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口笔译理论研究
口笔译理论研究

口笔译理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宓庆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11155X
  • 页数:3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口笔译理论其建构和拓展主要借助于维根斯坦的语言观和理论思想,以及语用学、传播学、符号学和认知科学的新发展,着眼于强化口译跨语言文化的社会传播功能。本书按照“特征描写—机制描写—实施描写—效果描写”的程序模式展开对口笔译理论的探讨。
《口笔译理论研究》目录

引 论 1

写在前面——寄语口译界友人和学子 5

目 录 5

第一章维根斯坦的语言观与翻译 19

1.0 概述 19

1.1 遵守规则与驾驭规则 23

1.2 意义取决于使用(“Meaning is use”) 26

1.3 “生活形式”:意义“使用”的基本依据 30

1.4 结语 38

2.0 概述 43

第二章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传播行为 43

2.1 媒介功能的强化:操控权的转移 55

2.2 口译“语言游戏”的“在场”和“不在场” 60

2.3 口译“语言游戏”的“当下性” 63

2.4 口译传播有其本身的语境化特征 66

2.5 听觉意义解码功能的前沿化 85

2.6 结语 87

第三章 口译传播的认知论证 92

3.0 概述 92

3.1 口译理解的关键:听觉解码 94

3.2 口译反应论的认知论证 103

3.2.1 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 103

3.2.2 习惯性反应(habitual reaction,HR) 110

3.3 口译中非言语意义解码的认知论证 116

3.4 同声传译的认知剖析 125

3.4.1 同声传译的基本“游戏规则” 129

3.4.1.1 规则之一:“后起跟踪” 130

3.4.1.2 规则之二:“化整为零” 134

3.4.1.3 规则之三:“一心三用” 136

3.5 口译理解理论的认知论证 141

3.5.1 感应能力 142

3.5.2 关联能力 146

3.5.2.1 符号与意义的关联 148

3.5.2.2 符号与语境的关联 154

3.5.2.3 文化关联 160

3.5.3 推理—判断能力 161

3.6 对口译中记忆的认知分析 163

3.6.1 注意是记忆的前提 167

3.6.2 理解是记忆的条件 168

3.6.3 “记忆保持”不是恒久不变的 170

3.6.4 记忆受制于心理压抑 173

3.7 结语 174

第四章口译的对策论 186

4.0 概述 186

4.1 口译的基本策略:解释 188

4.2 “对应”是一个范畴 194

4.2.1 语言与范畴化(categorization) 195

4.2.2 对应的幅度和等级 198

4.2.3 关于隐喻翻译的对策论思考 208

4.3 形式的功能观 217

4.3.1 形式的认识论意义 220

4.3.2 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222

4.4 口译中的“原语效应”(SL effect)问题 227

4.5 口译中的文化翻译对策 236

4.5.1 口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236

4.5.2 口译的话语文化解读 242

4.6 口译中的推理策略 245

4.6.1 推理的依据 247

4.6.2 推理的条件 249

4.7 口译心理调控对策 251

4.8结语 254

4.8.1 发展能力 255

4.8.2 加强学习 256

第五章口译的方法论 264

5.0概述 264

5.1 阐释或疏解 266

5.2 同步或伴随vs分切或拆译 272

5.3 明说与暗说vs直接与间接 286

5.4 增与删vs繁与简 291

5.5 融合与提炼 297

5.6方法与效果 300

5.6.1 译方法论的关键是语言感应力 301

5.6.2 口译方法论的价值标准 302

5.7 结语 305

第六章回顾与展望 310

6.0概述 310

6.1 翻译研究的多维化、整体化格局 311

(1olistic framework) 311

6.2 翻译学研究方法必须改革 321

6.3 建立翻译研究的“孵化中心” 324

6.4 建立翻译事业的统筹中心 324

6.5 翻译学发展的前景 3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