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松岛省三著;庞诚译;李沛霖,严光磊校
  • 出 版 社:北京: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66
  • ISBN:16144·1507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
《稻作的理论与技术》目录
标签:理论 技术

目录 1

第一章 本书的梗概 1

一、构成产量的梗概 1

二、预测产量的梗概 6

三、增加产量的梗概 9

第二章 穗数的决定时期 10

一、各生育期的环境变化对于穗数的影响 10

(1)各生育期的剪叶及剪根试验 10

(2)各生育期的遮光试验 11

(3)各生育期的去科及补科试验 12

(4)各生育期的增肥试验 13

(5)各生育期的硫酸铵追肥试验 14

二、有效分蘖终止期和决定穗数时期的关系 16

三、各生育期的气温、光照和穗数的关系 18

四、各生育期的茎数和穗数的关系 19

五、最高分蘖期和早晚熟品种的关系 20

六、最高分蘖期和幼穗形成始期的关系 25

第三章 穗数的形成 29

一、关于成穗分蘖特征的研究 29

(1)分蘖的出现日期、出现的叶期和出现的位次与节位 30

(2)分蘖的株高、株高率和叶数 32

(4)穗数形成的多样性与分蘖的出现及生长的规律性 33

(3)分蘖比主茎相对叶出现的早晚 33

二、关于无效分蘖的研究 36

第四章 穗数的预测 38

一、根据最高分蘖期的茎数预测穗数法 38

二、根据出叶速度预测穗数法 39

三、根据绿叶数预测穗数法 41

四、根据株高率预测穗数法 43

五、其他预测方法 45

六、穗数预测方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46

第五章 穗数的增加 49

一、培育健苗 49

二、力争早插 56

三、施用适量的基肥 57

四、防止移栽的损伤 59

五、加强田间管理 59

六、注意栽植密度 61

七、抑制无效或弱小分蘖 62

第六章 穗的形成时期和形成情况 63

一、幼穗发育过程的概况 63

二、幼穗各个发育阶段的所需天数 71

三、幼穗形成期和孕穗期 73

四、穗部的退化痕迹与稻作诊断 75

五、以全部茎秆为对象的幼穗发育过程 79

六、以全部茎秆为对象的幼穗主要发育阶段的期间及其重迭状况 83

七、主茎、分蘖相互间及全茎平均的幼穗发育程度的比较 84

八、品种及栽培时期的早晚与幼穗发育过程的差别 88

(1)幼穗分化始期 88

(2)从幼穗分化始期到出穗期的天数 90

(3)完成各个发育阶段需要的天数 90

第七章 发育阶段的鉴别方法 92

一、根据叶龄指数鉴别发育阶段法 92

二、根据幼穗长度鉴别发育阶段法 99

三、根据节间伸长鉴别发育阶段法 103

四、根据“叶耳间长”鉴别发育阶段法 104

五、根据颖花的大小鉴别发育阶段法 108

六、根据出穗前的天数鉴别发育阶段法 109

第八章 每穗颖花(粒)数的决定时期 114

一、各生育期的剪叶及剪根试验 114

二、各生育期的遮光试验 115

三、减数分裂期前后的遮光试验 116

四、各生育期的去科和补科试验 118

五、决定每穗颖花数的期间 119

第九章 每穗颖花数的形成 121

一、每穗颖花数形成机制的探索 121

二、每穗颖花数形成机制假说的提出 122

三、每穗颖花数形成机制假说的证实 126

(1)每穗颖花数增加过程的研究 126

(2)每穗颖花数与各生育期施肥的关系(水培法) 127

(3)每穗颖花数与第一次及第二次枝梗数的关系 129

(4)每穗颖花数与叶身含氮量的关系 132

第十章 每穗颖花数的预测 134

一、根据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粗度预测颖花数法 134

(1)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粗度和颖花数的关系 135

(2)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粗度生长过程 136

(3)颖花分化期前后,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的粗度与出穗后平均每穗颖花数的关系 137

二、预测每穗颖花(粒)数的其他方法 138

三、每科颖花(粒)总数的预测方法 141

(1)出穗后每科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粗度的总和与每科颖花总数的关系 141

(2)第一伸长节间的粗度在颖花分化期的变化和在出穗后的变化的比较 142

(3)颖花分化期每科第一伸长节间粗度的总和与每科颖花总数的关系 145

(4)每科颖花(粒)总数预测法的实际应用 146

四、小结 148

第十一章 每穗颖花数的增加 150

一、抑制过多的穗数 150

二、在穗轴分化期前培育出茁壮的分蘖 151

三、积极促进颖花分化 153

四、防止颖花退化 157

第十二章 结实粒的鉴别方法 162

一、谷粒比重的意义 163

二、谷粒的比重与糙米的形状及质量的关系 164

三、根据谷粒的比重鉴别结实粒法 166

四、结实率的测定方法 171

五、小结 172

第十三章 结实率的决定时期 173

一、各生育期的剪叶及剪根试验 173

二、各生育期的遮光试验 176

三、各生育期的高温和低温试验 177

四、各生育期的去科和补科试验 178

五、决定结实率的期间 180

第十四章 结实率的决定 184

一、结实期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与稻株中碳水化合物 185

浓度的日变化的关系 185

二、向谷粒运转的数量的昼夜比较和运转量的日变化 188

三、结实期的光照强度对于结实率的影响 192

四、最易影响结实的光照不足期 194

五、气温、光照和结实的关系 196

六、结实的适温和温差 198

七、运转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00

八、施肥和光照与结实的关系 204

九、颖花数和结实率的关系 212

十、维管束的大小和结实率的关系 215

十一、谷粒承受碳水化合物能力的持续时间和结实的关系 216

十二、结实率形成机制的综合研究 219

一、决定结实率命运的时期在出穗后的天数 223

第十五章 结实率的预测 223

二、根据结实的经过情况预测结实率法 225

三、小结 228

第十六章 结实率的提高 231

一、力争早插 231

二、保持幼穗分化始期到齐穗期间的环境条件良好 232

三、防止颖花数过多 233

四、培育健壮植株迎接出穗期 236

五、齐穗期追施氮肥 237

六、防治出穗以后的病虫害 243

七、对待暴风的措施 244

八、防止倒伏 245

(1)选用抗倒伏的品种 246

(2)正确施肥 246

(3)提早插秧 247

(4)注意栽植密度 247

(5)作好灌排管理 247

(6)防治病虫害 247

(7)施用2,4-滴 248

(8)疏科 248

九、缩短最上部三张叶片的长度 249

十、要使稻谷在秋冷以前成熟 250

十一、选用结实良好的品种 250

一、各生育期的剪叶及剪根试验 251

第十七章 千粒重的决定时期 251

二、各生育期的遮光试验 252

三、出穗后的遮光试验 253

四、各生育期的去科及补科试验 253

五、决定千粒重的期间 255

第十八章 千粒重的形成 258

一、糙米的体积和谷壳体积的关系 258

二、裂壳谷的多少和谷壳体积的关系 259

三、谷粒收容不下的运转碳水化合物的去向 261

四、谷壳小的原因 262

五、决定千粒重的机制 263

一、根据每穗颖花(粒)数预测千粒重法 266

第十九章 千粒重的预测 266

二、根据谷壳的大小预测千粒重法 267

三、根据谷粒的比重预测千粒重法 268

四、小结 271

第二十章 千粒重的提高 273

一、增大谷壳的体积 273

二、充分增大谷壳内部的米粒 276

第二十一章 产量的构成 278

一、剪叶、剪根试验的产量构成过程 278

二、遮光试验的产量构成过程 281

三、各生育期的去科及补科试验的产量构成过程 284

四、产量的构成过程 285

五、产量构成过程的模式图 288

第二十二章 产量的预测 293

一、产量构成四因素的个体间变异和调查个体数目的确定 293

(1)确定调查个体数目的速见表 293

(2)产量构成因素的个体间变异及其调查个体数目的确定 296

二、产量预测方法的实际运用 299

(1)预测年成的指数 299

(2)预测实产时应注意的事项 300

(3)出穗期前的产量预估 300

(4)出穗期的产量预估 301

(6)产量已成定局时期的产量预估 305

(5)在能预测结实率及千粒重时的产量预估 305

第二十三章 产量的提高 311

一、根据稻株的稻作诊断 311

二、稻作的计划生产 313

三、地力的增进 316

四、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防治 320

五、按照发育阶段的栽培管理 321

六、从产量的构成过程看四个追肥时期 322

七、高产原理及其示范试验 329

引用文献 334

附录 345

附表 3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