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政治经济学  基本理论及新发展
政治经济学  基本理论及新发展

政治经济学 基本理论及新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海潮,杜跃平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300054404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用基本理论分析阐释解决问题。
《政治经济学 基本理论及新发展》目录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 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理论来源 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中与时俱进 8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 8

二、列宁的贡献 10

三、毛泽东的贡献 13

四、邓小平的贡献 19

五、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贡献 23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 25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2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8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 31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层次性和目的 33

第二章 劳动价值论 36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36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 37

二、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关系 38

三、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39

第二节 商品 41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1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43

三、商品的价值量 45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7

第三节 货币 49

一、货币的起源 49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53

三、货币形式的发展 56

四、货币流通规律 57

第四节 价值规律 59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9

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60

三、市场机制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61

四、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主要作用 63

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64

第五节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 65

一、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 65

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 69

第六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时代前进中的发展和深化 7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71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 72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性 73

一、资本流通形式和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 76

第三章 剩余价值生产论 76

第一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 76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78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79

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8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82

一、劳动过程 82

二、价值增殖过程 83

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85

第三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 86

一、不变资本 86

二、可变资本 86

三、剩余价值率 87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89

第四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89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91

第五节 资本积累 93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 93

二、资本积累 95

三、资本有机构成 98

四、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02

第四章 剩余价值实现论 105

第一节 产业资本的循环 105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105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109

三、产业资本的循环机制 112

四、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113

一、资本周转的含义及周转速度 115

第二节 资本周转 115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16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119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20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121

一、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 121

二、社会总产品及其实现 123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124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128

五、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131

第五章 剩余价值分割论 134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134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34

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 136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37

四、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40

第二节 商业利润和利息 143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43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147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49

四、股份资本和股息 150

第三节 资本主义地租和土地价格 153

一、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153

二、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态 154

三、土地价格 159

第六章 资本论 161

第一节 资本的一般性 161

一、资本一般的含义和内容 161

二、资本一般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 163

三、资本一般的形态 165

四、资本一般的特征和功能 168

第二节 资本的特殊性 172

一、资本主义资本 17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 174

第三节 资本运营 177

一、资本运营的内涵及特点 177

二、资本运营的形式 180

三、国有资本运营 183

第七章 劳动和生产劳动论 186

第一节 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186

一、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186

二、劳动和劳动力的科学划分 188

三、劳动的价值和价格与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190

一、从生产力角度研究生产劳动 192

第二节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 192

二、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生产劳动 193

第三节 劳动和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195

一、当代劳动的新特点及劳动理论的创新 195

二、生产劳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197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论 201

第一节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201

一、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资本的形成 201

二、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204

三、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08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9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0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21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212

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214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化范围的扩展 216

一、国际分工与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 216

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化扩展的基本形式 217

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 219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作 222

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协调 224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论 228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 228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及表现 228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及其原因 230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发展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 23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36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237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39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240

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发展 2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246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47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 249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 25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 2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54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5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 256

三、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2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58

一、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258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59

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262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7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273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73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275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78

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279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论 281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一般理论 281

一、经济体制的含义 281

二、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 282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 2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与实践 285

一、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 286

二、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实践 289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91

第三节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及理论探索 292

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 293

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探索历程 298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299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属性 300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属性 302

三、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30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论 307

第一节 企业 307

一、企业的概念及其市场主体地位 307

二、企业的性质及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309

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313

第二节 市场体系 315

一、现代市场体系的构成和特征 316

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319

三、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 321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322

第三节 宏观调控 324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24

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325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政策 327

四、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334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336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论 3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 34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按劳分配理论 341

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43

三、按劳分配的内容及其实现形式 345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347

一、多种分配方式存在的客观依据 349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 349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350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35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 354

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354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55

三、实现共同富裕 357

第四节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359

一、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359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36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365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思想 365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 365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 367

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 369

第二节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 370

一、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371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73

三、精心部署对外开放 37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形式和战略格局 376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376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378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382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开放 387

一、经济全球化 387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92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 39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