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

水稻栽培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毓珩,马一凡主编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38110593
  • 页数:48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怎样种水稻下一篇:水土保持 下
《水稻栽培》目录

第一章 水稻的形态和生育 1

第一节 水稻的一生 1

一、水稻的一生和生育期的划分 1

二、水稻品种生育期及其变化 3

三、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 5

第二节 谷粒的结构和萌发 7

一、谷粒的形态结构 7

二、萌发生理 10

三、萌发条件 11

第三节 根系发育 15

一、根的发生和分类 15

二、根的构造 18

三、根系发育与环境因素 20

第四节 叶及分蘖的长消规律 23

一、叶的生长和形态结构 23

二、叶的发育条件与诊断 28

三、分蘖的发生规律 30

四、无效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的途径 34

第五节 茎、节的形态与生长 35

一、茎的形态和机能 35

二、水稻拔节与节间的伸长 37

三、各部营养器官在组织上的联系 40

第六节 幼穗分化 41

一、穗的形态和发育 41

二、幼穗分化的诊断 48

三、幼穗发育与条件 51

第七节 开花与结实 54

一、花器构造与开花习性 54

二、传粉与受精 57

三、米粒的发育过程 59

四、灌浆条件与成熟 60

第二章 稻田灌排系统与条田建设 65

第一节 对水稻灌溉系统的要求 65

一、水稻灌溉系统的任务 66

二、灌区建设的几项原则 70

第二节 渠系布置与结构 73

一、渠系布置 74

二、渠系结构 78

第三节 条田工程——田间灌排调节网 87

一、条田建设 88

二、灌溉地段 91

三、毛渠系统 93

四、道路与林带 100

五、以毛渠纵向布置为特点的条田工程的优越性 102

第三章 土壤培肥与耕作 104

第一节 水稻土壤剖面特征及其性质 104

一、水稻土壤的剖面特征 104

二、几种水稻土壤类型的特性 108

第二节 高产稻田的土壤特征 114

第三节 培肥的基本措施 115

一、增施有机肥料 116

二、翻压绿服 118

三、深耕 119

四、排水改良 119

第四节 稻田耕作技术 120

一、耕翻 120

二、整地 123

第五节 稻田旋耕 126

一、旋耕的优点 126

二、旋耕技术要求 127

三、旋耕机具 128

第四章 育种与良种繁育 130

第一节 选育新品种 130

一、育种目标 130

二、育种的基本程序 133

三、育种方法 137

第二节 良种繁育 154

一、良种退化及其原因 154

二、良种的提纯复状 155

三、良种繁殖技术 157

第三节 主要优良品种介绍 159

一、京越1号 159

二、丹粳1号 160

三、丹粳2号 160

四、丹粳3号 161

五、辽盐2号 161

六、辽粳287 162

七、辽粳5号 162

八、丰锦 163

九、盐粳1号 164

十、黎明 164

十一、抚粳1号 165

十二、铁粳1号 165

十三、秋光 166

十四、早丰 166

十五、辽粳10号 166

十六、旱72 167

十八、本旱1号 168

十七、旱152 168

第五章 粳稻杂种优势利用 170

第一节 水稻的杂种优势及其利用途径 170

一、杂种优势概念 170

二、杂种优势的估算方法 170

三、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职权研究概况 172

四、水稻“三系”及其相互关系 174

一、不育系及保持系的选育 178

第二节 粳稻三系选育 178

二、恢复系的选育 181

三、杂交种的选育 183

第三节 繁殖、制种与亲本提纯 187

一、繁殖不育系 187

二、杂交制种 190

三、亲本担纯 195

第四节 优良杂交粳稻组合及其亲本介绍 199

一、不育系及保持系 201

二、恢复系 202

三、杂交组合 203

第六章 育秧 209

第一节 壮秧类型及生理形态特点 209

一、壮秧类型 209

二、状秧的生理特点 211

三、减秧的形态 213

第二节 环境条件与壮秧的关系 213

第三节 几种主要育秧方式及其特点 220

一、薄膜保温旱育秧 220

二、薄膜保温温润育秧 223

三、大棚硬盘或田间软盘育秧 224

四、薄膜保温营养土隔离层育秧 224

五、有孔薄膜保温育秧 225

六、宽床开闭式薄膜覆盖育秧 226

二、改土措施 227

一、秧田土壤质量标准 227

第四节 秧田土壤培育 227

第五节 育秧技术 230

一、种子准备和处理 230

二、秧田的选择与区划 233

三、整地、作床与施肥 234

四、播种 236

五、秧田管理 237

第六节 水稻机械插秧的育苗技术 241

一、大棚工厂化盘育秧的主要设施和培育技术 242

二、田间宽床开闭式软盘育秧 244

第七章 移栽 246

第一节 移栽与返青 246

一、秧苗返青的机理 246

二、影响返青的因素 247

第二节 移栽时期 250

一、适期移栽的作用 250

二、适期移栽的依据 252

三、大秧迟栽技术 253

一、密度对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254

第三节 移栽密度 254

二、高产栽培的分蘖利用 258

三、确定合理密度的几项原则 260

第四节 移栽方式和方法 262

一、栽植方式类型及其特点 262

二、大垄栽培 264

三、铲秧移栽 266

四、起垄栽培 266

五、行向 267

第八章 稻田施肥 268

第一节无机营养及其生理作用 268

一、大量营养元素 268

二、微量营养元素 272

第二节 水田土壤养分供应状况 274

一、水田土壤氮的有效化及脱氮损失 274

三、非营养元素 274

二、水田土壤中磷、钾的有效性及其分级指标 278

第三节 水稻生育期中的养分吸收利用 282

一、养分生产率 282

二、水稻植株体内的营养万分浓度 282

三、水稻对养分的吸收量 286

第四节 施肥技术 289

一、施肥技术的发展 289

二、本田氮肥前、后分期施肥法 292

三、配方施肥技术 300

四、电子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 303

五、深层追肥 308

六、根外追肥 310

七、锌肥施用 310

第九章 稻田灌溉 312

第一节 水稻的需水规律 312

一、水稻的生理需水 312

二、水稻的生态需水 315

三、稻田需水量 319

第二节 水稻的合理灌溉制度 323

一、泡田 323

二、水稻各生育期的适宜水分 323

三、稻田的合理灌溉制度 324

第三节 特殊水质的灌溉技术 328

一、冷水灌溉 335

二、咸水灌溉 340

三、污水灌溉 343

四、磁化水的应用 352

第四节 节水栽培 356

一、几种节水栽培形式及其技术要点 356

二、广开水源,提高水的利用率 369

第十章 防除杂草 376

第一节 稻田杂草的一般特性 376

第二节 杂草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377

一、辽宁省常见稻田杂草的种类 377

二、主要杂草的特征和习性 377

一、除草剂的优点和作用特性 390

第三节 化学除草 390

二、主要除草剂的杀草原理和施用技术 392

三、除草剂的单用、混用与搭配使用 409

第四节 综合除草技术 410

一、防除杂草的综合措施 410

二、关于免中耕问题 413

第十一章 病虫害及其防治 415

第一节 稻瘟病 415

一、症状 415

二、病原 417

三、侵染循环 417

四、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18

五、防治方法 419

第二节 水稻白叶枯病 420

一、症状 421

二、病因菌与噬菌体 422

四、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23

三、侵染循环 423

五、防治方法 424

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426

一、症状 427

二、病原菌 428

三、侵染循环 428

四、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29

五、防治方法 430

第四节 水稻立枯病 431

一、病原与症状 431

二、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32

三、药剂防治 432

第五节 水稻干尖线虫病 433

一、病原 433

二、症状及检验方法 433

三、侵染循环 434

一、症状 435

第六节 稻曲病 435

四、防治方法 435

二、病原 436

三、侵染循环 436

四、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37

五、防治方法 437

第七节 恶苗病 437

一、症状 438

二、病原 438

三、侵染循环 439

四、发病环境条件 439

五、防治方法 440

第八节 绵腐病 441

一、症状 441

二、病原 441

三、侵染循环 441

一、识别 442

第九节 稻纵卷叶螟 442

五、防治方法 442

四、发病环境条件 442

二、发生规律 443

三、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443

四、防治方法 444

第十节 稻飞虱 445

一、识别 445

二、生活史与发生条件 446

三、防治方法 447

第十一节 水稻潜叶蝇 448

一、识别 448

二、生活史与习性 449

三、防治方法 449

第十二节 稻螟蛉 450

一、识别 450

二、生活习性 451

三、防治方法 452

一、冷害的类型 453

第十二章 生理障害与对策 453

第一节 水稻冷害与防御 453

二、冷害对水稻的影响 455

三、低温冷害发生规律 457

四、低温冷害的防御措施 462

第二节 盐害 464

一、盐害症状 465

二、水稻各生育阶段耐盐临界浓度 466

三、水稻盐害的防治 468

第三节 毒害 471

一、还原物质毒害 471

二、化学物质毒害 474

三、污水毒害 476

第四节 早衰 480

一、症状 481

二、病因 481

三、防止对策 4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