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追诉时效制度研究
追诉时效制度研究

追诉时效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志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072901
  • 页数:497 页
图书介绍:
《追诉时效制度研究》目录

第一篇 追诉时效制度概说 1

第一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沿革与现状 3

第一节 国外追诉时效的历史沿革 3

一、国外追诉时效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

二、国外追诉时效制度的现状与特点 4

第二节 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历史沿革 6

一、民国政府时期的追诉时效制度 6

二、革命根据地刑事立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 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制度 11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 16

一、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方式 16

二、追诉时效制度立法方式之合理性评析 20

三、追诉时效制度之理想立法模式 23

四、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 23

第二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地位 25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刑法典中的地位 25

一、追诉时效制度是刑事责任实现或终结的具体方式 25

二、追诉时效制度是对刑罚真空现象的一种补救措施 27

三、追诉时效制度是刑罚社会效应的实现方式之一 28

四、追诉时效制度是刑法人道主义的体现 29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 29

一、追诉时效制度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贯彻方式 30

二、追诉时效制度是有效减少司法成本的必要方式 30

四、追诉时效制度是对罪犯人权的保障方式 31

三、追诉时效制度是督促求刑权及时行使的有效方式 31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32

一、对社会自我净化机制的尊重 32

二、对犯罪人自我改造、自我约束效果的承认 33

三、节 约社会财富的必要措施 34

四、对社会稳定秩序的承认 34

第四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35

一、追诉时效制度之作用 35

二、追诉时效制度之意义 3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之理论研究问题 38

一、追诉时效制度之理论地位 38

二、追诉时效制度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39

三、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研究现状 40

第三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根据 4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基础 41

一、相关理论观点及其合理性评析 41

二、追诉时效制度之理论基础 4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 46

一、追诉时效制度理论根据之应有含义 46

二、追诉时效制度的理论根据 46

第四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基础与历史蕴涵 49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基础 49

一、刑罚权的产生 49

二、刑罚权的结构 52

三、刑罚权的消灭 53

四、刑罚权与追诉时效制度的关系 5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历史蕴涵 55

一、刑法历史进步之体现 55

二、立法理性认识与司法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 55

三、从本能走向理智 56

第二篇 追诉时效制度之基本理论研究 61

第五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概念 6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争议与再界定 61

一、有关追诉时效制度概念之理论观点 61

二、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再界定 63

一、追诉时效制度所依据的法律 6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概念的应有之义 64

二、犯罪是否必须为司法机关所不知 66

第三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要素 67

一、犯罪行为的实际存在 68

二、犯罪人的实际存在 68

三、犯罪尚未受到刑事处理 68

四、犯罪后经过一定期间 68

五、求刑权人的实际存在 69

六、基于法律规定 69

第六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主体 70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主体的立法方式 70

一、国家公诉机关 71

三、告诉权人 73

二、公共起诉人 73

第二节 中国刑法上追诉时效制度的权力主体 75

一、检察机关 75

二、自诉权人 75

三、特殊行政机关追诉权的行使 78

第七章 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 80

第一节 追诉时效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 80

一、追诉时效制度适用的犯罪类型之立法模式 81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比较分析 84

三、中国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 86

第二节 追诉时效制度的承受对象 88

一、追诉时效制度承受对象之立法例 88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89

三、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 90

第八章 追诉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 91

第一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法律后果之立法例 91

一、各国现行之立法例 91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93

第二节 “求刑权归于消灭”的含义 94

一、求刑权归于消灭之法律结果 94

二、中国自诉案件之求刑权消灭 94

第三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刑事效力范围 95

一、相关之立法例 95

第四节 追诉时效完成的效力及于附带民事诉讼 96

二、追诉时效完成之应有刑事效力范围 96

二、笔者之观点 97

一、相关之立法例及合理性评析 97

第五节 追诉时效完成后是否可能构成累犯 99

一、是否构成累犯的各国立法例 99

二、不构成累犯的理论根据 101

三、追诉时效完成后也不能构成再犯 103

第三篇 追诉时效之起算制度研究 107

第九章 追诉时效的起算时间 107

第一节 追诉时效起算标准之立法例 107

一、追诉时效起算标准之立法例 107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110

一、刑法草案中有关起算标准的立法构想 113

第二节 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期限之起算 113

二、现行刑法典中之追诉时效起算标准 114

第三节 特定情况下之有利于犯罪人原则 117

一、解决两难问题之基本原则 117

二、具体情况之处理方式 118

第十章 特殊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 120

第一节 基于犯罪类型不同之起算标准 120

一、结果犯之起算标准 120

二、其他存在犯罪结果之罪的起算标准 122

三、危险犯之起算标准 127

四、行为犯之起算标准 127

五、举动犯之起算标准 128

六、过失犯罪之起算标准 129

七、不作为犯之起算标准 131

第二节 犯罪未完成形态之起算标准 136

一、犯罪预备之起算标准 136

二、犯罪未遂之起算标准 140

三、犯罪中止之起算标准 143

第二节 基于罪数形态之起算标准 147

一、一人犯数罪之情况的处理 147

二、牵连犯之起算标准 150

三、惯犯之起算标准 154

第三节 共同犯罪之起算标准 157

一、共同犯罪起算标准之确立原则 158

二、共同犯罪起算标准之理论观点与立法例 159

三、间接正犯之起算标准 161

第十一章 连续犯与继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 163

第一节 继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 163

一、继续犯起算标准之立法例 163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165

三、继续犯起算时间之分析 166

第二节 连续犯之追诉时效起算 168

一、连续犯起算标准之立法例 168

二、各国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169

三、连续犯起算标准之理论观点 171

四、连续犯追诉时效期限之效力范围 172

五、连续犯起算标准之应有之义 173

第三节 继续犯与连续犯起算标准之差异性 174

一、立法例之差异性与共同性 174

二、两种立法例之合理性评析 175

三、统一标准的取舍 176

第四节 状态犯之追诉时效期限起算 176

一、状态犯之追诉时效起算标准 177

二、重婚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 177

三、拒绝服役犯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 181

四、涂改身份罪之追诉时效及其起算时间 182

一、未成年人犯罪追诉时效期限的起算时间 184

第一节 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追诉时效 184

第十二章 特殊主体之追诉时效 184

二、基于对被害未成年人的保护之特别起算标准 187

三、基于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宽恕之追诉时效制度 189

第二节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犯罪的追诉时效 191

一、县级以上人大代表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时间 191

二、人大代表之任期保护制度的效力范围 193

三、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犯罪之起算时间 194

四、不受任期保护制度保护的例外情况 194

五、国外不同之立法例 195

第三节 法人犯罪的追诉时效 196

一、法人犯罪的历史与现状 196

二、法人犯罪的刑罚 197

三、法人犯罪的犯罪行为 200

四、法人犯罪的定罪 201

五、法人犯罪的追诉时效 202

六、创设法人犯罪之独立追诉时效制度的必要性 205

第四节 国民党政府时期去台人员犯罪的追诉时效 207

一、基于历史原因赴台人员犯罪的追诉时效 208

二、其他赴台人员犯罪之追诉时效 209

第十三章 领域外犯罪之追诉时效起算 211

第一节 普遍管辖原则下犯罪的追诉时效 211

一、普遍管辖权的类型及其效力级别 211

二、普遍管辖原则下的追诉时效起算时间 213

一、中国刑法之保护管辖权 214

第二节 保护主义管辖下犯罪的追诉时效 214

二、保护管辖原则之下的追诉时效起算 215

第三节 犯罪主体国籍变换时的追诉时效 215

一、外国公民犯罪后取得中国国籍的追诉时效 216

二、中国公民犯罪后取得外国国籍的追诉时效 217

第四篇 追诉时效之期限制度研究 221

第十四章 追诉时效之期限制度概论 221

第一节 追诉时效期限之确定原则 221

一、与犯罪之社会危害性相平衡 221

二、与犯罪人之自我改造可能相平衡 222

三、与再犯可能相平衡 222

第二节 追诉时效期限的确定标准 223

一、以罪种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 223

四、与国际惯例相平衡 223

二、以刑期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 225

三、以刑种为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 226

四、兼采罪与刑的双重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 226

五、采取罪与刑相结合标准设置追诉时效期限 227

六、确定追诉时效期限之理想模式 228

第三节 追诉时效期限的幅度 229

一、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之立法例 229

二、中国刑法之立法例 231

三、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之立法要求 232

四、追诉时效期限幅度与法定刑幅度之关系 233

一、法定刑之概念与形式 235

第十五章 追诉时效期限的计算 235

第一节 法定刑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35

二、不同形式法定刑之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36

第二节 本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38

一、关于本刑选择之理论观点及司法解释 238

二、本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41

第三节 最高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42

一、最高刑之含义 242

二、最高刑的选择与追诉时效期限计算 243

三、最高刑选择之立法例 244

第四节 量刑情节 对追诉时效之期限适用的影响 247

一、否定量刑情节 影响力之立法例 247

二、肯定量刑情节 影响力之立法例 250

三、合理性评析与借鉴 251

第五节 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下的追诉时效 252

一、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之概念与形式 253

二、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下的追诉时效 254

第十六章 假释、缓刑条件下的追诉时效 256

第一节 缓刑条件下的追诉时效 256

一、缓刑的本质特征与类型 256

二、缓刑条件下之追诉时效 257

第二节 假释条件下的追诉时效 258

一、假释的概念与条件 258

二、假释条件下的追诉时效 259

一、告诉才处理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261

第十七章 告诉才处理犯罪的追诉时效 261

第一节 告诉才处理犯罪的概念及立法例 261

二、告诉才处理犯罪的立法例 263

三、中国刑法上的告诉才处理犯罪 263

第二节 追诉时效与告诉时效的冲突 265

一、告诉时效欠缺的负面效应 266

二、告诉时效与追诉时效的冲突 268

第三节 国外相关之立法模式 272

一、朝鲜模式及合理性评析 273

二、意大利模式及合理性评析 275

三、德国模式及合理性评析 276

第四节 追诉时效与告诉时效冲突的解决方式 277

一、基于保障犯罪人之权益的告诉时效 278

二、基于保护被害人之权益的追诉时效 279

三、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中止 282

四、基于保护被害人权益之时效终止 284

第十八章 追诉时效的超期适用 286

第一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的立法例 286

一、基于罪种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 286

二、基于刑期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 287

三、逃避司法措施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 288

四、基于后续性犯罪结果而导致追诉时效制度超期适用 289

第二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的合理性研究 290

一、保障司法公正 290

三、防止再犯可能 291

二、适应社会现实 291

第三节 追诉时效超期适用的要求 292

一、对犯罪类型的要求 292

二、关于适用超期追诉之犯罪的最高刑 293

三、超期追诉的法定条件 294

四、超期追诉的程序 294

五、超期追诉制度的法律限制 295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上的追诉时效超期适用制度 296

一、中国刑法中超期追诉制度的含义 297

二、有关“必须追诉”的若干应有之义 299

第一节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立法例 301

一、基于罪种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 301

第十九章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 301

二、基于刑期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 303

三、基于犯罪地点而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 306

四、基于国际公约等而产生的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情况 306

第二节 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合理性 307

一、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立法规定之合理性 307

二、对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例外情况的具体要求 309

三、“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应有之义 312

第三节 中国刑法上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情形 315

一、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之立法规定的演变 315

二、对中国刑法上“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一语的理解 316

三、建议设置不受追诉时效制度限制的例外情况 317

第一节 追诉时效停止的应有分类 321

一、“中止”的含义与中止制度 321

第五篇 追诉时效之停止制度研究 321

第二十章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 321

二、“中断”的含义与中断制度 322

三、“终止”的含义与终止制度 323

四、三种停止制度的不同侧重点及关系 324

第二节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例 325

一、仅采追诉时效中断制度之立法例 326

二、仅采追诉时效中止制度之立法例 326

三、兼采追诉时效中止制度与中断制度之立法例 327

四、全面设置三种类型的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立法例 327

一、体现立法逻辑之严密性 328

第三节 全面设置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必要性 328

二、平衡相关四方之合法权益 329

三、保持法律应有之协调性 329

四、完善与健全追诉时效制度 330

五、体现刑罚适用制度的前后协调与逻辑严密 330

第四节 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 331

一、刑法草案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立法构想 331

二、现行刑法典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的类型 333

三、未来刑法典中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类型 333

第二十一章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 335

第一节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的特征 335

一、追诉时效中止的时间条件 335

二、追诉时效中止起因条件的质与量要求 336

三、追诉时效中止起因条件的种类 337

四、追诉时效中止的类型 338

五、追诉时效中止的法律效力 339

第二节 基于法律规定之事由的追诉时效中止 340

一、基于先决条件的存在而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 341

二、域外服刑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 351

三、犯罪人故意妨碍追诉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 359

四、刑事诉讼开始后的追诉时效中止 360

五、被害人未成年所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 361

第三节 基于事实上之原因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止 363

一、事实原因导致求刑权人不能行使求刑权之时效中止 363

二、事实原因导致犯罪人不宜于即时被追诉之时效中止 364

一、追诉时效中止效力范围之立法例 365

第四节 追诉时效中止之效力范围 365

二、追诉时效中止效力范围之合理性 36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中止的时间限制 367

一、澳门地区模式 367

二、台湾地区模式 368

三、前苏联模式 369

四、三种立法模式合理性之比较 371

第六节 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立法模式之建议 373

一、中国刑法草案中的追诉时效中止制度及其不足 373

二、未来中国刑法中追诉时效中止制度的立法模型 374

第一节 追诉时效中断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376

一、追诉时效中断的时间条件 376

第二十二章 追诉时效中断制度 376

二、追诉时效中断的原因条件 377

三、追诉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 382

四、时效中断之时间与重新开始计算之时间可能并不一致 383

五、追诉时效重新开始计算的时间 384

六、前后两罪之追诉时效各自独立计算 386

第二节 再次犯罪导致的追诉时效中断 387

一、再犯一罪之追诉时效中断 387

二、前后曾犯数罪的时效中断 392

三、再犯新罪之法律效力的例外情况 396

四、过失犯罪是否导致追诉时效中断 399

一、加重结果导致之追诉时效中断 400

第三节 后续性结果出现之追诉时效中断 400

二、加重结果导致之追诉时效中断的合理性评析 402

第四节 领域外犯罪的追诉时效中断 403

一、领域外犯罪的追诉时效中断之适用原则 404

二、有关中国领域外犯罪之追诉时效中断 406

第五节 追诉时效中断与追诉时效中止之竞合 407

一、处于不能开始之中止状态下的追诉时效中断 408

二、处于不能继续之中止状态下的追诉时效中断 409

第六节 追诉时效中断的其他问题 410

一、追诉时效中断的效力范围 410

二、刑法溯及力下的追诉时效中断制度 411

三、追诉时效中断的时间限制 412

一、追诉时效终止的时间条件 417

第二十三章 追诉时效终止制度 417

第一节 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构成和特征 417

二、导致追诉时效终止的条件 418

三、追诉时效终止之结果 419

四、追诉时效终止的法律效力 419

五、追诉时效终止不等于追诉时效完成 419

第二节 导致永久性追诉的追诉时效终止 420

一、逃避侦查和审判所导致之追诉时效终止 420

二、防止司法舞弊之追诉时效终止 430

三、受通缉的犯罪人之追诉时效是否归于终止 434

四、逃避行刑措施的犯罪人是否可以适用追诉时效制度 436

第三节 导致刑事责任现实化之追诉时效终止 441

五、德国刑法典之有关规定 441

一、导致刑事责任现实化之追诉时效终止的立法例 442

二、此种追诉时效终止制度之合理性分析 443

三、此种追诉时效终止制度的理想化立法模式 446

第四节 导致刑事责任消灭之追诉时效终止 448

一、基于刑法溯及力的追诉时效终止 448

二、基于新法主动放弃求刑权而导致的追诉时效终止 449

三、基于大赦而导致之追诉时效终止 450

四、基于他国的法律行为 452

五、基于对犯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453

六、犯罪人死亡 454

七、告诉才处理犯罪的告诉人死亡 455

第二十四章 追诉时效停止的法律限制 456

第一节 追诉时效停止制度之法律限制的标准 456

一、避免法律限制的简单性 457

二、次数标准与总期限标准的抉择 458

三、总期限固定化与比例化两种标准之抉择 458

第二节 追诉时效停止的时间限制 459

一、不同停止制度的时间限制之间应体现平衡性 460

二、对于三种停止制度的时间限制应当具有层次性 461

三、时间限制应基于本国之国情与罪情 462

附录:世界各国追诉时效制度之刑事立法条款 463

后记 4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