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科举史话
中国科举史话

中国科举史话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树著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33312414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唐以来中国科举的产生、演变、腐败及其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中国科举史话》目录
标签:史话 科举

目 录 1

前言 1

(一)隋唐五代 1

科举滥觞于隋 1

科举制度成型于唐初 2

唐初科举还是初级阶段 3

武则天重科举 5

开天盛世的科举 6

进士科最显 8

“举进士”——参加进士科考试者 10

考功员外知贡举——主考官(1) 13

礼部侍郎知贡举——主考官(2) 14

以知贡举闻名者——主考官(3) 15

唐代科举各科的考试内容及其演变 17

唐代进士科考试程序 19

别头试 21

座主和门生 22

进士的荣耀 24

唐代的状元及其轶事 25

王维——凭高才得权贵青睐而被荐 26

裴思谦——依靠宦官要挟主司而得状元 27

三位因偶然的机遇而得的状元 28

自己选自己作了状元 28

并非次要的明经科 29

唐代重制科 31

善于应制举的奇才 33

由制科对策引起的两件大事 35

“宏词”和“拔萃”——也很重要的吏部科考 36

诸科(附:武举科和外籍进士) 38

避讳和讳辩 40

唐代的科考案 41

唐代主张废科举者 43

中唐以来“河北”几乎无科举 45

晚唐士风的颓靡和进士的堕落 47

五代十国的科举 49

科举与唐诗 51

科举与唐人传奇 53

(二)宋代 55

宋太祖时期的科举 55

宋太宗时期的科举 57

宋代科举最盛之时(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时期) 59

特奏名——对久考不第者的恩赐 61

锁厅试——对现任官员应试的限制 62

宋神宗对科举的改革及宋哲宗时的反复 63

宋徽宗时科举的混乱 65

宋代科举考试规制的逐步完善和定型 66

殿试的定制 70

北宋状元的显荣 72

状元与词赋 73

宋代的“三元” 74

父子、兄弟状元 76

北宋著名进士多贫寒出身者 76

北宋中期以后多科第家族 78

北宋的制科 79

北宋科举考试中的“通关节” 80

南宋科举概述 81

以诗赋和经义两类取士 83

类省试——为川陕地区特设的高级考试 85

漕试及牒试、寓试———为权势子弟而设的中级考试 86

秦桧对科举的干预 88

临安科考的盛况 89

南宋后期科考作弊严重 90

南宋状元 92

南宋制科 94

理学和南宋科举 94

(三)辽金元 97

辽代 97

辽代科举概述 97

辽代科举考试的基本概况 99

辽代以词赋试进士 100

辽代中后期科举入仕者颇多 102

辽代科举的作用 103

金代 104

金朝伊始即重科举 104

热衷于参与科举的皇帝完颜亮 106

金世宗、金章宗时期科举的兴盛 107

女真(策论)进士科 109

律科、经童和恩例 110

金代科举考试的一般程序 111

金代中期以后科举考试的僵化 113

金代后期科举的衰敝 115

金代的状元和科举史上的“四元” 116

辽金的科举世家 118

金代科举与文学 119

金代科举的作用和影响 120

蒙古人对“以汉法治汉”的逐步认识 122

元代 122

戊戌选试 123

元世祖重儒学但不行科举 124

延祐复行科举 125

经义最终取代了词赋 128

蒙古、色目榜 130

延祐复行科举以后的再罢再复 131

元代后期科举 132

元末揭露江南科举考试作弊的揭贴 134

“应考指南”的泛滥 135

元代的状元和“三元” 136

元代科举未在选拔文官中起主要作用 137

元代科举与文学 138

明初科举制度的确立 141

(四)明代 141

洪武首科 143

明代科举考试程序的完备 144

隆重的洪武乙丑科 146

洪武后期科考概述 147

南北榜案——借科考而兴的一起特大文字狱 148

号称“得人”的建文庚辰榜 151

永乐朝的科举 154

从多途选才到突出科举一途——从宣德到弘治承平之世的 156

科举(1) 156

南北卷制的形成 158

翰林的显耀——从宣德到弘治承平之世的科举(2) 160

重文轻武风习的形成——从宣德到弘治承平之世的科举(3) 162

火烧贡院的天顺甲申科 165

弘治丙申科考案 166

明代前期状元概述 169

明代的“三元” 171

正德年间科举的怪异事 173

“议大礼”殃及翰林院——嘉靖朝的科举(1) 175

皇帝命题阅卷——嘉靖朝的科举(2) 178

指摘试题,加罪考官——嘉靖科考案(1) 179

涉嫌关节,宰相下台——嘉靖科考案(2) 181

士风日下——嘉靖后期文官多奸佞 183

正德、嘉靖朝的状元 186

科甲出身的狂士 188

工于制艺的女中奇才 190

宰相之子中状元的是非——万历朝科举(1) 191

宰相之子应试的纠葛——万历朝科举(2) 193

围绕试题的风波——万历朝科举(3) 195

“北闱”主考成为危险差事——万历朝科举(4) 197

“冒籍”之禁 198

万历朝两大科考案 201

怀挟、剿袭与拟题——科场作弊势难禁止 202

八股文体的僵化 204

刊刻程文、墨卷的泛滥 206

隆庆、万历朝的状元 209

天启朝的试题影射时事 211

天启辛酉浙江科考案 212

八股取士走进了怪圈及其严重后果 213

科举与缙绅阶层 216

明代宗室子弟与科举 218

崇祯帝对科举的改革 220

为清朝选拔了人才的明末癸未科 223

天启、崇祯朝的状元 225

明代科举中的早达者 226

明代的科甲世家 228

从三鼎甲看地区文化教育的不平衡 230

明代的儒学学官 233

明代的提学官 234

明代的乡、会试考官 235

明代的座主、房师与门生 238

复杂的“同年”关系 240

明代进士的仕途 241

明代举人的仕途 243

明代的贡生 244

明代的生员(秀才) 246

进士题名碑、科第坊、旗杆 248

科举与明代文化 250

顾炎武、黄宗羲论科举 253

附:李自成、张献忠开科考 256

清代科举概述 258

(五)清代 258

清代开国的顺治丙戌首科 260

丁亥科及顺治朝科举总述 261

惨酷的顺治乙酉南北闱科场案 263

康熙朝科举概述 266

康熙初年八股文的废与复 267

康熙博学宏词科 268

钦赐举人、进士和翰林 270

姜宸英的科举经历 273

康熙朝的科考案 274

附:《南山集》案与科举 276

顺治、康熙朝的状元 276

清初的文学家和科举 278

《聊斋志异》与科举 280

雍正朝科举概述 281

雍正朝的科考案 283

清代特有的“副榜”和“明通榜” 284

“学道”与“学院”——明清“提学”官员的异同 285

乾隆朝科举概述 286

乾隆博学鸿词科 288

乾隆三年议废八股之争 290

“五经中式”始末 291

清代满、蒙、汉军旗人的科举 293

雍正、乾隆朝的状元 295

清代的“三元” 296

翰林“习清书”(学习满文) 297

从另外的角度看翰林 299

殿试十卷 300

官生卷——抑制宦门子弟的措施 302

乾隆朝的科考案 303

王以铻兄弟的奇遇——一场充满杀机和戏剧性的科考风波 304

沈德潜的科举经历 305

《儒林外史》和科举 307

《红楼梦》和科举 308

乾嘉汉学和科举 309

才女和科举 311

嘉庆、道光时期的科举概述 312

以楷法取士 314

复试和磨勘 316

范围广泛的回避 317

重宴“鹿鸣”和“恩荣” 318

清代翰林怕大考 320

莫名其妙的闱中忌讳 321

嘉庆、道光朝的科考案 323

清代的耄耋应考者 325

俞正燮的科举经历 326

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者的科举经历 328

嘉庆、道光朝的状元和龙汝言的奇遇 329

清朝宗室子弟与科举 331

咸、同、光三朝科举概述 332

咸丰北闱科考大案 334

书院和社学、义学——为科举服务的各类学校 335

晚清进学(考秀才)概说 336

晚清县官主考童试的笑话 338

明清贡生的异同 339

晚清乡试(考举人)概说 340

晚清会试、殿试(考进士)概说 342

晚清时期的状元 343

晚清名人和科举 345

康有为、梁启超和科举 346

晚清科考作弊新招举例 348

“截搭”和“割裂”——八股试题走进了死胡同 349

时人对“截搭题”的讽嘲 351

时人对八股的厌憎 352

八股取士声名狼藉 353

嘲弄了应试者的“经济特科” 355

八股先于科举而废——乡、会试改试策论 357

科举之废 358

清代进士题名碑 360

悬殊的地域差异和科甲望族 361

清代鼎甲者的地域分布 362

明清进士姓氏小计 364

附:太平天国的科举 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