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
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

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培田,张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2025649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近现代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作者按清末、民国、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及新中国的时间脉络,详细地介绍了有关各个时期的民、刑、行等方面的审判与检察制度。
《近现代中国审判检察制度的演变》目录

目次 1

导言 1

上篇 近现代中国审判制度演变 3

第一章 清末诉讼审判机制转折 3

第一节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被搁置 4

第二节 《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出台 7

第三节 法院编制法的颁行 10

第四节 刑事诉讼律和民事诉讼律两草案的编成 13

第五节 清末审判独立的变通 20

第一节 北洋时期审判体制的变化 24

第二章 民国审判制度的演变 24

一、裁撤初级审判厅 25

二、增设地方各县审判分庭和司法公署 25

三、专设军事审判机关审理刑事案件 27

四、县知事行使审判职权 28

五、审判机关管理制度的确立 29

六、裁判官职权的变化 33

第二节 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审判制度的演变 36

一、废止司法官不党之禁令,允许法官加入国民党 36

二、法院内设检察机关 36

三、反革命案件陪审制度确定 38

五、行政诉讼审判制度专门化 39

四、改四级三审制为三级三审制 39

六、设置特种刑事法庭 40

七、军事审判机构加强 41

八、法官任免制度之变化 42

九、刑事审判制度变化 43

十、民事审判制度变化 44

第三章 人民审判制度的形成 46

第一节 工农审判制度的初建 46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审判的发展 54

第三节 人民政权审判制度的演变 62

第四章 新中国审判体制的定型 67

一、革命根据地人民审判制度的发展经验 70

第一节 新审判机制抉择的理论基础 70

二、批判国民党旧法统的审判制度的理论思辨 72

三、苏联社会主义审判模式的借鉴和继受 77

第二节 新审判制度的确定 80

一、中央人民法院的初建 80

二、地方人民审判制度的充实和调整 82

三、全国审判制度的健全与定型 90

第五章 审判制度的变通 95

第一节 反右斗争对人民审判制度的冲击 95

一、审判独立的否定 96

二、群众运动式审判制度的维护和推广 98

三、对三机关联合办案持不同意见的抨击 103

四、批判健全法制的刑事诉讼审判原则 106

第二节 司法审判“大跃进”的变通 111

一、三机关联合办案与办案指标的量化 111

二、审判制度和审判程序的变通与简化 114

第三节 审判制度文明进步中的浩劫 120

一、1960年审判机关的精简及后果 121

二、审判制度重构的努力与审判工作的再规范 122

三、十年浩劫中审判制度的变态 132

第一节 重构审判制度的立宪基础 136

一、重构审判制度指导思想的形成 136

第六章 审判制度的重建与发展 136

二、审判制度的立宪重构 138

三、现行审判组织法制化 140

第二节 刑事审判制度的重构与发展 143

一、案件审批制度 144

二、刑事审判程序具体制度 146

三、刑事申诉案件处理制度 154

四、刑事再审程序制度 158

五、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制度 161

第三节 民事审判制度的健全 167

一、民事审判程序制度 168

二、民事经济案件的申诉处理制度 177

三、诉讼费收费及管理制度 180

第四节 经济审判制度的增设 182

一、经济大要案报告及请示制度 183

二、破产案件审理制度 184

三、专利纠纷案件审判制度 190

四、涉港、澳及涉外经济纠纷审判制度 191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制度的确立 193

一、确定受案范围与管辖 193

二、起诉受理制度 194

三、审理和判决制度 197

四、执行制度 200

五、诉讼期间与费用制度 203

第一节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05

第七章 审判制度改革 205

一、明确审判委员会任务 206

二、确定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 206

三、规定审判委员会开会程序及相关制度 207

四、制定严格执行制度和保密规范 207

第二节 法官法制定颁行 208

一、法官法立法指导思想 208

二、现行法官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209

三、确立法官任职回避制度 215

第三节 审判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形成 216

一、法院司法统计制度的确立 216

二、法院监察制度的成形 220

第四节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行 227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提起 227

二、民事审判方式改进的探索和选择 228

第五节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探索 230

下篇 近现代中国检察制度演变 237

第八章 检察制度在中国的起源 237

第一节 检察体制之选择 237

第二节 检察机构之刍设 241

一、清末检察机构设立原则及其计划 241

二、地方裁判处检察机构之初设 242

四、京外检察机构之设置 243

三、京师检察机构之建立 243

第三节 检察官任职保障制度确立 246

一、检察机关编制 246

二、检察官任用资格 247

三、检察官任用之禁止条件(或排除条件) 248

四、检察官级别与待遇 249

第四节 检察官职权确定 251

第九章 民国检察制度的演变 257

第一节 北洋时期检察体制的变化 257

一、裁撤初级检察厅 258

二、专设军事检察院 258

三、县知事行使检察职权 259

四、各县地方审判分庭及司法公署检察官之配置 260

五、检察机关处务制度的确立 261

六、检察官职权的变化 268

第二节 国民党一党专政时期检察制度的演变 270

一、废止司法官不党之禁令,允许检察官加入国民党 271

二、裁撤检察厅,将检察官酌设于法院 271

三、地方县长或县党部书记暂行检察官职权 273

四、设置特种刑事法庭检察官 273

五、军事检察机构加强 275

六、检察官职权之变化 275

七、检察官任免制度之变化 280

第三节 有关检察制度存废的论争 281

第一节 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检察制度源流 285

第十章 中国检审并立体制的确立 285

一、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检察制度的创建 286

二、抗日民主政权检察制度的发展 287

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检察制度变化 291

第二节 建国初期人民检察体制的选择 296

一、批判旧法统 296

二、1949年人民检察制度的初建 299

三、苏联检察理论和制度的学习与继受 302

四、1951年人民检察制度建设的加强 306

五、1954年人民检察制度的定型 311

第一节 反右扩大化对检察制度的干扰 319

第十一章 人民检察制度发展的扭曲 319

一、开展对新中国法制及检察理论制度的批判 320

二、反右斗争对检察工作及制度运转的影响 325

第二节 检察工作的“大跃进” 329

第三节 从合署办公到废弃检察机关 333

第十二章 检察制度的拨乱反正 339

第一节 重构检察机制的立宪抉择 339

一、总则定制 341

二、程序宪制 342

三、机构和人员制度 343

一、检察委员会制度的正规化 345

第二节 检察组织机构制度的补充 345

二、检察院司法警察制度的健全 347

三、乡镇检察制度的建构 349

第三节 主要检察业务制度的健全 351

一、刑事检察制度 351

二、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侦查制度 370

三、监所检察制度 388

四、举报及控告申诉检察制度 392

五、民事行政诉讼检察制度 401

六、法医及文书检验制度 405

七、诉讼档案管理制度 416

第四节 主要检察管理制度的建立 421

一、政治工作制度 422

二、保密制度 425

三、统计制度 429

四、检察人员纪律及奖惩制度 435

第十三章 检察机制之完善与改革 441

第一节 检察官法的制定颁行 441

一、检察官法立法背景及指导思想 442

二、主要检察官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445

第二节 检察机关监察制度初创 452

一、人民检察院工作监察制度 452

二、监察办案制度 456

第三节 检察机关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 461

一、检察机关刑事赔偿范围的确定 462

二、侵权行为确认制 463

三、赔偿请求的提出与受理 464

四、赔偿的审查与决定 465

五、刑事赔偿复议制 466

六、刑事赔偿的执行 467

第四节 检察制度改革的基本导向与趋势 468

一、检察体制改革的基本导向 468

二、检察业务制度改革趋势 474

三、检察制度改革目标方向及价值的定位 478

后记 4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