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 1974-1984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文物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100174X
- 页数:514 页
目 录 1
引 言 1
一秦始皇陵的建制与平面布局 1
插 图 目 录 2
图一秦始皇陵园地理位置示意图 2
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发掘经过 4
(二)长兵器 25 4
图二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位置示意图 5
(三)远射兵器 27 5
图三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图 6
图四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图 9
三有关本书编纂工作的几点说明 10
图五一号兵马俑坑发掘方位置图 10
第一章建筑遗迹 13
一土层叠压关系 13
图六地层剖面图(T1、T10、T19) 16
二建筑遗迹 16
图七建筑遗迹平面图 18
图八东壁俯视、正视图 20
图九南壁、北壁正视图 22
图一○地栿木接茬的卯榫结构及地栿槽平、侧、剖面图 27
图一一 一号隔墙平面及侧视图 32
图一二T2三号隔墙西段平面及侧视图 34
图一四席印纹 36
图一三席印纹及砖 36
图一五东端3号门道平、剖面图 38
图一六隔墙上甬道俯视、侧视图 40
图一七T2一号隔墙上甬道地基平、剖面图 41
三 小结 42
图一八开间及十号隔墙南壁局部复原剖视图 43
图一九建筑结构复原示意图 44
第二章陶俑、陶马 46
(二)出土现状 46
(一)出土件数 46
一 出土情况 46
图二○ 陶俑、陶马出土情况平面图 48
图二一T2G3陶俑出土情况剖面图 50
(三)陶俑种类 51
图二二 陶俑、陶马出土位置示意图 52
图二三车兵军吏俑(T10G5:15) 54
图二四车兵军吏俑(T2G2:97) 56
图二五车兵军吏俑(T19G10:14) 58
图二六御手俑(T20G10:98) 59
图二七车右俑(T1G3:13) 60
图二八步兵军吏俑(T19G10:24) 62
图二九步兵军吏俑(T19G9:3、T19K:139) 64
图三○步兵军吏俑(T19G10:17、T20G10:88) 66
图三一步兵军吏俑及Ⅰ式袍俑(T1K:72、T10K:98) 67
图三二 Ⅰ、Ⅱ式袍俑(T1K:17、T1K:74) 69
图三三 Ⅲ式袍俑(T19G10:12、T10G7:10) 70
图三四 Ⅳ式袍俑及介帻甲俑(T19G11·B4、T1G2:39) 71
图三五介帻甲俑(T20G9:58) 75
图三六 Ⅰ式扁髻甲俑(T10G5:3) 77
图三七 Ⅱ式扁髻甲俑(T1G3:7) 78
图三八 Ⅲ式扁髻甲俑(T19G9:2、T1G3:6) 79
图三九 Ⅳ式扁髻甲俑(T1G2:22、T10G5:6) 80
图四○ 圆髻甲俑(T10G6:35、T1G2:23) 83
(四)陶俑和车马的排列 85
图四一车兵、步兵俑排列位置示意图 86
二服饰 91
(一)上衣 91
图四二 Ⅰ-Ⅲ式上衣 92
图四三 Ⅲ式上衣(T10G5:15) 94
图四四 Ⅳ式上衣(T1G4:29) 95
图四五 Ⅴ、Ⅵ式上衣(T19G10:24、T20G9:76) 96
图四六衣领 98
(二)下裳 99
(三)腰带及带钩 100
图四七行滕、护腿 101
图四八腰带 103
图四九腰带上花纹 104
图五○ 带钩拓片(T10K:110、T19G8:12) 105
图五一 Ⅰ-Ⅵ式带钩 106
图五二Ⅶ-Ⅺ式带钩 108
图五三Ⅻ-?式带钩 109
(四)靴履 110
图五四靴 111
图五五一型、二型履 113
图五六三型履 114
(五)帻冠 114
图五七介帻(T19G9:16、T20G9:82) 115
图五八介帻(T2G2:42、T1G3:17) 117
图五九一型冠 118
图六○ 一型、二型冠(T1K:72、T20G10:88) 119
图六一二型冠(T19G10:14、T19G10:25) 120
图六二二型、三型冠(T2G2:86、T10C5:15) 121
(六)发髻和发辫 122
图六三宽辫形扁髻 124
图六四圆椎髻 126
(七)铠甲 127
图六五圆椎髻 127
图六六发辫 128
图六七一类一、二、三型铠甲 130
图六八二类一、二、三型铠甲 132
图六九二类三型Ⅱ式铠甲(T2G2:97) 133
图七○ 铠甲背带上的图案花纹(T10G7:14) 134
图七一铠甲上的图案花纹(T19G10:24) 136
图七二铠甲上的图案花纹 137
(八)服饰的颜色 138
图七三铠甲上的图案花纹(T20G10:97) 138
(九)小结 141
三艺术特色 142
(一)陶俑造型 142
图七四 陶俑胡须(一) 145
图七五 陶俑胡须(二) 146
图七六陶俑胡须(三) 147
图七七陶俑的体型(一) 151
图七八陶俑的体型(二) 154
图七九 陶俑的体型(三) 155
(二)陶马造型 157
(三)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 158
(四)秦俑艺术产生的社会条件 162
(一)陶俑造型的工艺过程 163
四 陶俑、陶马的制作工艺 163
图八○ 俑体剖面图(T1G2:19) 164
图八二 俑足与腿的连接(T19G10:10、T20G9:112) 165
图八一 陶俑踏板及俑足(T1K:155) 165
图八三 俑足履的制法(T19G9:17、T19K:202) 166
图八四俑足履的制法 167
图八五俑足底部印纹(T20(G9:73、T20G9:85) 168
图八六俑腿制法 169
图八七俑腿制法(T2G2:63) 170
图八八俑腿制法(T1G1:6) 170
图九○俑下体的初胎及二次复泥(T10K:162) 171
图八九俑下体初胎上的绳纹及泥层 171
图九一俑躯干的泥条盘筑制法 173
图九二俑躯干的制法 174
图九三俑臂制法 175
图九四 俑臂与躯干的连接(T19K:140) 176
图九五俑头制法(T19G10:16、T20G9:38) 177
图九六 俑头制法(T1G4:17、T1G4:13) 178
图九八俑手制法(T19G8:51、T19(G9:1) 179
图九七俑头剖视图(T20G9:103) 179
图九九俑手制法 180
图一○○ 俑手拇指的合模制法(T2G3:116、T20G10:51) 181
图一○一发髻制法 182
(二)陶马塑造的工艺过程 183
图一○二 甲带陶模(T19G11:01414、T19K:01367) 183
图一○三 陶马头制法(T10G5:③4) 184
图一○四 陶马头制法(T2G2:⑦1) 185
图一○五 马颈及马鬃制法(T19G10:⑥2、T1G2:①2) 186
图一○六陶马躯干制法(T2G2:⑦1) 187
图一○七陶马躯干制法(T10G5:③2) 188
图一○八陶马躯干内侧遗迹图(T20G10:⑧2、T2G2:⑦1) 190
图一一○ 陶马躯干上的支架印痕(T20G10:⑧1、T19G9:⑤1) 191
图一○九陶马躯干剖视、仰视图(T10G7:④3) 191
(三)陶质、陶色和焙烧温度 192
图一一一陶马胸、腿、尾制法 192
(四)彩绘 193
五 陶文 194
(一)数字类 194
图一一二陶文拓片(一) 195
图一一三陶文拓片(二) 196
图一一四陶文拓片(三) 197
(二)工名、地名类 198
图一一五陶文拓片(四) 200
图一一六陶文拓片(五) 201
图一一七陶文拓片(六) 202
图一一八陶文拓片(七) 205
图一一九陶文拓片(八) 206
(一)车的结构遗迹 208
一车迹 208
第三章车迹和车马器 208
图一二○一号车迹平面图(T1G2:①) 209
图一二一一号车上的轭、衡、麻绳 211
图一二二二号车迹平、剖面图(T1G3:②) 212
图一二三三号车迹平面图(T10G5:③) 213
图一二四三号车车輢及鼓遗迹 214
图一二五四号车迹平面图(T10G7:④) 215
图一二六四号车车轮(T10G7:④) 216
图一二七五号车迹平面图(T19G9:⑤) 218
图一二八五号车车轮复原图(T19G9:⑤) 218
图一二九五号车上的木环遗迹 219
图一三○六号车迹平面图(T19G10:⑥) 219
图一三一七号车迹平面和侧视图(T2G2:⑦) 220
图一三二七号车的鼓、木环遗迹及车轮复原图(T2G2:⑦) 221
图一三三八号车迹平面图(T20G10:⑧) 222
(二)马的鞁具遗迹 225
图一三四麻绳(T19G9:⑤) 225
图一三五?辔 226
图一三六胁驱、络头(T20G10:⑧、T2G2:⑦4) 227
(一)金器 229
二车马器 229
(二)铜器 229
图一三七铜甬钟(T19G9:01302) 230
图一三八铜车饰件及鼓环 231
图一三九铜车马饰件 233
图一四○金、铜马饰件 235
图一四一铜车马器 237
图一四二铜车马器 239
(三)石饰品 240
(四)骨饰品 241
图一四三石马饰件 241
图一四四车马骨饰件 242
三杂器 243
(一)铁器 243
图一四五铁工具 244
图一四六铁工具 245
(三)陶器 247
(二)铜器 247
图一四七陶拍 248
图一四八陶笄、陶楔(T20G10、01395、T1G1:01394) 248
(一)短兵器 249
一兵器的类别 249
第四章兵器 249
图一四九铜剑及金钩 252
图一五○铜剑和金钩出土情况 255
图一五一铜矛、铁矛 256
图一五二铜戟出土情况平面图 257
图一五三铜戈及戈上刻辞 258
图一五四铜铍出土平、剖面图 262
图一五五铜铍和残铜剑出土平面图 263
图一五六铍韬遗迹(T2G3:0450) 264
图一五七铍韬印迹(T20G9) 264
图一五八铍韬遗迹(T20G10:0882) 264
图一五九铜铍及其刻辞(一) 266
图一六○铜铍及其刻辞(二) 267
图一六一铜铍及其刻辞(三) 268
图一六二铜铍及其刻辞(四) 269
图一六三铜錞 272
图一六四铜錞及柲出土平、剖面图(T19G8:0712) 272
图一六五长柲遗迹 273
图一六六长柲遗迹(T2G2:0017 0021、T2G3:0022-0025) 274
图一六七长柲遗迹(T19G:0026-0027) 276
图一六八铜镞、铁镞 278
图一六九箭束出土平面及侧视图(T10K:0143、T10K:0151) 279
图一七○箭及箭箙遗迹平面图(T1G2:0412、T19K:…0758) 282
图一七一箭及箭箙遗迹平面图(T2G2:0421、T19K:0167) 283
图一七二箭箙遗迹平面图 284
图一七三箭箙遗迹平面及侧视图(T10K:0142、T19K:0173) 285
图一七四箭箙遗迹及箙复原图(T2G1:0318) 286
图一七六残弩臂及弓韬平面图 288
图一七五弩遗迹平面及侧视图(T19G11:00141) 288
图一七七弩及弓韬平面图(T19G11:00140) 289
图一七八弓韬平面图(T10K:…0059) 289
图一七九弩遗迹平、剖面图(T20G10:00160、T19G8:00125) 290
图一八○弩遗迹平面图(T19G9:00127、T19G11:00145) 291
图一八一弩遗迹平面图(T19K:0079) 292
图一八二弩复原图 292
图一八三铜弩机(TTK:03、T10K:38) 293
图一八四铜弩机上的刻文 294
二兵器的分布 296
图一八五兵器出土位置示意图 298
图一八六T10G7车后兵器出土平面图 300
图一八七T20G10车前兵器遗迹平面图 301
图一八八T20G11兵器出土平面及南北侧视图 302
三兵器的制作工艺 304
结语 308
一俑坑的时代 308
二一号俑坑的修建和焚毁问题 308
三兵马俑反映的军事内容 309
四秦俑艺术 311
附录 313
一陶俑、俑马及砖瓦等的化学成份、结构和烧成温度的检验 313
(一)化学成份分析 313
(二)结构分析 316
(三)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数据 322
(四)差热失重 325
(五)烧成温度 328
二陶俑彩绘颜色分析报告 330
(一)基本情况 330
(二)分析方法与数据 330
(三)数据处理 339
三青铜兵器化学成份分析报告 341
(一)化学成份分析 341
(二)铜镞、铜剑表面含铬氧化层的检验 343
四 表 349
表一陶俑陶马尺寸登记表 349
1 一区(T1K、T10K、T19K)陶俑尺寸登记表 349
2 二区(T1G1)面东陶俑尺寸登记表 353
3 二区(T1G2)面南陶俑尺寸登记表 354
4 三区(T1G2、T2G2)陶俑尺寸登记表 354
5 四区(T1G3、T2G3)陶俑尺寸登记表 357
6 五区(T1G4)陶俑尺寸登记表 359
7 六区(T10G5)陶俑尺寸登记表 361
8 七区(T10G6)陶俑尺寸登记表 362
9 八区(T10G7)陶俑尺寸登记表 364
10九区(T19G8)陶俑尺寸登记表 365
11 十区(T19G9、T20G9)陶俑尺寸登记表 367
12 十一区(T19G10、T20G10)陶俑尺寸登记表 369
13十二区(T19G11)面北陶俑尺寸登记表 372
14十二区(T19G11)面东陶俑尺寸登记表 372
15陶马尺寸登记表 373
表二部分陶俑重量登记表 373
1 一区(T1K、T10K、T19K)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376
表三陶俑彩绘颜色残迹记录表 376
2 二区(T1G1、T2G1)面南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386
3 二区(T1G1、T2G1)面东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388
4 三区(T1G2、T2G2)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391
5 四区(T1G3、T2G3)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397
6 五区(T1G4)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04
7 六区(T10G5)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06
8 七区(T10G6)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09
9 八区(T10G7)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11
10九区(T1 9G8)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13
11 十区(T19G9、T20G9)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16
12十一区(T19G10、T20G10)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22
13十二区(T19G11、T20G11)面东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28
14十二区(T19G11、T20G11)面北陶俑彩色残迹记录表 430
表四陶文登记表 433
1 一区(T1K、T10K、T19K)出土器物登记表 444
表五出土器物登记表 444
2 二区(T1G1、T2G1)出土器物登记表 447
3 三区(T1G2、T2G2)出土器物登记表 448
4 四区(T1G3、T2G3)出土器物登记表 450
5 五区(T1G4)出土器物登记表 452
6 六区(T10G5)出土器物登记表 452
7 七区(T10G6)出土器物登记表 454
8 八区(T10G7)出土器物登记表 455
9 九区(T19G8)出土器物登记表 456
10十区(T19G9、T20G9)出土器物登记表 458
11 十一区(T19G10、T20G10)出土器物登记表 460
12十二区(T19G11、T20G11)出土器物登记表 462
后 记 465
英文目录 467
英文内容提要 471
- 《考古郑州》任伟,刘彦锋著 2019
- 《发掘孩子的天赋》康丽梅编著 2019
- 《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白云翔著 2019
- 《湖南考古辑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
- 《吐鲁番晋唐墓地 交河勾西、木纳尔、巴达木发掘报告》吐鲁番地区文物局 2019
- 《中国南方先秦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9
- 《刘庆柱访谈录 考古学与中原文明》韩国河主编 2020
- 《屈原考古新证》周建忠著 2020
- 《中国音乐考古丛书 箜篌考》(中国)贺志凌 2019
- 《考古学视角下的秦汉家庭与日常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刘尊志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中国传统京剧故事绘本 追韩信》成都市京剧研究院,四川众木文化著;小狐仙动漫绘 2019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甘肃》《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系统解剖学速记》阿虎医考研究组编 2019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中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编著 2019
- 《百景南浔》湖州市南浔区南浔画院,湖州市南浔区南浔国学文化研究会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