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体国经野  历代行政区划
体国经野  历代行政区划

体国经野 历代行政区划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晓杰著
  • 出 版 社:长春:长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6646175
  • 页数:240 页
图书介绍:本套书的主题是中国历代的制度文明,包括制度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来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重大的人物和事件,对以往和现实的影响。既包括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也包括自然形成的。实际运作的制度以及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本册介绍中国历代行政区划。
《体国经野 历代行政区划》目录

第1部分 幻想与现实:行政区划的传说与出现 3

一、“九州”制与“五服”制 3

二、商周时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6

三、“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11

四、集乡聚为县与以郡统县 15

第2部分 大一统的郡县制:秦汉时期一、“罢侯置守” 21

二、从诸侯王国的设立到“推恩令”的实施 25

三、武帝广开边地与汉郡的增置 33

四、西域都护府的建立 40

五、从郡(国)县二级制到州、郡(国)、县三级制 43

六、班超定西域与西域都护(长史)府的设置 53

第3部分 行政区划由常态到畸形的转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8

一、曹魏的统一北方与在东北、西北的经营 58

二、曹魏的分封 59

三、蜀汉的“南抚夷越” 60

四、孙吴的疆域与广州的设置 61

五、典农校尉 61

六、遥领与虚封 62

七、西晋的分封 63

八、永嘉二十一州 66

九、十六国州制的混乱 67

十、侨州郡县与土断 74

十一、双头州郡 77

十二、州郡的虚滥 79

十三、都督区与行台区 80

十四、北魏的“六镇” 82

第4部分 从郡(州)县两级制的复归到藩镇的强盛:隋唐五代时期 87

一、“罢天下诸郡” 87

二、域外拓展置边郡 89

三、贞观十道与开元十五道 91

四、三种类型的府制 95

五、赤畿望紧上中下 102

六、得得失失羁縻州 103

七、天宝十节度 107

八、藩镇割据的形成 109

九、朝廷与藩镇的争斗 110

十、藩镇割据的发展:五代十国 113

第5部分 “强干弱枝”的新方法: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 121

一、路制的出现 121

二、徽宗崇宁二十四路 125

三、府、州、军、监 128

四、宋辽边地的争夺与“澶渊之盟” 130

五、辽金的五京与五京道 132

六、头下军州与斡鲁朵制 135

七、金的五京与十七路 137

八、猛安谋克 139

九、西夏政区 140

十、岳飞北伐与“绍兴合议” 141

十一、南宋十六路 143

第6部分 行省时代:元朝时期 147

一、行省制度的确立 147

二、“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149

三、多层级的复式的地方行政区划 154

四、宣慰司道与宣慰司、宣抚司和安抚司 157

五、郡县吐蕃之地 158

六、别失八里、哈刺火州、哈密力 161

七、澎湖巡检司 162

第7部分 删繁就简:明朝时期 167

一、都、布、按三司 167

二、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168

三、巡抚、总督及其辖区 172

四、府、州、县 175

五、都司卫所 176

六、土司 180

七、羁縻都司卫所 182

八、九边 186

第8部分 从复式到单式政区层级的回归:清朝时期 191

一、内地十八省 191

二、府(厅)、州、县 195

三、改土归流 196

四、由盛京三将军到东三省 198

五、从伊犁将军到新疆省 202

六、西藏办事大臣及其辖区 206

七、青海办事大臣及其辖区 209

八、乌里雅苏台将军 210

九、漠南蒙古二区 211

十、台湾省 212

第9部分 精简型政区:民国时期 218

一、从二十二省到三十五省 218

二、道的兴衰与专区的出现 220

三、特别行政区 222

四、直辖市 223

五、设治局与县佐 225

六、西藏与青海 225

七、外蒙古 227

八、中共革命根据地政区 228

结语 历代行政区划的变化规律 231

一、数量由少到多,辖区由大到小,层级由高到低 231

二、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大都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 234

三、县级行政区划最具有稳定性 236

主要参考书目 23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