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顺全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687939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运用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问题。
《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目录

海纳百川,高山仰止(代自序)——纪念恩师胡裕树先生 1

第一章 三个平面理论的历史发展和深化 1

1 三个平面理论的形成与完善 2

2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4

2.1 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 6

2.2 语法研究的语义平面 10

2.3 语法研究的语用平面 16

3 三个平面的分与合 22

3.1 作为方法论的三个平面 22

3.2 三个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29

1 动元的提出 31

第二章 动元 31

2 动核结构和动元 33

2.1 动核结构的定义 33

2.2 动元数目和动元位置 35

2.3 动元的语义角色 39

2.4 动核结构的基本模式 40

3 动元变体 43

3.1 真动元 43

3.2 准动元 44

3.3 伪动元 47

4 特殊动元和动元化 49

4.1 特殊动词及其动元 49

4.2 动元化 51

5.1 动元和“兼语句” 52

5 动元和汉语某些特殊的句法现象 52

5.2 动元和非宾格现象 53

5.3 动元和“领主属宾”句 57

6 动元和句法、语用 59

第三章 定指 63

1 几个相关概念 63

1.1 有指和无指 64

1.2 特指和非特指 65

1.3 通指和单指 65

1.4 遍指和任指 66

2 定指 67

2.1 什么是定指 67

2.2 汉语有没有定指标志 71

2.3 汉语定指的表达形式 83

2.4 专有名词 99

2.5 全称性和周遍性名词性成分 100

3 影响定指、不定指理解的因素 101

4 定指和信息传递 106

5 定指程度和句法位置 110

5.1 定指程度 110

5.2 定指成分的表现形式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 111

6 定指成分的语法性质 113

第四章 汉语主语的确定 119

1 主语的语法地位 119

2 确定主语的标准 121

2.1 原型论和优选论 121

2.2 主语由真正的V前无标记动元充当 130

3.1 句子的句法分析 131

3 汉语句子主语的确定 131

3.2 单项NP句的主语 133

3.3 双项NP句的主语 145

3.4 多项NP句的主语 149

第五章 汉语的宾语问题 151

1 汉语的宾语前置现象 153

1.1 施事后周遍性受事的句法性质 154

1.2 受事成分前置的原因和条件 156

1.3 宾语前置是汉语的一种句法现象 158

2 取得义格式和汉语的双宾语句 162

2.1 一种句式还是两种句式? 163

2.2 NP1:与事、领有者、来源 169

2.3 NP1NP2是一个NP还是两个NP? 172

2.4 NP1的语法性质 179

3 汉语的谓词性宾语 183

3.1 要求带谓词性宾语的特殊动词 183

3.2 汉语的谓词性宾语 185

3.3 谓词宾语句的语用意义 187

第六章 句子的主题和起点 189

1 汉语句子的主题及其特征 190

2 主题的确定 200

3 主题和主语 207

4 次主题(次话题) 218

4.1 主题结构 218

4.2 次话题和主话题 221

4.3 次话题的句法性质 222

5.1 主题化 227

5 主题化 227

5.2 主题化移位 230

6 起点 236

6.1 起点的提出 236

6.2 起点的定义 238

6.3 起点和主题 239

6.4 起点和主语 241

第七章 汉语体标记的句法、语义、语用解释 243

1 “已经”的语法意义 244

1.1 “已经”与“了”的用法比较 245

1.2 “已经”的参照时间 247

1.3 “已经”的时体意义 252

1.4 “已经”的语用意义 253

1.5 “已经”的句法位置 255

2 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 257

2.1 进行体的否定 258

2.2 持续体的否定 260

2.3 进行体、持续体没有否定形式的解释 263

2.4 关于“没”和“不”的分工 268

3 延续体标记“下来”、“下去” 269

3.1 “下来”、“下去”的相对性 269

3.2 动词后的“下来”和“下去” 270

3.3 形容词后的“下来”和“下去” 271

3.4 “下来”、“下去”与“了” 274

附:胡裕树先生的语法研究和治学精神 276

参考文献 287

后记 2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