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盛世之毁  甲午战争110年祭
盛世之毁  甲午战争110年祭

盛世之毁 甲午战争110年祭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弘治,张鑫典,孙大超编著;黄柏公,余开宇,弘治点评
  • 出 版 社:北京市:华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7517241
  • 页数:3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述评性历史著作,以宽阔的历史视角,广泛揭示了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同治中兴、晚清覆灭、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甲午战争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甲午战争的地缘战略、外交谋略、军事谋略,向读者深入阐述并评论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等。
《盛世之毁 甲午战争110年祭》目录

目录序 历史之鉴——甲午战争110年祭 1

第一编 “盛世”危言 1

第一章 “同光兴盛”——甲午战争前的中外局势之一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 2

西学东渐 6

内外交困 10

借师助剿 17

师夷长技——“同光兴盛”之“求强”的洋务运动 20

中流砥柱——“同光兴盛”之左宗棠 23

“求富”的洋务运动——“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一) 29

北洋海军——“同光兴盛”之“李鸿章时代”(二) 32

第二章 “盛世”危言——甲午战争前的中外局势之二欧美列强——列强形势及其对华扩张形势 48

东洋帝国——“同光兴盛”时的日本 54

朝鲜半岛——“同光兴盛”时的东北亚形势 68

1.中国大陆的水陆门户——台湾岛、朝鲜半岛对西方围堵、肢解中国的战略地位 69

2.《江华条约》——李鸿章促使朝鲜“开国” 71

3.壬午兵变——北洋大臣临时代理张树声果断扑灭1882年日朝危机 72

4.“开化党”·甲申事变——驻朝的清廷三将奋勇扑灭1884年日朝危机 74

侵台湾,吞琉球——“同光兴盛”之际的琉球、台湾形势 78

蹶相维离——“同光兴盛”背后的基本国情 83

人怨天谴——慈禧太后的难言之隐 87

外强中干——清朝国防的另一面 95

虚有其表——北洋海军的另一面 105

“盛世”危言——三个广东人的“杞人忧天” 112

“形势完固”·“海宇升平”——甲午战争前夕的北洋阅兵和“万寿庆典” 118

第二编 败战败和 121

第三章 朝鲜烽烟——日本蓄意大战·清廷力图和戎逐灭夷倭,济世安民——朝鲜东学党起义 122

朝鲜当局请求清廷派兵平乱,日本政府阴险促成 125

转嫁危机——日本政府悍然派兵入朝 126

丧失借口,日方反而增兵,李鸿章失措撤兵 130

改革提案——日本当局创意出一个派兵的“好题目” 133

“属邦”闹剧——日本胁迫朝鲜政府脱离中国保护 137

枪口下的改革——日本胁迫朝鲜政府进行殖民化改革 138

附录:《日清对立形势的判断》 139

如此“和戎”——帝后之争,主帅李鸿章临战求和屡丧战机 140

1.第一次“和戎” 140

2倚俄制日——李鸿章在战争前夕的荒谬外交 144

3.如此调停——英国在战前的外交“斡旋” 149

4.“惋惜”与“不干涉”——美国和其他列强的立场 153

大谬不然——志锐痛斥“和戎” 155

“尚属周密”——圣旨催战,李鸿章自毁良局,满朝文武同赞谬阵 156

日英通商航海新约——一个旨在促成甲午战争的重要条约 157

战争方案与最后通牒 159

第四章 悍然进攻——日本发起丰岛·成欢·平壤·黄海四大战役日军占王宫换朝王,挟傀儡驱清军 162

1.丰岛袭击战 163

牙山海陆袭击战 163

2.一军皆惊——成欢战役叶志超谎报战功获重赏 170

八一宣战 172

宣战之后的军事格局、战略方针(平壤战役前的局势) 175

附录:《对列国的形势判断》 178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180

终极目标——日本逼约胁盟,陆奥宗光一举两得 183

平壤战役 186

1.卫汝贵抢占平壤,叶志超困守淫逸 186

2.分兵跋涉,日军四路围攻 188

3.南、西两路被牵制,北路失陷,清军糊涂输赢 190

4.统帅急挂白旗,清军连夜溃逃 192

黄海战役 193

1.“老成之见”——北洋舰队也奉命困守 193

2.北洋舰队与联合舰队——日清黄海战役战斗力比较 194

4.伤敌四指,自断一指——黄海战役上半场 198

3.一鸣惊人——亚洲第一舰的第一炮 198

5.邓世昌、林永升壮烈牺牲,“济远”、“广甲”仓皇逃跑——黄海战役下半场 199

李鸿章对清军大败的汇报及朝廷处理结果 202

第五章 “万寿庆典”·议和·屠城——二度和戎再兴和议——平壤、黄海战役后的局势 206

1.奕复出——适得其反的帝党举贤 207

2.慈圣懿旨——西太后逼帝师向中堂传达和戎旨意 208

3.甲午状元参北洋大臣败战败和——弹劾李鸿章的浪潮 209

4.天意已定——太后执意和戎,李中堂亲俄,恭亲王倚英,帝师求死不得 210

5.陆军北调、海军蛰伏——恭、李兵略 212

6.割地·攻占旅顺——日本的议和条件及行动计划 214

鸭绿江、辽河牵制战 215

1.鸭绿江——日军一排枪响,吓跑旗军12营 215

2.致命的圣旨——拿问卫汝贵,盛军哗变,鸭绿江防线溃败 216

3.“海宇升平日”,听戏三天,军国大事靠边站——慈禧荒淫无度,“万寿庆典”开场 218

4.争锋旅顺——“隐帅”促众逃跑,宋庆千里驰援,徐邦道孤军抗战 221

5.四日三夜·三十六人·万人坑·“文明之禽兽”——旅顺大屠杀 225

第六章 战和无可恃——四度和戎:两次拒使·北洋海军坐毙威海罢军机、革中堂;贬二妃、杀太监、驱侍读——光绪发罪己诏惩和戎;慈禧窝里斗清君侧 230

占威海,征台湾,取代《征清三策》——日本政府与军方争论后的侵略方针 233

“挫辱”——美日诱迫清政府上演乞和丑剧 234

1.德璀琳应邀促和遭遇闭门羹——日方拒绝德国人的调解 234

2.请杀李鸿章——御史安维峻弹劾枢臣、责太后、斥宦官 236

3.如此居间——美国热心介入日清和议 237

4.日本的媾和纲领及方针 240

5.广岛拒使——清廷被迫上演求和“挫辱”丑剧 241

“虽胜亦罪”——李鸿章迫令丁汝昌、刘步蟾坐以待毙,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44

1.威海卫 244

2.伊东佑亨精心诱逼,丁汝昌毅然拒降 245

3.鏖战与投降——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46

第七章 宝剑秋风——湘军溃败·《马关条约》头等全权钦差大臣——李鸿章奉命议和 250

“不能轻试”——湘勇今非昔比,百营大军一触即溃 251

群龙无首——辽东民众自发的抗日活动 253

日军第二期作战计划 254

城下之盟——马关议和(之一) 255

1.中堂与日本首相的国是对白——第一次会谈 255

2.日方的停战条件:献关、缴械——第二次会谈 258

日军侵占澎湖 259

秋风宝剑孤臣泪——马关议和(之二) 260

1.战争责任·“华民易治”·台湾——第三次会谈 260

2.李鸿章遇刺·日方被迫停战 261

3.宝剑秋风孤臣泪——李鸿章艰辛促和·日方条约无情 263

4.日方态度强硬,清廷内部推诿,李鸿章夹缝苦谈——第四次会谈 263

5.第五次会谈·《马关条约》 269

6.谁主国运?——文字游戏·公车上书·列强干预·被迫换约 273

第八章 三国干涉还辽·台湾沦陷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78

1.德、英“突变”——三国干涉还辽的微妙酝酿与发作 278

2.对俄承诺·乞求英美·变相占领——日本的一系列反干涉举措及其失败 281

1.甲午战争以来的台湾防务 284

浴血宝岛——台湾的悲壮沦陷 284

2 李文奎事变——唐景嵩女婿内渡促发抚署兵变 285

3.《马关条约》签订前后大陆和台湾的社会反响 285

4.“自主”抗日 287

5.李经方办理台湾交割 288

6.台北溃逃 289

7.浴血台南 290

8.“台湾略定”与“狮、虎、猫”三猛 293

3000万两赎金——辽东半岛的收回 294

第三编 帝国不能承受之重 297

第九章 门户开放·辛亥革命·世界大战——甲午战争的后果高利贷·租界地·门户开放·八国联军——随甲午战争惨败而来的侵华狂潮 298

戊戌变法·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的命运抗争 305

日俄战争·日德宣战·美英兴衰·反殖民浪潮——甲午战争演绎世界大战 311

后记·痛定思痛 315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3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