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莱阳市志
莱阳市志

莱阳市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莱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3304624
  • 页数:781 页
图书介绍:
《莱阳市志》目录

凡例 1

概述 1

目录 1

序 1

大事记 7

第二节 隶属 37

第一节 位置 37

第一编 行政区域 37

第一章 建置 37

第一节 明末与清代区划 3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39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 44

第一节 城区 49

第三章 城区 乡镇 49

第二节 乡镇 51

第一节 地层 63

第一章 地质 63

第二编 地理环境 63

第二节 构造 64

第一节 低山 65

第二章 地貌 65

第二节 丘陵 66

第四节 河流 68

第三节 平原洼地 68

第二节 气温 71

第一节 日照 71

第三章 气候 71

第四节 降水 73

第三节 地温 73

第六节 霜期 冰期 75

第五节 湿度 75

第七节 风 77

第一节 地表水 78

第四章 水文 78

第二节 地下水 79

第二节 岛屿 80

第一节 海岸与滩涂 80

第五章 海域 80

第一节 土壤 81

第六章 土壤 植被 8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3

第七章 自然资源 83

第二节 植被 83

第二节 水资源 84

第三节 矿物资源 85

第五节 植物动物资源 88

第四节 水产资源 88

第一节 旱灾 89

第八章 自然灾害 89

第二节 水灾 90

第四节 雹灾 91

第三节 风灾 91

第五节 病害虫害 92

第六节 震灾 93

第二节 环境监测 94

第一节 污染源 94

第九章 环境保护 94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治理 95

第一节 分布 97

第一章 分布 变动 97

第三编 人口 97

第二节 变动 98

第一节 性别构成 100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00

第二节 年龄构成 101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02

第三节 文化程度 102

第三节 姓氏 103

第二节 家庭 103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03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姓氏 103

第一节 婚姻 1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4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04

第二节 晚婚 节育 10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 106

第一节 城区总体规划 109

第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 109

第四编 城乡建设 109

第一节 街道建设 110

第二章 城区建设 110

第二节 乡村总体规划 110

第二节 桥梁 堤坝 112

第三节 主要建筑 113

第五节 公共交通设施 115

第四节 房屋建设 115

第七节 居民生活服务设施 116

第六节 文化娱乐设施 116

第十节 园林绿化 117

第九节 照明设施 117

第八节 供水 排水 117

第一节 乡镇政府驻地建设 118

第三章 乡村建设 118

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 118

第二节 村庄建设 119

第一节 建筑队伍 120

第四章 建筑施工 120

第三节 建筑设备 122

第二节 设计施工 122

第二节 管理内容 1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23

第五章 城乡建设管理 123

第四节 建材工业公司 128

第三节 二轻工业公司 128

第五编 工业 128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28

第一节 经济委员会 128

第二节 工业公司 128

第八节 乡镇企业局 129

第七节 电业局 129

第五节 化学工业公司 129

第六节 纺织工业公司 129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130

第二章 工业体制 130

第四节 经营管理 131

第三节 企业隶属 131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31

第一节 机械业 134

第三章 工业行业 134

第二节 化学业 136

第三节 建材业 139

第四节 电力业 144

第五节 电器与电子业 148

第六节 纺织与缝纫业 150

第七节 制革业 152

第八节 造纸与印刷业 153

第九节 编织与工艺品制作业 155

第十节 木材加工与制作业 157

第十一节 食品业 158

第十二节 酿造业 160

第十四节 制鞋业 162

第十三节 塑料业 162

第十五节 盐业 163

第十六节 乡(镇)村重点工业企业 167

第一节 省属工业企业 170

第四章 省及烟台市属工业企业 170

第二节 烟台市属工业企业 172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80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 180

第六编 农业 180

第一章 机构 180

第一节 农牧业管理机构 180

第二节 农业机具管理机构 180

第二节 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182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 183

第一节 整地 184

第三章 耕地 184

第四节 全民土地所有制 184

第二节 改土 185

第二节 农业机械 186

第一节 农业工具 186

第四章 农业机具 186

第三节 农业机具管理 188

第一节 作物布局 189

第五章 粮油作物种植 189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90

第三节 作物品种与改良繁育 192

第四节 种植管理 195

第一节 蔬菜种类与轮作保护 199

第六章 蔬菜栽培 199

第二节 主要蔬菜栽培 200

第七章 作物保护 203

第二节 病害虫害检测 204

第一节 病害虫害种类 204

第三节 病害虫害防治 205

第一节 品种与改良 207

第八章 家畜家禽养殖 207

第二节 饲养与繁殖 20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10

第二节 劳动管理 211

第一节 经济结构 211

第九章 农业经营管理 211

第三节 财物管理 213

第四节 收益分配 214

第二节 林地面积 2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7

第七编 林业 蚕业 果业 217

第一章 林业 217

第三节 林木种类与蓄积量 218

第四节 植树造林 220

第五节 林场 苗圃 222

第六节 林木管理 223

第二节 养蚕 放蚕 225

第一节 植桑植柞 225

第二章 蚕业 225

第一节 种类 产量 226

第三章 果业 226

第二节 果园管理 227

第三节 果品采贮 228

第二节 水利建设 2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29

第八编 水利 水产 229

第一章 水利 229

第四节 水土保持 233

第三节 排灌机械 233

第五节 水的利用 234

第二节 养殖 2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6

第二章 水产 236

第三节 捕捞 241

第四节 水产品加工与冷藏 242

第一节 品种由来 245

第一章 莱阳茌梨 245

第九编 著名特产 245

第三节 类属与性状 246

第二节 产地与品质 246

第四节 栽培与管理 247

第五节 采摘与贮藏 249

第一节 药用价值 250

第二章 莱阳沙参 250

第三节 栽培管理 251

第二节 种类特性 251

第四节 采收处置 252

第二节 开采与利用 253

第一节 蕴藏与品种 253

第三章 莱阳大理石 253

第一节 特征特性 254

第四章 莱阳芋头 254

第三节 栽培管理 255

第二节 产地分布 255

第五章 五龙鹅 256

第一节 品种认定 256

第四节 收刨贮藏 256

第四节 繁育推广 257

第三节 特征特性 257

第二节 饲养分布 257

第一节 公路管理机构 259

第一章 交通机构 259

第十编 交通 邮电 259

第二节 铁路运输服务机构 260

第一节 公路建设 261

第二章 公路 261

第二节 桥涵建设 265

第四节 公路运输 267

第三节 公路养护 267

第一节 铁路建设 271

第三章 铁路 271

第五节 交通监理 271

第三节 铁路运输 272

第二节 桥涵建设 272

第一节 递铺 273

第四章 邮电机构 273

第四节 安全管理 273

第四节 邮电局 274

第三节 电信局 274

第二节 邮政局 274

第一节 邮政网络与运递 275

第五章 邮政 275

第二节 邮政设备 278

第三节 邮政业务 279

第一节 电报 282

第六章 电信 282

第二节 电话 283

第二节 财务管理 285

第一节 业务管理 285

第七章 邮电管理 285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86

第一章 私营商业 287

第十一编 商业 287

第一节 供销合作商业 288

第二章 集体商业 288

第二节 其他集体商业 294

第二节 商品购销 2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95

第三章 国营商业 295

第三节 经营管理 300

第二节 物资购进 3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3

第四章 物资购销 303

第三节 物资供应 3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6

第五章 粮油征购销售 306

第二节 粮油征收 307

第三节 粮油征购 308

第五节 粮油储运 309

第四节 粮油供应销售 309

第六节 粮油加工 312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 3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4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14

第三节 出口商品开发 316

第五节 经营管理 318

第四节 进口商品 318

第二节 饮食业 31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19

第七章 饮食服务业 319

第三节 服务业 320

第一节 集市 321

第八章集 市贸易 321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324

第二节 财政体制 32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5

第十二编 财政 税务 325

第一章 财政 325

第三节 财政收入 327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331

第五节 财政支出 333

第六节 财政管理 336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39

第二章 税务 339

第三节 农业税 340

第二节 税制变革 340

第四节 工商各税 342

第五节 杂捐 杂税 347

第六节 征收管理 351

第三节 北海银行五龙县办事处 353

第二节 北海银行莱东县办事处 353

第十三编 金融 保险 35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353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353

第七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莱阳(县)市支行 354

第六节 中国农业银行莱阳(县)市支行 354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莱阳(县)市支行 354

第五节 中国工商银行莱阳(县)市支行 354

第一节 货币流通 355

第二章 金融业务 355

第二节 存款 358

第三节 贷款 360

第一节 机构 365

第三章 保险 365

第四节 结算 365

第二节 保险种类 366

第三节 理赔 367

第四节 防灾 368

第四节 科研推广机构 369

第三节 地震测报机构 369

第十四编 科技 369

第一章 机构 369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69

第二节 气象观测机构 369

第一节 专业科技队伍 370

第二章 科技队伍 370

第五节 科协组织 370

第一节 农牧渔业科技成果 371

第三章 科技成果 371

第二节 群众科技队伍 371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373

第二节 科技情报交流 374

第一节 科技宣传 374

第四章 科技普及 374

第四节 科技应用推广 375

第三节 科技咨询 375

第二节 地震测报 377

第一节 气象观测 377

第五章 气象观测与地震测报 377

第三节 标准计量局 379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局 379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 379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79

第一节 计划委员会 379

第一节 计划编制 380

第二章 计划管理 380

第四节 物价局 380

第五节 统计局 380

第六节 审计局 380

第二节 计划实施 381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383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383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38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384

第四节 商标注册管理 385

第二节 计量器具制修 386

第一节 计量器具变更 386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386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387

第三节 计量器具管理 387

第一节 物价管理 388

第五章 物价 388

第二节 物价调整 389

第六章 统计管理 391

第二节 统计资料收集整理 392

第一节 统计调查 392

第二节 经济效益审计 393

第一节 财政财务审计 393

第七章 审计监督 393

第三节 厂长(经理)离任审计 394

第一节 组织建设 39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莱阳(县)市地方组织 395

第十六编 政党 395

第二节 宣传教育 400

第三节 统战工作 402

第四节 纪律检查 403

第五节 信访处理 404

第六节 历次代表大会 405

第七节 重要工作(活动)纪略 407

第八节 组织机构 411

第二节 党务活动简略 41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16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莱阳县地方组织 416

第二节 民盟莱阳市委员会 417

第一节 民革莱阳支部 417

第三章 民主党派莱阳(县)市地方组织 417

第五节 致公党莱阳小组 418

第四节 农工民主党莱阳小组 418

第三节 民建莱阳小组 418

第六节 九三学社莱阳支社 419

第一节 公民选举 421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21

第十七编 政权 政协 421

第四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22

第三节 参议会 422

第二节 自治局 422

第五节 人民代表大会 42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行政机构与政务活动 428

第一节 清代县行政机构与政务活动 428

第二章 行政机构与政务工作(活动) 428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县抗日政权行政机构与政务工作(活动) 433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县民主政权行政机构与政务工作(活动) 434

第五节 建国后(县)市人民政权行政机构与政务工作(活动) 435

第一节 人民政协莱阳(县)市历届委员会 448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448

第二节 人民政协莱阳(县)市委员会主要工作(活动) 451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 453

第二节 农民救国会 453

第十八编 社会群众团体 453

第一章 农民团体 453

第一节 农会 453

第二节 工会 454

第一节 职工救国会 454

第二章 职工团体 454

第一节 妇女救国会 456

第三章 妇女团体 456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457

第一节 民先莱阳县地方组织 458

第四章 青年团体 458

第三节 共青团莱阳(县)市地方组织 459

第二节 青救会莱阳县地方组织 459

第二节 儿童团 461

第一节 童子军 461

第四节 三青团莱阳县分团部 461

第五章 儿童团体 461

第三节 少年先锋队莱阳(县)市地方组织 462

第二节 工商联合会 463

第一节 商会 463

第六章 工商团体 463

第二节 专业学会与技术研究会 464

第一节 科技协会 464

第七章 科技团体 464

第三节 基督教 465

第二节 佛教 465

第三节 科普活动 465

第八章 宗教团体 465

第一节 道教 46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69

第一章 公安 469

第十九编 公安 司法 469

第二节 社会治安 470

第三节 刑事侦查 471

第五节 交通管理 473

第四节 户籍管理 473

第七节 武装警察 474

第六节 消防管理 47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75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75

第二章 检察 475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7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76

第六节 控告与申诉检察 477

第五节 劳改与监所检察 477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79

第三章 审判 479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8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81

第二节 法制教育 48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82

第三节 民事调解 483

第四节 律师事务 484

第五节 公证业务 485

第二节 拥军优属 4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87

第二十编 民政 侨务 487

第一章 民政 487

第四节 优待抚恤 489

第三节 战时支前 489

第五节 安置 492

第六节 救灾 救济 494

第七节 社会福利 496

第九节 土地征用 497

第八节 婚姻登记 497

第十节 支边援外 4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99

第二章 侨务 499

第十一节 殡葬改革 499

第三节 华侨与港胞贡献 500

第二节 侨居分布与联系 500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1

第二十一编 劳动 人事 501

第一章 劳动 501

第四节 劳动力管理 502

第三节 知青安置 502

第五节 工资 504

第七节 劳动保险与福利待遇 506

第六节 劳动保护 506

第二节 干部来源 5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08

第二章 人事 508

第三节 干部状况 509

第四节 干部管理 511

第五节 干部工资 512

第六节 干部福利 513

第七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待遇 514

第三节 武装部 兵役局 515

第二节 武装科 武委会 515

第二十二编 军事 515

第一章 莱阳(县)市地方武装机构 515

第一节 军事部 515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516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516

第二章 兵役 516

第一节 招募与征兵 516

第二节 乡校 517

第一节 团练与联庄会 517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17

第四节 抗粮军 游击队 518

第三节 民团大队 保安团 518

第一节 清军 519

第四章 驻军 519

第五节 县大队 独立营 519

第六节 区中队 武工队 519

第七节 特务队 警察大队 519

第四节 人民军队 520

第三节 国民党军队 520

第二节 军阀军队 52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21

第五章 民兵 521

第三节 武器装备 522

第二节 军政训练 522

第四节 任务与作用 523

第二节 防空设施 524

第一节 防空组织 524

第六章 人民防空 524

第一节 清代战事 525

第七章 战事 525

第三节 防空教育 525

第二节 民国前期战事 527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 529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 5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41

第一章 教育管理 541

第二十三编 教育 541

第三节 经费管理 54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542

第一节 县学 543

第二章 县学 学塾 书院 543

第三节 书院 544

第二节 学塾 544

第二节 教育内容 545

第一节 发展状况 545

第三章 幼儿教育 545

第一节 发展状况 546

第四章 小学教育 546

第三节 重点幼儿园 546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548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 549

第四节 重点小学 550

第一节 发展状况 551

第五章 中学教育 551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554

第三节 教学与考试 556

第四节 重点中学 557

第二节 职业教育 558

第一节 师范教育 558

第六章 中等专业教育 558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561

第一节 发展状况 561

第七章 特殊教育 561

第九章 成人教育 562

第八章 高等教育 562

第二节 农民教育 563

第一节 民众教育 563

第三节 职工教育 564

第十章 勤工俭学 565

第一节 师资来源 566

第十一章 教师队伍 566

第二节 师资培训 567

第三节 教师待遇 568

第一节 省属驻莱阳大中专院校 570

第十二章 省地(市)属驻莱阳大中专院校 570

第二节 地(市)属驻莱阳大中专学校 572

第三节 档案管理机构 575

第二节 广播电视管理机构 575

第二十四编 文化艺术 57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75

第一节 文化管理机构 575

第一节 专业文艺 576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76

第二节 群众文艺 578

第三节 艺术创作 582

第四节 儿歌民谣 584

第五节 故事传说 585

第二节 广播 589

第一节 报纸 589

第三章 报纸 广播 电视 通讯报道 589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91

第四章 图书 591

第三节 电视 591

第四节 通讯报道 591

第五章 档案 592

第二节 图书阅览 592

第一节 档案收藏 593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594

第六章 文物古迹 594

第二节 档案利用 594

第二节 古墓群 595

第三节 古建筑 596

第四节 馆藏文物 598

第三节 民国时期《莱阳县志》编纂 599

第二节 清代康熙年间《莱阳县志》编纂 599

第七章 莱阳(县)市地方史志编纂 599

第一节 明代万历年间《莱阳县志》编纂 599

第四节 建国后莱阳(县)市地方史志编纂 600

第二节 卫生事业设施 60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03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 603

第一章 卫生 60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与卫生保健 606

第四节 公共卫生 609

第五节 医疗 611

第六节 药品检验 616

第七节 部队及烟台市属驻莱阳医疗单位 617

第二节 体育设施 6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618

第二章 体育 618

第三节 学校体育 619

第四节 专业性体育训练 620

第五节 群众体育 621

第六节 竞赛活动 623

第七节 人才输送与培养 625

第一节 农民生活 627

第一章 人民生活 627

第二十六编 民情风俗 627

第二节 职工生活 630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 631

第四节 居民储蓄与消费 632

第一节 衣食住行 633

第二章 风俗习惯 633

第二节 婚姻丧葬 634

第三节 喜庆礼仪 635

第四节 时令节日 637

第五节 陋习流弊 638

第二节 和睦家庭 640

第一节 男女平等 640

第三章 新风美德 640

第四节 一心为公 助人为乐 641

第三节 尊老爱幼 641

第六节 五讲四美 642

第五节 勤劳致富 642

第一节 语音的分析 645

第一章 语言 645

第二十七编 方言 645

第二节 语音的变化 651

第三节 声韵调配合规律 653

第四节 同音字表 662

第二章 词汇 670

第二节 农事 671

第一节 天文 地理 671

第三节 植物 动物 672

第四节 房舍 器物 673

第五节 称谓 674

第七节 服饰 饮食 675

第六节 身体器官 医病 675

第九节 文教 676

第八节 红白喜事 日常生活 676

第十节 动态、形态、数量等词的表达 677

第一节 词法 679

第三章 语法 679

第二节 句法 680

第三节 某些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681

第一节 谚语 682

第四章 俗语记音 682

第二节 歇后语 684

一、人物传略 689

人物 689

二、著名革命烈士 718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 719

一、明朝、清朝与1935年《莱阳县志》序选录 763

附录 763

二、考辨 765

三、碑记 766

四、古今诗词文选 767

五、珍闻轶事 770

六、文献辑存 77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