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0804970X
  • 页数:7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针对高师生的特点,全面介绍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突出了教育应用的特色;并反映了心理学领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力图使读者在宏观上能够把握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微观上能够运用心理规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具有趣味性、可读性与可操作性。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况 1

一、心理学的对象 1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6

三、心理学的体系 9

四、心理学的发展 11

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 16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17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19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26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29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30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 30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32

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33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38

五、心理学研究的道德问题 41

第四节 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42

一、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未来教学工作 42

的质量 42

二、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未来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43

三、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未来教育科研 43

四、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现时的自身发展 44

五、有助于高师生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 45

上编 49

第二章 感知觉 49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49

一、感知觉的概念 49

二、感知觉的水平及其种类 51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62

第二节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性 62

二、影响某些复杂知觉的因素 68

三、知觉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0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74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76

一、感知觉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76

二、感知觉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78

三、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82

第三章 思维 87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88

一、思维的概念 88

二、思维的种类 89

三、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 92

四、思维的心智操作 93

五、思维的品质 96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97

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规律性 97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100

三、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 104

四、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 109

五、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114

第三节 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119

一、思维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119

二、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122

三、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124

第四章 记忆 129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129

一、记忆的概念 129

二、记忆的种类 131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141

四、记忆的测量方法 144

第二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145

一、人类的遗忘 145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151

三、影响保持的因素 155

四、影响回忆的因素 159

五、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164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168

一、记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168

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170

三、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177

一、能力的概念 181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 181

第五章 能力 181

二、能力的种类 182

三、智力的结构 185

第二节 能力的一般规律性 194

一、能力的个别差异 194

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97

三、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200

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201

四、智力和知识的关系 201

六、青少年能力的特点 203

第三节 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205

一、能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205

二、能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215

三、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218

第六章 知识的习得 221

第一节 知识习得的概述 221

一、知识习得的概念 221

二、知识习得的种类及其特点 223

三、知识习得的理论 226

第二节 知识习得的一般规律性 228

一、知识习得的一般条件 228

二、知识习得的过程 233

三、青少年知识习得的特点 241

一、知识习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243

第三节 知识习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243

二、知识习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250

三、知识习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252

第七章 注意 255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255

一、注意的概念 255

二、注意的种类 256

三、注意的品质 258

第二节 注意的一般规律性 261

一、注意的功能 261

二、注意发生的心理机制 261

三、影响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 263

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267

五、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270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273

一、注意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273

二、注意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278

三、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282

第八章 动机 284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284

一、动机的概念 284

二、动机的种类 285

第二节 动机的一般规律性 289

一、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 289

二、影响动机的因素 293

三、动机系统决定个体行为 301

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 303

第三节 动机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308

一、动机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308

二、动机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315

三、动机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318

第九章 情感 322

一、情感的概念 323

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 323

二、情感的种类 324

三、情绪状态 329

第二节 情感的一般规律性 331

一、情绪的特性 331

二、情感的功能 335

三、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 344

四、青少年情感的特点 349

第三节 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354

一、情感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354

二、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368

三、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372

第十章 意志 377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 377

一、意志的概念 377

二、“意志自由”问题 379

三、意志的社会历史性 381

第二节 意志的一般规律性 382

一、意志和认识 382

二、意志和情感 384

三、意志和动机 386

四、意志行动的过程 389

五、意志品质 392

六、青少年意志的特点 398

第三节 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400

一、意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400

二、意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403

三、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409

下编 415

第十一章 气质 415

第一节 气质的概述 415

一、气质的概念 415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 417

三、气质的类型 419

第二节 气质的一般规律性 422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 422

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424

三、气质对性格和能力的影响 425

四、青少年气质的特点 427

第三节 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429

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429

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433

三、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435

第十二章 性格 439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 439

一、性格的概念 439

二、性格的结构 441

三、性格的类型 443

一、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445

第二节 性格的一般规律性 445

二、性格形成的微观机制 454

三、性格的动态特征 457

四、青少年性格的特点 458

第三节 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460

一、性格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460

二、性格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469

三、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473

第一节 品德心理的概述 476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 476

一、品德的概念 477

二、品德的结构 478

三、品德心理研究主题的扩展 483

四、品德心理研究的任务 486

第二节 品德心理的一般规律性 488

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488

二、道德认识的发展 491

三、道德情感的发展 498

四、道德行为的发展 501

五、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 504

第三节 品德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505

一、品德心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505

二、品德心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513

三、品德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515

第十四章 自我意识 521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522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522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 524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规律性 527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 527

二、自我意识中的自我 529

三、自我意识的增强及其效应 535

四、元认知 537

五、“自我”的形成机制 540

六、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 545

第三节 自我意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554

一、自我意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554

二、自我意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556

三、自我意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560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 564

第一节 交往的概述 565

一、交往的概念 565

二、交往的过程 566

三、交往的重要性 568

第二节 交往的一般规律性 571

一、作为信息沟通的交往 571

二、作为相互认知的交往 575

三、作为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交往 580

四、人际吸引 585

五、青少年交往的特点 595

一、交往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602

第三节 交往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602

二、交往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608

三、交往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612

第十六章 性心理 615

第一节 性心理的概述 615

一、性心理的概念 615

二、性心理与性生理 619

三、性度 621

四、性心理的异常表现 623

第二节 性心理的一般规律性 625

一、性意识发展的基本阶段 625

二、性兴趣与性兴奋发展的基本特点 630

三、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 632

第三节 性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641

一、性心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641

二、性心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647

三、性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649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 653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述 653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65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655

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60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一般规律性 663

一、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 664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665

三、挫折与适应 669

四、心理健康的机理 672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 678

第三节 心理健康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679

一、心理健康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679

二、心理健康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688

三、心理健康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691

参考文献 6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