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监督工作手册
监督工作手册

监督工作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戴钦祥,蔡雨龙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3502177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监督工作手册》目录

一、社会主义监督的性质 1

二、社会主义监督的主要内容 1

目录 1

概述 1

四、社会主义监督的作用 2

三、社会主义监督的依据 2

五、社会主义监督的种类 4

六、社会主义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 5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原则 9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 9

上编 9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9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总论 9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组织体系 10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 11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任务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最高监督权的机关 12

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1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罢免权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监督权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权 1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质询 16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权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行使最高监督权的常设机关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权 18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方式 19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质询 20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21

全国人大代表是最高监督权的行使者 22

全国人大临时性调查委员会 22

全国人大代表团 23

全国人大代表的视察权 24

全国人大代表的质询权 24

保护全国人大代表的权利 25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地方监督权的机关 26

三、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26

全国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26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罢免权 27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27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是行使地方监督权的常设机关 2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质询 28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 28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 29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 30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质询 30

保护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权利 31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地方各级监督权的行使者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2

四、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法律依据 32

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受原选举单位或选民的监督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33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 34

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35

行政监督的作用 36

行政监督 36

行政监督 36

一、行政监督总论 36

行政监督的特点 37

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37

行政监督的原则 38

监督的种类 39

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39

行政监督的体系 39

监督的方式 40

行政复议 42

行政监察 43

(一)行政监察总论 43

三、行政监察 43

行政监察的性质 44

行政监察的特点 45

行政监察的地位 46

行政监察的职能 46

行政监察的作用 47

行政监察必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8

(二)行政监察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8

行政监察必须保证经济繁荣、促进政府廉洁 49

行政监察必须服务于改革、开放 49

行政监察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 50

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1

行政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51

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52

(三)行政监察体制 52

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的原则 52

监察部 53

监察部派出机构 54

监察人员的素质要求 55

地方各级监察机关 55

监察人员的法律责任 56

监察机关的任务 57

(五)监察机关的任务、权力及其监察方式 57

(四)行政监察的对象、管辖范围 57

监察对象及监察对象的管辖 57

监察机关的权力 58

监察方式 60

立案 61

受理 61

(六)监察机关查处违反政纪案件的基本程序 61

调查 63

结案 64

处理 64

监察机关与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关系 65

(七)监察机关与其他监督机关的关系 65

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的关系 66

监察机关与人民法院的关系 67

监察机关与人事部门的关系 68

监察机关与审计机关的关系 68

监察机关的举报工作 69

(八)监察机关的举报制度 69

举报工作程序 70

举报方式和原则 70

《国务院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关的通知》 7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 71

(九)行政监察法规依据 71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73

法律 75

一、法律和法律监督 75

法律监督 75

法律规范 76

法律适用 77

法律实施 77

法律制裁 78

法律责任 78

社会主义法制 79

法律监督 80

法律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81

法律监督体系 82

二、法律监督的体系 82

法律监督的基本要求 82

党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83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84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84

人民群众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84

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85

国家审计部门的监督 85

国家监察部门的监督 85

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 86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87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职权 87

三、法律监督的专职机构——人民检察院 87

人民检察院的任务 88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89

最高人民检察院 90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领导体制 90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91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92

专门人民检察院 92

检察长 93

检察委员会 93

检察员 94

检察体制的改革 95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 97

(三)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 97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98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98

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原则 99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101

刑事法律监督 102

(四)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内容和方式 102

法纪检察 103

经济检察 104

立案 105

侦查 106

审查批捕 107

侦查监督 107

审查起诉 109

免予起诉 110

起诉 110

不起诉 111

审判监督 112

纠正侦查活动违法的方法 112

公诉制度 113

国家公诉人 114

监督法庭审判活动 115

审查刑事判决和裁定 116

抗诉 117

审判监督程序 117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119

对刑事判决、裁定执行的监督 120

监所监督 121

控告申诉监督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24

四、法律监督依据的重要法律和法规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5

《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27

《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 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12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30

审计的对象 132

审计 132

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 132

一、审计监督 132

(一)审计监督总则 132

审计的职能 133

审计的作用 134

审计的基本原则 135

审计的种类 136

审计的方法 137

审计工作程序 138

审计计划 139

审计报告 140

审计手段的现代化 141

审计档案 141

审计监督体系 142

审计机关的任务 143

审计机关的职权 144

审计工作人员的权利 145

审计工作人员 145

内部审计的目的 146

(二)内部审计 146

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47

内部审计的职能 148

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 148

内部审计的主要原则 149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 151

内部审计机构 151

社会审计的内容 152

社会审计组织 152

(三)社会审计 152

会计顾问处 153

社会审计的必要性 153

社会审计的准则 153

注册会计师 154

工业企业审计的对象 155

(四)工业企业审计 155

中国审计学会 155

工业企业审计的目的 156

工业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的目标 157

工业企业财务收支计划的审计 158

工业企业财务收支的错弊形态 158

工业企业货币资金的审计 159

工业企业专用基金收支审计 160

工业企业经营收支的审计 160

工业企业上缴税金的审计 161

工业企业工资的审计 162

工业企业利润的审计 162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 163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审计的特点 164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审计 164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审计的目标 165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费用的审计 166

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计划的审计 166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审计 167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审计 168

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的审计目标 168

商业企业审计的任务 169

(五)商业企业审计 169

商业企业财务的审计 170

商业企业商品资金的审计 171

商业企业货币资金的审计 171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的审计 172

商业企业商品购进的审计 172

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 173

商业企业商品储存的审计 173

商业企业税金的审计 174

基本建设审计的目的 175

(六)基本建设审计 175

商业企业利润分配的审计 175

基本建设方案的审计 176

基本建设审计的范围 176

基本建设审计的对象 176

基本建设投资构成的审计 177

基本建设竣工决算的审计 178

国家财政预决算审计的内容 179

国家财政预决算审计的目的 179

(七)财政收支审计 179

国家财政预算收支的审计 180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 18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任务 181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182

(八)经济效益审计 182

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83

经济效益审计的步骤与方法 183

商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8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84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85

基本建设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 185

财经法纪审计的目的 186

(九)财经法纪审计 186

财经法纪审计的依据 187

财经法纪审计的内容 187

对违反审计法规的审计工作人员的处罚 188

对违反审计法规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 188

《会计人员工作规则》 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89

(十)审计的法规依据 1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189

《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0

《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 191

《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若干问题的决定》 192

《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事业单位滥发奖金、补贴和实物的通知》 192

财政监督的必要性 193

(一)财政监督 193

二、其他经济监督 193

财政监督的任务 194

财政监督的主要内容 195

财政监督的方法 196

财政监督的原则 196

财政预决算监督 197

银行监督 198

(二)银行信贷监督 198

信贷监督 199

银行监督的主要内容 199

信贷监督的途径 200

信贷监督的主要内容 200

税务检查 201

税务监督 201

(三)税务监督 201

税务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02

税收制度 203

税务监督必须遵循的原则 203

税收政策 204

税务专管员 205

税务专管员责任制度 205

物价管理 206

(四)物价监督 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 206

我国现行物价管理体制 207

物价管理的原则 208

物价检查 209

物价管理的方法 209

物价监督 210

物价检查的内容 210

物价监督的形式 211

物价纪律 212

物价监督管理委员会 212

《关于加强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 213

《物价管理暂行条例》 213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215

一、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215

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 215

社会监督与群众监督 2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217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1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218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 219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 219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原则 219

做好委员知情工作,是搞好协商监督的重要条件 220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程序 220

开好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和常委专题座谈会,开展经常性的协商监督工作 221

参观考察 221

委员视察 221

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会议 222

人民政协全体会议 222

发挥各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履行协商监督职能 223

人民政协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 223

人民政协主席会议 223

人民政协的各专门委员会 224

建议案 225

提案 225

专题调查和专题座谈 22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22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要点》 227

《全国政协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228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229

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 229

我国各民主党派 230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231

中国民主同盟 232

中国民主促进会 234

中国民主建国会 234

中国农工民主党 235

中国致公党 236

九三学社 237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3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239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40

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 241

三、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 241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 241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要渠道 241

工会的民主监督 242

我国的各人民团体 242

共青团的民主监督 243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 243

妇联的民主监督 244

共青团民主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244

共青团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 244

舆论 245

舆论监督 245

四、舆论监督 245

舆论监督的形式 246

舆论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246

舆论监督的目的 246

《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 248

《中共中央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249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249

信访 250

人民群众的信访监督 250

五、人民群众的信访监督 250

人民群众信访监督的作用 251

人民群众信访监督的主要内容 251

《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的指示》 252

人民群众信访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252

人民群众的举报监督 253

六、人民群众的举报监督 253

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54

七、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254

举报中心和举报站 254

举报人和举报对象 254

举报内容和举报方式 254

协商对话的内容与范围 255

协商对话的主体 255

协商对话应遵循的原则 256

协商对话的主要渠道 256

八、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监督 257

党内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258

党内监督 258

党内监督 258

一、党内监督总论 258

党内监督的依据 260

二、党内监督的依据 260

党内监督的重点 260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261

《中国共产党章程》 261

党内其他纪律规定 262

《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 262

宪法、法律和法令 263

党内监督的公开性原则 264

党内监督的平等原则 264

三、党内监督的原则 264

党内监督的民主原则 264

党内监督的分级负责原则 265

党内监督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265

对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 266

四、党内监督的内容 266

党内监督的实事求是原则 266

对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监督 267

对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监督 268

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监督 268

对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的监督 269

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 270

五、党内监督的方式方法 270

定期开好各级党的代表大会 271

党组织监督 271

党的组织生活 272

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 273

对党员干部作工作鉴定 274

实行党委会集体领导 274

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 275

订立并实行党员领导干部的专门规定 275

党的思想、作风、组织和纪律整顿 276

同党员、党员干部谈话 276

上级组织检查下级组织的工作 277

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277

下级组织对上级组织的监督 278

下级组织向上级组织请示报告工作 278

党员监督 279

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280

党员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给予负责的答复 281

党员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并要求给予处理 281

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282

党员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 283

党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揭发、检举问题 284

党员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 284

设立党员群众监督员(信息员) 285

党的执行纪律的专门机关的监督 286

党纪监督 286

纪委(纪检组)书记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参加(或列席)同级党委常委(党组)会议 287

纪委全体委员列席同级党委全体会议 287

纪委(纪检组)书记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参加同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议 288

地方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或它的成员违犯党纪和国家法律法令的行为的处理 289

中央纪委向中央委员会检举有违反党的纪律行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289

纪检机关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 290

纪委向党委反映党内外群众对党委工作的意见 290

地方各级纪委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中的严重问题和倾向性问题的处理 290

党的舆论监督 291

党内制度监督 291

监督保障 292

六、党内监督的保障 292

监督者的权利…………………………………………………(292)被监督者的权利 293

保护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 294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295

七、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纪律检查机关 295

保护专业监督执纪人员 295

遵守党内监督的纪律 295

纪检机关在党内监督中的地位 296

纪检机关党内监督的主要任务 297

纪检机关监督的职权范围 297

党内监督的实施 298

监督处置的实施 299

协调同其他监督机关的关系 299

向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报告监督结果 299

党内监督机关的沿革 300

监督处置 301

八、党内监督的处置 301

监督处置的程序 302

监督处置的方法 303

汉代专门监察机构的建立 307

秦代御史府的监察职能 307

下编 307

一、中国历代监督制度选介 307

六条 308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的变化 309

上计制度 309

唐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310

唐代的言谏制度 311

门下省 312

唐朝对地方的监督 312

宋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313

元代的监察制度 314

明朝的监察制度 315

都察院 316

通政使司 317

六科给事中 317

清朝的监察制度 318

十五道 319

六科 319

资政院 320

五城察院 320

咨议局 32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22

南京临时政府的监察制度 322

广州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323

中国国民党的监察制度 324

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制度 325

监察院 326

《国民政府监察院组织法案》 327

人民监察机关遵循的原则 328

苏联人民监察的性质和组成 328

二、苏联的人民监察制度简介 328

人民监察机关的体系 329

加盟共和国人民监察委员会 330

苏联人民监察委员会 330

自治共和国人民监察委员会 331

人民监察小组和人民监察岗 332

边区、州、自治州、区、市、市辖区人民监察委员会 332

人民监察员 333

人民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任务 334

人民监察委员会的职权 335

人民监察小组(岗)的工作组织 336

人民监察委员会的工作组织 336

人民监察小组的职权 337

民主德国人民议院 338

三、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和南斯拉夫的监督制度选介 338

保护人民监察员的权利 338

《苏联人民监察法》 338

民主德国国家经济法院 339

民主德国的工农监察委员会 339

匈牙利国民议会 340

匈牙利中央人民监督委员会 341

匈牙利的人民监督委员会 341

匈牙利的《人民监督法》 342

匈牙利的人民监督员 342

波兰的宪法法院 343

波兰的议会委员会 343

波兰议会的社会经济会议 344

波兰的最高监察院 344

波兰的国务法院 344

波兰统一工人党的监察委员会和检查委员会 345

波兰民族复兴爱国运动 345

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议会 346

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 346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检查和监督委员会 347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法院 347

保加利亚的国家和人民监督系统 348

保加利亚的人民监督小组和人民监督员 349

保加利亚国家和人民监督委员会 349

保加利亚共产党的监察委员会 350

保加利亚的《国家和人民监督法》 350

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国务委员会 351

罗马尼亚大国民议会 351

罗马尼亚的最高财政监察院 352

罗马尼亚各级人民委员会 352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检查和监察委员会 353

阿尔巴尼亚的检察院 353

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 353

南斯拉夫的宪法法院 354

南斯拉夫的法律保护系统 355

南斯拉夫的检察院 355

员会 356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章程问题委员会和监察委 356

南斯拉夫的社会簿记局 356

美国众议院 357

美国参议院 357

四、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监督制度选介 357

美国总统 358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358

美国行政裁判机构 359

美国两党制 359

美国联邦总审计局 360

英国下院 361

美国宪法 361

英国议会行政专员 362

英国上院 362

英国两党制 363

英国上院大法官 363

法国宪法委员会 364

英国行政裁判机构 364

法国审计院 365

法国行政法院 365

瑞士联邦议会 366

瑞士联邦委员会 366

奥地利宪法法院 367

瑞士联邦法院 367

奥地利最高法院 368

奥地利人民律师院 369

奥地利行政法院 369

日本国会 370

奥地利审计院 370

日本行政监察机构 371

日本最高裁判所(最高法院) 371

日本会计检查院 37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监督工作大事记(1978年12月—1988年12月) 373

附录 3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