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秀山,王树人总主编;叶秀山,王树人著
  • 出 版 社:南京:凤凰出版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436766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8卷本《西方哲学史》的“总论”,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由叶秀山先生撰述,作者从分析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入手,对西方哲学演进的内在逻辑,各种概念的形成、发展、相互关系和理论形态等,作了精要的阐述,凸现了西方哲学的深刻内涵,阐明了它的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下篇为“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由王树人先生撰述,作者从佛典翻译切入,系统阐述了中西哲学融合的历史及其基本问题与特点,并从中探求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两篇相辅相成,体现了我国学者对西方哲学及中西哲学关系的总体把握。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目录

目录 3

上篇 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 叶秀山 3

一 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 3

(一)哲学之用途 3

(二)哲学作为“自由的知识” 5

(三)哲学与哲学史 15

二 西方哲学之本源——哲学作为一门科学 30

(一)哲学之觉醒 30

(二)时间与空间 42

(三)从“时间”到“因果性” 55

1.因果问题之提出 57

2.因果律之可知性与必然性 60

3.在“理论性知识”框架内的“因果律” 63

4.“因果律”之僭越 67

三 哲学的古代观念 72

(一)“哲学”与“前(准)哲学” 74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辩证法” 78

(三)古代哲学观念之大成与“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 87

四 哲学的古典形态 101

(一)何谓“古典哲学” 101

(二)古典哲学的“知识论”观念 103

1.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 103

2.“批判哲学”——厘定理性在不同领域的“职权”范围 107

3.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及其超越 108

4.关于“时空”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条件 111

(三)康德的“先验逻辑”与知识论 116

1.康德对于传统形式逻辑之批判 116

2.“思想”与“认知” 118

3.知识论中之概念与范畴 120

4.“统觉”、“想像力”在“直观”与“概念”之间的作用 122

5.经验知识之“必然性”——因果律 127

(四)道德哲学之古典观念 129

1.从“自由”出发的道德观念 129

2.道德哲学中之“德性论”与“幸福论” 135

3.关于“至善”的观念——从道德到宗教的过渡 138

(五)活生生的“人”的世界——艺术论与目的论 149

1.何谓“判断力” 150

2.关于审美-趣味判断 151

3.“作品”的观念——艺术 156

4.艺术与天才 159

5.“自然”的“合目的性”理解方式 162

(六)古典哲学之“同一哲学”观念 173

1.从康德到费希特——“哲学”归“一” 173

2.费希特和谢林的工作 174

3.谢林的“同一哲学-绝对哲学” 179

(七)古典哲学之完成者——黑格尔 182

1.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哲学科学之导论 183

2.哲学与经验——哲学与经验科学 189

3.黑格尔如何使“哲学”成为“科学”——黑格尔的哲学知识体系 193

4.黑格尔的“逻辑学”及其“应用逻辑” 196

五 哲学的当代观念 206

(一)黑格尔以后 206

(二)胡塞尔的当代“现象学” 212

(三)欧洲思想危机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对当代欧洲哲学之贡献 222

(四)“异”的哲学——当代法国哲学的探索 238

1.福柯在当代法国激进哲学中的地位 239

2.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形而上学” 245

3.德里达的“延异”(différance) 253

4.尚未来到的“德勒兹时代” 257

六 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传统及当代分析哲学之趋向 265

(一)“感觉经验”与“思维(逻辑)形式” 266

(二)“分析(哲学)”自身之被质疑 269

(三)分析学派在美国的发展 272

上篇 参考文献 279

下篇 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 王树人 283

小引 283

一 融合概念之辨析 284

(一)翻译在语言变通中所作的融合 293

二 翻译与融合 293

(二)从佛经的翻译考察翻译与融合 296

(三)明末清初的翻译与融合 303

(四)清末民初严复的翻译与融合 309

三 明末清初中西哲学、文化之融合 323

(一)概况与基本特征 323

(二)冲击与演变 331

(三)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冲突 342

四 清末民初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基本问题与特点 358

(一)中西对话性质的转变 359

1.梁启超与严复 364

(二)为启蒙而借鉴、融合西学 364

2.王国维与章太炎 379

五 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黄金时期——五四运动至20世纪40年代 399

(一)杜威、罗素、杜里舒来华讲学及其影响 400

(二)康德、尼采、柏格森三家哲学热 415

(三)问题与争鸣 427

(四)会通成果选析 439

1.胡适 440

2.金岳霖 445

结束语 463

下篇 参考文献 469

人名索引 4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