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序 3
前言 3
第一篇 水稻土的形成、分类和分布 3
第一章 水稻土的形成 3
一、水稻土中的元素迁移 3
(一)不同元素的迁移 4
(二)迁移的一般规律 6
二、水稻土形成中物质的变化 7
(一)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7
(二)盐基淋溶和复盐基 8
(三)铁锰的淋溶和淀积 8
(四)粘土矿物合成和分解 10
(一)剖面的发育 11
三、水耕熟化作用 11
(二)“鳝血”的形成 12
(三)耕层的演化 13
四、水耕淋溶作用 16
(一)机械淋溶 16
(二)溶解淋溶 16
(三)还原淋溶 17
(四)络合淋溶 18
(五)铁解淋溶 19
五、附加过程 20
(一)潜育化作用 20
(二)次生潜育化 22
(三)白土化作用 23
(四)次生石灰化 24
(五)酸性硫酸盐渍 26
一、前人对水稻土发生层次的划分 30
第二章 水稻土的发生层次 30
二、水稻土的主要发生层 32
(一)水耕表层 32
(二)犁底层 36
(三)水耕雏形层 39
(四)水耕淀积层 41
(五)水耕渗淋层 44
(六)潜育层 45
(七)母质层 48
三、水稻土的附加发生层及残存土层 48
(一)石灰积聚(板结)层 48
(二)次生潜育层 49
(三)水漂层 49
(四)红树埋藏层(含硫层) 50
(五)埋藏腐殖质潜育层 50
(六)矿毒层 51
四、水稻土发生层的名称与代号 52
五、水稻土发生层次在分类和肥力上的意义 54
第三章 水稻土的微形态特征 56
一、土壤物质 56
(一)土壤基质 56
(二)粗骨颗粒 60
二、孔隙和结构 61
三、土壤形成物 63
(一)铁锰形成物 63
(二)碳酸盐形成物 66
(三)硫酸盐形成物 67
(四)粘粒形成物 68
(五)细粒沉降物 69
五、在土壤发生和肥力上的意义 70
四、土壤残遗体和侵入体 70
第四章 水稻土分类 77
一、水稻土分类趋势 77
(一)国外水稻土分类 77
(二)我国水稻土分类 79
二、水稻土的诊断层及其分类 80
(一)水稻土诊断层研究的基础 80
(二)水稻土的诊断层 81
(三)水稻土的高级分类及其检索 82
(四)水稻土的基层分类 84
三、水稻土的主要类型 85
(一)普通水稻土 85
(二)潴育水稻土 87
(三)渗育水稻土 88
(五)潜育水稻土 90
(四)漂白水稻土 90
(六)复石灰水稻土 91
(七)盐渍水稻土 92
(八)酸性硫酸盐水稻土 92
第五章 水稻土的地理分布 95
一、水稻土的地理分布特点 95
(一)地理分布的一般特点 95
(二)空间分布的变化 96
二、水稻土的区域性分布特点 97
(一)南方水稻土集中分布地区 97
(二)北方水稻土分散分布地区 100
三、水稻土的中、微域分布 101
(一)水稻土组合 101
(二)水稻土复域 104
(一)热量带与耕作制度 108
一、稻田分布的生态条件 108
第六章 水稻土的生态环境 108
(二)干湿条件与稻田分布 109
(三)地形对稻田及耕作制度的影响 109
二、稻田生态类型 110
(一)稻田类型与水分状况 110
(二)稻田类型与土壤肥力 111
(三)稻田类型组合与轮作复种 112
(四)稻田生态类型 112
三、稻田生态分区 118
(一)稻田生态带的特点 118
(二)稻田生态带轮作特点与养分循环 121
第七章 水稻土资源 126
一、水稻土评价原则和方法 126
(一)水稻土资源特点 126
(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27
二、水稻土分区评价 130
(一)珠江三角洲水稻土 130
(二)太湖地区水稻土 132
(三)成都平原水稻土 133
(四)吉泰盆地水稻土 134
(五)北方水稻土 135
三、水稻土资源的潜力 137
(一)水稻土生产率的变化 137
(二)水稻土潜力预测 139
(三)提高水稻土生产力的途径 142
第二篇 水稻土的特性 145
第八章 水稻土的矿物组成 145
一、水稻土的原生矿物 145
(一)水稻土的粘土矿物及其有关理化性质 146
二、水稻土剖面中粘土矿物的变化 146
(二)剖面发育对粘土矿物的影响 148
(三)客土对粘土矿物的影响 149
三、水稻土的粘土矿物组成与母土的关系 149
(一)不同母土发育的水稻土粘土矿物的特点 149
(二)水稻土粘土矿物的地带性 151
四、水稻土的矿物组成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53
第九章 水稻土的氧化物 155
一、氧化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155
(一)铁锰氧化物的特点 155
(二)形成中的连串反应 156
(三)铁铝复合氧化物 157
二、氧化物的含量及其分布 159
(一)氧化铁的形态和含量 159
(二)氧化铁在颗粒间的分配 160
(三)氧化物在剖面中的分布 161
三、铁、锰氧化物的转化 163
(一)游离度 163
(二)活化度 165
四、氧化铁在特征层形成中的作用 166
(一)锈斑的组成和斑纹层的形成机制 167
(二)白土层的特点和形成 168
五、氧化物与土壤结构 168
第十章 水稻土有机质的组成、形成和分解 172
一、水稻土有机质的剖面分布状况 172
(一)地带性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 172
(二)沼泽土上发育的水稻土(包括长期渍水的水稻土) 173
(三)洪积、冲积物上发育的水稻土 173
二、水稻土耕层中的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173
(一)不同地区水稻土耕层中有机质和氮素含量 173
(二)影响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因素 174
三、水稻土有机质的组成和性质 175
(一)C/有机N比值的变异 176
(二)氮素形态分布的特点 176
(三)腐殖质的组成 177
(四)胡敏酸的特征 178
四、水稻土有机质的分解和形成 181
(一)渍水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分解特征 181
(二)有机质平衡 188
五、水稻土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189
(一)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190
(二)高产水稻土的有机质状况及其培育途径 192
第十一章 水稻土的有机矿质复合体 195
一、土壤复合度及其影响因素 195
二、土壤复合体的水稳性 197
(一)复合体的水稳性分组及其影响因素 198
(二)各组复合体的一般性质 199
(三)复合体的吸水特征 200
三、复合体中有机质的性质 200
(一)有机质的稳定性 201
(二)有机质的碳氮关系和有机碳的结合态 202
(三)氨基酸的含量 203
四、复合体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氧化铁的影响 204
(一)含量和分布 204
(二)化学组成 204
第十二章 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位 208
一、氧化还原电位(Eh)的范围、分级和pH的影响 208
(一)Eh值与pe值 208
(二)氧化还原状况的Eh分级 209
(三)pH对Eh的影响 209
(一)Eh与电子给予体或电子接受体的数量关系 210
二、氧化还原电位与氧化还原体系之间的关系 210
(二)各种氧化还原体系的还原顺序 212
(三)决定Eh的体系 213
(四)氧化还原的缓冲作用 214
三、Eh条件与物质的活动性 216
(一)氮、磷的活动性 216
(二)硫的活动性 217
(三)铁、锰、锌的活动性 217
四、氧化还原电位的不均一性 218
(一)水土界面附近的氧化层和还原层 219
(二)土块内外和孔隙、结构面 219
(三)植物根区和无根土壤 220
(一)不同水分类型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位 221
(二)剖面中氧化还原电位的动态变化 221
五、水稻土剖面的氧化还原电位 221
(三)不同淋溶程度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电位 222
第十三章 水稻土中还原性物质的物理化学 225
一、无机还原性物质 225
(一)亚铁 225
(二)亚锰 227
(三)硫 227
二、有机还原性物质 228
(一)还原强度 229
(二)表观分子量 230
(三)电荷性质 232
(四)等电点和功能团 233
(五)酚类化合物的化学表现 234
三、影响还原性物质的因素 235
(一)有机质含量和绿肥种类 235
(二)Eh 236
(三)pH 237
(四)培养时间 238
(五)土壤类型 238
四、还原性物质的数量 239
(一)分布的不均匀性 239
(二)剖面中的数量分布 239
(三)不同氧化还原类型土壤中的数量 240
五、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在土壤肥力和发生上的意义 241
(一)氧化还原状况 241
(二)pH 243
(三)电导 244
(四)养分的形态转化和迁移 245
(五)与土壤发生的关系 245
(一)表面特性 249
一、水稻土的表面特性和交换性能 249
第十四章 水稻土的吸附性能 249
(二)交换性能 250
二、水稻土中交换性阳离子的组成与盐基饱和度 254
(一)交换性阳离子的组成 254
(二)南方水稻土的盐基饱和度 255
(三)氧化还原过程对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影响 256
三、水稻土对铵离子的吸附特征 257
(一)吸附等温线的特征 257
(二)吸附性铵的特征 258
四、水稻土对磷酸离子的吸附 260
(一)吸附等温线的特征 260
(二)影响土壤吸磷能力的主要因素 261
(三)某些农田措施对磷吸附的影响 264
(四)土壤对磷的缓冲能力 265
(一)吸附等温线的特征 266
五、水稻土对铜、锌离子的吸附特征 266
(二)对铜离子的专性吸附 267
(三)吸附性铜的解吸 269
(四)铜(锌)的化学结合形态 270
第十五章 水稻土的酸度 274
一、水稻土的酸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274
(一)pH及其影响因素 274
(二)石灰位 276
(三)“半中和pH” 277
(四)交换性酸和交换性碱 277
二、水稻土的酸度特征 278
(一)渍水前后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78
(二)水稻土与其母土的酸度 281
(二)不同水稻土剖面的缓冲能力 284
三、水稻土的缓冲性能 284
(一)不同类型水稻土的缓冲性能 284
(三)影响因素 286
四、水稻土的酸碱性分级与分布 287
(一)分级 287
(二)分布 287
第十六章 水稻土的结构状况 289
一、水稻土结构的发生 290
(一)土壤结构的定义 290
(二)水稻土结构的发生 290
(三)高产水稻土结构的特征 296
二、水稻土结构的退化 299
(一)土壤结构恶化,微团聚体含量下降 299
(三)滞水性增强,通透性变劣 300
(四)亚耕层青泥化,恶化根系环境 300
(二)耕层变浅,犁底层增厚 300
三、水稻土结构的更新 302
(一)土壤水 302
(二)有机物料 304
(三)土壤耕作 307
第十七章 水稻土中的微生物及其在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311
一、水稻土中微生物的数量 311
(一)耕层微生物的数量 311
(二)微生物的分布 312
(三)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 313
二、水稻土中微生物的组成 315
(一)细菌组成 315
(二)真菌组成 317
(一)生物固氮作用 320
三、水稻土微生物在氮素转化中的作用 320
(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 323
第三篇 水稻土的养分状况及其调节 333
第十八章 水稻土的氮素肥力 333
一、水稻土的氮素矿化和供应 333
(一)水稻高产对土壤氮素的依赖性 333
(二)土壤供氮量 334
(三)影响土壤氮素的矿化和供应的因素 336
(四)土壤氮素供应与氮肥的合理施用 339
二、水稻-土壤系统中化肥和有机肥料氮的去向和氮素的有效利用 340
(一)稻田中化肥氮的损失 340
(二)影响稻田中氮素气态损失的因素 343
(三)减少稻田中化肥氮损失的途径 345
(四)稻田中有机肥料及其与氮肥配合施用下的氮素去向 346
第十九章 水稻土磷素的化学行为 351
一、水稻土中磷素的基本状况 351
二、水稻土中的无机态磷 352
(二)磷酸铝盐 353
(一)磷酸铁盐 353
(三)磷酸钙盐 355
(四)闭蓄态磷 355
三、水稻土中的吸附态磷 356
四、磷肥在水稻土中的转化 357
(一)不同溶性磷肥在水稻土中的转化 357
(二)水稻土中磷酸铁盐的转化机制 359
五、水稻土中的有效磷及其评价 361
六、磷肥的合理施用 362
(一)旱重水轻 362
(二)集中施用 363
(三)氮磷钾相互配合 363
(一)不同提取条件下土壤钾素的释放 365
第二十章 水稻土的钾素和钾肥施用问题 365
一、土壤钾素的有效性 365
(二)水分状况对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 366
(三)不同温度干燥对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 367
二、不同形态钾在植物营养上的意义 367
(一)速效钾 368
(二)缓效钾 369
(三)矿物钾 370
三、稻田土壤钾素平衡状况 370
(一)稻田土壤钾素消长的特点 370
(二)不同地区农业土壤钾素平衡状况 372
(三)钾素平衡的调节 373
四、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 374
(一)根据地区增产效益,合理分配钾肥 374
(三)秧田施钾 375
(二)在轮作中合理施用钾肥 375
(四)发挥钾肥在增强作物抗逆能力方面的作用 376
(五)钾氮配合,发挥钾氮的交互作用 377
第二十一章 水稻土的硫素状况 380
一、我国主要水稻土硫的含量和形态 380
(一)土壤硫素含量 380
(二)土壤中硫的形态 381
(三)土壤中硫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 381
(四)硫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 382
二、淹水土壤中硫的转化 382
(一)硫的矿化和固定 383
(二)硫化物的产生 384
(三)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 384
(四)硫的氧化 385
(一)土壤硫的输入 386
三、我国南方土壤硫素的收支状况 386
(二)土壤硫的输出 387
(三)需硫的预测 387
(四)南方某些土壤硫肥对作物的效应 388
第二十二章 水稻土中的微量元素 391
一、水稻土中的锌 392
(一)锌的含量 392
(二)锌的形态 394
(三)锌的有效性 394
(四)缺锌水稻土 396
(五)锌与作物生长 398
二、水稻土中的铜 399
(一)铜的含量 399
(二)铜的形态 400
(三)铜的有效性 400
(四)铜与作物生长 402
(一)锰的含量 404
三、水稻土中的锰 404
(二)锰的形态 406
(三)锰的有效性 406
(四)锰与作物生长 406
四、水稻土中的硼 406
(一)硼的含量 407
(二)硼的有效性 407
(三)硼与作物生长 407
五、水稻土中的钼 409
(一)钼的含量 409
(二)钼的有效性 410
(三)钼与作物生长 410
一、水稻土-根界面的显微结构 413
(一)界面间的层次构成 413
第二十三章 水稻的根际土壤环境 413
(二)粘液的来源和组成成分 416
二、水稻根际土壤的pH状况 417
(一)根际土壤pH变化的敏感部位 417
(二)营养条件的影响 418
(三)水稻品种间的差异 420
三、水稻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 421
(一)Eh的梯度变化 421
(二)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 421
(三)营养条件的影响 422
四、水稻根际土壤的养分状况 422
(一)氮素状况 423
(二)钾素状况 424
(三)钙素状况 424
(四)硅、铝、铁、锰的状况 425
(一)氮损失和自生固氮 427
五、根际环境与养分有效性 427
(二)难溶性磷的溶解 428
(三)非交换性钾的释放 430
第二十四章 水稻土的养分环境和水稻生产 433
一、水稻土的养分水平 433
二、高产水稻土的养分状况 434
三、土壤养分供应在水稻生产上的作用 435
四、水稻土土壤溶液成分和水稻吸收养分的机制 437
五、长期施肥对水稻及水稻土养分水平的影响 439
(一)对水稻地上部分养分水平的影响 439
(二)对水稻土养分水平的影响 439
第四篇 水稻土的管理和改良 443
第二十五章 水稻土的水分管理和合理耕作 443
一、土壤水分管理 443
(一)水浆管理 443
(二)农田排水 449
二、合理耕作 454
(一)土水作用时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454
(二)土壤耕作特性 455
(三)合理耕作的效果 457
第二十六章 高产水稻土的培育和管理 461
一、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 461
(一)合宜的保肥供肥特性 461
(二)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 464
二、高产水稻土的培育和管理 466
(一)重视稻田排水 467
(二)合理轮作倒茬 469
(三)增施有机物料 470
(四)合理耕作 471
二、低产水稻土的形成因素 474
一、低产水稻土的概念与划分标准 474
第二十七章 低产水稻土的改良 474
(一)水热条件的影响 475
(二)母土或母质的影响 475
(三)毒害物质的影响 475
三、低产水稻土的类型、特性 476
(一)冷浸型低产水稻土 476
(二)粘结型低产水稻土 479
(三)沉板型(结板型)低产水稻土 480
(四)毒质型低产水稻土 482
四、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484
(一)冷浸型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485
(二)粘结型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486
(三)沉板型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487
(四)毒质型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489
(一)石灰性物质的来源 491
一、石灰化水稻土的发生特点 491
第二十八章 石灰化水稻土的改良 491
(二)石灰性物质聚积的条件 494
(三)石灰化水稻土的形成时间 496
二、石灰化水稻土类型特征 496
(一)石灰化水稻土的一般特征 496
(二)石灰化水稻土的类型 499
(三)石灰化水稻土的分布 501
三、石灰化水稻土的低产原因 501
(一)石灰化水稻土的养分状况 501
(二)施用石灰对土壤和水稻植株体内某些营养元素的影响 504
四、石灰化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507
(一)停止施用石灰,改变灌溉水源 507
(二)引种绿肥、增施有机肥料 507
(三)合理施用化肥 508
(一)发生特点 510
第二十九章 潜育性水稻土的特性及改良利用 510
一、潜育性水稻土的类型及其分布 510
(二)发生类型 511
(三)地理分布 512
二、潜育性水稻土的特性 512
(一)强还原性 512
(二)有机质积累及微生物学特性 513
(三)铁的活化及迁移特性 516
(四)磷、钾等养分特性 516
(五)物理性质及生产性能 519
三、潜育性水稻土的改良利用 519
(一)水利工程措施 520
(二)耕作措施 522
(三)合理施肥 523
(四)因地制宜,综合利用 526
(一)大气污染 529
(二)水污染 529
第三十章 水稻土污染及其防治 529
一、水稻土污染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 529
(三)固体废物污染 530
(四)农药和化肥污染 531
(五)多因素污染 531
二、污染物在水稻土中的物理化学行为及生物效应 532
(一)有机污染物 532
(二)重金属污染 535
三、污染稻田的治理与改良途径 542
(一)水改旱 542
(二)施加改良剂 542
(三)增施有机肥 543
(四)农业生态工程 544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宁夏水稻主要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杨明进,殷延勃主编 2018
- 《提高水稻生产效益100问 第2版》邢丹英编著 2016
- 《非洲水稻生产实用手册》李洪涛,李莉主编 2018
- 《江苏水稻产业发展报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编 2016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农网配电营业技师培训教材》王金笙主编 2010
- 《动物故事 70则中国原生态童话作品》何承伟本册主编 2013
- 《天使与女神》韦伶主编 2013
- 《安装工程造价员》周胜主编 2013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美国小学分级阅读 二级D 地球科学&物质科学》本书编委会 2016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强磁场下的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编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进化论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