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文化转向的由来  关于当代西方文化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考察
文化转向的由来  关于当代西方文化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考察

文化转向的由来 关于当代西方文化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萧俊明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02289
  • 页数:3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文化转向作为切入点,以文化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为考察对象,探察了西方学界实现其文化转向所经历的文化认知过程,亦即文化转向在其中得以发生的文化语境。作者沿循西方学术发展的总体脉络,从单一学科研究阶段、理论研究阶段以及跨学科研究阶段,追溯了西方人文学者近一个世纪以来在文化问题上所提出的不断深化的见识,同时以作为概念的文化、作为理论话语的文化以及作为研究话语的文化为进路,对不同思想流派在文化问题上提出的不同乃至对立的见解进行了梳理和评释。作者治学严谨,学风端正,学术和外语功底扎实,书稿得到专家的肯定和称赞。本书文献来源全部为西文原著,且数量达二百三十余篇之多,是一部对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很有借鉴意义的严肃著作。
《文化转向的由来 关于当代西方文化概念、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考察》目录

第一章 文化概念的语境与来源 1

一、跨学科性与语境 1

二、文化概念的来源 12

(一)文化概念的哲学来源 12

(二)文化概念的文学来源 15

(三)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来源 20

三、文化理论的兴起与英国文化研究 24

第二章 文化与符号——关于符号性的当代研究 37

一、符号性:文化的根基 38

二、符号与记号:界定意义 40

三、符号性研究:人类学家的观点 47

(一)形式方法论 47

(二)拒斥形式主义:符号人类学 50

第三章 文化与社会结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点 56

一、文化观的差异:符号性与符号学 56

二、人类学传统中的文化与社会结构 60

三、文化模式理论 62

四、作为一种文化理论的社会结构 65

五、马林诺夫斯基与文化人类学 67

六、关于文化与社会结构关系的新观点 68

第四章 文化与社会行动——韦伯的文化思想及其发展 74

一、韦伯的方法论及其文化内涵 75

二、文化构成与价值关联性 81

三、韦伯的文化分析 86

四、舒茨与帕森斯:韦伯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89

第五章 两个传统的比照——功利主义与文化主义 95

(一)功利主义的文化矛盾 96

一、功利主义 96

(二)功利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明 101

二、文化主义传统探源 104

(一)阿诺德与英语学的兴起 105

(二)T.S.艾略特 109

(三)F.R.利维斯 111

(四)利维斯主义与文化主义的兴起 114

第六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与文化理论 118

一、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问题 119

二、与传统理论决裂:批判理论的缘起 125

三、启蒙的辩证法:批判理论的历史观点 128

四、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 134

五、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解读 145

第七章 文化解构——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 153

一、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划界 153

二、后结构主义的标志——消解形而上学传统 155

三、超越二元对立 160

四、方法与反方法之间:解构之谜及其社会和文化批判意义 165

五、文化解构的基本假定 171

六、文化解构引出的疑问 182

第八章 后现代话语——梳理与辨析 186

一、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 187

二、后现代话语的代表人物 195

(一)哈贝马斯:未竟的现代性工程 195

(二)利奥塔:对于后现代性的肯定 197

(三)詹明信:对于后现代的历史语境化 200

(四)博德里亚:“幻象的超现实性” 205

三、后现代的窘境:理论的贫乏与方法的翻新 210

第九章 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上) 219

一、文化研究的起源与初期阶段 219

二、文化研究的制度化与范式危机阶段 226

三、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 231

四新葛兰西派的理论贡献——接合理论 238

(一)接合理论的产生与演化 240

(二)霍尔对接合理论的发展:差异中的同一 246

第十章 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下) 258

一、文化研究的多元化时期:文化循环 259

二、文化平民主义与通俗文化 268

(一)通俗文化概念辨析 268

(二)通俗文化研究的演化 274

(三)文化平民主义与通俗政治 278

三、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 292

注释 304

西文参考文献 336

人名索引 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