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念海著
- 出 版 社: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806214402
- 页数:886 页
第一编 黄河侵蚀编 1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侵蚀与原的变迁 1
一、原的古今差异 1
二、沟壑的形成和发育 6
三、原的切割破坏 16
四、原、梁、峁的变迁 24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侧蚀 31
一、晋陕峡谷间河段的侧蚀 32
二、龙门以南河段的侧蚀 44
三、潼关三门峡之间河段的侧蚀 69
四、孟津及其以下河段的侧蚀 78
五、广武山北坡的变迁 83
历史时期黄河在中游的下切 95
一、明清之际靖远县引黄河水入城渠道的湮塞 96
二、北魏初年青铜峡北旧渠口的下移 99
三、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沿岸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与河水的高差 101
四、府谷县城宋代水门与明清时期东门外控远门的位置 104
五、壶口位置的推移 107
六、潼关古城的迁徙 110
七、旧陕县城与陕县故城北的河岸 114
八、黄河中游一些河段的河床增高 117
第二编 河流流量编 122
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流量的变迁 122
一、发源于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 122
二、发源于黄土高原的几条主要河流本来流量的探溯 122
三、河流流量减少原因的探索 137
四、森林对于河流流量的影响 148
五、小结 153
一、历史上西安周围可以行船的河流 155
论西安周围诸河流量的变化 155
二、旱旸灾害与诸河的流量 160
三、地震起伏与诸河的流量 163
四、森林的有无对于河水流量的影响 168
五、诸河的涨溢 171
六、增加诸河流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73
附录 175
关于根本解决西安城市用水问题的建议 175
关于史念海教授建议解决西安用水问题的意见报告 177
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沟壑的演变 179
第三编 原隰沟壑编 179
一、潼关古城、旧函谷关和宋代陵墓 181
二、周原及周人的旧都,咸阳原及秦咸阳城、甘泉宫旧址,商原及魏西长城、万泉古城 190
三、董志原和彭原古城、董志镇城以及洛川旧县和南村古城 205
四、明长城沿线的柳树涧、二道峁、沙界沟和杨家城 214
五、结论 219
释《禹贡》雍州“终南惇物”和“漆沮既从” 225
周原的变迁 244
一、锦绣的周原 244
二、周人与周原 247
三、周原的切割 253
周原的历史地理与周原考古 260
一、早周和西周时期周原地理景观的复原与考古工作 261
二、周人对于周原自然环境的利用 269
三、周秦都会的交替 272
唐长安城外龙首原上及其邻近的小原 277
第四编 生态环境编 295
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失调及其影响 295
一、黄土高原的本来面貌 295
二、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297
三、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失调的影响 300
四、当前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 303
论泾渭清浊的演变 306
一、有关泾渭清浊的论点 306
二、泾渭两河流域自然条件的同异 309
三、泾渭清浊的历史演变 315
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 329
一、汉唐长安城的优良生态环境 330
二、优良生态环境的人为运用 338
三、优良的生态环境与汉唐长安城的创建 342
蓝田人时期至两周之际西安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演变 347
一、蓝田人时期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348
二、半坡及有关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所显示的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359
三、沣滈流域西周遗址及文献记载所显示的西安附近地区的自然环境 372
四、小结 380
第五编 农林牧分布编 383
黄土高原及其农林牧分布地区的变迁 383
一、历史时期初期黄土高原的面貌 384
二、黄土高原农林牧分布地区的演变 388
三、黄土高原的变迁与农林牧布局的关系 399
四、治理黄土高原的管见 402
一、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自然环境的探源 409
两千三百年来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林牧地区的分布及其变迁 409
二、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农牧业的交替 415
三、沙化和盐碱化的问题 423
四、今后的对策 430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433
一、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森林 434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森林 448
三、唐宋时期的森林 461
四、明清以来的森林 478
五、余论 500
第六编 农牧地区分界编 512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512
一、西周时期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轮廓 512
二、春秋时期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推移 523
三、碣石龙门之间农牧业地区分界线的形成及其引伸 537
四、小结 545
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 548
一、隋时的农牧业地区分界线及半农半牧地区 549
二、唐代政府所设置的牧马地区 555
三、唐代羁縻州的设置与其所在地区农牧业的消长 563
四、吐蕃侵占河陇后所引起的变化 569
五、结论 576
第七编 直道遗址编 580
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 580
一、直道修筑的战略意义 580
二、直道的起点 583
三、子午岭南段上的直道及其遗迹 585
四、子午岭北段上的直道及其遗迹 588
五、鄂尔多斯草原的直道及其遗迹 592
六、直道的修成及所起的作用 595
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 598
一、直道是否南北笔直 599
二、经过肤施的大道,是秦始皇全国驰道的组成部分,与直道无关 602
三、圣人道为赫连勃勃所修筑,并非直道 611
四、汉文帝和汉武帝由甘泉出巡,并非完全遵循直道 614
五、直路县和除道县 617
六、沮源关北沿子午岭西北行的道路不是秦通向西北的故道,也不是宋代的古道 620
七、乾县南孔头村的宫殿遗迹并非甘泉宫的旧址 622
八、结论 628
九、余论 629
一、走马水与桥门 636
与友人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 636
二、阳周县故城 639
三、驰道和直道 641
四、蒙恬的驻地和直道的关系 644
五、汉武帝的北巡和直道的走向 645
六、圣人道和直道 647
再与友人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 649
第八编 区域地理编 654
古代的关中 654
一、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变迁 655
二、石器时期关中平原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664
三、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 672
四、都邑的建立 681
五、小结 690
论唐代前期陇右道的东部地区 693
一、陇右道的自然环境 694
二、陇右道农林牧地区的分布 701
三、陇右道的主要物产 713
四、陇右道的人口 721
五、丝绸之路的作用和影响 734
六、对于唐代前期陇右道富庶程度的衡量 744
七、陇右道的军事形势 760
八、小结 773
新秦中考 777
一、河南地和新秦中 777
二、元朔二年后新秦中皆在汉朝版图之内,与匈奴无涉 789
三、浑怀等四障的解释 806
四、居住于新秦中的一些族类 810
五、小结 813
由历史时期黄河的变迁探讨今后治河的方略 818
一、见于记载最早的黄河流域 818
第九编 治理管见编 818
二、频繁的河患和河患的症结 822
三、黄河长期相对安流的原因 824
四、黄河中游植被的破坏与河患的加速 835
五、历代的治河方略 841
六、今后治河刍议 845
论黄土高原的治沟和治水 852
二、论治水 866
三、结论 881
改革黄土高原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 883
后记 88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课堂上听不到的历史传奇 世界政治军事名人 初中版》顾跃忠等编著 2015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星光》江军海著 2018
- 《刹那的慰安》张子海著 1930
- 《龙兴 五千年的长征》韩毓海著 2019
- 《资兴历代县官考 上》欧资海著 2019
- 《资兴历代县官考 下》欧资海著 2019
- 《法度·形式·观念》胡传海著 2018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王昌海著 2018
- 《狗狗的第一年 从出生到1岁的教养指南》(英)莎拉·怀特海著;杨建译 2019
- 《手卷与尺牍研究》胡传海著 2018
- 《格致文库 多大点事》崔海著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黄河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单长青,李甲亮,隋涛等著 2019
- 《东江、黄河、辽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模拟及水利工程水文效应研究》张强著 2019
- 《弘治皇帝全传 1 黄河清 圣主出》廖心一著 2019
- 《瞩目郑州》于运强,唐文太主编;郑州人民广播电台编著 2002
- 《东江 黄河 辽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模拟及水利工程水文效应研究》张强 2019
- 《黄河源笔记》王小忠著 2019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王东升,杨松森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