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
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

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3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袁祖舍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275861
  • 页数:1354 页
图书介绍:暂缺《学校审美教育全书》简介
《学校审美教育全书 下》目录

第六章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 723

第一节 学校与学校管理 723

一、现代学校的特点、任务和素质 723

(一)现代学校及其特点 723

(二)现代学校的职能和任务 725

(三)现代学校素质及其主要内容 726

二、现代学校管理及其地位与任务 728

(一)管理与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研究 728

(二)界定现代学校管理概念A、B、C 730

(三)现代学校管理概念的表述和分析 732

(四)现代学校管理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734

第二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 736

一、现代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736

二、现代学校美育的基本内容 737

(一)优化校园物质环境的情感场效应是有形的美育 737

(二)优化校园人际关系和校风学风构成的情感场效应是无声的美育 739

三、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目标和任务 740

四、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742

第三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范围与要求 745

一、现代学校审美教育管理的范围 745

二、现代学校审美教育管理的要求 745

第四节 现代学校美育管理渠道与方法 746

一、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渠道 746

二、现代学校美育管理的方法 747

第七章 审美性学习方法 749

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审美学习兴趣 750

一、进行高尚的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审美学习自觉性 750

第一节 建立审美性学习动机 750

三、引导学生利用审美学习动机的迁移 751

四、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性学习动机 751

第二节 实施审美性识记 751

一、视觉审美识记 752

二、听觉审美识记 752

三、动觉审美识记 752

四、音韵审美识记 753

一、学习时间管理 754

第三节 进行审美性学习管理 754

二、学习环境管理 755

附:学习环境检查表 755

三、情况管理 756

第八章 校园环境与美育 757

第一节 校园环境的审美意义 757

第二节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 759

一、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首先应该是洁净卫生的 760

二、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应该体现“花园式”的建设风格 760

三、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要以有形的布置和建筑营造深刻的教育氛围 762

第三节 美好的校园精神环境 763

一、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应该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尚 763

(一)要创造融洽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环境 764

(二)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群体形象的示范作用 766

(三)以健康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努力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 766

二、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应该具有丰富多彩、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 768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决定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广泛性 768

(二)校园文化活动,是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展现学生创造才能,培养特长人才的摇蓝 769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学生陶冶情感,提高修养,塑造心灵,完善人格的广阔天地 770

第四节 教室美化 771

一、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课桌椅 771

二、教室内要保持适宜的光线 772

三、教室内的布置和装饰 773

四、色彩装饰 774

五、保持教室卫生 774

六、教学实验室要标准化 774

一、合理性原则 775

七、体育室(馆)要标准化 775

第五节 校园景观美化 775

二、情境性原则 776

三、高效性原则 776

四、功能性原则 776

五、实践性原则 777

六、完备性原则 777

一、宏观规划 778

第六节 美化教学环境的过程和要求 778

二、多方构思 779

三、实施方案 780

四、检查调整 780

第七节 美化教学环境的基本条件 781

课外美育篇 785

第一章 自然美育 785

第一节 自然美的含意、特征、形式 785

一、自然美的含意 785

(一)未经人工改造的自然美 785

(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美 785

二、自然美的特征 785

(一)自然美最突出的特征是以它的形式美取胜 786

(二)自然美的丰富性 787

(三)自然美的多面性 788

三、自然美的形式 788

(一)壮美型自然美 788

(二)秀美型的自然美 789

一、自然美的欣赏 790

(一)要用审美的眼光欣赏自然美 790

第二节 自然美的欣赏及意义 790

(二)要有敏锐的感知力 791

(三)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 792

(四)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生活阅历 792

(五)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 793

(六)要有正确的欣赏方法 793

(二)能陶冶人的性情 794

(三)培养爱国感情 794

二、欣赏自然美的意义 794

(一)能调节人的心理、感情 794

第三节 自然美景一瞥 795

第四节 保护自然 爱护自然 797

第二章 家庭美育 801

第一节 赏心悦目的居室环境 801

第二节 温馨的家庭 802

第三节 父母是家庭美育的主导力量 804

一、带孩子走进艺术美的殿堂 807

第四节 为孩子创设一片美育的新天地 807

二、让孩子学会表现美的能力 809

(一)心灵美 809

(二)语言美 809

(三)行为美 810

(四)仪表美 810

(五)形体美 810

三、让孩子进行创造美的尝试 811

第五节 从《傅雷家书》想到的 812

第三章 社会美育 816

第一节 社会美的含意、特点 816

一、什么是社会美 816

(二)自然美偏重于形式,社会美偏重于内容 817

(三)社会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 817

(一)自然美主要是个体美,社会美主要是综合美 817

二、社会美的特点 817

(四)自然美与艺术美往往作为实体,大都伴随感性的快感,而社会美大致是不伴随着感性的快感 818

(五)社会美不仅显现着必然,而且显现着人的意志自由 818

第二节 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 818

一、走出“象牙塔”的含意 818

二、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 819

(一)审美教育的性质及产生,决定了与实践密不可分的关系 819

(二)从审美教育的任务来看,美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摆脱课堂、家庭的桎梏 819

(三)从审美教育的自身特点来看,中学审美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走出“象牙塔” 822

(四)从审美教育的作用来看中学美育走出“象牙塔”的审美意义 823

第三节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827

一、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 827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827

(二)要因材施教 827

(三)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自愿性和自主性 827

(四)要理论结合实际 828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828

(一)通过各种社会美育设施进行审美教育 828

(三)通过全社会的各项活动进行审美教育 829

(二)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教育 829

第四章 艺术美育 831

第一节 艺术美概述 831

一、艺术美的性质 831

二、艺术美育的特点 832

三、艺术美育的原则 833

(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的原则 833

(二)因材施教的原则 833

(三)寓教于乐的原则 834

四、艺术美育的意义 834

(一)艺术美育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834

(二)艺术美育可以激励人们努力追求和创造现实美 834

(三)艺术美育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趣,培养人们的品格 835

第二节 舞蹈艺术与美育 835

一、舞蹈艺术 835

(一)什么是舞蹈 835

(二)舞蹈的三个层次 836

(三)舞蹈种类的划分 837

(四)中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认识舞蹈 839

二、舞蹈的形象 840

(一)什么是舞蹈形象 840

(二)舞蹈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区别 840

(三)舞蹈形象的典型化 841

三、舞蹈鉴赏 843

(一)什么是舞蹈鉴赏 843

(四)中学教师如何把握舞蹈形象 843

(二)舞蹈鉴赏过程有哪些特点 844

(三)舞蹈鉴赏的规律 845

(四)中学生舞蹈鉴赏的途径 847

四、舞蹈表演 854

(一)舞蹈表演的媒体 854

(二)舞蹈表演的特点 854

(三)表演者的素质 857

五、舞蹈创作 859

(一)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 859

(四)中学生如何表演舞蹈 859

(二)舞蹈创作需要哪些准备 860

(三)创作的素材来源 862

(四)创作的方法——点、线、面 863

(五)中学教师如何创作舞蹈 864

第三节 音乐艺术与美育 865

一、声音的分类及演唱形式 866

(一)女声 866

(二)男声 868

(三)童声 869

(四)演唱形式 870

二、乐器及其分类 870

(一)乐器的概述 870

(二)乐器的分类 871

三、作品赏析 873

(一)民族器乐曲 873

(二)西洋器乐曲 880

(一)通俗音乐的体裁、类别 882

四、通俗音乐 882

(二)通俗音乐的音乐特征 883

第四节 美术艺术与美育 883

一、力与美的精灵 883

(一)绘画——平面的艺术 883

(二)雕塑——斧凿出的美 889

二、无处不在的美 891

(一)工艺美术——点缀生活的颗颗珍珠 891

三、名家名作赏析 892

(一)朦胧而神秘的微笑 893

(二)一千年前的一朵艺苑奇葩 895

(三)残缺与完美的化身 896

(四)古典艺术王冠上的宝石 898

第五节 书法艺术及鉴赏 899

一、文字与书法 899

二、字体与书法 907

三、书法艺术形式美的要素 915

(一)笔画美 915

(二)结体美 920

四、书法名作欣赏 921

(一)玉羲之的代表作及《三希堂法贴》 921

(三)章法美 921

(二)流传至今最早的法帖——《平复帖》 928

(三)颜真卿的代表作品 929

(四)狂草书法代表作品 930

第一节 追求美好人生 936

一、从美学的角度看人生 936

第五章 人生美育 936

二、理想是对人生美的预期 937

三、进行人生美的设计 938

第二节 美好人生境界 939

人生美的境界一:天人合一 939

人生美的境界二:超道德的本体境界 940

人生美的境界三:风格即美 941

人生美的境界四:对“人”的发现——人都具备美的英雄本色 942

人生美的境界五:超越自卑——人生自毫感 943

人生美的境界六:自信、自立、自强——三级跳远 944

一、老子的“齿亡舌存”论 945

(一)人要以柔弱自持 945

(二)人要清静 945

(三)做到“天人合一” 945

第三节 人生纵横谈 945

二、孟子的“养心”道德人格论 946

(一)人的善心需滋养与扩充 946

(二)人要进行道德与自反修养 947

(一)人要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 948

三、梁启超的“东方人生哲学”观 948

(二)“忙”是人的本分、“苦”是人生的必然 949

(三)人应懂得“死后而有不死者存”前道理 949

(四)知、情、意全面发展,陶铸东方的人生观 949

四、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观 950

第四节 体验华美人生 950

一、承受之美 950

二、审视自身弱点之美 951

三、感受快乐 952

四、变丑为美 953

五、探索之美 954

六、自谦之美 955

七、实践与积累之美 955

八、知足与感恩之美 956

九、幸福与钱 956

十、人生就是一首诗 957

十一、“恬淡”的和谐美 957

第五节 塑造美的形象 957

一、形象美的审美要素 957

(一)什么是形象美 958

(二)形象美的表现 959

二、形象美的设计 961

(一)人的形象美的本质 962

(二)形象美的设计 962

一、人格美的内涵 964

(一)人格构成人的人生形象 964

第六节 铸造美的人格 964

(二)美好的人生形象来自完美的人格 966

(三)人应该自觉地创造自我完美的人格 969

二、实践中的情商 969

(一)让我们认识人生 969

(二)哈维格斯特的理论——人生发展课题论 970

(三)智商与情商 971

(四)人际情商 972

一、个人生活美 974

(一)日常生活 974

第一节 生活美的范围 974

第六章 生活美育 974

(二)休闲生活 975

二、社会生活美 975

(一)公务生活 975

(二)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 976

三、生活美的过程与结果 976

第二节 生活美的设计 976

(二)食——美食的设计 977

一、个人生活美的设计 977

(一)衣——服饰美的设计 977

(三)住——居室美的设计 978

(四)行与玩——体闲美的设计 980

二、社会生活美的设计 981

(一)工作环境与状态美的设计 981

(二)社会活动美的设计 982

(三)人际关系美的设计 982

(一)休闲之美的体验 983

(二)交友之美的体验 983

一、个人生活美的体验 983

第三节 生活美的体验 983

(三)天伦之美的体验 984

二、社会生活美的体验 984

(一)真诚之美的体验 984

(二)宽容之美的体验 985

(三)助人之美的体验 985

(一)心灵美的地位 986

一、心灵美的价值 986

第七章 心灵美育 986

第一节 心灵美的价值与特点 986

(二)心灵美的最高境界——人格完善 989

二、心灵美的特点 992

(一)丰富性 992

(二)隐蔽性 994

(三)自觉性 995

第二节 理想美 997

一、人的需求 998

(一)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998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求理论 999

二、社会理想 1002

(一)乌托邦理想 1002

(二)共产主义理想 1006

三、个人理想 1008

(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1008

(二)个人理想的特殊性 1009

第三节 道德美 1012

一、道德的形成及意义 1012

(一)道德的形成 1013

(二)道德的意义 1014

二、道德的阶级性和互渗性 1016

(一)道德的阶级性 1016

(二)道德的互渗性 1018

(一)道德时代性 1020

三、道德的时代性和继承性 1020

(二)道德的继承性 1023

第四节 智慧美 1025

一、智慧的意义 1025

(一)智慧对社会的意义 1026

(二)智慧对个人的意义 1029

二、智慧的内容 1032

(一)知识 1032

(二)创造力 1035

第五节 性格美 1037

一、性格的基础和形成 1038

(一)性格的基础 1038

(二)性格的形成 1038

二、性格的丰富性 1040

(一)性格的主导方面——类型 1040

(二)性格的丰富内涵——个性 1043

三、性格的运动性 1045

(一)性格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1045

(二)性格的发展性和变化性 1047

第八章 行为美育 1051

第一节 行为美 1051

一、什么是行为 1051

(一)行为的本质 1052

(二)行为的分类 1053

二、行为美的特征 1055

(一)内容的广阔性 1056

(二)直接的实践性 1057

(三)动态的形象性 1059

(一)行为美是社会美的核心内容 1060

三、行为美的意义 1060

(二)行为美是人的美的判断标准 1061

第二节 语言美 1063

一、内容美 1063

(一)真 1063

(二)信 1065

(三)实 1066

(一)使用角色语言 1067

二、技巧美 1067

(二)使用赞美语言 1068

(三)使用委婉语言 1069

三、风格美 1071

(一)淋漓美 1071

(二)简洁美 1072

(三)朴素美 1073

(四)修饰美 1074

(五)谐趣美 1076

一、传神的一举一动 1077

第三节 举止美 1077

二、表情美 1082

三、仪表举止美 1086

第四节 交际美 1091

一、交际与交际美 1091

二、人际交往的时间控制 1095

三、人际交往的环境 1097

(三)空气环境 1098

(一)地理环境 1098

(二)绿化环境 1098

(四)光线环境 1099

(五)颜色环境 1099

(六)声音环境 1099

(七)设备环境 1100

(八)气氛环境 1100

(九)安全环境 1100

四、人际交往的距离 1101

(一)亲密区 1103

(二)亲近区 1103

(三)社交区 1103

(四)公共区 1104

第九章 科学美育 1105

第—节 科学与美 1105

一、古代的科学与美是浑然统一的 1105

(一)科学美的源头 1105

(二)科学美的第一道闪光——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1107

(三)打开自然界奥秘的钥匙——数学美 1109

(四)漫长的低谷 1112

二、文艺复兴与近代科学革命 1113

(一)文学艺术的复兴与科学美学的繁荣 1113

(二)古希腊美学原则的实践与突破 1114

(三)从物理学的数学——实验方法到数学与物理的完美结合 1116

(四)从小宇宙到进化论,生物界的和谐与统一 1118

(五)从电磁统一美到电、磁、光统一美 1120

(一)科学美学第二次走入低谷 1122

三、现代科学与美统一关系的复归 1122

(二)美的杰作,美的评论——科学家呼唤科学与美的关系的复归 1124

第二节 科学美的特征 1128

一、真理性 1129

二、简单性 1130

三、和谐性 1132

(一)守恒性 1133

(二)对称性 1134

(三)体系化 1136

第三节 科学思维 1137

一、抽象思维 1137

(一)抽象思维的一般特征 1137

(二)几种常见的抽象思维方式 1141

二、形象思维 1143

(一)直觉 1144

(二)灵感 1145

(三)想象 1146

(四)形象在科学思维中的作用 1147

三、科学实验在科学思维中的作用 1148

四、科学思维的动态分析 1150

(一)收敛式科学思维活动的特点 1150

(二)发散式科学思维活动的特点 1150

(三)两种科学思维活动的相互作用 1151

第四节 科学美的表现形式 1153

一、科学的层次美 1153

二、科学的结构美 1156

三、科学的模型美 1160

第五节 科学美的鉴赏 1163

一、科学鉴赏力 1163

二、科学鉴赏力的形成 1164

三、科学美鉴赏举隅 1169

(一)美与数学 1169

(二)美与天文、物理 1174

二、孟子(约前372—前289) 1179

一、孔子(前551—前479) 1179

第一节 中外美育家 1179

美苑大观篇 1179

第一章 历史上的美育 1179

三、墨子(约前475—前395) 1180

四、老子 1180

五、庄子 1180

八、陆机(261—303) 1181

九、宗炳(375—443) 1181

七、曹植(192—232) 1181

六、荀子(约前313—前238) 1181

十、刘勰(约465—约532) 1182

十一、柳宗元(773—819) 1182

十二、欧阳修(1007—1072) 1182

十三、王国维(1877—1927) 1183

十四、梁启超(1873——1929) 1183

十五、蔡元培(1868—1940) 1183

十六、鲁迅(1881—1936) 1183

二十一、叶浅予 1184

二十、华君武 1184

十七、丰子恺(1898—1975) 1184

十八、朱光潜(1897—1987) 1184

十九、周恩来(1898—1976) 1184

二十二、柏拉图(前427—前347) 1185

二十三、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1185

二十四、贺拉斯(前65—8) 1185

二十五、夸美纽斯(1592—1670) 1186

二十六、卢梭(1712—1778) 1186

二十七、狄德罗(1713—1784) 1186

二十八、席勒(1759—1805) 1186

二十九、马克思(1818—1883) 1187

三十、爱因斯坦(1879—1955) 1188

三十一、马卡连柯(1888—1939) 1188

三十二、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 1189

一、古代希腊的美育 1190

二、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美育 1190

第二节 国外的美育 1190

三、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1191

四、美国的美术教育 1191

五、英国的美术教育 1192

六、朝鲜的中小学音乐教育 1192

七、日本的丰富情感教育 1192

八、南斯拉夫的美育 1193

九、苏联学龄前儿童的美育 1193

十、前苏联学校的音乐周 1194

第二章 现实美 1195

第一节 自然美的欣赏 1195

一、五岳归来不看山 1195

二、蓬莱仙境 1195

三、山海关与北戴河 1196

四、花果山与水帘洞 1196

五、古城西安 1197

六、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 1197

八、长江三峡 1198

七、黄山归来不看岳 1198

九、苏州园林 1199

十、宁波和绍兴 1199

十一、西湖与钱塘潮 1199

十二、桂林山水 1200

十三、大理苍山洱海 1200

十五、日月潭 1201

十六、天山天池与吐鲁番 1201

十四、厦门鼓浪屿 1201

十七、印度国鸟——孔雀 1202

十八、亚拉野生动物园 1202

十九、红海 1202

二十、飞鱼击浪 1203

二十一、墨西哥的仙人掌 1203

二十二、尼亚加拉瀑布区 1204

二十三、多瑙河风光 1204

二十六、新西兰的热泉 1205

二十五、摩纳哥的海洋博物馆 1205

二十四、南斯拉夫的国家公园 1205

二十七、印度洋上的丁香岛 1206

第二节 人的美 1206

一、人体美 1206

(一)人体美 1206

(二)身材相貌美 1207

(三)姿态美 1207

(四)风度美 1207

二、美容与服饰 1208

(一)美容 1208

(五)燕瘦环肥 1208

(六)三寸金莲 1208

(二)美容与审美观 1209

(三)美容的民族特点和传统风格 1209

(四)美容与气质 1209

(五)美容与整体造型 1209

(九)男青年与服饰美 1210

(八)服饰美 1210

(七)美容与发型 1210

(六)美容与眼睛 1210

(十)女青年与服饰美 1211

(十一)胖人怎样打扮才美 1211

(十二)瘦人怎样装饰自己 1211

(十三)蒙古族长袍 1211

(十六)少数民族妇女的刺绣服装 1212

(十八)少数民族的装饰品 1212

(十七)少数民族妇女的花边服装 1212

(十五)少数民族妇女的裙子 1212

(十四)藏族长袍 1212

第三节 体育美学 1213

一、基本知识 1213

(一)体育美学 1213

(二)体育与健美 1213

(三)健美运动 1214

(四)田径运动 1214

(五)体操运动 1214

(八)射箭运动 1215

(六)举重运动 1215

(七)对抗性运动 1215

(九)马术运动 1216

(十)水上运动 1216

(十一)冰雪运动 1216

(十二)现代五项运动 1216

(十三)自行车运动 1217

(十四)汽车运动 1217

(十五)登山运动 1217

(十六)球类运动 1217

二、中外传统体育运动欣赏 1218

(一)太极拳 1218

(二)少林拳 1218

(三)十八般武艺 1219

(四)气功 1219

(五)风筝 1219

三、现代体育运动欣赏 1220

(一)篮球 1220

(六)信鸽 1220

(七)西班牙斗牛 1220

(二)足球 1221

(三)排球 1221

(四)乒乓球 1222

(五)羽毛球 1222

(六)橄榄球 1223

(七)田径 1223

(十)游泳 1224

(八)体操 1224

(九)举重 1224

(十一)跳水 1225

第四节 劳动美学 1225

一、劳动创造美 1225

二、劳动与诗歌、音乐 1226

三、劳动场面和劳动过程的美 1227

七、劳动组织的美 1228

六、劳动环境美 1228

五、劳动工具的美 1228

四、劳动主体美 1228

八、劳动产品的美 1229

九、旧石器时代的劳动 1229

十、新石器时代的劳动 1229

十一、封建的手工劳动 1229

十二、现代化的劳动 1230

第三章 艺术美 1231

第一节 文学 1231

一、基本知识 1231

(一)文学 1231

(二)文学形象 1231

(三)典型 1232

(四)内容 1232

(五)形式 1232

(六)意境 1232

(十)现实主义 1233

(九)创作方法 1233

(七)风格 1233

(八)流派 1233

(十一)浪漫主义 1234

(十二)寓言 1234

(十三)神话 1234

二、中外部分著名作家 1234

(一)屈原(前340—前278) 1234

(二)李白(701—762) 1235

(三)杜甫(712—770) 1235

(六)陆游(1125—1210) 1236

(七)关汉卿(1240?—1300?) 1236

(四)白居易(772—846) 1236

(五)苏轼(1037—1101) 1236

(八)施耐庵(约1296—约1370) 1237

(九)罗贯中(约1330—约1400) 1237

(十)曹雪芹(约1724或约1715—约1764) 1237

(十一)鲁迅(1881—1936) 1237

(十四)沈从文(1902—1987) 1238

(十二)郭沫若(1892—1978) 1238

(十三)茅盾(1896—1981) 1238

(十五)赵树理(1906—1970) 1239

(十六)王蒙(1934— ) 1239

(十七)杨朔(1913—1968) 1239

(十八)高士其(1905—1988) 1240

(十九)秦牧(1919— ) 1240

(二十)刘白羽(1916— ) 1240

(二十一)巴金(1904— ) 1241

(二十二)冰心(1900— ) 1241

(二十三)艾青(1910— ) 1241

(二十四)雨果(1802—1885) 1242

(二十五)司汤达(1783—1842) 1242

(二十六)巴尔扎克(1799—1850) 1243

(二十七)托尔斯泰(1828—1910) 1243

(二)先秦散文 1244

(一)诗经 1244

(二十八)安徒生(1805—1875) 1244

三、中外名著欣赏 1244

(三)山海经 1245

(四)史记 1245

(五)三国演义 1245

(六)水浒传 1246

(七)西游记 1246

(九)儒林外史 1247

(十)红楼梦 1247

(八)聊斋志异 1247

(十一)子夜 1248

(十二)骆驼祥子 1249

(十三)雷雨 1249

(十四)家 1250

(十五)暴风骤雨 1250

(十六)百合花 1251

(十七)人到中年 1251

(十八)人生 1251

(二十)神曲 1252

(十九)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1252

(二十二)钦差大臣 1253

(二十一)浮士德 1253

(二十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254

(二)古典音乐 1255

(三)民族音乐 1255

(四)现代音乐 1255

(一)音乐 1255

一、基本知识 1255

第二节 音乐 1255

(五)电子音乐 1256

(六)音列 1256

(七)唱名 1256

(八)音域 1256

(九)音区 1256

(十)音色 1256

(十一)音程 1256

(十六)和弦 1257

(十五)起承转合 1257

(十七)三和弦 1257

(十二)半音 1257

(十三)全音 1257

(十四)调式 1257

(十八)七和弦 1258

(十九)九和弦 1258

(二十)十二平均律 1258

(二十一)五线谱 1259

(二十二)谱号 1259

(二十三)固定唱名法 1260

(二十四)首调唱名法 1260

(二十五)乐章 1260

(二十六)乐句 1260

(二十七)乐段 1260

(三十一)随想曲 1261

(三十三)圆舞曲 1261

(三十二)幻想曲 1261

(二十九)协奏曲 1261

(二十八)交响曲 1261

(三十)狂想曲 1261

(三十七)黄色音乐 1262

(四十)美声唱法 1262

(三十八)学堂乐歌 1262

(三十九)广东音乐 1262

(三十六)流行歌曲 1262

(三十五)校园歌曲 1262

(三十四)进行曲 1262

(十一)气声唱法 1263

(四十二)轻声唱法 1263

(四十三)变声期 1263

(四十四)歌唱共鸣 1263

二、中外著名音乐家 1263

(一)朱载堉(1536—1610) 1263

(五)任光(1900—1941) 1264

(四)刘天华(1895—1932) 1264

(三)肖友梅(1884—1940) 1264

(二)沈心工(1869—1947) 1264

(六)贺绿汀(1903—) 1265

(七)黄自(1904—1938) 1265

(八)冼星海(1905—1945) 1265

(九)聂耳(1912—1935) 1266

(十)巴赫(1685—1750) 1266

(十一)海顿(1732—1809) 1266

(十二)舒伯特(1797—1828) 1267

(十三)莫扎特(1756—1791) 1267

(十四)贝多芬(1770—1827) 1267

(十五)柏辽茲(1803—1869) 1268

(十六)肖邦(1810—1840) 1268

(十七)李斯特(1811—1886) 1268

(一)阳关三叠 1269

(三)满江红 1269

(二)苏武牧羊 1269

(十八)德沃夏克(1841—1904) 1269

三、中外名曲欣赏 1269

(四)渔光曲 1270

(五)黄河大合唱 1270

(六)牧童短笛 1270

(七)病中吟(二胡独奏曲) 1271

(八)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 1271

(九)彝族舞曲(琵琶独奏) 1271

(十二)洪湖赤卫队(六场歌剧) 1272

(十)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1272

(十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1272

(十三)我爱你,中国 1273

(十四)蓝色的多瑙河(作品314) 1273

(十五)第三交响曲(“英雄”,作品55) 1274

(十六)土耳其进行曲 1274

(三)舞蹈主题 1275

(一)舞蹈 1275

(二)舞蹈美学 1275

第三节 舞蹈 1275

一、基本知识 1275

(四)舞蹈语言 1276

(五)舞谱 1276

(六)舞蹈动作 1276

(七)旋转 1276

(八)跳跃 1276

(十二)双人舞 1277

(十四)民间舞蹈 1277

(十三)集体舞 1277

(十)芭蕾 1277

(十一)独舞 1277

(九)舞剧 1277

(十五)古典舞蹈 1278

(十六)秧歌 1278

(十七)孔雀舞 1278

(十八)芦笙舞 1278

(二十四)伦巴 1279

(二十三)华尔兹 1279

(二十五)探戈 1279

(十九)铜鼓舞 1279

(二十二)交际舞 1279

(二十一)阿细跳月 1279

(二十)弦子舞 1279

(二十六)迪斯科 1280

(二十七)现代舞 1280

二、中外著名舞蹈欣赏 1280

(一)宝莲灯 1280

(二)红色娘子军 1280

(三)白毛女 1281

(四)丝路花雨 1281

(五)吉赛尔 1281

(六)天鹅湖 1282

(七)罗密欧与朱丽叶 1282

(八)灰姑娘 1282

(三)悲剧 1283

(二)话剧 1283

(四)喜剧 1283

一、基本知识 1283

第四节 戏剧 1283

(一)戏剧 1283

(五)正剧 1284

(六)剧本 1284

(七)台词 1284

(八)对白 1284

(九)独白 1284

(十)旁白 1284

(十一)幕 1284

(十七)性格化 1285

(二十一)表现派 1285

(二十)程式动作 1285

(十九)虚拟动作 1285

(十八)本色表演 1285

(十六)角色 1285

(十五)演员 1285

(十四)表演艺术 1285

(十三)尾声 1285

(十二)序幕 1285

(二十二)体验派 1286

(二十三)舞台美术 1286

(二十四)舞台灯光 1286

(二十五)音响效果 1286

(二十六)人物造型 1286

(二十七)道具 1286

(二十八)导演 1286

(二十九)戏曲 1286

(三十五)丑 1287

(三十四)末 1287

(三十六)唱做念打 1287

(三十七)四功五法 1287

(三十二)旦 1287

(三十一)生 1287

(三十)唱腔 1287

(三十三)净 1287

二、中外著名戏剧家 1288

(一)关汉卿(生卒年不详) 1288

(二)汤显祖(1550—1616) 1288

(三)郭沫若(1892—1978) 1288

(四)田汉(1898—1968) 1289

(五)老舍(1899—1966) 1289

(六)曹禺(1910—) 1289

(七)欧阳予倩(1889—1962) 1289

(八)陈白尘(1908—) 1290

(九)梅兰芳(1894—1961) 1290

(十)莎士比亚(1564—1616) 1290

三、中外著名戏剧欣赏 1291

(一)西厢记 1291

(十二)布莱希特(1898—1956) 1291

(十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1291

(二)雷雨 1292

(三)屈原 1292

(四)白毛女 1293

(五)茶馆 1293

(六)哈姆雷特 1294

(七)伪君子 1294

(三)镜头 1295

(二)电影剧本 1295

(一)电影 1295

一、基本知识 1295

第五节 电影 1295

(四)蒙太奇 1296

(五)电影艺术的“入”与“出” 1296

(六)立体电影 1296

(七)全景电影 1296

(八)好莱坞 1296

(九)国际电影节 1296

(十)奥斯卡金像奖 1296

(二)赵丹(1915—1980) 1297

(一)郑君里(1911—1969) 1297

(三)上官云珠(1920—1968) 1297

(十二)金鸡奖 1297

(十三)童牛奖 1297

(十一)百花奖 1297

二、中外著名电影艺术家 1297

(四)孙道临(1921—) 1298

(五)谢添(1914—) 1298

(六)谢晋(1923—) 1298

(七)卓别林(1889—1977) 1298

(八)黑泽明(1910—) 1299

(九)费雯丽(1913—1967) 1299

(十)巴塔洛夫(1928—) 1299

(十一)嘉宝(1905—) 1300

三、中外著名电影欣赏 1300

(一)一江春水向东流 1300

(二)林家铺子 1300

(四)公民凯恩 1301

(三)红高梁 1301

(五)老枪 1302

(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02

(七)罗生门 1302

第六节 绘画 1303

一、基本知识 1303

(一)绘画 1303

(二)画的种类 1303

(三)写生 1303

(四)速写 1303

(五)临摹 1303

(六)素描 1303

(七)透视 1303

(十四)线条 1304

(十三)中国画 1304

(十六)写意 1304

(十七)意境 1304

(十五)笔墨 1304

(十一)空间感 1304

(十)量感 1304

(九)质感 1304

(八)构图 1304

(十二)色调 1304

(二十四)烘托 1305

(二十八)破墨 1305

(二十七)钩斫 1305

(二十六)点苔 1305

(二十五)皴法 1305

(二十一)没骨 1305

(二十三)渲染 1305

(二十二)点垛 1305

(二十)钩勒 1305

(十九)白描 1305

(十八)工笔 1305

(三十六)浅绛山水 1306

(三十七)仕女 1306

(三十五)青绿山水 1306

(三十八)写真 1306

(三十九)传神 1306

(三十二)六彩 1306

(三十三)水墨画 1306

(三十一)墨分五色 1306

(三十)积墨 1306

(二十九)泼墨 1306

(三十四)山水画 1306

(四十五)帛画 1307

(四十九)水彩画 1307

(四十八)油画 1307

(四十七)指画 1307

(四十六)壁画 1307

(四十三)绣像 1307

(四十四)连环画 1307

(四十二)界画 1307

(四十一)院体画 1307

(四十)文人画 1307

(五十六)风景画 1308

(五十七)风俗画 1308

(五十五)宣传画 1308

(五十八)人物画 1308

(五十九)肖像画 1308

(五十一)粉画 1308

(五十四)漫画 1308

(五十三)木刻 1308

(五十二)版画 1308

(五十)水粉画 1308

(六十)历史画 1309

(六十一)宗教画 1309

(六十二)变体画 1309

(六十三)组画 1309

(六十四)插图 1309

(六十五)大和绘 1309

(六十六)浮世绘 1309

(六十七)细密画 1309

(六十八)年画 1309

(七十五)抽象艺术 1310

(七十四)野兽派 1310

(七十六)超现实主义画派 1310

(七十七)超级现实主义 1310

(七十一)印象画派 1310

(七十三)点彩派 1310

(七十二)后期印象画派 1310

(七十)唯美主义 1310

(六十九)形神兼务 1310

二、中外著名画家 1311

(一)顾恺之(约345—406) 1311

(二)谢赫(459—?) 1311

(三)展子虔 1311

(四)吴道子(约689—758) 1311

(五)范中立 1312

(六)米芾(1051—1107) 1312

(七)张择端 1312

(八)马远 1312

(十)徐渭(1521—1593) 1313

(十一)朱耷(约1626—约1675) 1313

(九)黄公望(1269—1354) 1313

(十二)郑燮(1693—1765) 1314

(十三)任颐(1840—1896) 1314

(十四)吴昌硕(1844—1927) 1314

(十五)徐悲鸿(1895—1953) 1315

(十六)齐白石(1863—1957) 1315

(十七)林凤眠 1315

(二十)拉斐尔(1483—1520) 1316

(二十一)丢勒(1471—1528) 1316

(十九)米开朗基罗(1475—1564) 1316

(十八)达·芬奇(1452—1519) 1316

(二十二)德拉克洛瓦(1798—1863) 1317

(二十三)莫奈(1840—1926) 1317

(二十四)凡·高(1853—1890) 1317

(二十四)列宾(1844—1930) 1317

(一)洛神赋图 1318

三、中外名画欣赏 1318

(二十六)毕加索(1881—1973) 1318

(二十五)珂勒惠支(1867—1945) 1318

(二)韩熙载夜宴图 1319

(三)敦煌壁画 1319

(四)清明上河图 1320

(五)墨梅图 1320

(六)钟进士斩狐图 1321

(七)春艳图 1321

(八)父亲 1322

(九)蒙娜丽莎 1322

(十)最后的晚餐 1322

(十一)树间小道 1323

(十二)日出·印象 1323

(十三)伏尔加纤夫 1324

(十四)格尔尼卡 1324

(四)圆雕 1325

(五)浮雕 1325

(三)纪念性雕塑 1325

(六)透雕 1325

一、基本知识 1325

(一)雕塑 1325

第七节 雕塑 1325

(二)装饰性雕塑 1325

二、中外著名雕塑欣赏 1326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1326

(二)霍去病墓石雕 1326

(三)昭陵六骏 1327

(四)卢舍那佛像 1327

(五)艰苦岁月 1328

(六)维那斯像 1328

(七)大卫像 1329

(八)马赛曲 1329

(九)思想者 1329

一、基本知识 1330

(一)建筑 1330

(十)圆石块——无产者的武器 1330

第八节 建筑 1330

(二)建筑艺术的魅力及形式美 1331

(三)建筑美的统一和变化 1331

(四)建筑中的节奏和韵律 1331

(五)建筑的对比 1331

(六)视觉因素和建筑形象 1331

(七)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1332

(八)举折、起翘、出翘 1332

(九)样式繁多的大屋顶 1332

(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 1332

(十五)高层建筑 1333

(十四)西方古典建筑的五柱式 1333

二、中外著名建筑欣赏 1333

(一)安济桥 1333

(十二)哥特建筑 1333

(十一)奇巧的建筑构件“斗拱” 1333

(十三)欧洲古典建筑的复兴 1333

(二)山西应县木塔 1334

(三)故宫 1334

(四)天坛 1334

(六)承德喇嘛教寺庙 1335

(七)北京四合院 1335

(五)颐和园 1335

(八)首都国际机场候机楼 1336

(九)金字塔 1336

(十)雅典卫城 1336

(十一)圣彼得大教堂 1337

(十二)泰姬·玛哈尔陵 1337

(十三)埃菲尔铁塔 1337

(十四)包豪斯校舍 1337

(四)现代工艺 1338

(三)特种工艺 1338

(五)图案 1338

第九节 工艺 1338

(二)民间工艺 1338

(一)工艺美术 1338

(十五)悉尼歌剧院 1338

(六)陶器 1339

(七)瓷器 1339

(八)玉器 1339

(九)如意 1339

(十)泥塑 1339

(十一)面塑 1339

(十二)牙雕 1340

(十三)剪纸 1340

(十四)草编 1340

(十五)盆景 1340

(十六)文房四宝 1340

(二十一)烟花 1341

(二十)花灯 1341

(二十二)刺绣 1341

(十八)伞 1341

(十七)邮票 1341

(十九)扇 1341

(二十三)服装 1342

(二十四)家具 1342

第十节 书法 1342

一、基本知识 1342

(一)书法 1342

(二)书体 1342

(三)篆书 1342

(四)隶书 1343

(五)楷书 1343

(六)行书 1343

(七)草书 1343

(二)钟繇(151—230) 1344

(三)王羲之(321—379或303—361) 1344

二、中国著名书法家 1344

(一)张芝(?—约192) 1344

(八)书法欣赏 1344

(四)王献之(344—386) 1345

(五)欧阳洵(557—641) 1345

(六)虞世南(558—638) 1345

(七)褚遂良(596—658或659) 1345

(八)孙过庭(生卒年月不详) 1345

(九)张旭(生卒年月不详) 1345

(十)怀素(725—785) 1345

(十一)颜真卿(709—785) 1346

(十二)柳公权(778—865) 1346

(十三)苏轼(1037—1101) 1346

(十四)米芾(1015—1107) 1346

(十五)赵孟頫(1254—132) 1346

(一)泰山刻石 1347

三、中国著名书法欣赏 1347

(三)兰亭序(神龙本) 1347

(二)张迁碑 1347

(十七)何绍基(1799—1873) 1347

(十六)文徵明(1470—1559) 1347

(十八)沈尹默(1883—1917) 1347

(四)怀仁集王书圣教序 1348

(五)九成宫碑 1348

(六)孔子庙堂碑 1348

(七)雁塔圣教序碑 1348

(八)多宝塔碑 1348

(十二)向太后挽词 1349

(十四)西苑诗 1349

(十三)兰亭十三跋 1349

(九)麻姑坛记 1349

(十一)赤壁赋 1349

(十)玄秘塔碑 1349

(五)建筑摄影 1350

(四)人像摄影 1350

(三)新闻摄影 1350

(二)摄影艺术 1350

(一)摄影 1350

一、基本知识 1350

第十一节 摄影 1350

(十五)板桥书道情词墨迹 1350

(一)最后的时刻 1351

二、中外著名摄影欣赏 1351

(十三)高调与低调 1351

(十二)摄影构图 1351

(十一)摄影艺术的意境 1351

(十)广告摄影 1351

(九)体育摄影 1351

(八)舞台摄影 1351

(七)静物摄影 1351

(六)风景摄影 1351

(二)苍涛 1352

(三)北海之晨 1352

(四)九寨飞瀑 1352

(五)旋律 1353

(六)赶超 1353

(七)十月的螃蟹 135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