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易学基础教程  修订本
易学基础教程  修订本

易学基础教程 修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伯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1144740
  • 页数:495 页
图书介绍:《周易》原本是西周时期形成的占筮典籍,即算卦用书。但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春秋时期开始,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我们将后人对《周易》所作的种种理解分为两部分,即“易传”和“易学”。易传和易学这两个概念,不等于原本的《周易》,但又同《周易》本身有联系。在我国历史上,解释《周易》的著作有两三千种,目前流传下来的就有近千种。这些解释各有其特点,未必都符合《周易》的本义。
《易学基础教程 修订本》目录

第一章 《易经》 13

第一节 《易经》一书的内容与性质 13

一、《易经》二字作为书名的意义 13

二、《易经》的内容 15

三、《易经》的性质 18

第二节 龟卜和占筮 25

第三节 卦爻象的起源与结构 30

第四节 卦名和卦序 37

第五节 卦爻辞的内容及其与卦象的关系 46

一、从文句体例角度分析 46

二、从社会史角度分析 51

三、从哲学史角度分析 53

四、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系 55

第六节 《易经》的编纂及其历史价值 57

一、《易经》的编纂 57

二、《易经》的历史价值 62

第二章 《易传》 66

第一节 《易传》的形成和特质 66

一、《易传》的形成年代 67

二、《易传》的作者 69

三、《易传》的特质 71

第二节 《彖传》 72

一、《彖传》解经的体例 72

二、《彖传》的思想 81

第三节 《象传》 86

一、《大象传》的体例和思想 86

二、《小象传》的体例和思想 91

第四节 《文言传》 95

一、《文言传》解经的体例 96

二、《文言传》的思想 99

第五节 《系辞传》的易理观 100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100

二、论《易经》的性质 103

三、论《易经》的基本原理 105

第六节 《说卦》易说 113

一、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 113

二、论《易经》的义理 116

第七节 《序卦》、《杂卦》论卦序、卦义 118

一、《序卦》论卦序之义 118

二、《杂卦》的卦义说 121

第三章 易学 125

第一节 易学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 125

一、易学的性质 125

二、易学的内容 127

三、研究历代易学的价值和意义 128

第二节 易学的分期 131

一、汉代易学 131

二、晋唐易学 134

三、宋明易学 137

四、清代易学 141

五、近人易学研究的倾向 143

第三节 易学的流派 145

一、汉代象数学派 146

二、晋唐义理学派 148

三、宋易中的数学派和象学派 150

四、宋易中的义理学派 154

第四节 各家解经的体例 157

一、虞翻的卦变说 157

二、王弼的一爻为主说和适时通变说 159

三、程颐的随时取义说 161

四、朱熹对《周易》经传的理解 163

五、来知德对占筮体例的论述 165

第五节 易学的基本范畴 167

一、太极 168

二、太和 172

三、象数 174

四、象理 177

五、道器(形上形下) 178

六、元亨利贞 181

七、神化 182

第六节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 184

一、京房的阴阳五行说 184

二、郑玄易学的五行说 187

三、张载的阴阳兼体说 188

四、朱熹的阴阳流行和阴阳对待说 189

五、方氏易学的阴阳五行观 192

六、王夫之的阴阳实体说 194

第四章 易图学 197

第一节 概述 197

第二节 易图学与汉代象数之学 200

一、京房卦气说 201

二、《易纬》卦气说 206

三、《周易参同契》卦气说 210

第三节 宋明时代的易图学 213

一、河图、洛书学 213

二、周氏太极图及其相类似的太极图 232

三、阴阳鱼太极图及来氏圆图 239

四、先、后天图 247

第五章 易学中的思维方式 264

第一节 易学思维的特征 264

第二节 直观思维 265

一、《易经》中的直观思维 265

二、《易传》的直观思维 269

三、易学的直观思维 272

四、直观思维的特征 274

第三节 形象思维 276

一、《易经》中的形象思维 276

二、《易传》中的形象思维 279

三、易学的形象思维 285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影响 287

第四节 逻辑思维 288

一、分类 288

二、类推 292

三、形式化 294

第五节 辩证思维 296

一、变易思维 296

二、相成思维 300

三、整体思维 302

第六节 象数思维 305

第六章 易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308

第一节 易学与哲学 308

一、宇宙演化学说 308

二、宇宙本体学说 311

三、宇宙形态学说 314

四、天人关系学说 317

第二节 易学与道教 320

一、《周易》哲学与道教 320

二、《周易》符号系统与道教 322

三、周氏太极图与道教 324

第三节 易学与政治、伦理 329

一、易学与政治 330

二、易学与伦理 336

第四节 易学与数学 339

一、易学符号系统及筮法的数学内涵 340

二、易学与中国古代数学的理论范式 343

三、易学数学派与科学的数学 345

四、易学与中西数学的会通 347

第五节 易学与天文气象 351

一、《周易》经传关于天象和历法的论述 351

二、易学中的卦气说与历法 363

三、易学思想与天体论 368

第六节 易学与医学 372

一、医《易》会通说 373

二、医学中的天人观 375

三、医学中的阴阳观 377

四、医学中的五行观 381

五、医学中的观象知器论 384

六、易学与养生 386

第七节 易学与美学、文艺 388

一、易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 388

二、筮法与文艺创造 395

三、易学对中国各门文艺的影响 399

第八节 易学与建筑 401

一、《周易》中的建筑信息 402

二、三极之道与建筑环境 410

三、三合太和与建筑境界 416

第九节 易学与史学 424

一、《周易》经传的历史学蕴含 424

二、司马迁的易学与史学 426

三、史学对易学的作用 430

四、章 学诚的易学与史学 433

附录一《周易》 438

附录二周易知识系统 494

后记 495

返回顶部