农药种类 162
第八章 农药对小麦吸浆虫的作用 162
1.2 药剂应用技术 165
1.2.1 毒土的配制及施用 165
1.2.2 施药时期及防治效果 165
1.2.3 林丹的应用技术 166
1.2.4 药剂防治指标 166
1.2.4.1 成虫期防治指标 166
1.2.4.2 幼虫期与蛹期防治指标 167
2 农药对小麦吸浆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167
主要参考文献 168
1.1 地势与小麦吸浆虫分布及主要发生区的关系 170
1.2 不同高低塬地与麦红吸浆虫发生和危害的关系 170
第九章 地形地势与种植制度对小麦吸浆虫的影响 170
1 地势对小麦吸浆虫的影响 170
1.3 坡地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2
1.4 不同高度坡地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2
2 水利工程和灌溉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3
2.1 水利工程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3
2.2 灌溉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4
3 种植制度对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影响 175
3.1 作物布局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5
3.2 种植模式与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危害 175
3.2.1 单作一熟型 175
3.2.4 多作多熟型 176
3.3 种植体制对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176
3.2.2 单作多熟型 176
3.2.3 多作一熟型 176
3.3.1 作物轮作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7
3.3.2 土壤耕作与小麦吸浆虫发生的关系 179
主要参考文献 180
第十章 品种抗性鉴定、筛选和培育 182
1 品种抗性的机制与类型 182
1.1 小麦对吸浆虫的抗性类型及机制 183
1.1.1 避产卵 183
1.1.2 拒产卵 183
1.1.6 抗幼虫存活 184
1.1.5 抗幼虫取食 184
1.1.3 抗孵化 184
1.1.4 抗幼虫入侵 184
1.1.7 耐害性 185
1.2 关于抗性机制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差异 185
1.2.1 国内研究 185
1.2.2 国外研究 187
1.2.3 国内外研究的差异 188
2 小麦品种抗吸浆虫鉴定方法 189
2.1 田间试验鉴定方法 189
2.1.1 试验地选择 189
2.1.1.1 地块的选择及虫口密度的确定 189
2.1.3 抗性级别的计算及抗性类型的划分 190
2.1.3.1 直接危害程度分级法 190
2.1.1.2 虫源基地的建立 190
2.1.2 试验地的种植方式及调查内容 190
2.1.3.2 相对定级法 191
2.2 室内鉴定方法 192
2.3 其他鉴定方法 193
3 抗虫品种的培育 193
4 抗虫品种对小麦吸浆虫成灾的控制作用 194
主要参考文献 195
1.1.2.1 传统方法 197
1.1.2 淘土方法 197
1.1.1 取样器 197
1.1 土中幼虫的调查方法 197
第十一章 小麦吸浆虫的田间调查及预测预报 197
1 小麦吸浆虫的田间分布型与调查技术 197
1.1.2.2 新方法 198
1.1.2.3 改进的方法 198
1.1.2.4 剥穗法代替淘土法 199
1.2 幼虫在土壤中的分布型研究 199
1.2.1 频次分布的适合性检验 200
1.2.2 聚集指标的测定 200
1.3 土中幼虫的抽样调查 201
1.3.1 样方大小与抽样方法 201
1.3.3 抽样位置的确定 204
1.3.2 抽样数的确定 204
1.3.4 抽样方法的改进 206
2 卵和幼虫在麦穗上的分布型研究与调查 206
2.1 卵和幼虫在麦粒上的分布 206
2.2 卵和幼虫在麦穗上的分布 207
2.2.1 聚集度指标分析 207
2.2.2 频次分布分析 211
2.3 样本大小与抽样方法 212
3 小麦吸浆虫的调查方法 212
3.1 普查 212
3.3.1 斗形羽化笼 213
3.3 成虫定量化调查方法 213
3.2 系统调查 213
3.3.2 漏斗形羽化笼 214
3.3.3 定量调查膜罩 214
3.4 被害检查及损失计算 214
3.4.1 检查方法 214
3.4.2 损失计算 215
4 麦红吸浆虫发生期预测 215
4.1 物候观察与应用 215
4.2 化蛹进度预测 216
4.3.1 积温法 217
4.3 成虫发生期预测 217
4.3.2 期距法 218
4.3.3 罩笼法 218
4.3.4 网捕法 218
4.4 预测模型 218
5 小麦吸浆虫发生量预测 220
5.1 土壤中幼虫数量的预测 220
5.2 温湿系数组合预测 220
6 麦红吸浆虫灾害预测 220
6.1 经济阈值 220
6.2 实际预测 221
主要参考文献 222
1 控制小麦吸浆虫危害的基本对策 224
第十二章 控制策略与防治技术 224
2 防治技术 225
2.1 农业防治法 225
2.1.1 种植抗虫品种 225
2.1.1.1 筛选种植抗虫农家品种 225
2.1.1.2 选育推广抗虫品种 225
2.1.2 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倒茬 233
2.1.3 夏季休闲与合理翻耕土壤 234
2.1.4 控制灌水与施肥 234
2.2 生物防治法 234
2.4.1 防治指标 235
2.4.1.1 幼虫期防治指标 235
2.4 化学防治法 235
2.3 物理防治法 235
2.4.1.2 蛹期防治指标 236
2.4.1.3 成虫期防治指标 236
2.4.2 防治适期 236
2.4.3 适宜药剂及施药方法 237
2.4.3.1 幼虫期防治 237
2.4.3.2 蛹期防治 237
2.4.3.3 成虫期防治 241
主要参考文献 242
小麦吸浆虫研究文献 244
英文摘要 257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宁南旱区冬小麦夏闲轮耕技术研究》侯贤清等著 2019
- 《江苏小麦产业发展报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编 2016
- 《小麦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郭文善,王龙俊,朱新开主编 2015
- 《小麦农艺工培训教材》梁振兴;戴惠君 2008
- 《小麦植保员培训教材》屈振刚 2008
- 《云南小麦栽培技术》于亚雄 2016
- 《海岸带经济与管理》朱坚真,王锋主编;徐小怡,刘汉威,何时都副主编;朱坚真,王锋,徐小怡,刘汉斌,何时都,毛小敏,秦运巧等编著;张登义,鹿守本顾问 2013
- 《茄果类蔬菜科学施肥》张菊平,赵要尊,熊法亭编著 2013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