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经济学原理  下
经济学原理  下

经济学原理 下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宪,韩太祥编著
  • 出 版 社: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2913034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包括导论,市场机制基本原理,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产业组织经济学,生产要素市场,公共问题经济学,国际交换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的衡量和分析,长期的宏观经济,短期的宏观经济,开放的宏观经济,宏观经济政策等。
上一篇:社会保险下一篇:西部大开发新观察
《经济学原理 下》目录

第30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短期权衡 1

第9篇宏观经济的衡量和分析 1

第21章宏观经济水平的衡量 1

第22章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 1

第10篇长期的宏观经济 1

第23章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1

第24章经济增长 1

第25章自然失业率 1

第26章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 1

第11篇短期的宏观经济 1

第27章总支出决定模型 1

第28章IS—LM模型 1

第29章AD—AS模型 1

第20章信息、激励与市场机制 1

第12篇开放的宏观经济 1

第31章国际收支和汇率 1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1

第13篇宏观经济政策 1

第33章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1

第34章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1

第35章宏观经济的增长政策 1

目录 1

(下册) 1

第7篇国际交换经济学 1

案例分析目录 1

参考读物目录 1

第1篇导论 1

专栏目录 1

第10章市场结构的定义和衡量 1

第1章经济问题和经济学 1

第2章经济学的方法 1

第2篇市场机制基本原理 1

第3章供求分析 1

第4章弹性分析 1

第3篇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 1

第5章消费者选择 1

第6章市场需求 1

第7章生产者选择 1

第8章市场供给 1

第9章市场均衡的效率 1

第4篇产业组织经济学 1

第8篇信息经济学 1

第16章资本、资产和资源市场 1

第19章国际市场 1

第7篇国际交换经济学 1

第18章公共物品 1

第17章外部性 1

第6篇公共问题经济学 1

第11章完全垄断市场 1

第15章劳动市场 1

第14章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 1

第5篇生产要素市场 1

第13章寡头垄断市场 1

第12章垄断竞争市场 1

第19章国际市场 3

1国际贸易的基础 4

1.1交换、分工和专业化 4

1.2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5

【参考读物19-1】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8

【专栏19-1】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9

1.3资源禀赋与国际贸易 10

【参考读物19-2】里昂惕夫之谜 11

【专栏19-2】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和米德的贡献 11

1.4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12

【参考读物19-3】垄断竞争行业的均衡:另一种分析 13

2.1价格与比较优势 15

1.5国际贸易的供求模型 15

2国际贸易的利益 15

2.2出口国的得失 16

2.3进口国的得失 17

2.4贸易条件和贸易利益分配 19

【参考读物19-4】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19

3国际贸易政策 20

3.1关税 21

3.2赞成和反对关税的论据 22

主要结论 23

讨论题 24

练习题 24

基本概念 24

第8篇信息经济学 25

本章参考文献 25

第20章信息、激励与市场机制 29

【专栏20-1】信息经济学的奠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1972),斯蒂格勒(1982),莫里斯和维克瑞(1996),阿克洛夫、斯蒂格里茨和斯彭塞(2001)的贡献 30

1.1信息不完全 31

1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31

1.2信息不对称 32

2信息搜寻与市场均衡 33

【案例分析20-1】信息的价值 33

2.2信息不完全与厂商行为 34

2.1价格分布和搜寻的收益与成本 34

2.3信息不完全与均衡价格性质 35

3.2逆向选择和市场机制 36

3.1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 36

3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 36

【参考读物20-1】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质量选择 38

3.3逆向选择与信息显示 39

4道德风险和激励机制设计 41

4.1道德风险 41

【案例分析20-2】储贷协会的危机 42

4.2委托—代理模型 43

4.3激励机制设计 45

主要结论 47

【专栏20-2】信息与经济机制:哈耶克的信息论思想 47

基本概念 48

讨论题 48

练习题 49

本章参考文献 50

第9篇宏观经济的衡量和分析 50

1宏观经济学概述 53

1.1宏观经济学:问题与观点 53

第21章宏观经济水平的衡量 53

【专栏21-1】凯恩斯、凯恩斯革命和宏观经济学 55

1.2宏观经济事实 56

1.3宏观经济学的历史透视 60

【案例分析21-1】大萧条 63

【专栏21-2】198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通的贡献 64

2宏观经济的循环流转 64

【参考读物21-1】总收入与总支出;总供给与总需求 65

2.1经济的总收入和总支出 65

2.2宏观经济循环流转的模型 66

3国内生产总值 67

3.1定义 68

【案例分析21-2】地下经济 69

3.2核算方法 70

【案例分析21-3】GDP及其组成部分:中国和美国的数据 71

3.3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 73

3.4GDP与经济福利 74

【参考读物21-2】建立绿色GDP指标的尝试 75

4物价指数 76

4.1计算方法 76

【案例分析21-4】CPI篮子的内容及比例 78

4.2CPI和生活水平 78

【参考读物21-3】GDP平减指数与CPI 79

5从宏观经济计量到宏观经济分析 80

4.3工资指数化和利率校正 80

【专栏21-3】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因的贡献 81

主要结论 82

基本概念 82

讨论题 83

练习题 83

本章参考文献 85

第22章宏观经济分析的微观基础 86

1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 87

1.1个体行为和总体行为 87

1.2微观最优化和宏观最优化 88

1.3微观均衡和宏观均衡 89

【专栏22-1】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90

1.4宏观分析的微观经济模型 90

2消费和储蓄 91

2.1消费函数 92

2.2凯恩斯消费函数 93

2.3消费的跨时选择 94

【专栏22-2】消费函数的库兹涅茨反论 94

【参考读物22-1】储蓄与利率 95

【案例分析22-1】中国的高储蓄率 96

【案例分析22-2】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的经验证据 97

2.4持久收入消费理论 97

2.5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98

【案例分析22-3】社会保障和储蓄 99

【专栏22-3】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的贡献 99

3投资 100

3.1资本和投资 100

【参考读物22-2】投资支出衡量中的缺陷 101

3.2投资函数 102

3.3厂商固定投资的决定 102

【参考读物22-3】税收与企业投资 103

3.4存货投资的决定 103

3.5住宅投资的决定 104

3.6q投资理论 105

4货币需求 106

4.1什么是货币 106

4.2货币的交易需求 106

4.3货币的投机需求 107

【案例分析22-4】地下经济与通货 108

5总供给的微观行为 109

5.1劳动市场的微观行为 109

【案例分析22-5】劳动供给中两种效应的微观估计 111

5.2资本市场的微观行为 112

主要结论 113

基本概念 114

讨论题 114

练习题 114

本章参考文献 116

1总产量的决定 119

第23章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119

1.1生产要素 120

1.2生产函数 120

1.3总产量的决定 121

2国民收入的分配 121

2.1要素供求和总收入形成 122

2.2要素价格的决定 122

2.3国民收入的划分 123

【案例分析23-1】要素数量、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黑死病的后果 124

3总支出的决定 124

3.1消费 125

3.2投资 125

3.3政府支出 125

4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 126

4.1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含义 126

4.2国民收入水平均衡的条件 126

4.3实现国民收入水平均衡的机制 127

【专栏23-1】萨伊定律 129

主要结论 129

讨论题 130

基本概念 130

练习题 130

本章参考文献 131

第24章经济增长 132

【专栏24-1】为什么经济增长很重要 133

1经济增长的概念 134

1.1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134

【参考读物24-1】复利计算与70规则 137

1.2经济增长的定义和测量指标 137

【参考读物24-2】增长率与环境质量 139

1.3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140

【专栏24-2】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的发现 140

2经济增长的源泉 141

2.1分析框架 141

【参考读物24-3】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限制吗? 143

2.2经验证据 143

【案例分析24-1】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 144

【专栏24-3】经济增长模型的分类 146

3经济增长的解释 146

3.1储蓄、投资与平衡增长 147

3.2资本—劳动比与平衡增长 149

【案例分析24-2】战后日本和德国的高速增长 151

【专栏24-4】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的贡献 152

3.3人口与经济增长 152

3.4技术进步的经济学 153

【参考读物24-4】希克斯和哈罗德对技术进步的分类 156

主要结论 157

讨论题 158

练习题 158

基本概念 158

本章参考文献 159

1劳动市场和总就业水平的决定 161

1.1宏观经济中的劳动市场 161

第25章自然失业率 161

【参考读物25-1】劳动市场与经济效率 163

1.2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 164

第10篇长期的宏观经济 166

1.3总就业的决定 166

【参考读物25-2】关于就业水平决定的两种观点 167

2失业的类型和衡量 168

2.1失业的定义 168

【专栏25-1】奥肯定律 168

【案例分析25-1】中国的失业统计 169

2.2周期性失业和长期性失业 169

2.3失业的衡量 170

【参考读物25-3】失业衡量中的问题 172

3离职、就职与自然失业率 173

3.2工作寻找和就职 174

3.1离职 174

3.3自然失业率 175

【参考读物25-4】自然失业率的估计 176

4寻找工作和实际工资刚性 177

4.1寻找工作与摩擦性失业 177

【案例分析25-2】失业保障制度与就职率 178

4.2实际工资刚性与等待性失业 178

【案例分析25-3】工会化程度与失业:美国和加拿大的情况 179

主要结论 181

基本概念 181

讨论题 182

练习题 182

本章参考文献 183

第26章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 184

【参考读物26-1】货币的含义 185

1货币及其衡量 185

1.1货币的不同类型 186

1.2如何衡量货币量 187

【参考读物26-2】信用卡、结算卡和货币 187

【案例分析26-1】货币衡量指标:美国和中国的对比 188

2银行与货币供给 189

2.1中央银行的职能与货币发行 189

2.2准备金与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 190

2.3货币乘数 192

【案例分析26-2】银行挤兑和货币供给 192

3通货膨胀的原因 193

3.1货币数量论 194

【案例分析26-3】20世纪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 194

【专栏26-1】现代货币主义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 195

3.2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 196

3.3货币价值与货币供求 197

3.4货币供给变化与物价水平调整 198

【专栏26-2】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 199

3.5费雪效应 199

【参考读物26-3】名义利率、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 200

【案例分析26-4】1979年之后中国的四次通货膨胀 201

4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201

4.1通货膨胀导致购买力下降吗? 202

4.2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203

4.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204

主要结论 205

讨论题 206

基本概念 206

练习题 207

本章参考文献 208

第11篇短期的宏观经济 211

第27章总支出决定模型 211

1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211

1.1宏观经济分析的时间范围 211

【专栏27-1】经济周期:含义、阶段和类型 212

1.2短期波动的典型事实 213

【案例分析27-1】中国GDP增长率的周期波动 214

2总支出和均衡产量 216

【专栏27-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16

2.1均衡产量的含义 217

2.2均衡产量的决定 218

【案例分析27-2】中国的消费支出与收入 219

3.1存货调整与均衡产量的实现 220

3总支出变动和乘数 220

3.2总支出的移动 221

3.3总支出变动的乘数效应 222

3.4均衡产量与充分就业 223

主要结论 224

基本概念 224

讨论题 224

练习题 225

本章参考文献 225

第28章IS—LM模型 226

【参考读物28-1】不同形式的投资函数 227

1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228

1.1利率、投资和产品市场均衡 228

【专栏28-1】储蓄—投资关系的两种解释 230

1.2IS曲线的斜率 230

1.3IS曲线的位置 231

2.1利率、货币供求和货币市场均衡 232

2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232

【参考读物28-2】真实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需求 234

【参考读物28-3】LM曲线的三个区域 235

2.2LM曲线的斜率*234++2.3LM曲线的位置 236

3.1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稳定性 237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IS—LM模型 237

3.2两个市场均衡的变动 238

3.3用IS—LM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240

【案例分析28-1】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衰退 241

主要结论 242

练习题 243

讨论题 243

基本概念 243

本章参考文献 244

1总需求的决定 245

第29章AD—AS模型 245

1.1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246

【专栏29-1】总需求曲线与货币数量论 247

1.2总需求曲线的性质 248

1.3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249

【参考读物29-1】总供给曲线与价格调整机制 251

2总供给的决定 251

2.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性质 252

2.2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54

【参考读物29-2】总供给曲线与单个产品供给曲线 254

2.3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决定 255

2.4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258

【专栏29-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58

3用AD—AS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259

3.1模型的含义 259

3.2总需求冲击形成的波动 260

【案例分析29-1】需求冲击的一个实例 261

3.3总供给冲击形成的波动 262

【案例分析29-2】石油与经济 263

主要结论 264

基本概念 265

讨论题 265

练习题 265

本章参考文献 266

第30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短期权衡 267

【参考读物30-1】IS—LM模型与失业 268

1失业与总供求 268

1.1充分就业和自然率产量 269

1.2周期性失业的原因 270

【专栏30-1】庇古效应 272

【参考读物30-2】IS—LM模型与通货膨胀 273

2通货膨胀与总供求 273

2.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274

2.1通货膨胀的定义 274

2.3供给冲击的通货膨胀 275

【参考读物30-3】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276

3菲利普斯曲线 277

3.1菲利普斯曲线的由来 278

【案例分析30-1】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 279

3.2总供求与菲利普斯曲线 279

3.3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280

3.4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282

【案例分析30-2】自然率假说的自然试验 283

3.5供给冲击与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284

3.6降低通货膨胀的代价 284

主要结论 285

基本概念 286

讨论题 286

练习题 287

第12篇开放的宏观经济 288

本章参考文献 288

第31章国际收支和汇率 291

【案例分析31-1】中国经济开放度的日益提高 292

1产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 293

1.1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 293

1.2资本流动和国外净投资 294

【案例分析31-2】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外资流入规模不断扩大 295

1.3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298

1.4储蓄、投资与国际交易 299

【参考读物31-1】一个虚拟的开放经济 300

1.5国际收支和经常项目 300

【案例分析31-3】中国的双顺差之谜 301

2汇率 302

2.1名义和实际汇率 303

【参考读物31-2】与汇率有关的概念 303

【案例分析31-4】人民币汇率:历史和现状 304

2.2汇率和价格 305

2.3汇率的决定 307

【参考读物31-3】汇率与相对价格 307

2.4货币、利率和汇率 309

主要结论 310

基本概念 311

讨论题 311

练习题 312

本章参考文献 313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314

1进口函数和外贸乘数 314

1.1开放经济的核算恒等式 315

1.2进口函数和贸易平衡 315

1.3外贸乘数和收入水平变动 317

2开放经济的汇率、贸易差额与均衡 317

2.1可贷资金市场 318

2.2外汇市场 319

2.3两个市场的联系 321

【参考读物32-1】贸易政策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 322

3IS—LM—BP模型 324

3.1国际收支差额 324

【案例分析32-1】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325

3.2BP曲线 326

3.3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 328

【参考读物32-2】港元的联系汇率制 330

4汇率制度与内外均衡 330

4.1汇率制度 330

4.2固定汇率制的调整机制 331

4.3浮动汇率制的调整机制 332

主要结论 333

基本概念 334

讨论题 334

练习题 334

本章参考文献 335

第13篇宏观经济政策 339

第33章宏观经济政策原理 339

【参考读物33-1】经济政策分析的内容 340

1.1宏观经济不稳定的性质 341

1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性 341

1.2宏观经济不稳定的主要表现 342

2宏观经济政策的性质和目标 343

2.1经济现实与社会偏好 343

2.2经济政策的规范和实证分析 344

【专栏33-1】实际政府行为和政治经济周期 345

2.3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346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的搭配 347

3.1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及其分类 348

3.2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的数量关系 349

3.3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合理搭配 350

4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351

4.1不确定性的存在 351

4.2预期与政策失效 351

【专栏33-2】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的贡献 352

主要结论 353

4.3政策实施效应的时滞 353

基本概念 354

讨论题 354

本章参考文献 355

练习题 355

第34章宏观经济的稳定政策 357

1对经济的冲击和稳定性政策 357

1.1经济状况指示器 358

1.2对经济的冲击 358

1.3抵销冲击的稳定性政策 359

【案例分析34-1】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政策:1993~2003年的经验 361

【案例分析34-2】美国稳定政策的历史 365

2财政政策 365

2.1政府收入与支出 366

【参考读物34-1】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收支结构 367

2.2财政政策的机制 368

2.3财政政策的效应 371

2.4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及其效应 373

【案例分析34-3】中国国债规模的上升 375

【参考读物34-2】预算赤字和基础货币 376

3货币政策 377

【案例分析34-4】美国货币政策的历史 377

3.1货币政策的目标 378

3.2货币政策的机制 379

【参考读物34-3】货币政策机制的两种观点 380

3.3货币政策的工具 381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382

4.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 382

4.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 384

【案例分析34-5】应对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政策争论 385

5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385

【专栏34-1】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的贡献 386

5.1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 387

5.2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 389

5.3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搭配 390

主要结论 391

基本概念 393

讨论题 393

练习题 393

本章参考文献 395

第35章宏观经济的增长政策 396

【专栏35-1】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刘易斯和舒尔茨的贡献 397

1投资和储蓄 399

1.1经济增长与资本积累 399

【案例分析35-1】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源泉 400

1.2资本积累与最优储蓄率 401

1.4金融体系与储蓄 402

1.3政府收支与储蓄 402

2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 403

2.1人口政策与经济增长 403

【参考读物35-1】低水平均衡陷阱 404

3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 406

2.2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406

3.1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 406

3.2鼓励研究与开发 407

4.1制度为什么重要 408

4制度与经济增长 408

4.2产权保护 409

【专栏35-2】制度与经济增长: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和福格尔的贡献 410

【专栏35-3】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和哈耶克的思想 411

5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 412

5.1贸易政策与经济增长 412

【参考读物35-2】贸易政策的类型 413

5.2国外储蓄与经济增长 414

主要结论 416

基本概念 416

讨论题 416

本章参考文献 417

练习题 417

基本概念一览表 419

术语中英文对照 42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