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数字化战场
数字化战场

数字化战场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秦宜学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118034142
  • 页数:3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数字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战场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目标、数字化部队与信息化装备等。
上一篇:中国海岛下一篇:奥林匹克新论
《数字化战场》目录

总论篇——信息化战争的呼唤 2

第一章 数字化战场是信息化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第一节 战场形态沿革 2

一、徒手作战时期的战场 2

二、冷兵器时代的战场 2

三、热兵器时代的战场 2

目录 2

四、机械化时代的战场 3

五、信息时代的战场 3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的基本概念 4

一、数字化战场的定义 4

二、数字化战场的结构体系 6

三、数字化战场的特点 7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对未来作战的影响 8

二、对作战方式的影响 9

三、对战场生存能力的影响 9

一、时作战指挥手段的影响 9

四、对后勤保障的影响 10

五、对部队体制编制的影响 10

六、对作战人员素质的影响 11

第四节 国内外数字化战场研究现状 11

一、国外数字化战场建设情况 11

二、我军数字化战场研究现状 13

第二章 数字化战场建设的基本内容与目标 15

一、指挥控制原则 16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的指挥控制系统 16

二、指挥控制方式 17

三、作战指挥控制的组织准备与实现 18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的情报侦察系统 19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的预警探测系统 20

第四节 数字化战场的电子对抗系统 21

第五节 数字化战场的信息传输系统 22

一、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业务特性 23

三、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军事需求 24

二、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技术特点 24

四、建设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25

第六节 数字化部队 27

第七节 数字化战场的武器装备系统 28

第八节 数字化战场的后勤保障系统 30

第九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 32

第一节 从国情、军情出发,抓住重点,突出特色 35

第二节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35

第三章 我军数字化战场建设策略 35

第三节 利用成熟的高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投入小、效益高 36

第四节 贯彻全系统全寿命建设思想,联合解决技术运用和系统集成中的关键问题 36

第五节 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实施强有力的协调与管理 37

系统篇——战场信息基础设施 40

第一章 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 40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的基本内容 40

一、指挥控制的原则 40

二、指挥控制的方式 41

三、指挥控制的组织准备 43

四、指挥控制的实施 44

五、指挥控制的对抗 44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对作战指挥控制的影响 44

一、数字化战场对作战指挥情报的影响 44

二、数字化战场对作战指挥决策的影响 45

三、数字化战场对指挥协调控制的影响 46

四、数字化战场对作战指挥要素的影响 47

一、现代高技术战争对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要求 50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实现 50

二、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描述方法 51

三、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作战体系结构 51

四、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技术体系结构 54

五、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系统体系结构 56

六、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57

七、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生存与对抗 60

第四节 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63

一、美军和台军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现状 63

二、我军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现状 65

三、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66

第五节 我军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67

一、确立正确的建设原则 67

二、选择科学的建设策略 68

三、注重指挥控制系统的生存与对抗 69

四、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74

第二章 数字化战场情报侦察系统研究 76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情报侦察系统的作用与特点 76

一、情报侦察系统的作用 76

二、情报侦察系统的主要特点 78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情报侦察系统的构成 80

一、太空侦察监视系统 80

二、空中侦察监视装备 81

三、地面(海上)战场监视系统 82

第三节 情报侦察系统的关键技术 86

一、先进的传感器与信息采集技术 87

二、自动目标识别技术 87

五、信息安全与防护技术 88

四、智能化的情报分析和综合技术 88

三、雷达组网技术 88

第四节 发展我军战场情报侦察系统的对策与建议 89

一、更新观念、明确方向 89

二、强化系统建设管理机制 90

三、快速发展数字化战场关键的基础技术 90

四、强化数字化战场各种侦察探测系统的建设 91

五、全面提高系统的生存能力 92

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情报侦察队伍 93

一、基本概念 94

二、基本分类 94

第三章 数字化战场预警探测系统 94

第一节 预警探测系统的基本内涵 94

三、主要任务 95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的预警探测设施 96

一、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预警设施 96

二、探测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预警设施 97

三、探测与跟踪空间目标的预警设施 98

二、要求探测装置多样化 100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对预警探测系统的要求 100

一、探测装置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 100

三、要求预警探测系统网络化 101

第四节 预警探测系统发展的技术途径 101

一、预警探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01

二、主要的技术途径 102

第四章 数字化战场信息传输系统 104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对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要求 104

一、数字化战场对信息传输系统的业务要求 104

二、数字化战场对信息传输系统的技术要求 105

三、数字化战场对信息传输系统的军事要求 106

第二节 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体系结构 106

一、BITS的系统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107

二、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 108

三、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若干关键设备 110

第三节 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 112

一、动中通天线技术 112

四、战场信息传输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原则 112

二、抗干扰与抗截获技术 113

三、软件无线电技术 114

四、无线ATM技术 115

五、移动IP技术 116

一、战场信息传输系统面临的威胁 117

第四节 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防护与组织管理 117

二、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防护 118

三、战场信息传输系统的网络管理 121

四、战场的频谱管理 122

一、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 124

第一节 电子对抗的基本内涵 124

第五章 数字化战场电子对抗系统 124

二、电子对抗的主要内容 126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电子对抗系统的作用及影响 130

一、电子对抗系统是数字化战场的重要作战手段 131

二、电子对抗对数字化战场作战的影响 132

第三节 电子对抗装备的作战能力及其技术发展趋势 133

一、电子进攻装备的作战能力与发展趋势 134

二、电子防御装备的作战能力与发展趋势 136

三、电子战支援装备的作战能力与发展趋势 136

四、平台自卫电子战能力及其发展趋势 138

五、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发展趋势 140

六、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142

一、加速提高电子对抗装备的技术水平 145

第四节 关于发展电子对抗能力的思考 145

三、大力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关键技术 147

二、努力提高我军电子对抗作战能力 147

四、开展数字化战场基于电子战新概念的新战法研究 148

一、广泛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快速精确保障 151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对后勤装备保障的要求 151

第六章 数字化战场的后勤信息系统 151

二、重视保障装备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保障手段 152

三、灵活编组保障结构,实现保障指挥高效统一 153

四、适应作战方式发展要求,实现“全维型”后勤装备保障 154

第二节 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155

一、后勤装备指挥信息系统 156

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157

三、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160

四、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162

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163

六、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164

一、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65

第三节 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165

二、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172

一、理论尚未确立,经验严重缺乏,实践尚属空白 175

第四节 我军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75

四、建设经费不足 176

三、组织协调难度大 176

二、技术难题多 176

一、重视后勤装备保障理论研究,以先进理论牵引保障信息系统建设 177

五、官兵素质难以满足数字化后勤装备保障建设的要求 177

第五节 我军后勤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77

二、贯彻自力更生与开放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搞好后勤装备信息化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78

三、采取渐进发展的策略,不断加强对现有系统的综合集成 178

五、设立专门领导机构,搞好统筹规划 179

四、遵循一体化建设思路,系统开发强调标准化、系列化 179

七、树立“人等装备”的意识,注重培养“技指合一”的复合型后勤装备保障人才 180

六、加大前期建设经费投入,努力提高使用效益 180

第二节 提高信息作战能力是核心 184

第一节 军队建设的重点是数字化 184

第一章 数字化战场对部队及武器装备的要求 184

“人,武”篇——数字化部队与武器装备建设 184

第三节 数字化部队是大目标 185

第四节 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186

第二章 外军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发展分析 188

一、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建设的主要目标 189

第一节 美陆军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建设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89

二、陆军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建设的主要内容 190

二、理论牵引,结构完整 193

第二节 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的建设途径与方法 193

一、面向需求,严密组织 193

三、滚动推进,渐进实施 194

四、广泛实验,注重评估 195

五、横向一体,软件优先 195

第三节 数字化部队的编制体制与作战效能 196

一、数字化部队的编制编成 196

二、数字化部队的作战效能 199

一、力求轻型化、高机动,增强战略部署性和战术灵活性 202

二、采用新概念武器系统,提高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202

第四节 数字化部队及其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 202

三、使用综合防护技术,提高战场生存能力 203

四、实现微电子化和信息化,提高实时战斗力 203

五、运用IC4ISR系统,达成一体化作战 203

六、实施“目标部队勇士”计划,实现单兵装备的数字化 204

第三章 我军数字化部队与武器装备建设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206

第一节 确立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206

第二节 研制新装备与改造现有装备相结合 207

第三节 自主创新技术与引进成熟技术相结合 208

第四节 装备科研与作战训练一体化发展 208

第六节 创新开发研制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方法 209

第五节 军队与地方科技力量合力攻关 209

集成篇——打造综合战斗力 212

绪论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212

第一章 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内涵 212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212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技术基础 213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内容 214

第四节 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 214

一、军用开放系统的主要技术特性 214

二、数字化战场系统集成的基本原则 215

第二章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集成标准 217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217

一、作战体系结构(OA) 218

二、系统体系结构(SA) 219

三、技术体系结构(TA) 220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标准化 222

一、系统集成的标准化制定组织 222

二、系统集成的标准化体系 222

三、可参考的相关标准文件 223

二、系统集成设计的基本思路 226

一、系统逻辑设计 226

第二节 系统的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226

二、系统物理设计 226

一、系统集成设计的目标 226

第一节 系统集成设计的目标与基本思路 226

第三章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设计 226

第三节 系统技术接口 227

第四节 系统信息设计 228

第五节 软件集成方案 228

第六节 系统互操作性的措施 228

第七节 数字化战场的分系统集成 229

一、情报侦察分系统集成 229

二、信息传输分系统的集成 230

三、信息处理分系统集成 231

四、电子对抗分系统集成 231

五、后勤保障分系统集成 232

六、数字化战场的综合系统集成 232

第二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性能测试 234

一、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性能 234

第四章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的试验、性能测试与效能评估 234

第一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集成的试验 234

二、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性能测试举例 235

第三节 数字化战场信息系统的效能评估 236

外军篇——美陆军数字化计划 240

美陆军第一个数字化师和第一个数化军计划 240

一、实施概要 240

二、陆军数字化战略和“21世纪部队进程” 241

三、陆军实验战役计划 245

四、装备第四步兵师和第三军 247

五、组建第一个数字化师和第一个数字化军的费用 248

六、保护信息系统 249

七、条令和战术的变化 250

八、对训练基础的影响 250

十、联合互操作能力 251

九、数字化对部队人事制度的影响 251

十一、多国互操作性 252

十二、结论 253

附录A 部署数字化部队 254

附录B 陆军的实验 263

附录C 陆军旅级成套设备装备计划 271

附录D 装备第一个数字化师和第一个数字化军的费用 275

附录E 信息系统安全 279

附录F 对训练基础的影响 283

附录G 对人事系统的影响 287

附录H 联合互操作能力 289

附录I 多国互操作性 295

主要参考文献 303

后记 30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