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平原县志
平原县志

平原县志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山东省平原县县志编篡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济南:齐鲁书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330538x
  • 页数:828 页
图书介绍:
《平原县志》目录

凡例 3

概述 3

目录 3

序 3

大事记 11

第二节 建置隶属 47

第一节 地理位置 47

第一编 行政区域 47

第一章 建置 47

第三节 境域 50

第二节 乡镇 51

第一节 县城 51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1

第三节 村庄 56

第一节 地层 91

第一章 地质 91

第二编 地理环境 91

第一节 地势 92

第二章 地形 92

第二节 构造 92

第二节 河流 95

第一节 气候特征 96

第三章 气候 96

第二节 日照和辐射 97

第三节 气温 98

第四节 地温和冻土 100

第五节 降水 102

第七节 气压和风 104

第六节 蒸发和湿度 104

第八节 霜期 105

第九节 物候 106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112

第四章 土壤和植被 112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9

第五章 自然资源 119

第二节 植被 119

第二节 水资源 120

第三节 生物资源 124

第一节 旱灾 125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25

第四节 药材资源 125

第二节 水灾 126

第四节 其他自然灾害 127

第三节 雹灾 127

第一节 环境污染 134

第七章 环境保护 134

第三节 环境治理 135

第二节 环境监测 135

第一节 总人口 139

第一章 人口数量 139

第三编 人口 139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140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41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41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43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44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44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45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45

第四节 职业构成 146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48

第一节 生育状况 150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50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52

第一节 婚姻 153

第五章 婚姻家庭 153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 153

第二节 家庭 154

第六章 姓氏 15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159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及其变革 159

第四编 农业 159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 161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163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165

第一节 农业区域结构 166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结构 166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 167

第三节 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 168

第四节 农业分配结构 169

第二节 计划管理 17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75

第三章 农业管理 175

第三节 劳动管理 176

第一节 作物 177

第四章 种植业 177

第四节 财务管理 177

第二节 种子 182

第三节 肥料 184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85

第五节 作物栽培 187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90

第七节 高产典型 192

第一节 树木种类及林木分布 193

第五章 林业 193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94

第三节 果树 196

第五节 林场苗圃 198

第四节 林木保护 198

第一节 家畜 202

第六章 畜牧业 202

第二节 家禽 207

第四节 畜禽繁殖 208

第三节 饲草饲料 208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10

第一节 粮油加工 211

第七章 副业 211

第二节 编织 212

第三节 运输 213

第五节 畜产品加工 214

第四节 采集 214

第七节 狩猎 215

第六节 硝卤及鞭炮生产 215

第一节 水面 216

第八章 渔业 216

第二节 养殖 217

第三节 捕捞 218

第二节 田间管理机具 219

第一节 耕种机具 219

第九章 农业机具 219

第四节 运输机具 220

第三节 收获机具 220

第五节 农产品加工机具 221

第二节 新鬲津河 228

第一节 马颊河 228

第五编 水利 228

第一章 河道治理 228

第四节 洪沟河 229

第三节 相家河 229

第六节 四女寺减河 230

第五节 赵王河 230

第九节 沙杨河 231

第八节 德惠新河 231

第七节 西沙河 231

第十一节 马减竖河 232

第十节 旧城河 232

第一节 洼地排水 235

第二章 农田排涝 235

第二节 排水网建设 236

第一节 井泉 239

第三章 灌溉工程 239

第三节 台、条田建设 239

第三节 位山引黄 241

第二节 引卫 241

第四节 潘庄引黄 242

第五节 扬水站 243

第六节 灌区 248

第四章 桥 涵 闸 249

第一节 桥梁 250

第二节 涵闸 254

第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 258

第一节 河道管理 258

第三节 机井管理 260

第二节 引黄干渠管理 260

第五节 投资管理 261

第四节 扬水站管理 261

第六章 协作治水 263

第一节 出县施工 264

第二节 外来施工 265

第三节 引黄济津 266

第四节 边界水利 267

第一节 私营 278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 278

第六编 工业 278

第二节 联合经营 279

第四节 集体经营 284

第三节 公私合营 284

第五节 国营 292

第一节 食品制造业 294

第二章 工业行业 294

第二节 建筑材料业 296

第四节 金属制品加工业 297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97

第五节 纺织工业 298

第七节 电力工业 299

第六节 化学工业 299

第十节 陶瓷业 301

第九节 家具制造业 301

第八节 印刷业 301

第十二节 工艺美术品工业 302

第十一节 缝纫业 302

第一节 工厂选介 303

第三章 工厂与产品选介 303

第十三节 塑料制品业 303

第二节 产品选介 315

第一节 公路 321

第一章 交通运输 321

第七编 交通邮电 321

第二节 铁路 328

第三节 运输 331

第四节 交通监理 337

第一节 邮政 338

第二章 邮政 电信 338

第二节 电信 342

第一节 私营商业 349

第一章 商业所有制 349

第八编 商业 349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50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51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53

第一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 355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55

第二节 土特产品收购供应 359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 363

第四节 副食品采购供应 366

第一节 粮食市场 368

第三章 粮油购销 368

第二节 粮油购销 369

第四节 储运 374

第三节 饲料供应 374

第二节 服务业 376

第一节 饮食业 376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376

第二节 集市交易 378

第一节 集市分布 378

第五章 集市贸易 378

第一节 出口商品种类 379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79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 379

第二节 经营方式 381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387

第一章 财政 387

第九编 财税 金融 387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88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91

第五节 基层财政 397

第四节 财政管理与监督 397

第二节 农业税 398

第一节 税收管理体制 398

第二章 税务 398

第三节 工商税 404

第一节 金融机构 407

第三章 金融 407

第四节 其它税 基金 407

第二节 货币 408

第三节 信贷 410

第五节 存款 415

第四节 基建拨款、贷款与监督 415

第六节 储蓄 416

第七节 现金管理 417

第十节 保险 419

第九节 证券 419

第八节 结算管理 419

第一节 城区工程 42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23

第十编 城乡建设 423

第二节 街道 425

第三节 公共建筑 426

第五节 公用设施 428

第四节 住宅建筑 428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430

第二章 农村建设 430

第二节 民房建设 43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32

第三章 建筑安装 432

第三节 新村简介 432

第四节 建筑施工 433

第三节 建筑设计 433

第二节 建筑设备 433

第一节 地产管理 434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434

第二节 房产管理 435

第一节 科研单位 441

第一章 科技组织 441

第十一编 科技 441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42

第三节 科研经费 445

第一节 科普宣传 446

第二章 科学普及 446

第三节 专业学会 447

第二节 四级农科网 447

第四节 获奖成果 448

第一节 防震 450

第三章 防震 能源 450

第二节 农村能源 45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45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55

第十二编 经济管理 455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55

第二节 统计调查 458

第一节 统计体制 458

第二章 统计 458

第三节 统计服务 459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46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6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与仲裁…… 463

第三节 个体经营管理 463

第二节 企业登记 463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464

第五节 商标管理 464

第三节 交换此价 467

第二节 物价演变 467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67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67

第四节 监督检查 468

第一节 计划分配 470

第五章 物资管理 470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71

第一节 计量演变 471

第二节 物资调节 471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471

第五节 衡器制造与维修 472

第四节 质量监督与检查 472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72

第七章 审计监督 473

第一节 领导机构 47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平原县地方组织 477

第十三编 政党群团 477

第二节 基层组织 485

第三节 党员 487

第四节 历届代表大会 48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89

第一节 组织状况 48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平原县地方组织 489

第一节 工人团体 490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90

第三节 青年团体 492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92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94

第七节 文化教育团体 496

第六节 工商团体 496

第五节 少儿团体 496

第八节 综合性团体 497

第二节 参议会 501

第一节 参事、议事会 501

第十四编 政权 政协 501

第一章 地方权力机构 501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 502

第三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02

第五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507

第六节 代表选举 508

第一节 清末县衙 509

第二章 行政机构 509

第二节 民国县(公署)政府 510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 512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513

第五节 县人民委员会 515

第六节 县革命委员会 516

第七节 基层政权 520

第八节 信访 521

第九节 侨务 外事 522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52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23

第三章 人民政协 52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25

第一节 机构 529

第一章 公安 529

第十五编 公安 司法 529

第三节 社会治安 531

第二节 户籍管理 531

第四节 刑事侦破 533

第五节 镇压和改造敌对势力 535

第六节 监狱 539

第七节 消防 540

第二节 经济检察 54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41

第二章 检察 541

第三章 审判 542

第五节 控申检察 542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42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42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43

第四节 申诉复查 544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44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44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45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45

第四节 民事调解 546

第三节 公证 546

第二节 法律顾问 546

第一节 支援前线 551

第一章 拥军优抚 551

第十六编 民政 551

第三节 经济优待 552

第二节 政治优待 552

第四节 烈士褒扬 555

第二节 退伍安置 556

第一节 复员安置 556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 556

第五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557

第四节 带病回乡军人安置 557

第三节 残废安置 557

第三节 敬老院 558

第二节 孤儿院 558

第三章 社会福利 558

第一节 粥厂 558

第四节 五保户 559

第一节 蠲免田赋 560

第四章 救济 救灾 560

第二节 调粟和迁民就粟 561

第三节 国家救济 562

第四节 生产自救 564

第五节 扶贫 565

第二节 殡葬改革 566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66

第五章 婚姻登记和殡葬改革 566

第六章 支边移民 567

第二节 干部 571

第一节 职官 571

第十七编 劳动 人事 571

第一章 人事 571

第三节 干部来源 573

第四节 干部管理 574

第五节 干部培训 575

第六节 干部离退休 577

第七节 干部退职、下放 578

第一节 劳动就业 579

第二章 劳动 579

第三节 用工制度 580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80

第四节 工资 583

第五节 劳保福利 585

第三节 民国政府军队 589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军队 589

第十八编 军事 589

第一章 驻军 589

第一节 清政府军队 589

第四节 人民军队 591

第一节 民国政府县属武备 592

第二章 地方武装 592

第二节 地方杂团武装 594

第三节 人民地方武装 596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597

第五节 义和团 598

第一节 募兵制 599

第三章 兵役制度 599

第四节 预备役 600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600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600

第一节 组织建设 601

第四章 民兵 601

第二节 军政训练 604

第三节 人民防空 605

第一节 清末兵事 606

第五章 兵事 606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兵事 607

第二节 民初兵事 607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兵事 611

第一节 文学创作及著述要目 617

第一章 文化艺术 617

第十九编 文化 体育 617

第二节 戏剧 618

第三节 曲艺 620

第四节 电影 电视 621

第五节 群众文化 623

第一节 文物古迹 628

第二章 文物 628

第二节 文物管理 630

第二节 广播 632

第一节 报刊 632

第三章 新闻 632

第一节 图书 633

第四章 图书档案 633

第三节 通讯报道 633

第二节 档案 635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3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36

第五章 体育 636

第三节 体育竞赛 637

第五节 人材培养 639

第四节 体育设施 639

第三节 义学 私塾 644

第二节 社学 644

第二十编 教育 644

第一章 科举教育 644

第一节 书院 644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45

第二章 普通教育 645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46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50

第一节 师范教育 654

第三章 职业教育 654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 656

第三节 其他职业教育 657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658

第四章 成人教育 658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59

第二节 招生考试 660

第一节 科举考试 660

第五章 考试制度 660

第三节 其他考试 66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62

第六章 教师 662

第二节 物质待遇 663

第三节 政治地位 66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65

第七章 教育行政 665

第二节 学校管理 666

第三节 教育经费 667

第一节 医疗机构 671

第一章 医疗 671

第二十一编 医药 卫生 671

第二节 医疗队伍 675

第三节 医疗技术 677

第四节 医疗设备 679

第五节 医疗制度 682

第六节 医疗服务 683

第一节 疫病防治 684

第二章 预防 684

第二节 卫生监督监测 686

第三节 妇幼保健 688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689

第一节 中药 690

第三章 医药 690

第三节 药政 药检 691

第二节 西药 691

第四章 卫生经费 692

第一节 道教 697

第一章 宗教 697

第二十二编 宗教 民俗 697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98

第二节 佛教 698

第四节 天主教 基督教 701

第一节 生活习俗 703

第二章 民俗 703

第二节 人生礼俗 705

第三节 岁时节日 708

第四节 迷信 禁忌 710

第五节 恶习流弊 711

第六节 社会新风 713

第二节 语音 719

第一节 语言构成 719

第二十三编 方言 谚语 歇后语 719

第一章 方言 719

第三节 语汇 721

第四节 语法 728

第二章 谚语 729

第三章 歇后语 731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35

第二十四编 人物 735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750

第三章 英模人物表 792

附录 813

一、平原县志序选载 813

明代《平原县志》序 813

清代《平原县志》序 814

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序 814

二、批文 816

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平原县城总体规划的批复 816

三、报刊文选 817

《说说故乡平原》(邓友梅) 817

《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刘奉昌) 820

四、限下记事 822

县级、副县级领导成员更迭 822

国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823

平原县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 824

《平原县志》主编、副主编简介 824

历届平原县志编纂委员会 8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